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爆发

攻击信号

1992年9月9日,投机者发起对意大利里拉的攻击,意大利中央银行把里拉利率推高到15%,并从德国中央银行借入240亿马克买进里拉,以阻止里拉的贬值。9月11日,里拉汇率已经跌破了欧洲货币体系规定的下限,意大利不得不开始与成员国磋商,让里拉汇率贬值。欧洲货币体系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从意大利这一角被撕开了!

1992年9月10日,英国首相梅杰在苏格兰最大的城市格拉斯哥发表演讲,他指出:“软弱的选择、贬值论者的选择、助长通货膨胀的选择,都是背叛我们的未来的选择。我可以十分明白地告诉你们,那不是政府的政策。”梅杰在这个严峻关头再次表达了维持英镑汇率稳定的决心,他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英国首相梅杰

英国财政大臣拉蒙特这时心情不错。他在9月12日出席了“最后一夜逍遥音乐会”(Last Night Of Porms),还兴趣盎然地唱了英国海军军歌。他在9月13日召集他的顾问开了一个早餐会,讨论里拉贬值事宜。

拉蒙特似乎没有理由心情不好,英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与意大利不能相提并论,英镑并不是里拉,英格兰银行已经成功地抵御了1992年8月以来英镑汇率的贬值压力。对冲基金可以借入资金来狙击英镑,英格兰银行也可以借入资金来捍卫英镑,而且英格兰银行已经借入了140亿美元来捍卫英镑。

1992年9月14日是星期一,外汇市场开市。英格兰银行投入7亿美元买进英镑,英镑汇率出现小幅度升值,这一切似乎都在证实拉蒙特的判断。

就在同一天,德国政府为了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的运行做出微小的让步,决定将中央银行贴现率从8.75%降低到8.25%。这是德国5年来第一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

所谓贴现,分为人们向商业银行贴现和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人们向商业银行贴现是指人们将没有到期的短期债务凭证卖给商业银行以取得现金的行为。由于现在的钱与未来的钱不等值,到期价值100万美元的短期债务凭证现在不值100万美元,商业银行在买进这100万美元短期债务凭证时必须要扣除距离到期的这段时间的利息,利息对这100万美元的比率就是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在做同样的事情,中央银行扣除利息的比率称为中央银行贴现率。

在西方发达国家,利率是市场化的,也就是利率是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但是,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将抑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商业银行不能用向中央银行贴现的方式而只能用收缩信贷的方式补充短期流动资金,这样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导致货币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市场利率的上升。因此,中央银行所调整的贴现率往往被称为基准利率。中央银行提高基准利率将导致市场利率的上升,相反则导致市场利率的下降。

德国政府的这个举动受到美国、英国和法国政府的赞赏。但这已经为时过晚,一场更大的风暴在英国的外汇市场上刮起。

1992年9月15日,英镑汇率出现逆转。当天晚上,拉蒙特召集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官员开会,决定在第二天继续干预外汇市场,如果效果不明显将考虑提高利率。在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拉蒙特接到了财政部新闻办公室的官员传来的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施莱辛格的一篇访谈,施莱辛格暗示,对欧洲货币进行广泛的调整比单独对里拉进行调整要好。这意味着他认为英镑的贬值不但应该而且必然。拉蒙特立刻打电话向施莱辛格表示抗议,但施莱辛格的讲话已经在报纸公开发表了。

施莱辛格的讲话实际上就是一个信号!形势急转直下,投机者认为攻击英镑的时机已经成熟,决战终于开始了。

金钱搏杀

伦敦与纽约的时差是伦敦早5个小时,在拉蒙特于9月15日晚上召开会议的时候,纽约的时间是9月15日下午。德鲁肯米勒看到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以后,匆匆走进索罗斯办公室,对索罗斯说:“应该行动了!”他表示可以逐步建仓。索罗斯说:“为什么逐步建仓?直接投入150亿美元!”如果说德鲁肯米勒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时机,那么索罗斯则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力度。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富可敌国[M].徐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实际上,包括量子基金在内的对冲基金在这以前已经利用外汇类的金融衍生工具大规模地建立仓位,就等待着合适的时间直接在即期外汇市场上攻击英镑。在纽约时间9月15日下午剩下的时间里,对冲基金开始了在纽约外汇市场的“豪赌”,它们以美元为抵押借进英镑,然后大规模地卖出英镑买进马克,用增加英镑供给的方法压低英镑的汇率,摧毁已经摇摇欲坠的英镑。一旦英镑对马克汇率贬值,对冲基金只需要用部分买进的马克就可以兑换回英镑偿还英镑贷款,剩下的马克就是投机收益了。

德鲁肯米勒忙碌了一个下午以后,没有睡上几个小时的觉,在纽约时间9月16日凌晨2:00,也就是伦敦时间9月16日上午7:00左右,又回到他的办公室,以便在伦敦外汇市场开市以前做好发起进一步攻击的准备。

1992年9月16日,在伦敦外汇市场开市以后,英格兰银行分两次买进英镑,每次买进3亿英镑,但是英镑汇率没有什么反应。而在大西洋彼岸的纽约还是深夜,德鲁肯米勒在他的办公室里一下单就是卖出10亿英镑。众多的对冲基金也纷纷跟进卖出英镑,英格兰银行寡不敌众。据说在德鲁肯米勒办公室的窗外闪烁着纽约曼哈顿的夜景,电话里不断传来索罗斯的声音:增加杠杆!继续抛售!

英格兰银行再次买进10亿英镑,但英镑汇率仍然没有反应。在当时,恐慌已经笼罩着英国。持有英镑的人,不论是英国人还是非英国人,不论是公司还是金融机构,都争先恐后地出售英镑,买进他们认为坚挺的货币。英格兰银行买进16亿英镑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这实际上是英格兰银行与投机者凭借着实力进行博弈。如果英格兰银行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它可以继续砸外汇买进英镑,甚至推高英镑的汇率,那么投机者将遭受损失。由于投机者卖出的英镑是用美元或者别的货币作为抵押从商业银行借来的,在短期内他们必须买回英镑以偿还英镑贷款。如果英镑汇率升值,这意味着他们用卖出英镑得到的马克或者别的货币已经买不回原来数量的英镑,他们将遭受汇率之差的损失。另外,他们的英镑是借来的,他们还要遭受利率的损失。但是,如果英格兰银行没有能力维持英镑汇率的稳定,英镑汇率最终还是贬值,那么英格兰银行买进越来越多贬值的英镑将遭受损失。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英镑汇率高估了,胜利的天平已经向投机者一方倾斜。

拉蒙特预感到仅仅通过买进英镑已经不能阻止英镑汇率的贬值,他在上午10:30给梅杰首相打了个电话,告诉梅杰首相干预外汇市场失败,英镑汇率继续贬值。由于德国中央银行仍然保持马克基准利率不变,要防止英镑汇率进一步贬值,建议把英镑基准利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梅杰同意了拉蒙特的请求,准备以国内经济衰退为代价来保持英镑汇率的稳定。

1992年9月16日上午11:00,拉蒙特正式宣布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从10%提高到12%。

无可奈何

但是这一切已经无济于事了,投机风潮已经掀起,这项措施只会被人们理解为中央银行的无可奈何之举。英镑汇率贬值趋势是如此明显,哪里还有人因英镑利率上升而卖出其他外汇买进英镑以获取英镑高出2个百分点的利率?英镑利率上升对外汇市场没有影响。

剩下的一切只有靠真金白银的搏杀了!投机者继续疯狂地抛售英镑,问题在于英格兰银行有多少外汇储备能够将英镑如数买进?拉蒙特在继续指挥着中央银行买进英镑的同时,已经不得不考虑单方面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选择了。意大利比英国幸运的地方,是里拉的危机发生在星期五,它还有周末的喘息之机,与成员国重新确定里拉汇率平价的下限。但是英镑的危机发生在星期三,时间每过一个小时英格兰银行就增加一小时的损失,拉蒙特要求马上会见梅杰首相。

梅杰首相很忙,但还是尽快安排了与拉蒙特的会面。拉蒙特带着一个顾问团队赶到了梅杰首相的临时官邸——海军部大厦,等了15分钟以后终于见到了梅杰首相,梅杰首相也召集了其他内阁大臣们来参加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英国单方面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对国内的政局和欧洲的伙伴会产生什么影响。梅杰首相担心会有内阁大臣辞职,一位内阁大臣当即表示:我们要万众一心!这使梅杰感到欣慰。梅杰首相表示还是要为挽救英镑做最后的努力——再次提高英镑基准利率。

1992年9月16日下午2:15,拉蒙特再次宣布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从12%提高到15%。在英国历史上,一天内两次大幅度提高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是,英格兰银行的努力仍然没有能够阻止英镑汇率的贬值,英镑对马克的汇率下降了2.7%,纽约外汇市场以1英镑兑换2.7030马克的汇率进行交易,这已经低于欧洲货币体系汇率平价机制的下限。

大西洋彼岸的索罗斯和德鲁肯米勒意识到英格兰银行在做最后的挣扎,于是继续加大抛售英镑的力度。

拉蒙特开始向欧洲的财政部长们打招呼,说明英镑面临的困境,请他们注意英镑汇率贬值可能带来的影响。当时意大利财政部长巴鲁西(Piero Barucci)建议英格兰银行暂停外汇交易以争取时间重新商榷欧洲货币机制的问题。但是,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发达国家,人们还是习惯于遵守规则。拉蒙特表示,他作为英国的财政部长,无权中止全球外汇市场的英镑交易。

梅杰首相最终做出了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