一 建城历史
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简称穗,又称羊城、穗城、花城,古称番禺。古代,广州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先后为郡治、都督府治、路治、州治和府治。广州又称三朝古都。秦末为南越国都;唐末是南汉国都城,称兴王府;明末朱聿在广州称帝(改元绍武),建立了南明小朝廷。民国始设广州市。新中国成立后,广州一度为中央直辖市、国家计划单列市。如今,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广州正积极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建设,为共圆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 五羊衔穗临楚庭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濒临南海的珠江溺谷湾内(今广州)曾连年灾荒,农业歉收,百姓生活穷苦。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并出现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仙人们把优良的稻穗赠给了广州先民,并祝愿此地永无饥荒。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了山坡上。从此,承仙之愿,珠江溺谷湾稻穗飘香,年年丰收,历经世代变迁而成为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穗城”“羊城”名称的由来。
五仙降临的传说颇多,各种传说中五仙降临的情形都相差无几,只是年代与途经的地点细节不一。史载传说有三。一说是周夷王八年(前878);一说是南海人高固为楚威王相的时候,即战国周显王时期(前368~前321);一说是晋朝广州刺史滕修还未到任,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背着五谷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滕修于是在厅堂上绘五仙人像以示祥瑞,并称广州为“五仙城”。民间传说,远古时候,距今广州城约120里的北部山区花都梯面百丈山有位仙人化名杨石,他赶着五只肥羊一路风餐露宿来到白云山山麓的五仙桥,并遇见了送稻穗来“楚庭”解救饥民的五仙。于是,五仙就骑着五只羊一起离开白云山,经麓湖坡(今麓湖公园)进入黄花岗,不觉到了越秀山脚下,“五羊”于是在越秀山半坡上停驻落户。
1959年,雕塑家依据古老传说创作的五羊石像矗立在越秀山木壳岗上。五羊姿态大小各异,造型栩栩如生。站在高处的主羊口衔“一茎六出”稻穗,羊角伸向半空,昂首远望前方;主羊脚下是一对亲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对母子羊,母羊顾盼正在吸吮母乳的小羊,慈母之爱溢于言表。这座石雕像被视为广州的标志,吸引了无数游人,外地游客更将其视为广州必游之地。

五羊石像
话说周代,在今广州附近居住的百越族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有立“楚庭”以朝楚之传说。楚庭又作“楚亭”。清初诗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将楚庭列入《宫语》,认为南方越族地区有宫室是从楚庭开始的。旧志所载有两种说法:一说周夷王八年(前878),南海臣服于楚国,因而建造楚庭。一说公元前600多年的春秋时期,周惠王赐祭品给楚成王熊恽,命他镇压南方夷越之乱。于是,楚成王在南海(今广州)建楚庭朝楚。
今游人从越秀公园南门百步梯沿“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拾级而上,在距“中山纪念碑”80级台阶驻足,便可看到阶梯右侧、“佛山”石牌坊上方约10米的山坡上,有一座建于清代、额坊刻有“古之楚庭”四个隶体字的石牌坊(“古之楚庭”背面刻有“粤秀奇峰”四字)。不少史籍将传说中的“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形,“楚庭”牌坊是广州清代可考的实物。只是“楚庭”牌坊深藏于越秀山丛林之中,很难进入公众的视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