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如阳光,你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幸福是心灵的满足,这种满足源于自身对美好和喜悦的感知。一位伟人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如诗一般浪漫的林徽因,在任何时候,都让自己保持清醒,虽然生活中大多是琐碎和病痛,但她心底贮满阳光,从未让幸福在生活中缺席。因此她总能凝聚人心,总能在人最为失落和困惑的时候,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

1.爱笑的女人运气都不赖

微笑是女人最迷人的表情,将微笑挂在脸上的女人,才是幸福的女人。

据说,人在笑的时候,要使用13块面部肌肉,而在皱眉蹙额时,则要使用47块面部肌肉。正因为如此,所以谁都会觉得笑的时候快乐而且自然。

有这样一篇箴言:“一个微笑不费分文但给予甚多,它使获得者富有,但并不使给予者贫穷。一个微笑只是瞬间,但有时对它的记忆却是永恒的。一个微笑为家庭带来愉悦,为同事带来友情。它也能为友谊传递信息,为疲乏者带来休憩,为沮丧者带来振奋,为悲哀者带来阳光,它是大自然中消除烦恼的灵丹妙药。然而,它却买不到,借不了,偷不去。因为在被拥有之前,它对任何人都毫无价值可言。有人已疲惫得再也无法给你一个微笑,那就请你将微笑赠予他们吧,因为没有一个人比无法给予别人微笑的人更需要一个微笑了。”

有人说,女人最大的魅力在于她永远微笑着。微笑着面对生活,微笑着走过四季的更迭,微笑着走过岁月的洗礼,微笑着爱与恨,微笑着幸福与沉默,把微笑送给身边所有深爱你或者伤害过你的人,永远微笑着,微笑着面对生活,微笑着面对一切。

大笑如含风带沙,失了神秘;傻笑则毫无深蕴,让人看轻;冷笑仿佛冰霜,拒人千里;假笑表里不一,遭人鄙夷。而微笑则是女人的秘密武器,温暖如春风拂面,光亮如阳光普照。微笑能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到恰到好处,微笑是一种微妙奇特的舒适感觉。

古龙有一句妙语——笑得甜的女人,将来命运都不会太坏。确实如此,幸福的女人绝对不会拉长了脸度日,带着甜美微笑的女人,往往生活得都很快乐。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心灵触碰,是在国际联盟的一次演讲会上。林徽因在《忆志摩》一文中说,她初次遇见徐志摩,是在徐志摩初次认识狄更生先生的那次会见中。之后,徐志摩很快便向她发起了爱的攻势。一个是已婚的青年男子,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妙龄女郎,前者如火般的用情,令林徽因感到惊慌失措。尽管徐志摩之妻张幼仪来到伦敦,随他搬到距离剑桥六英里的沙士顿乡下居住,但这期间徐志摩并没有中断同林徽因的通信联系。张幼仪在《小脚与西服》一书中说:“几年以后,我才从郭君那儿得知,徐志摩之所以每天早上赶忙出去,的确是因为要和住在伦敦的女朋友联络。”

一切似乎应该按照惯有逻辑发展,然而林徽因却没有偏离她的生命路线。她向徐志摩摊了牌,说她马上就要随梁思成去美国留学,不可能和他走到一起,他们必须“离别”。林徽因后来在给胡适的信中说:“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澈地明白了,但是过去了,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这是林徽因对人生的一种姿态。

面对徐志摩的热烈追求,林徽因或许是有感觉的,但她只是选择了笑看这段过往,并没有太当真。即便是到了美国,在她人生不如意的时候,也只是对胡适说:“请你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现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着自慰和满足。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

一个女子,能够在寂寞中得到满足,这是怎样的一种笑看人生。女人若能在苦的时候,还“笑”得出来,也算是拥有莫大的勇气与魄力了。

1931年7月7日,徐志摩去探望林徽因,对着断墙上的残阳,对着断墙旁随风摇曳着的紫藤花,还有花的阵阵清香,徐志摩凝神良久。下山之后,他在写给林徽因的信中说:“我还牵记你家矮墙上的艳阳。”同年9月,林徽因在《新月诗选》上发表经典诗作——《笑》,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那是对她自己心理状态的一种描述,那是她自己纯美的笑,也是她对人生的笑,抑或是与徐志摩的一种单纯的情感互动。

林徽因让这笑仅仅停留在某个精彩的瞬间,在两个独立个体的相同频率中静止,然后又让这笑富有光芒地散发开去,溅了这两个独立的个体一身,仿佛是一种高度的默契。但对于林徽因而言,也只仅此而已,她的笑没有超出意识的樊篱,而在她的“笑意”下,诗人徐志摩的心也受到了感染,说她是“笑得好像花儿开了一朵”。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飞机飞行意外中逝世,似乎对林徽因也造成了心灵上的冲击,诗歌创作一度中断。她在《悼志摩》一文中说:“朋友们,我们失掉的不止是一个朋友,一个诗人,我们失掉的是一个极难得可爱的人格。”这个“可爱的人格”,或许是林徽因《深笑》中所呈现出的纯真及纯美。

林徽因把传奇的经历塑造了两个纯粹的人格世界,她的天生丽质及超人的才智变成了“可爱的梨涡”。她的纯美的笑,也变成了一种永恒,变成了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林徽因笑的艺术为她带来了足够的尊重,让最在乎她的人十分敬重她。这一点,如果我们学会了,也会令在乎我们的人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尊重与呵护,令他们自始至终都在乎我们。

幸福的女人,永远面带微笑,微笑发自内心,不卑不亢。而聪明的女人则学会用微笑装饰自己,无论遇到什么风浪,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微笑始终不变,心态永远年轻。相反,常常微笑的女人也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微笑是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你笑它便笑,你哭它便皱眉。

恋爱了7年的男友离她而去,她伤心欲绝,记忆里全是美好的画面,她恨不起来。

就在结婚前一个月,一场针锋相对的争吵后,她泪流满面,男友无奈叹息,摔门而去。而此时,她的枕下放着刚刚拿到的怀孕证明,准备给他一个惊喜。

婚礼取消,母亲怕家丑外扬,发疯了一般逼她打掉孩子,否则就不许她踏进家门一步。伤心欲绝的她走投无路,可是这个无辜的小生命毕竟是她的孩子,她怎么忍心?但如果不顺从母亲,自己又无家可归,穷途末路。

她在纠结,在痛苦中挣扎,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这痛苦的世界,还有幸福可言吗?

无意中路过博物馆门前,她看到这样的标牌:本馆有监控摄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她绝望地想,这冰冷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标语后面必定写着,否则罚款多少元!再一抬头,却得到出乎意料的答案,上面写着:本馆安有监控摄像,请保持微笑。

顿时,一股暖流让她不由得停住脚步,这充满善意的忠告,透着人性中的善良与爱心。死亡很容易,活下去却很不容易。肚中有血有肉的生命那么无辜,身为母亲难道不应该给他最好的爱吗?可是生活逼人,绝境如何逢生?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微笑,赶走阴霾,鼓足勇气,好好生活。只有跨过苦难,才有未来。

她试着笑了笑,发现自己轻生的念头太傻。

三年后,男友生意成功回到这里,在博物馆门口遇到她,她在微笑着逗儿子。见她不但没有消沉颓废,反而越发美丽动人。他尴尬地说:“我的离开好像对你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你还是那么美。”

她笑而不语,指指头顶上的标牌,欢快地去追儿子了。

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默而不语,一种是笑而不答。软弱的女人只会以泪洗面抒发自己的悲苦,坚强的女人却用微笑高傲倔强地活着。不是没有受过伤,不是没有失败过,而是不畏惧,不认命,不甘心被打败。幸福永远在那里,虽然遥远,却也并非没有尽头。你只需微笑着面对未来,安静地,淡然地,总有一天,幸福真的就会敲门。

沙拉斯特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雨果也说,阳光和鲜花在达观的微笑里,凄凉与痛苦在悲观的叹息中。微笑的女人,一定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微笑的女人,内心是充满感激的。她们明白,在心田里种上快乐,就会赶走忧伤。微笑的女人不会让阴霾密布,博人同情,而是微笑相对,让人尊敬。

2.男人都无法抗拒直率的女人

为了不使自己受伤,只好把自己隐藏得很深很深,有时深到连我们身边的人也感受不到我们真实的存在,率真往往能让人看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可,并对自己产生好感。在很多时候,少一些矜持,多一些率真,能换来诚挚的情感。

林徽因是矜持的,又是率真的,这让她成为很多男人心中美的化身,她的所有经历似乎都因之而被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而率真无疑是她最可贵的品质之一,让她的美具有了钻石般的华彩与魔力。

矜持无疑是女人的一种美,但率真更是一种难得的可爱。

在1923年的一次学生游行示威中,梁思成被军阀的汽车撞伤。林徽因每天都会去看望他,并坐在他的床前给他擦汗、扇扇子,还陪他一起读书。就是这样的动作让梁思成的母亲极为不满,因为当时二人尚未成亲,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彼时却明显有点“过火儿”,超出了那时道德观念与人文风俗习惯的承受范围。

梁母认为一个大姑娘家的,还没出阁,是不宜出现在伤卧在床又衣冠不整的未婚夫面前的。身为大家闺秀,林徽因应该极为矜持、含羞回避才是,如此袒露情怀,成何体统呢?

然而这就是率真的林徽因,她丝毫不隐藏自己的真性情,她的这一点获得了老爷子梁启超的高度赞赏,他很骄傲地写信给大女儿梁思顺说:“老夫眼力不错吧!”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在这个维新派眼中,林徽因的率真不仅仅是个性的流露,可能还会有“革命”的情操在里面,大抵会有些妇女解放的兆头。这个故事已将林徽因的率真展露无遗。

率真往往能让人看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可,并对自己产生好感。

在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林徽因利用她的博学多才,经常把一些历史故事及趣闻雅事讲给大家听,不但让人听了精神得到放松,也会有所收获和成长,大家都喜欢她。战时,林徽因曾在四川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避难,虽然生活很艰苦,但她同样把率真带到了那里,她总能很快地拉近与老乡们的距离,并让他们对她产生信任感。那些村姑和年轻媳妇,有什么悄悄话也总愿意和她一起分享。林徽因因此获得了极佳的人缘。

可见,在很多时候,少一些矜持,多一些率真,能换来诚挚的情感。率真总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让不如意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率真就像是春天,当寒冷逝去之后,留下的是嫩黄、温馨和活力。一个女人的率真会为她的生命增添更多的个人魅力,而一个率真的女子,会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在美国留学期间,林徽因每当情绪低落时,就会发一封电报给大洋彼岸的大诗人徐志摩,向他倾诉自己的孤单与苦闷,并且会在电报中说,只有他的话语才能让她真正感到安慰。徐志摩听闻此言,自然是欣喜若狂,总是立即丢下所有的事情,甚至熬夜写下含情脉脉的文字,并赶在第一时间冲到邮局,恨不得飞似的把信发到林徽因手中。

邮局的工作人员看到此景,也是吃惊地不知说什么才好,人家告诉大诗人,就在那一天,早在他之前,已经有好几个人给林徽因拍电报了。徐志摩更是感到不可思议,当他查阅名单后,发现在他前面给林徽因发电报的,没有一个是他不认识的,后来才得知,所有人都收到了同样的来信,信上都是同样的内容。

林徽因的率真就是如此表露的,表露得如此真实,她似乎根本无法容许自己有哪怕是一点点的不愉快,这到了有点近乎自私的地步。或许,在当时的美国,那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对于一个远离故土的女子来说,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如果还固守矜持,她就要疯掉了。

同时复制好几封信,在同一个时间,发给不同的人,她可以收到不同人的慰藉,这一点她伤不了别人但却可以医好自己。抗战期间,林徽因曾在写给沈从文的一封信中说:“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独自坐着,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这是她十六七岁在欧洲的生活画面。

对于一个富有才情的女子而言,郁闷是一种大敌,然而对常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好像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手机,不说远隔重洋,就是给我们半个小时的独立时间,恐怕也不知道做什么才好,若是多了矜持,少了率真,那也只有自己憋屈自己了,毕竟人是群居动物。

尤其是女人,过多的矜持,良久的忧郁不能排出,久而久之就会助长性格灰暗面的滋生,也会加速自己的衰老。而率真一点就很好,让自己保持非常好的心情,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是值得称道的选项。

三毛说:“我宁愿别人把我当作傻瓜,那么就不会有人和一个傻瓜计较了,所以女人往往还是笨一点的好,特别是该笨的时候。”是的,一个率真的女人,不会想太多,随性而为,看起来有那么点“笨”,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快乐;率真的女人容易知足,懂得控制欲望,让痛苦远离;率真的女人容易幸福,她们看起来有些“傻”,不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做一个率真的女人,即是拥有一份简单的心情,并在简单中享受生活本身的快乐。

在压力巨大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像一匹长途奔腾的马,没有终点,只有长路。因此,女人的率真便是一种温暖的凝聚力,不仅会让男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还让生活更加和谐。

一个率真的女人,总能宽容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她会用简单的心境来使自己生活得从容而平静、轻松而洒脱。在她的内心世界里,根本没有过不了的河,也没有解不开的疙瘩。烦恼时,和同事、家人有矛盾时,不顺心、不如意时,她都会用一种看似“没心没肺”的“天真”心态来看待这一切:冬天过去不就是春天吗?黑暗过去不就是黎明吗?当然,率真的女人不会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不会穿着睡衣满大街跑,也不会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去约会。率真的女人是美的、知性的化身,她也许有着长长的波浪头发,精致却不着痕迹的妆容,然后随意地在午后靠窗的桌子上,或看本书或喝杯咖啡,或仅仅只看着来往的行人;率真的女人行事果敢,外表虽然洒脱大气,内心却精致细腻。

其实所谓率真无非就是真性情,《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人的自然禀赋叫作“性”,顺着本性行事叫作“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身心叫作“教”。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用真性情去生活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告别“畏畏缩缩”,脱掉“瞻前顾后”,大胆坦露自己的心思,打开心门,敞开心扉,让自己随性而动,随心而为,适时地大大咧咧、天真可爱,这样你才能活得自由。该说无所谓的时候就说一句无所谓,像林徽因一样,你才会活得开心。

3.为生命而歌,永葆生命的鲜活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颗闪亮的珍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人生的价值。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生命创造了辉煌,辉煌又延续了生命。

宇宙洪荒中,人类是渺小的一粒尘埃,可尘埃也有自己的生命,掌控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生命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为人类的进步留有无穷的余地。作为生命个体,每个人又是如此与众不同,背负着由生至死的命运,享受着几十载光阴,或平淡,或惊奇。

我一直相信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而且生命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论你是美还是丑,是聪明还是愚钝,是健康还是残疾,至少上帝都赐给了我们生的奇迹、生的权利。可我并不认为每个人都真的懂得珍惜生命,因为珍惜生命并不是简单的让自己活着,而是在于你的生命是否更有价值,你是否能用自己的生命创造更多的奇迹。

有的人虽然活着,但他们却放弃了很多应该努力坚持的东西,他们的生命也暗淡无光;可也有的人非常珍惜这难得的生的机会,他们让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体现了生的价值。

每个阶段都会有所不同,那每一阶段的每一天呢,是否几十年如一日,渐渐从轻快涌动的活水,变成了毫无生机的死水?

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永葆鲜活。

如果你懂得为生命而歌,那么你可以让你的生活每天都充满着快乐,其实幸福并不奢侈,只是每个人都忽略去掌握。漫天的飞舞是蒲公英的幸福,翱翔大海迎击闪电雷鸣是海鸥的幸福。

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萧乾做客林徽因家中,见到病中的女主人,不禁感慨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1945年,在重庆为林徽因就诊的美国胸外科专家里奥·埃娄塞尔博士发现她的双肺和一侧肾已被结核菌严重侵染,便推测她活不过5年。她冰雪聪明,没有探问这个检查结果,似乎早已明白。她只是悄悄地、匆匆地搜集着建筑资料,写论文,写诗,显得分外忙碌。此时,她在《人生》这首诗中写道:“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者。”是啊,她是一个生命的歌者,对生命始终都充满着热情。

珍惜生命并不等于让自己不要死掉,虚度光阴、让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的浪费掉,这比死更让人遗憾。相反,珍惜生命并不等于怕死,也并不等于单纯的生命的延续。

在可可西里,猎人们穷追一群藏羚羊,藏羚羊拼命的逃到一座山谷前,它们必须越过两米多长的山涧才能逃生,可是即便是最强壮的藏羚羊也不可能越过这个山涧,但奇迹发就这样发生了。成年的藏羚羊飞身跳向悬崖,而后面的小羚羊跳起来踩着成年羚羊的背飞身一跃,居然跳过了悬崖,而成年藏羚羊却摔下了深深的悬崖。猎人们惊呆了,这些藏羚羊居然在瞬间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只为了使自己的种族得以延续。面对这些低等生物,我们似乎无法再评价太多了,即便运用人类最华美的词语也无法像这些藏羚羊一样用自己的牺牲来生动地诠释生的含义,也许它们对珍惜生命的理解比我们这些活在物质社会里的人类更加深刻。

1947年12月,林徽因进行了一次大手术,在手术前的两个月里,是持续的担惊受怕,她虽然熬过了短暂的发烧期,但在随后的检查中发现了由输血带来的并发症,只有等到医院来了暖气才能做手术。

手术前,林徽因给费慰梅写了诀别信:“再见,我最亲爱的慰梅。要是你忽然间降临,送给我一束鲜花,还带来一大套废话和欢笑该有多好。”

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只有对好友的眷恋与不舍,带着小女人的俏皮,以及在危难间对生命抱有的一丝希望。

可喜可贺的是,她又一次战胜了死神的威胁,坚强地挺了过来。

费慰梅在《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叙述道:

手术后不久,思成和老金两人都写信来要我们搞点特效药链霉素。这药也不容易弄到,但我们还是想办法托到北京出差的美国朋友分别带了两份去。最后我们得到消息说,徽因已出院回到她清华园家里自己温暖舒适的卧房中,这个地方她戏称是“隔音又隔友”。

到2月中,徽因已摆脱了术后的热度,她的体力在逐渐恢复。思成说:“她的精神活动也和体力一起恢复了,我作为护士可不欢迎这一点。她忽然间诗兴大发,最近她还从旧稿堆里翻出几首以前的诗来,寄到各家杂志和报纸的文艺副刊去。几天之内寄出了16首!就和从前一样,这些诗都是非常好的。”

他在附言中要我们寄一盒500张的轻打字纸作为新年礼物。“这里一张要一万元,一盒就是半个月的薪水。”这么厉害的通货膨胀真是难以想象。老金也写信来说徽因是好多了,但又补充说,“问题在于而且始终在于她缺乏忍受寂寞的能力。她倒用不到被取悦,但必须老是忙着”。她修改、整理和争取刊行她的旧诗。老金鼓励她这么干,“把它们放到它们合适的历史场景中,这样不管将来的批评标准是什么,对它们就都不适用了”。

生命是否鲜活,全仰仗于个人的安排,不论健康或疾病,都有机会保持前进的动力,不要因为一点病痛就让生活变得死气沉沉。

1954年入秋以后,林徽因病情开始急剧恶化,“每天都在床上艰难地咳着、喘着,常常整夜不能入睡。她的眼睛仍然那样深邃,但眼窝却深深地陷了下去,全身瘦得叫人害怕,脸上见不到一点血色”。她那璀璨的一生,至此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关头。

其实,从1945年被医生警告最多只能活5年开始,林徽因的生命就已经时时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了。但她奇迹般地坚持到1955年,这分分秒秒,都是她以强大的精神力和生命力,从死亡边缘所努力争取的,就像1947年秋她写给费慰梅的信中说的那样:“你看,我就这样从水深火热中出来,又进行了这些所谓‘不必要的活动’,要是没有这些,我早就死了,就像油尽灯枯——暗,暗,闪,闪,跳,跳,灭了!”

林徽因的生命奇迹,在于她对生命的敬意,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世间因为有了生命,才有了勃勃生机。当我们看到石缝间的生命奇迹时,不禁赞叹而感动落泪。在环境的阻止和受限下,生命延续的渴望却是不可抑制的,对于自然环境的因素有时或许的确存在一些无奈,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时时刻刻都在对生命的存在进行着考验。无论多么弱小的生命都是一种奇迹。

只有为生命而歌的人,才会造就生命的奇迹,才会坚定人生的信仰,让路走得越来越宽。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生命演绎着精彩。因为有生命,所以要时时保持一种积极的信念,以此为精神支柱的力量便坚不可撼。相信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精彩。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像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能够得到人们的百般呵护,生命的历程能够一帆风顺。当然,顺境的生活总会让我们轻松,但不经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的绚丽?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学会坚强,就像林徽因那绚丽的生命一样,生命有权辉煌绚丽,人生没有理由不活得更加精彩。

4.自信的女人最迷人

女人因自信而美,自信以内涵而魅。自信的女人总会拥有诱人的气质和风度,沉淀在心中的内涵,就像一湾深湖,在优雅与从容之中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她们更会通过自信把自己全部的美丽毫无保留地完全绽放出来。

自信是一种顽强的精神力量,拥有它的人能排除各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自信往往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对于女人来说,自信使女人更美丽。

女人的自信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和魔鬼般的身材都没有绝对的关联。沈殿霞和张越,按照一般的审美观,既没有漂亮的容颜,也没有迷人的身材,可是从她们脸上分明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加上自身的艺术才华,她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文艺媒介圈子里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女人的自信缘于对自己以及对他人清醒的正确的认识。也只有当女人具备自信但不张狂的内在美时,她才真正称得上是美女。

缺乏自信的美是短暂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一点一点地消失在无情的岁月里。而充满自信的女人,她的美会随着时光的脚步越来越耀眼夺目。

自信的女人总是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活赋予她的一切,幸福也好、苦难也罢,她总有勇气去承受,即使面对挫折和逆境,她仍有前进的动力。自信让她相信自己可以克服所有的困难,并不断地完善自己。她总是精神焕发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据调查,最让男人欣赏的女人就是自信的女人。因为与自信的女人交往,让他们没有压力,虽然千百年的习俗一直把女人放在弱者的位置上,但其实太过娇弱依赖的女人也会让男人感觉很累。这里所说的自信并不是强悍,而是一种落落大方的态度,像林徽因就是一个自信的女人,她的美与众不同,带有一种“光环效应”,通身散发着独特的吸引力,自信使她看上去神采奕奕、明艳动人。她总是扬着自信的头,嘴角常挂着微笑,炯炯有神的双目流动着光芒。

林徽因的自信,缘于她对文化和艺术的虔诚热爱,缘于她对中西文化的深刻了解,她内敛的气质、她善辩的词锋以及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更缘于她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深度了解。

她曾经感叹道,许多外国的建筑史著作中,很少承认中国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其独立的系统及地位。而她在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论证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东方,中国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这些结构特征从来没有因为外来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她认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主要特色,表现在古建筑的屋顶、台基、斗拱、色彩和平面布局等方面,这些是中国建筑的精神之所在。和人谈起这类话题时,她的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浑身散发一种令人侧目的自信。也许,人在谈论自己擅长的领域时,那种自内而外迸发出来的自信,让人有一种忍不住信服的力量。

林徽因无疑是自信的,她因自信而更加美丽。她拥有自信的一切条件,无论是外在的面容,还是内在的内涵。那么平凡一如你我,如何才能拥有她那样笑看风云的自信呢?

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过:“我不美丽,但我拥有自信。”是啊,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一种持久的美。那些天生丽质、拥有花容月貌般的女人固然很漂亮,但若缺少了自信、优雅、从容、淡定,这种美丽也是缺少灵魂的。

所以只有美丽而又自信的女人,才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旖旎画卷,她们既有迷人的风韵,又有惊人的魄力。对这样的女人而言,人生不是等待而是创造,命运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因而,在角逐人生、实现自我的竞技场上,她们更是巧于利用上苍赋予女人的天然姿色进行自我推销、自我展现,获得异性扶助的机缘就较寻常女子要多,赢得成功人生的机遇尤其令人钦羡。

2003年的中国环球小姐吴薇,单从外表来看,清秀纯情,落落大方,普通得就像一个邻家女孩。

吴薇当属那种非常耐看,而且越接触感觉越好的女孩。她淑女式的微笑后面裹挟着的是无比的镇定和自信,她在不同的场合都用真诚的眼神和话语回答着不同的问题,没有一丝的拘谨。让人感觉她的美丽来自她的自信,她的聪慧,她的踏实和平淡。

吴薇在参加环球小姐比赛之前,只是一家银行的普通职员。后来多次参加选美比赛,均以卓尔不群、古典的气质和亲和力让评委和现场观众赞叹不已,先后获得过世界福清小姐大赛的第三名和石狮形象小姐冠军。

女孩子去参加选美,多少会受到身边人的不解和非议,但吴薇认为:“选美本身并没有错,它可以把美和爱带给世界上每一个人。而参加选美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锻炼的过程,比如像我以前如果面对大场面可能会害怕,但是现在不会了,通过这样的大赛,我成熟了。”

吴薇第一次参加“选美”比赛,由于经验不足,决赛时败下阵来。不过,这个“第一次”无疑对吴薇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也为她日后奠定了良好的参赛基础。

2003年4月,环球小姐中国赛区的比赛在济南举行。23岁的吴薇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再次出征。“当时我想不管结果如何,中国小姐的选拔都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比赛,我希望趁自己还有比较好的状态时去见识一下五湖四海的女孩。”吴薇注重的是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尽管在分赛区的比赛中,她只得了第四名,还是积极地参与到总决赛的培训中,把自己最好的精神风貌带到总决赛。这次,吴薇笑到了最后,把中国环球小姐的桂冠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在被问到夺冠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时,吴薇笑着说,自信是对美丽最好的表现。“其实我始终都认为自己是个平常人。环球小姐的比赛就是为我这样的普通女孩准备的,每个自信的女孩子,都能站到这个舞台上来,我得了奖,是我刚好得到了一次机遇。”

不要怀疑自己不美丽,自信就是女人的魅力。自信不像容貌是天生造就的。自信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人生、生命的最高质量和境界中,用内在的灵感和魅力去拥抱和欣赏自己的生活自然形成的。不论在什么场合,能谈笑风声,落落大方,衣着得体,动作恰到好处,定能在众多美女中脱颖而出,成为男人们眼里的一道风景线。

女人拥有了自信,便获得了感染、影响他人的人格力量。自信女人的言谈举止给人一种如沐春风、如饮甘泉的感觉。自信和魅力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法宝,拥有自信和魅力的女人一辈子都是美丽的。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拥有别人所不能拥有的东西。同样,你也不可能拥有所有你想拥有的东西。例如,每个女人都想拥有靓丽的容颜,苗条的身材,惹人爱怜的似水柔情,可这些也往往会成为无法摆脱的重负,将她们羁绊在尘世当中。为了容颜和身材,她们花大把的金钱和时间去美容、去健身,为了似水柔情,她们放弃自我的个性。其实她们追求的美丽与漂亮是有区别的,真正的美丽,是一种光彩,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感觉。美丽就是女人的自信、从容,这样的女人会从头到脚都透出优雅,那是漂亮的脸蛋所比不了的。

自知快乐与美丽应该源于对生活的感觉,所以女人只能把美容作为闲暇时的一种享受,把健身作为生活中一项快乐的活动,而不能由此失去自我,盲目所为。

许多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因为困难,因为压力,因为自馁,因为误解,便会失去对生活的自信,其实自信也需要不断地修整、提升,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积累自己,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所以不管今后怎么变化,女人都应该用一颗热爱生活、开朗豁达、淡泊宁静的平常心面对生活,因为在平静幸福的生活中要满足自己所拥有的,然后才能过上自信而快乐幸福的生活。

海伦·凯勒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和声音的海伦·凯勒,却给全世界带来了无穷的光明与希望。

海伦·凯勒的一生,是创造奇迹的一生。她用惊人的毅力面对困难,用苦难成就奉献,用爱心拥抱世界。她的去世,被认为是整个世界的损失。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说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地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预习功课的时间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是的,海伦·凯勒又聋又盲,但她通过触觉感知的世界同样丰富多彩。是自信给了她光明,使她的内心阳光灿烂。同时,她的自信又驱散了多少人心头自卑沮丧的阴霾。

自信对于女人是很重要的一种品性,有自信的女人总是能坦然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赋予她的一切,如果你想做个美丽女人,就得拥有自信。只要你有自信,你就拥有了美丽,只要你有自信,你就拥有了世界,拥有了一切。

5.外表可以柔弱,内心却要强大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完整,才能获得自我的愉悦和两性关系的愉悦。

作为一个女人,为人女、为人友、为人妻、为人母,每一个角色都不轻松。女人这一生都在追寻幸福,而在女人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一阶段,都可能遇到一些波折和困扰,尤其是一旦遇到感情问题,很多女人就会变得萎缩,甚至溃不成军,拥有强大的内心对于女人来说相当重要。可以这样说,支撑女人走过一生的就是其强大的内心。

常常都是这样,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影响和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反应剧烈,伤人又伤己,有的人三思而后行,心平气和,结局圆满。

有多少女人在遇事后,会先深呼吸,控制得住自己,能够驾驭自己需要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

香港著名心理治疗师素黑说:“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完整,才能获得自我的愉悦和两性关系的愉悦。”

世上有千千万万个女人,就有千千万万种幸福。被大款一掷千金,享用着的,有着在金钱上的为所欲为,不可不谓幸福;蝇营狗苟,猥猥琐琐,踩着他人痛苦快乐的,不可不谓幸福。但只能说是快乐的幸福,高兴的幸福,这种幸福是禁不起岁月炙烤的,风吹过,徒留一地黯然,因为没有坚强的支撑,幸福不会长久。因为她们是少了内心强大的人,她们或是唯唯诺诺,没有自我;或是哀哀怨怨,陷在一件可小可大的事里,挣扎在一段越理越乱的感情里不能自拔。一生没有个明白。

其实生活是一座熔炉,而真金是不怕火炼的。女人外表可以柔弱,但内心却要强大,即使不强大,锻炼也要把自己炼出坚强的品质。只要把自己的内心炼得像钻石一般坚硬,才经得起困难的打磨。同时,还要让自己像流水一样柔和,才能抵挡世俗的浸淫。

古今中外的才女,大多有着柔弱的风骨,而林徽因则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子。出身优越的她,其实完全可以待在家里当阔太太,但她却选择了建筑这一艰苦行当,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首席女建筑专家。

林徽因出生于江南,水乡赋予了她诗情画意与不尽的柔情,秋月春风的日月滋养,也造就了林徽因的温柔与聪慧。烟雨江南与倾城绝代的女子向来是绝妙的搭配。她的温柔让人对她的爱欲罢不能,所以才留下了大诗人“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这样经典的诗句。

她让自己的性情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足够的展露和磨砺。为了躲避战乱,在最艰苦的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蛰居乡下,当时他们的生活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困顿的状况中,而林徽因又是贫病交加,这还不算,他们还常常需要面对生死考验,因为日本的轰炸机会时不时地从他们头上飞过。就在如此险象环生的情况下,林徽因却能泰然自若地在信里写下这样的文字:“思成是个慢性子,愿意一次只做一件事,最不善处理杂七杂八的家务。但杂七杂八的事却像纽约中央车站任何时候都会到达的各线火车一样冲他驶来。我也许仍是站长,但他却是车站!我也许会被碾死,他却永远不会。”

显然,这是她对正常生活的一种描述,战争的危机好像不会波及她,而日本的轰炸机也好像是个摆设似的。在如此危机四伏的背景下,她却依然柔情似水,这确实是一种境界。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林徽因这样说。温柔是有度的,而刚强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

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林徽因从佛光寺调查归来,曾写信给在北戴河居住的女儿梁再冰说:“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你就跟着大姑姑去她们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你知道你妈妈同爹爹都顶平安的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林徽因的内刚是发自骨子里的,是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强性情。

梁从诫回忆母亲时谈道:“有一次,我同母亲谈起1944年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并直逼重庆的危局,我曾问母亲,‘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她若有所思地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我急了,又问:‘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啦?’病中的母亲深情地握着我的手,仿佛道歉似的小声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听到这个回答,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这不仅是因为感到自己受了‘委屈’,更多地,我确实被母亲以最平淡的口吻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凛然之气震动了。我第一次忽然觉得她好像不再是‘妈妈’,而变成了一个‘别人’。”

这个有点弱不禁风的女子,她的外柔竟然是儿子眼中“平淡的口吻”,而她的内刚则近似于一种大义凛然的气魄,而她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可见,一个真正外柔内刚的人是经得起考验的,它是生命的本态,不会因受到外部的压力而中止。

真正强大的内心,是女人最有力的防护。现实世界中,没有什么稳定与不稳定,当然也不存在永恒,自己的心稳定、强大才是最安全的。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这个事情不能依赖于任何人。

太多女人容易把快乐建立在依赖男人才能获得的基础上,要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人会变,事情会发展,如果舵盘不在自己手中,大半都是要卷入到生活的旋涡之中。无论发生什么事,自己都可以担当,并且能够找到令自己快乐生活的方式,这才是真正强大的内心。只有内心真正强大才能让自己真正快乐,也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对于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女人,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将她打倒,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她。一个女人只要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力量,就可以变得非常自信,非常坚强,非常有魅力,有勇气面对一切挫折。

周慧敏就是这样的女人,看似柔弱、温婉,然而美丽的外表下,是一颗坚定、强大的心。

在自己最红的时候,周慧敏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五光十色的娱乐圈,和爱郎远走他乡。远离舞台、灯光,也远离了虚荣繁华。在那些寂寞的日子里,她画画、养猫、写字、弹琴,她说她不留恋、不后悔。

2003年后,她又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依然美丽,只做一些产品代言,也是半工作半闲暇,这是她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既有工作,又有生活。

再然后,就是她和倪震的一系列风波:出轨、分手宣言、闪电结婚,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香港各大娱乐周刊都在头版登出倪震和惹火女郎的激吻照片,周慧敏一个星期足不出户,然后,她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她在信中说:“今天,我能够成为自爱、懂得爱人、拥有着无比勇气与承担的女人。请不要小看这个精神伴侣在我背后为我付出过的一切努力,没有倪震,成就不了今天的周慧敏。所以我敢大胆向各位说一句——我的伴侣绝对犯得起这个错误。”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她在分手信发出一个礼拜后,又迅速答应了倪震的求婚。

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这都算是非常难堪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普通女人身上,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41岁的周慧敏却淡淡地说:“看待这个事情,我真的没当做一件大事。”

2009年1月,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的每一次亮相,周慧敏都落落大方,气质不凡。这些年,周慧敏一直致力于慈善与绘画,钢琴十级,而且散文写得也是一流,是个美貌智慧兼有的女人。最重要的是,她不简单,她是一个拥有内心力量的女人。

“女性如何才能令自己快乐呢?有自爱的能力,有担当,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有了这些,就什么也不用害怕了。人生充满无常,要用平常心,不要靠一段关系、一些物质、金钱去给自己安全感。这些外来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自己应该有能力去面对人生的困难,风平浪静,是幸运,但能够度过每个考验,才是幸福。”

这是周慧敏自己的领悟,对于所有的女人来说也都值得思考和借鉴。内心的力量是女人的软实力,在人生的风浪中,我们应该学会去修练内功——内心的力量。

其实,作为一个女人,没有人不希望做到外柔而内刚的,做事时表面上宠辱不惊而骨子里铮铮作响,这样的风度多么让人迷恋。不过这种本领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我们的性情很多时候是由我们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和本能统合而成的。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的感受以最佳方式释放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出真实的自己,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面对当今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纷乱的社会,在背负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我们经常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失业下岗、家庭变故、婚姻失败、学业不顺、经济困难等诸多问题。当这一切突如其来无法解决时,一切取决于我们内心是否强大。

是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诸多的不顺心,秉性柔弱的女人在遇到困境时,看不到前途的光明,抱怨天地的不公,甚至破罐子破摔,在精神上倒下;而秉性坚忍的女人在遇到困境时,能够泰然处之,认定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一样从容安静,积极寻找生活的快乐,不浪费生活的一分一秒,于黑暗之中向往光明,在精神上永远不倒。

所以,我们选择用外在的柔弱来“迷惑”他们的眼睛,用内刚来坚守自己的底线,进退自在,收放自如。当然,若想真正如林徽因一样做到外柔内刚,还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样才能达到她的高度与境界。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温柔有度,而刚强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若想真正如林徽因一样做到外柔内刚,还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样才能达到她的高度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