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你现在应该融资吗

随着李克强总理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进入了“第三次创业浪潮”。在这次浪潮中,一方面创业者风起云涌,纷纷摩拳擦掌加入时代的洪流;另一方面,投资人也不逞多让,无论是否有投资经验,无论是否经过专业的投资训练,只要手里有个几百万元的闲钱,都敢自称为“天使投资人”。一时间,投资人遍地走,两页纸搞定几百万元不再是神话,“融资”仿佛成了创业的标配选项。一提到创业,首先想到的就是融资。

可是,你现在到底是否应该融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要问问你:融资到底是什么?

按照某知名百科的定义:融资(financing)是一家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从这个定义看,创业似乎就必须要融资:既然融资是为企业筹集资金,而创业企业又没钱,那么创业后立即融资就是再合理不过的选项。

但是,且慢!

这个定义只是教科书上的定义,尽管没错,但是放到实践里却常常被撞得满头大包。

那么到底什么是融资?实践给我们的定义是:融资是一次买卖的过程,买卖的标的物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企业的股权。融资,本质上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把手里的股权按照双方商定好的价格卖给投资人的过程。

所以,现在请你合上书本,在脑中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你,一个创业者,坐在某个知名连锁咖啡屋的一张桌子前,紧张地来回搓手,神色惴惴不安;你的对面坐着一位西装笔挺的投资人。他像香港警匪电影中的老大一样,扶扶墨镜对你说:“股权带来了吗?”你兴奋地拿出一个手提箱,打开箱盖。投资人向箱子里望了一眼,满意地笑了。现在轮到你发问了:“钱,带了吗?”投资人也拿出一个手提箱,里面铺的是满满的美元或者人民币。你们交换了手提箱,然后各自消失在夜色中。

如果融资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如此具体的场景,你就会发现,“该不该融资”这个问题便没那么简单了。

首先,既然融资是买卖股份,你——创业者,企业的第一个所有者,希望出让你手中对企业的所有权吗?

融资,并不是资金单向地进入企业,还有反向的股份流出,这是一个对流过程。股份,对于企业所有者而言,意味着对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你是否愿意把这些可以长久行使(只要企业没有倒闭就可以一直行使)的权利出让一部分,换取眼前的、花了就没有的现金呢?一旦出让了,你不仅要损失自己的一部分权利,更重要的是,这个后加进来的人将成为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你的企业的控制人之一,他有法定的权利来影响企业的进程和发展方向。例如,董事会投票时他可能有一票,重要的公司决议需要他签字,未来新的股东加入需要他同意。面对这些可能带来的掣肘,你做好准备了吗?

你可能已经对上面的各种情况做好了准备:不论怎样,企业没钱是不行的,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出让权利换取资金。

很好,你已经做出了关于融资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下面,就是一些细节问题了。

其次,你想好出让多少比例的股份,换取多少资金了吗?可能你会说:“越多越好啊!”

面对这样的答案,我有两个消息要告诉你:好消息是,你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总是想着把商品卖出最高的价格;坏消息是,投资人是一个比你还狡诈贪婪的商人,他时刻想着用最低的价格收购你的股份。所以,最终的结果既不是你希望的越多越好,也不是投资人希望的越低越好,而是一个你们达成共识的价格,这个价格,我们就称为“估值”。学会为自己的项目估值,是创业者决定开始融资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再次,当你把公司的估值搞定,也确定了出让比例时,还要继续考虑以下这些严肃的问题。

你的股权结构是怎样的?你的合伙人之间是怎样分配股权的?新进入的投资人应该怎样分配股权?你有多少个股东?你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扩展和再融资吗?你给未来的高管留了足够的期权吗?

最后,非常好,你已经把一切细节想得很透彻了,那么现在我们万事俱备,就差一个投资人了。所以,你打算用怎样的谈判策略去说服投资人?

你看,融资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能把一切都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