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武大学霸——广埠屯“蹭”电脑的大学生

或许谁也不会想到,雷军这个1969年出生的男孩,若干年之后会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大企业家。而从踏进大学校园的那天开始,他也无法体会创业之路的艰辛和困苦。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在那个青春年少的年代里,雷军的内心深处还是深藏着一种执念和勇气,而正是这种执念和勇气让他能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遥远。

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军早已忘掉了过去那些激情飞扬的日子,但是,他肯定不会忘记那些年在广埠屯“蹭”电脑的岁月,更不会忘记那个被不正当竞争给击垮的三色公司。如今,当雷军这个名字被大家提起的时候,它就像一种激情的符号,激励着每一个像雷军那样曾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

1.野蛮CEO的年少岁月

1969年12月16日,雷军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剅河镇赵湾村。沔阳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排湖北岸,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农商业比较发达,属于湖北省县级市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这里就有人在这开荒种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楚国的地界,所以,很多互联网行业里的人都称雷军是“楚国狂人”。雷军在他的故乡度过了9年的童年时光,这9年时光沉积了雷军很多童年的乐趣。

据说,雷军自小就脑子灵光,特别喜欢发明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一次,他看到妈妈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开始点火做饭,就想着自己做一盏灯给她照明。于是,他买来做灯要用的材料。不过几天的时间,他就做好了一盏灯。每天晚上,雷军就提着那盏灯跟着妈妈围着灶台转悠。村里人都夸雷军聪明,说他长大了肯定能有大出息。

9岁那年,雷军跟着一家人迁往县城居住,他作为插班生进入了建设街小学读书。雷军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一直到五年级他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因此他还得到了很多“三好学生”大红花,这些大红花据说直到现在还一直被雷军的妈妈给细心地保留着。

1984年,雷军从沔阳县师范附属学校初中毕业,考入了当地最好的沔阳中学(现在的仙桃中学),这所学校每年都会有很多人考上好的大学。雷军在读中学的时候围棋下得很好,还曾获得过学校的围棋冠军。他也很喜欢文学,尤其钟爱古代诗词,他最喜欢的词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这期间,雷军虽然爱好广泛,但他还是以学业为主,所以,他的学习成绩依然能够名列前茅。

可是,尽管当时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在雷军的内心深处,每每回忆起这段时光,仍然有些许的遗憾。后来,他在回忆时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自认为是生在红旗里,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接班人,做什么事都应该端端正正,有规有矩的。他也一直坚信并践行着这样的规矩。但是,在以后的道路上,他所信仰的这个规矩被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无情击破。这对于一个思想单纯,热情向上的年轻人而言是个多么无情的打击啊!这让他发现,原来他在学校里所学习的那些东西在社会上有时候是行不通的。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国家甚至是时代,这些都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但是,这些因素又时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和未来。雷军是一个普普通通拥有血肉之躯的凡人,所以,他也无法脱离这样的时代宿命。不过,虽然我们不能决定何时出生,也不能决定何时死亡,但是我们却能决定怎样活着。从出生到成长,从小学到大学,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到一家上市公司的CEO,雷军一直勤勤恳恳,循规蹈矩地生活着,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他从小所接受的那些价值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他开始不断地自我怀疑和否定。

比如说,他去过香港之后才发现,电影上的那些镜头都是骗人的,香港并不是一个到处都是小混混,动不动就有帮派在街头拼杀的地方。也正是这些与印象相矛盾的认知,让雷军的内心充满了晦涩感。

在担任金山总经理的那段日子里,雷军就常常反思:当你坚信自己很强大的时候,你就会全身充满力量,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你;但是当你成功了之后,你才会发现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曾是遍体鳞伤。这个时候,你就会看看身边的那些成功者,然后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别人的成功看起来就那么轻松呢?反思之后,雷军通过不断的参透,最终参透出那句名言:“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或许就是雷军的人生感悟,也可以说是他多年商海拼杀的痛苦领悟。

1987年9月,雷军考上了湖北武汉大学,开始了4年的大学生活。就是在这一年,雷军无意中得到了一本书,也正是这本书让雷军认准了以后自己要坚持的道路。他曾在回忆时说道:“王川给了我一本名叫《硅谷之火》的书,当时是两块钱一本。从此,乔布斯给了我一个伟大的梦想,而我要追寻的东西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

《硅谷之火》的内容讲述的是在言论自由运动时期,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等人在硅谷发起的一场能够带来计算机技术变革的一场革命。其中那些激励人心的创业故事彻底点燃了埋藏在雷军内心深处的火苗,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乔布斯那样创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在青春激昂的岁月里,雷军就能萌生出这样的梦想,不得不说,雷军今天的成功是他命中注定的结果。

大一快要结束的时候,雷军各科的成绩依然是名列前茅。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计算机似乎并不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实践去检验一番,考再高的分数都是没有用的,高分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因此,从大二上学期开始,雷军就经常到武汉电子一条街去“混”技术。那个时候,他经常背着一个大背包,在街上摆摊帮别人装电脑、修机器和编写程序。由于雷军本来就特别喜欢动脑子,慢慢地,他的技术也就越来越熟练了。当时,在他时常摆摊的那个地方有很多商店老板都认识他,他们时不时就请雷军帮忙修修电脑什么的,完事后还请他吃顿饭,就这样,雷军凭他的功夫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混”得还很不错。

很多人都知道,雷军的口才在商业界那是非常了得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好口才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他后天锻炼出来的。

大二那年,雷军已经是当地计算机界小有名气的反病毒专家了,湖北省公安厅还专门请他去作过反病毒讲座。雷军当时很是激动,提前准备了好几页演讲稿,决心要那天好好发挥一番。但是,两个小时的讲座,他只用了短短的15分钟就把稿子给念完了,还剩下那么多时间怎么办?雷军就只有把稿子再从头念一遍,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是有多么地尴尬了。不过,雷军在读中学的时候就非常的喜欢文学,一直以来他都有写文章的爱好。所以,“反病毒讲座”的尴尬事件发生之后,雷军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就时常将自己写的文章投到报社杂志上。刚开始,没有一篇文章能够发表。后来,雷军仔细地分析了每家报社的类型之后就有针对性地投稿,不久就有文章陆陆续续地在报纸和杂志上刊登了出来。也就是通过这种方法,雷军的口才才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2.广埠屯“蹭”电脑的大学生

1987年7月,雷军和当时许多的高考生一样走进了高考的考场,考试成绩出来以后,雷军超出当年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10分。但出人意料的是,雷军没有选择人们心中最高的那两座学府北大和清华,而是选择了武汉大学,并且就读的是武汉大学计算机系。那么,当初雷军为什么要选择武汉大学呢?

第一,武汉大学是一所百年高校,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它是由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同时也是全国最早就建立计算机系的高校之一;第二,武汉大学校园内风景优美,四季如春,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之一,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其中,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更是衬托了学校的典雅和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典范。尤其是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樱花,大约在每年三月下旬开始开放,吸引了无数国内和国外的游客前来观赏。在这里读书,每天就像生活在童话世界里。所以,从这种环境里走出来的学生,性格不仅自强不息,而且更加平衡内敛。这也正契合了人们对雷军的评价:无论多成功,永远都是一副低姿态。

但是,校园里学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也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雷军觉得,学校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精彩,也更广阔。如果非要等到毕业之后再去了解这个世界,或许那时候就晚了。于是,从1989年起,他就经常一个人往外跑,并称自己这是要“独闯江湖”。

他当时独闯江湖的“装备”,在现在看来显得有些寒碜,但是对当时的雷军来说,这些装备已经是不错的了。那时,他全部的家当就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和一个破背包。雷军说那时候偷车贼很多,他怕自己那辆破车被别人偷了去,还给它加了两把锁,每次锁完之后还要检查个三四遍,生怕自己没锁好给了小偷可乘之机。他背的那个破包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两个磁盘以及几本编程书。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在雷军眼里可都是无价之宝,正是有了这些东西,他才可以随时随地地帮别人修理电脑,并和那些电脑高手交流技术经验。也就是在那时候,雷军骑着那辆花了40块钱从旧货市场上淘来的二手自行车,背着装满磁盘和参考书的米黄色破包,开始了自己闯荡“武汉电子一条街”(也就是今天的广埠屯IT数码一条街)的生活。

“武汉电子一条街”被誉为武汉的“中关村”,80年代末期,在“学海淀经验,建武汉硅谷;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思想的指引下,武汉就有了这条街。这里大大小小的电脑公司有数百家之多,还不包括那些从事电脑买卖的小店铺,还有一大批IT创业者和职业者。在这样的一大群人中,雷军其实并不算出众。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坚守着自己最初的梦想。这样的精神,是值得现在的大学生多多学习的。

雷军闯荡“武汉电子一条街”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蹭”电脑。当初,他在电子一条街转悠的时候,认识了街上的一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所在的公司有很多展示机和样机,雷军就打着兼职的幌子来接触电脑,有时候还确实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刚开始,公司只管一顿午饭没有工资,但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雷军也开始获得了一些报酬。

1989年春,雷军在电子一条街上转悠的时候认识了这条街上的“知名人物”,也就是他后来的创业伙伴——王全国。

王全国比雷军大四岁,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在已经并入了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当时还在一家校办的电脑公司里负责技术支持方面的工作。很快,这位比他年长的留校老师和雷军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他们还一起开发产品,甚至一起创业。当时市场上的盗版产品非常多,要防止盗版,电脑软件就必须通过磁盘加密。所以,当年7月份他们就开始合作编写一款加密软件“BITLOK0.99”,它主要是用来防止盗版,保护电脑软件的知识产权的。只用了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他们就开发出了这款产品。当时刚好有一部来自罗马尼亚的动作片《神秘的黄玫瑰》正在热播,这部片子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黄玫瑰”的强盗与当时的腐败政客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因为他们都很喜欢剧中的“黄玫瑰”这个角色,所以他们就把BITLOK0.99命名为“黄玫瑰小组”。

“黄玫瑰小组”很快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是,这款产品也招来了“投机者”的疯狂解密,于是,雷军就和他们展开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较量。雷军为了阻止解密高手们的解密,还专门为此做了20多种加密程序。虽然最后这场较量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但却激发了雷军无限的斗志。但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后来这款软件居然卖得非常好,为雷军赚了几百万。这也是雷军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

王全国回忆他和雷军相识的过程时曾说:“1989年前后,计算机系统里并没有软件流通的正规体系,也没有互联网,所以大家就只有拿着各自手里所拥有的东西来进行交流。那个时候我手里的软件非常多,雷军手里也有很多,我们就经常交换来用,所以就这样认识并熟悉了。我记得我们差不多是1989年的2、3月份认识的,然后在一起相互交流,后来就一起开始合作开发了。当时他给我的感觉是特别地聪明,也特别地好学。”

雷军在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不仅拓宽了人脉,还积累了知识,更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和他的同学相比,他的成长要快得多。后来,他在回忆电子一条街上的生活时说道:“更早接触社会对大学生来说就意味着更早了解这个社会,以后,也会少吃点亏。如果当时我不是早早地就接触了社会,或许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所以说,如果学校是求学者人生中的第一个课堂,那么,社会就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二个课堂,而且在这个课堂里,你可以学到之前你绝对学不到的东西。当然,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只有多多了解它,才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处处碰壁。

1989年底,计算机病毒在国内一出现就吸引了雷军的注意力。为了防止学校的机房被染上病毒,雷军和他的同学冯志宏合作开发出了“免疫90”这款产品,这同时也是雷军编写的第二款带有商业性质的电脑软件。回忆起当时和雷军的合作,冯志宏感慨地说道:“当时计算机病毒一下子就流行起来了,正好我们两个都有要做一个杀毒软件的想法,又是认识很久的好朋友,就这样合作了。因为寒假的时间比较长,我们最终就决定在寒假开发它。但是,由于当时一些条件的限制,我们就只能在学校外面的一家公司找了一台机器进行分工合作开发程序。还记得那时候武汉的冬天特别地冷,我们每天都要从学校骑车到那家公司去上机,手上和脚上都生起了冻疮。因为刚好放寒假,学校的食堂不开火,外面吃又太贵,我们就只能自己动手煮方便面吃。”直到很多年后雷军还说:“冯志宏煮的方便面非常好吃。”

“免疫90”是用PASCAL写的,可以解决和查找当时发现的所有病毒。雷军直到现在对这个程序还是记得十分清晰:如果电脑感染上病毒,这个软件就可以像抖落衣服上的灰尘那样把病毒给清理干净,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杀毒功能。另外,它的样本库还能在中英文交替的情况下显示,用户甚至可以用手工的方式来增加病毒库。

这款软件当时卖260元一套,上市后在武汉一下子就卖出了几十套,雷军他们每人赚了好几千块。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下,它还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雷军还在《计算机世界》等刊物上发表了很多篇关于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文章,成了当时小有名气的“反病毒专家”。最让他难忘的或许还是在学术刊物《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因为它入选了第一届青年计算机大会论文集。之后,他和冯志宏还合作开发了RI内存清理软件,它能够将扩展内存和常规内存自动释放,然后解决电脑死机的问题。最后,他还十分大方地将这款软件免费开放,于是RI很快就流行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程序员手中必备的一份计算机应用工具。

3.热爱编程的浪漫情怀

程序员的工作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枯燥与乏味的,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多程序员无时无刻不在抱怨着他们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他们常常这样调侃自己的工作状态:“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但是,雷军却和他们有些不同,因为他似乎还很怀念以前做程序员时的生活。他曾经说:“从1987年到1996年,对我来说那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他当年能从百万程序员中脱颖而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每每回忆起年轻时的那个年代,他都会感慨:“那是一个中国计算机程序员最快意恩仇的江湖时代。”

在那个时代里,计算机程序员的身上都带有某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那时的IT业最耀眼的明星不是马云和柳传志,而是王志东、严援朝、朱崇君和求伯君。而正是这些老一代程序员们所创造的辉煌成绩,激励了后来很多年轻的程序员们进入了软件开发这个行业。

其实,雷军也不是天生就喜欢写程序,在他上大学之前他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计算机程序员这个称谓,也更不会想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过着程序员的生活。可是,自从考上武汉大学进入它的计算机系之后,随着学到的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同时也是受到那个时代的主流的影响,他觉得自己好像特别喜欢编写程序,甚至有些迷恋上了编写程序。雷军觉得,在程序员的世界里,每一个字符,每一个比特位都是建造自己内心城堡必不可少的砖瓦。那里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程序员们可以在那里建造任何自己想要建造的东西。而每当编成一个程序,就像是自己的童话世界里的城堡建造好了一样,他们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这种成就感,外人是永远都无法体会到的。

雷军曾经说过:“我特别喜欢编程这份工作,甚至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了。虽然这份工作做起来特别辛苦,但是从我摸上电脑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我已经找到了我的理想。我只想一心一意地做好这份工作,我也坚信我会一辈子做下去,谁都无法改变我的这份执念。”这句话看起来说得好像有点绝对,但道出了雷军的心声,也同时道出了千千万万和他一样从事编程的人的心声。雷军说,只有真正喜欢编写程序,才能编写好程序。所以,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之后,他就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确实开始了艰难而又执着的探索。大学四年期间,他不仅选修了不少高年级的课程,还拿下了所有科目的最高分。在那个年少轻狂的岁月里,似乎只有电脑程序才是他生命的全部。有人不禁要问,是不是他每天做梦都会做到自己在编写程序呢?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觉得程序员应该是一个比较缺乏激情的人,尤其是那些整天只知道和电脑程序打交道的程序员,更是被人们笑称为“书呆子”。在现实生活中,甚至还真有很多男性程序员就因为每天只知道编写程序而找不到女朋友,或者很多女孩一听相亲的对象是电脑程序员就连忙摇头说“不”。其实,编写程序就像那些舞蹈家在跳舞,美术家在画画一样,是一件充满艺术色彩的事,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呆板。反过来说,一个好的程序员其实并不是单单靠后天努力就能成功的,这其中还有天赋的作用,正像俗语所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所以说,要做一名好的程序员,天赋也很重要。

从大一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课开始,雷军就迷上了电脑,这不得不说就是一种天赋,毕竟不是所有人学了这个专业就会对它感兴趣的。从那时候开始,雷军似乎就没有了其它什么爱好,电脑成了他当时生活中的惟一爱好,甚至有时候还会为了学习电脑课而逃其它的课程。也正是他的兴趣和努力,让他在大二的时候就能够趴在电脑前写现在很多人都还在用的RI(RAMinit,清内存的小工具),这让他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写共享软件的人。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对他发出一声来自肺腑的赞叹之声!

雷军回忆当时的生活时是这样说的:“很多人都觉得编写程序很复杂,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只要你能从内心对它产生兴趣,就能编好程序,程序编写得好,就能和电脑搞好关系,到时候就能控制住它。所以,当你坐在电脑前面的时候,你就是在自己的一亩二分田里面巡视,这样的感觉真是好得不得了。现在,有很多人都会问我,当初我的电脑技术怎么能学得那么好?我就告诉他说,其实一开始我也是一窍不通,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从‘泡机房’开始。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还是比较少的,我就每天泡在机房里,如果有人上课没到,我就去用空出来的那台电脑;如果有人不懂,我就借给他指导的机会用一下电脑;要是实在没电脑可以用,我就坐在别人旁边看着他用。大家都知道,武汉的冬天其实是非常寒冷的,那个时候机房里也没有什么供暖的设施,进机房前又必须要换上夏天穿的那种凉拖,所以,我每天‘泡机房’的时候都是冷得要命,连手上和脚上都冻出了冻疮。后来可能是因为去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以致于管理机房的老师一看见我就把我往外轰。现在想想,他也没有什么恶意。”

他还说:“大学是四年制的,但是我就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修完了所有的学分。方法其实很简单,如果这门课比较重要,那就去上一大半时间的课,那门课不太重要,就去上一小半时间的课,这样,就能比别人更快地修完全部的学分了。计算机强调的是实践,它其实并不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只要你多上机,很快就能弄清楚其中的玄机。你要问我提前修完学分之后都干什么去了?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在剩下的两年里帮别人写写软件,期间,自己还创办了一间公司。现在有传我大三的时候就成了百万富翁,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那个时候确实挣了几万元,最多就只能被称为‘万元户’呗!百万富翁那是不可能的。”

程序员的工作就是熟能生巧,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雷军就认为,程序员必须要通过编写足够代码量的程序才能做到最好。用一句话说就是,编写程序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它压根就是一个体力活。编写程序虽然特别费脑子也特别累,但是也正是这种情形,才让雷军编写出了最好的代码。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疲倦能让人更容易集中精力”。当初,在与王全国合作开发软件的时候,他就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有一次,他们从早上写到了傍晚,打开门的时候,看到天边的夕阳,他俩同时笑着说道:“当我们见到太阳的时候,太阳都已经回家睡觉了。”

雷军常常会感慨道:“每个IT企业都为找不到一名好的程序员而烦恼,但是,现在好多学习编程的大学生同样也在为找不到一份好工作而烦恼。所以说,企业需要的不是一个刚学会编程的人,而是需要一个一上来就能上手的人。因此,现在那些学编程的大学生们应该多注意实践操作,这样才能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且在以后的编程之路上越走越远。”

4.被不正当竞争击垮的“三色”公司

雷军读大四那年夏天,也就是1990年盛夏,武汉的气温一如既往地高,尤其是正午时期的太阳,它就像一个大火球,能把人给直接烤化掉。此时,雷军的内心也像这当空的太阳那样火热地沸腾着。当时雷军在“武汉电子一条街”上“混”非常好,那个地方的很多电脑公司都请他过去帮过忙,这就让雷军产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他想让全世界的电脑上都有他自己编写的软件在运行着,他想拥有一家全世界实力最强的电脑开发公司。其实,这样的想法,对于一个正处于激情勃发时期的年轻人而言,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凑巧的是,刚好那时候王全国有个好友也想创办一家公司,就想拉着雷军和王全国入伙。于是,他们三个人就一拍即合,创立了一家命名为“三色”的软件公司(“三色”就是红、黄、蓝三种颜色),寓意是放飞梦想,创造七彩新世界。为什么要取名为“三色”呢?他说:“原因就是我们的世界就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演变过来的。”

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创业之风盛行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就算你摆个小摊,卖个花生瓜子什么的都能发家致富。但是,90年代却是一个“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开张”的创业拥挤年代。在这个年代里,有太多的人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然而,雷军貌似还没有感觉到当时那个时代的紧凑。因为当时他还正处于人生当中最热血磅礴的年纪,也正是意气风发,什么都不怕的年纪。他们三个当时虽然已经给公司取好了名字,也大致确定了方向,但是,最后由谁来投资、靠什么挣钱、挣钱后怎么分等问题都没有商量好。现在想想,他们还真是胆大——他们没有投资,也没想过要找投资人,公司的业务也没什么固定的模式。即便这样,在稀里糊涂之余,还是靠公司接到的第一笔生意净赚了四五千块。这是他们的第一笔收入,也是公司的启动资金。凭着这笔资金和身上的那股激情,他们白天跑市场销售,晚上拼命做开发,每天忙得连饭都不能按时吃到嘴里。

后来,在慢慢的摸索中,他们终于找到了方向,那就是开发汉卡。汉卡的利润很高,一套可以卖到好几千块钱,但是成本往往还不到一半。雷军曾回忆说:“当年他们俩经常在我上晚自习的时候把我叫出来,然后随便找个操场的小角落就开三人会议。我们那时候的生活根本就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要么晚上做开发,白天跑市场,要么就白天和晚上都做开发,一天下来统共睡不上四五个小时。后来干脆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单间,特别便宜的那种,工作累了就躺在房间的小床上休息一会儿,休息好了,就起来接着干活。”

没过多久,李儒雄也加入了他们的团队。可以说,无论是雷军、王全国,还是李儒雄,在当时都是非常有技术实力的,同时也是对自己非常有自信的。他们开发的汉卡很快就在市面上出售了,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国内的山寨风很盛行,他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出来的产品,上市后立马就被山寨了。而且因为山寨的产品在价格上更容易被人接受,使用上也大差不差,所以,他们被山寨产品迅速打压了下去。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他们的程序不久也被别人给盗用了。盗用者在他们的基础上开发着同样的汉卡,但是数量要多得多,价格也更低些。因此,“三色”公司很快就面临着要倒闭的危险,不仅如此,他们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因为挣不到钱,连饭都快要吃不起了。

雷军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只好想别的办法挣钱了。但是又不能去偷去抢。刚好有一次学校食堂的师傅们打麻将三缺一,就叫我补上,我那天还真的赢了一大堆饭票和菜票。后来,实在没钱吃饭的时候,我就去和食堂的师傅们打麻将,赢点饭票和菜票。”

或许就有人要问了,雷军他们当时也挺勤快的,业务能力也很出色,实力也很强,但为什么会沦落到连饭都吃不起的地步呢?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他们再厉害,在当时只能算得上一个技术型的人才,而一名技术型人才在商业上肯定是会有很多欠缺的。虽然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技术很有自信,每当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也能很轻松地就解决掉,每当看到别人开发出一个更好的产品,也能很快就开发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出来。但是,正因为这样,他们忽略了在产品销售和管理财务方面的问题。当然,人无完人,出现这样的情形也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说,柳传志和倪光南之前就曾有过“先技术”还是“先贸易”的激烈争论。柳传志是一名企业家,所以,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先从商业的角度出发,他认为要想实现高科技的产业化就要先发展贸易,因为再好的东西如果没有一个快速而又良好的销售渠道那都是白搭。这样的话,一家公司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他认为应该“先贸易”后技术,这样一家公司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但是,倪光南的想法却恰恰相反,他认为应该“先技术”后贸易。原因很简单,因为倪光南是一名对技术有着狂热追求的计算机方面的专家。

和四十多岁才开始创业的柳传志相比,当年只有二十多岁的雷军显然还是比较稚嫩。就算有另外两个朋友合作,他们也是空有一身激情和技术,而没有应对变化无常的市场的能力。除此之外,当初还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内部问题,比如由谁来做公司的一把手?雷军原本是不想搀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的,但却经常被他们强制性地给拽进来。短短的几个月,为了谁当一把手的问题,他们就闹了好几次。最后,光一把手便换了两次。市场销售搞不好,知识产权保护不好,内部管理也是乱七八糟的,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窘境下,雷军又怎么能够创业成功呢?他开始反思:作为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我是不是还没有准备好?

反反复复想了很久,他最终决定解散“三色”公司。半年之后,“三色”公司宣布解散。如今,再回头看看,雷军认为“三色”公司之所以会解散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他们都太骄傲;二是当时确实缺少资金投入。“三色”公司散伙之后,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一台286和一台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一台386。就这样,创办仅半年之久的“三色”公司就这样草草地拉上了帷幕。

“三色”公司散伙的第二天,走在空气清新的武汉大学樱花道上,雷军感慨道:“噩梦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从今天开始,将迎来一个崭新的生活。生活是如此美好,我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在以后的时间里,一定要更加努力。相信总有一天,还是能实现我的创业梦的。”现在看来,他果然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

雷军后来说,创业有时候就像买彩票,别说中大奖了,就是中个五块钱,几率也是非常低的。除非你本身就很优秀,或者内心足够强大,否则,就好好学习,把技术学好,不要整天想着去创业。因为你没有一定的资金,生活来源都是父母赐予的,要在这样的情形下创业成功,只有激情和梦想远远不够的。毕业的时候,有同学说,在他们中间,雷军会是十年之内“混”得最好的一个,雷军听后暗暗想道:“难道十年之后,我就不是最好的那一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