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寻西山隐者不遇
- 中信国学大典·唐诗三百首
- 饶宗颐主编 康震 陈伯如注
- 608字
- 2018-03-13 14:51:04
绝顶一茅茨[1],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2],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3],应是钓秋水[4]。差池不相见[5],黾勉空仰止[6]。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7]。
[1]茅茨(cí):草屋。
[2]扣关:同“叩关”,敲门。
[3]巾柴车:指乘柴车出游。巾,作动词,盖上了帷幔。柴车,构造简陋的车子,指隐士用的车。
[4]钓秋水:在秋水中垂钓。《庄子·秋水》载庄子钓于濮水,不接受楚国官职事,后指隐居。
[5]差(cī)池:原为参差不齐,此指此来彼往,交叉而过不能相见之意。
[6]黾勉(mǐn miǎn):原为努力、勉力之意,此指殷切。仰止:敬慕、仰望。止,语助词。“黾勉”另本作“黾俛”。——编者注
[7]之子:此人。指西山隐者。
赏析与点评
诗人攀山访友不遇,但并未败兴而归,其中虽曾有失之交臂、空自仰止的惆怅,但在与自然对话中,诗人证悟了纯任自然的玄理,最后“兴尽方下山”,“下山”与“直上”前后照应成章法。全诗散淡素朴,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魏晋名士风趣。
綦毋潜
人物简介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南康(今江西南康市)人。开元十四年(七二六)进士及第,曾任右拾遗,终著作郎。天宝末年归隐。綦毋潜与张九龄、孟浩然、储光羲、高适、卢象等友善,与李颀、王维唱和诗尤多。唐殷璠评他的诗“屹峭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全唐诗》收其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