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好医生

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李宏为

我常常觉得遗憾的是,中国目前还找不到一本可以给所有医生、医学生看的书,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的,我们每个人枕边都会有一本书。在美国倒是有这样一本书,叫做《生活之道》,该书作者是威廉·奥斯勒(1849—1919),他离开我们已经有90多年了,直到现在美国大学生仍把这本书当作必读的书。虽然我没有看过《圣经》,但感觉里面的有些话很像《圣经》。当时去书店买,没有买到,后来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上海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这本书在美国医学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美国的临床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是一本医学教育的书,字里行间也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深厚的人文素养与优美的古典英文。我摘选了其中的两句。一句是:“培养沉稳与宁静,善处成功与挫折。”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不会遇到什么大挫折,但是过了几年之后,你当了大医生、大护士,就应当有一种沉稳宁静的心态。有的医生在危机时刻就会慌了手脚,因此我们都应该培养自己的沉稳、宁静。虽然奥斯勒所处的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但他还有一句话:“行医是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

今天我不准备讲基础研究,不讲外科的发展,也不讲医院的一些措施。我只是想谈一下自己在过去的年代里的一些感悟,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忠于你的选择

给我的题目是“如何做一个好医生”。我想大家当初选择学医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真的向往、真的乐意来选择今天的职业,有的则不一定,可能是奉父母之命。但我想,不管你选择的原因是什么,你都要忠于自己的选择。走进了医学的殿堂,你就要这样做。我也不是一开始就选择好的。我在南京读的中学,我开玩笑地讲,是“糊里糊涂进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填志愿时我选了三个,北医、上医和二医,最后被二医录取了。

学医是从兴趣到喜爱到追求,最后才坚定信念的过程。兴趣是在工作当中、学习当中逐渐培养出来的,你的喜爱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有了兴趣,有了喜爱,你才能追求,有了追求,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大家现在有机会进入瑞金,在这个报告厅开会。你们知道吗?20年前,这个地方还很简陋,如今已是高楼耸立。但是,一个医院的好坏,不是看大楼,而是看头脑。Hardware(硬件)不是最重要的,software(软件)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感觉到:榜样的力量、老师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已经看到我们医院有两个铜像,一个是外科鼻祖傅培彬医生,一个是内科鼻祖邝安堃医生,他们为今天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现在回头想一想,真的是在他们的培养之下,才走到了今天。教育其实就是环境对我们的潜移默化。我当时看到傅医生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渺小,都要抬头看。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人非常羡慕、钦佩。下图是傅医生在换药,非常仔细,现在有几个高年资医生会在病床旁边给人换药呢?

傅医生曾经给我们这些学生讲过一句话:千万不要放下手术刀!所以我谨记这句话,一直没有放下自己的手术刀。可能有时候手术多一点,有时候少一点,但是从没放下过。因为我要忠于自己的选择。

大概有人会问,怎样才算一名好医生?回答的版本很多。外科老前辈裘法祖医生讲:“好医生先看片子再看报告,较好的医生先看报告再看片子,不好的医生只看报告不看片子。”放射科医生可能在片子上比临床医生有更多经验,但是临床医生通过与病人接触,了解病人的病史,可以获得很多的信息。傅医生当时做手术用的线是非常细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并不是要显示自己的医术高超,只是因为这样对病人的创伤更小。看傅医生的手术是一种享受,就像是在欣赏艺术。

我们当时的生活可以说是比较枯燥的,下班后回到寝室,就是看书。现在不一样了,晚上可以去卡拉OK唱歌、看电视、看电影等。当时我们下班后听说有哪位老师要做手术,都很兴奋地跑去看,围了好几圈,想看清楚老师的操作,并为老师感到骄傲。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培养起了自己的执着、自己的向往。大家都知道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能把一个大公司管理好已经很厉害了,他是把四个大公司都管理得很好。他和比尔·盖茨一样,都没有读完大学,在上了一年学后就选择了自己开公司。他在一家大学的演讲上也提到了,一定要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他退学之后,反而更加自由,可以随意选择要旁听什么课程,这都是为他之后的事业打下基础。他说:“我喜欢的事情我就会一直去做;如果我不喜欢,我就会不断培养不断努力直到喜欢去做。”我觉得老师的熏陶很重要,但是现在可能部分医生并没有给我们做出一个很好的榜样,这就需要我们学生自己去培养,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努力。

谈到自己的理想,可能有人会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能你一进医院就想着要当主任。但是还是要安安分分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老是想着明天模模糊糊的东西,把握好现在才重要。在工作中,你愿意人家怎样对你,你就应该怎样对人家,这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当注意的地方。

可能了解我的同志都知道,组织上曾经叫我去做上海市卫生局局长,被我谢绝了。让我做二医的校长,我也谢绝了。为什么呢?我离开了医院,就离开了手术刀。有人讲我聪明,有人讲我笨。现在看到我的人都讲我聪明,当时看到我的人都讲我笨。我自己评价自己:我聪明。因为我忠于我的选择。我最喜欢别人叫我的,一个是我的名字:李宏为,另一个是“医生”。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个公务员,叫我“李宏为”。后来这事被他的领导知道了,说了他一顿:怎么能直接叫李医生的名字!我自己觉得,起名字就是要被人叫的嘛!后来无锡一家电视台采访我,问我最喜欢被人家叫什么,我当时就讲:医生。“医生”这个名字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崇高的。几年前组织部来宣布我卸任,一排领导,西装革履,我就穿了一件白大褂。当时有人跟我讲:“李医生,你可以穿得正式一点吗?不要穿白大褂。”但是我是有自己的打算的,我穿着白大衣,告别院长的职位,向大家表示感谢,然后就感觉return to nature,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外科就是我的大自然。所以我现在每星期都会做两三台手术。在这其中我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也享受病人康复的快乐。有人问我:你作为医生最高兴的是什么?我回答说:最高兴的是看到我治疗的病人痊愈了。有两个职业一直都是崇高的:教师和医生。教师,永远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医生,一直都会守护人类的健康、生命。

用心用脑学习为医之道

作为医生要终身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护士学习,向病人学习。今天我站在这里讲话,是我们相互学习。如果今天不需要讲话,我也不会有机会去阅读《生活之道》这本书。是你们促使我去学习、去看书。聪明可以与生俱来,但是智慧需要学习来达到。我现在做医生49年,明年就满50年。在这几十年当中,其实我碰到的每件事、每个人,都能让我从中学习、积累。

向老师学习是很重要的,傅医生经常领着我们查房。当时是六天工作制,但是每个星期天早上,傅医生都必来查房。跟着傅医生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当时没有电脑,没有文献,所有资料都是小心翼翼地写下来,整理成一本一本小册子。现在的条件好了,一上网可以查到很多资料,我们更应当充分利用条件,好好学习。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只看病人不读书,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没有地图;只读书不看病人,则是根本没有去过大海。后来傅医生不幸患上血液病,有一次要做一个手术,手术前他拿着标本,给我们讲解解剖知识。我想他不是为了自己,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解剖非常重要。在外科中,助手其实也非常重要。有的人一上来就想主刀做手术,其实做助手是锻炼自己非常好的方式。傅医生在比利时的时候一直做助手,他一直观察老师的操作,不断积累、学习。后来有一次他老师有事出去,让他做主刀医生,他讲:“我不行的,我一直都是做助手的。”老师告诉他:“你能行!”因为做了那么多次助手,其实他一直都在学习、积累,从此以后他就单独做手术了。

成为一个好的外科助手是你成为一名好的外科医生的开端,在平时就要学。我当时会起一些“坏”念头,有时候我就希望手术会出一些状况,因为这样就可以学习到老师在遇到危机状况的时候是怎样处理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就要注意从身边学习。

你们可以说是生逢其时,现在实行三年轮转制度,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你以后留在了外科,在轮转中曾经在内分泌科锻炼过,那么这可能是你唯一在内分泌科学习的机会。

我觉得我们还应当向周围的人学习,比如护士。我永远不会忘记护士对我的影响,护士对我的帮助。我在第一次做急诊的时候,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性,肚子痛。我还在考虑外科急腹症病种,一名老护士轻轻提醒我:“是否请妇科医生来看看。”结果,果然是一例宫外孕病人。一个老护士长,这么对年轻的医生说,因为她们尊重你。那时候医院送来一例烧伤病人,烧伤面积达90%以上重度烧伤,当时医院条件不好,没有什么先进的设备,医生治病就是靠平时的观察。观察病人的小便量、颜色,观察他的心率、脉搏,观察他的血压,从中看到他的电解质情况。所以,为什么烧伤面积90%以上还能被救活?我觉得就是靠平时的观察。所以很多东西,我们都应当向周围每一个人学习。

我们也可以向病人学习。我当时的老师说:你要给病人看病,他跟你配合,他可以讲一些他的病史给你听,他帮助你诊断,难道你不应该谢谢他们吗?有一次,我值班,交班时听说有一位病人情绪不稳定,非常急躁并迁怒于医护人员,半夜他果真不停地叫喊,虽然前一段时间查体确实没什么异样,但出于责任心还是走到病人床前再仔细查看一下,拍了片子,发现肠梗阻了,我们立即手术。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我现在面对病人,还是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到了临床之后,要多去看病人,要适应临床的环境。大家都要认真学习。我当时在年轻医生中打结打得比较快。有医生问我:“你为什么打结打得快?手术机会不是太多,没法锻炼自己打结。”我说:“永远不要依赖在病人身上练习打结。”我当时下了班就回寝室看书,然后把医院用剩下的线洗一洗,回到家里找一个图钉,一边读书,一边练习用线在图钉上打结。我以为,实践应当用脑和用心。

我们将科学与人文交融起来。现代医学要求我们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想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以及健康的身心状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当提高自己的行医品行,在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对病人的关爱,这也是我们人文关怀的体现。

高科技给医生很多帮助,但也让医生和患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有了割裂。曾经有一位患者对我说:有一次看病,大约五六分钟的时间,医生没有抬过头,他不知道我的样子。给病人做检查的时候,医生一边打电话一边给病人检查写处方。这时候病人躺在那里,他心里会怎样想呢?医学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距离。所以,一名医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要注重仪表,仪态上尊重病人,也让病人尊重你。医生穿着很重要,不一定名牌,但一定要整洁,尤其不要穿短裤。有些人可能对事业成功的关键很感兴趣,我认为,事业成功关键的品质就是:知识与智慧。有人曾经说过:知识是以自己所知甚多而骄傲,智慧是以自己所知有限而谦卑。此外,我觉得作为一名医生,还应当做到忠诚、真诚、坦诚。举个例子:有一个中国人在法国,各方面成绩都很好,但是被查出三次逃票,结果找不到工作,所以,一定要诚实。但丁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无法填补道德的缺陷。

如果医生只追求利益,把一份崇高神圣的职业变成了卑劣的交易,一心只想着致富,可能会达到目的,但同时也会丧失了医生这份职业的神圣,丧失了自古以来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