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译本序(2)
- 浮士德(译文名著精选)
- (德)约翰·歌德
- 3889字
- 2018-05-11 11:04:10
第七场以下进入所谓“格蕾辛悲剧”。有些是《浮士德初稿》之作及改作,有些是一七七四、一七七五年之作。其中自第七场至第十三场叙述浮士德和格蕾辛的恋爱过程,歌德塑造了一个极其可爱的小家碧玉的形象,描写了她的生活和命运,刻画出她的鲜明的性格,为全剧中压卷之作,也是爱情文学中杰出的上乘之作。这一部分大体是歌德青年时代二十五六岁时所写。
第十四场《森林和山洞》:叙述浮士德觉得诱骗纯洁的少女,受到良心的责备,而投到自然的怀抱中进行反省,但梅非斯特又用花言巧语把他引诱出去跟格蕾辛相会。本场最初的独白,原来跟格蕾辛悲剧无关,乃是在游历意大利时所作,含有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思想。
第十五场以后,叙述浮士德继续追求格蕾辛,占有了她的肉体。就在那天夜晚,浮士德拿安眠药叫格蕾辛给她母亲服用,不想服得过量,她母亲竟因此丧命。格蕾辛的哥哥瓦伦廷知道了妹妹的丑事,跟浮士德和梅非斯特决斗,竟死在浮士德的剑下。后来,格蕾辛生了个私生子,她把婴儿溺死,犯了杀婴罪,被关进牢狱,判了死刑,并且得了精神病。当时浮士德因为杀了瓦伦廷而逃走,不知道格蕾辛的悲惨的下场。在这里作者插入了一场离题较远的奇妙的插场,即:
第二十一场《瓦尔普吉斯之夜》:梅非斯特为了不让浮士德知道格蕾辛的处境,免得他起悔悟之心,把他引诱到哈尔茨山的山顶,参加魔女的欢会,想继续把他拖进官能享乐的泥坑。这一场的材料是从妖魔传说的书本和画图中采取而来。当浮士德跟一个美丽的魔女跳舞时,看到她嘴里跳出一只红老鼠,使他在恍惚之中看到不幸的格蕾辛的面影。梅非斯特为了把浮士德的心从格蕾辛身上吸引过来,又给他看一出业余演员的演剧,即《瓦尔普吉斯之夜的梦》,这一场插剧可以看出颇受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影响,其间有许多对于当时社会思想和文坛的批判和讽刺。
第二十二场以后:浮士德知道格蕾辛的惨况,大为震惊,梅非斯特却冷酷地说“倒霉的不是她第一个”,浮士德听了,更为愤怒,给他一顿臭骂。为了突出强烈的调子,歌德在这一场保留了在《浮士德初稿》中所用的散文形式。浮士德要求梅非斯特带他去探监,要将格蕾辛救出牢狱。最后一场《牢狱》在《浮士德初稿》中原为散文,约作于一七七二或一七七三年,后来为了缓和过分强烈的印象,于一七九八年改成韵文。在这一场里,格蕾辛看到梅非斯特的可怕的嘴脸,感到战栗,她决心不跟浮士德逃走,情愿听凭天主安排,服从主的裁判,忍受死刑。就这样,她的肉体虽然归于消灭,她的灵魂却获得天主的赦免。当梅非斯特对自己计划的失败感到失望,因而叫出“她被审判了!”的时候,从天上却传来了声音,好像嘲笑他似地说:“获救了!”浮士德无可奈何地随梅非斯特而去,从牢内又传来“亨利!亨利!”的呼唤,显示这位纯洁的少女的心依旧系在浮士德的身上,她的爱情永不泯灭。第一部就在这个呼唤声中收场。
《悲剧第二部》:在第一部中浮士德对知识学问的无力感到失望而乞灵于恶魔,追求官能的享乐,结果以格蕾辛的悲剧告终。在第二部中浮士德先转向美的追求,想借此把握人生的意义,结果又以海伦的悲剧结束。第二部的海伦的悲剧跟第一部的格蕾辛的悲剧适成为显明的对照。美也不能使浮士德获得拯救,于是又转而为人类、为社会进行创造的活动,这样才使他获得最终的拯救。
第一幕
第一场《幽雅的境地》:经历了格蕾辛的惨变,浮士德在各地飘荡,最后来到瑞士阿尔卑斯山中一处风景幽美的地方,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以治愈他心头的创伤。在爱丽尔带领之下的一群小妖精,象征着大自然的治疗力量。这样,浮士德的心身得以复元,便去“努力追求最高的存在”,从小世界走向大世界。
第二场《皇帝的宫城》:
1.金殿: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朝廷上,君臣聚会,大臣们纷纷谈论国家的困境,由于君不君,臣不臣,国家经济已濒于崩溃的边缘。这时梅非斯特到朝中弄了个小丑(弄臣)的职位,他提出可以挖出地下的宝藏,来解决帝国的财政困难。皇帝大为心动,催促梅非斯特赶快进行,梅非斯特却建议先举行一次狂欢,因为他要乘这个庆祝的机会,引浮士德入宫。
2.广阔的大厅:宫廷的人们举行热闹的化装游行和跳舞。歌德曾在罗马看过狂欢节的游行跳舞,在魏玛也曾参加过许多宫廷化装舞会,他把那些场面采入了这一场戏剧。舞台有各式各样的人物登场,从现实世界的人物制花女郎到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浮士德化装为财富之神普路托斯,梅非斯特化装为守宝者贪吝,皇帝化装为大神潘。浮士德玩弄魔术,制造一场火灾,皇帝也遭到火烧,但并没有烧伤,浮士德最后呼来雨雾,将火扑灭。
3.御花园:在前场皇帝陶醉于化装游行跳舞时,梅非斯特玩弄诡计,让皇帝签名允许发行纸币。梅非斯特立即在一夜之间叫人赶印了几千张,财政困难立即迎刃而解,国内上上下下,莺歌燕舞,皆大欢喜。这种纸币是用埋藏在地下的财宝作为担保的。皇帝对浮士德和梅非斯特论功行赏,封他们做地下宝藏的管理人。
4.阴暗的走廊:皇帝在欢乐之余,要看美男美女的典型帕里斯和海伦的形态,命令浮士德去办。浮士德以为可借梅非斯特的魔力办成,答应了下来。可是北欧的恶魔梅非斯特乃是中世纪基督教和浪漫的世界的产物,对于异教之邦希腊的古典美的典型海伦无能为力。但在浮士德的逼迫之下,不得已指教他一个办法,叫他去“母亲之国”把海伦的形相借来。这个“母亲之国”,乃在虚无缥缈之间,荒凉寂寥之境,没有时间和空间,与现实隔绝,没有生命,只有一切造物的形相在那里飘飘荡荡。歌德从普鲁塔克的记载中采来这个名称,实际乃是歌德自己的想象,这种观念跟他对于原形植物(即植物的原型)的概念以及其他自然科学方面的思想非常契合。浮士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热中于前往理想之境,他要“彻底探究”,在梅非斯特的“虚无里发现万有”。因此他奋不顾身,从梅非斯特手里接受一把钥匙,前往“母亲之国”去取宝鼎。
5.灯火辉煌的大厅:宫廷里的众人等待浮士德归来,这时宫中的妇女们和侍童围着梅非斯特问病,梅非斯特作了幽默的回答。
6.骑士大厅:皇帝和廷臣们在大厅里等候,浮士德身穿祭司服携着宝鼎出场。他用钥匙触着宝鼎,鼎中就升起香烟,美男子帕里斯和美女海伦的形体出现在众人的眼前。浮士德见到海伦的形象,突然失去了节制,想从帕里斯手里将海伦抢来。他用钥匙触着帕里斯,不料引起爆炸,美男美女的形体化为烟雾消逝,浮士德昏迷地倒在地上。梅非斯特无可奈何地把他扛在肩上带走,离开皇帝的宫城。
第二幕
第一场《高拱顶、狭小的哥特式房间》:
梅非斯特把浮士德背到他的原来的书斋里,让他躺在床上。他要寻找瓦格纳,想靠他制成的小人之助,带浮士德去把海伦弄到手。书斋里一切还像以前一样,不过以前的助手瓦格纳现在已经成为博学的学者,当了教授,而从前那位曾向梅非斯特领教的大学生现在也成为学士,服膺于费希特和叔本华的主观唯心主义论,成为绝对主义者,盛气凌人。歌德是注重体验的人,在这里通过梅非斯特之口,给这个青年作了一番嘲弄。
第二场《实验室》:梅非斯特进入瓦格纳的实验室,他在烧瓶里用人工制成的小人已趋于完成,这令人想到现代的试管婴儿,不过瓦格纳的实验乃是中世纪的幻想,他是用组成人的原料通过蒸馏的化学处理而制成的,目的是让人类有一种“更加高尚的出身”,不再通过夫妇交媾的生殖过程。这种小人具备精神力而不具备肉体,正像浮士德现在追求古典美一样,小人也有他的奋斗目标,就是要获得肉体而达到完全的成长。两人的不同的追求,在这里又是一个有趣的对照。小人通过他的慧眼的神力,透视出躺在床上的浮士德所做的美梦。浮士德所做的梦,乃是希腊神话中海伦的母亲勒达跟变形为天鹅的宙斯相通的那个情景。站在一旁的梅非斯特当然毫无所见,因为他是北方基督教骑士时代的产物,对于古代南欧希腊的异教时代非常隔阂,但为了挽救浮士德,不得不把处于昏迷状态的浮士德用大氅裹起,带他前去适宜的场所,飞往希腊神话的发祥地忒萨利亚,并由小人在瓶中发光为他们照路,做他们的带路人。
第三场《古典的瓦尔普吉斯之夜》:这一场跟第一部中第二十一场《瓦尔普吉斯之夜》相对照,那一场发生在德国的布罗肯山,是属于浪漫派的,此处在希腊,故称为古典的。这一场出场人物繁多,光怪陆离,大部分跟剧情无关。
1.法尔萨洛斯的旷野及珀涅俄斯河上游:浮士德一踏上希腊的土地,就苏醒过来,第一句就问海伦在哪里。但是海伦不在法尔萨洛斯。他们就在各处打听。碰到鸟头狮、人面狮、美人鸟。浮士德问人面狮可曾见过海伦。人面狮叫他去向马人刻戎打听。
2.珀涅俄斯河下游:浮士德碰到马人刻戎,刻戎叫他去找女预言者曼托。他们一同到曼托那里,曼托指点浮士德前往冥府,叫他求冥后放回海伦。歌德原拟在下场写浮士德入冥府之事,但没有进行。
3.珀涅俄斯河上游:这一段分别叙述梅非斯特和小人的情况。好色的梅非斯特追求肉欲,受到妖女的诱惑,他跟她们调情,被妖女戏弄了一番。另一方面,小人为了追求肉体的生成,尾随着两个哲学家,想依赖自然哲学家,认识自然生长的过程。歌德在这里对当时地质学上的两派争论作了一些讽刺。原来在地质学上,关于地壳的生成有两种说法,一派主张由喷火而成,是为火成说派,另一派主张由长期的水的作用而生成,是为水成说派。歌德本人大抵倾向于水成说派(在歌德当时,弗赖堡的教授维尔纳建成了一个纯水成说的学派),不过这两说都不能使他完全满足。在《古典的瓦尔普吉斯之夜》这一场中,希腊哲人阿那克萨戈拉作为火成说的代表,泰勒斯作为水成说的代表。在这里又树立了两个对立面。在这一段的最后,叙述梅非斯特去找女妖怪福耳库阿斯借形相,她们是共用一目一齿的三姊妹,乃是丑的代表,跟第三幕海伦作为美的代表又是两个对立面,互相对照。歌德在本剧中惯用这种手法,创造对立面,创立强烈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