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管仲——成就春秋霸业的贤相(3)

屈完见到齐桓公就问:“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相隔千里,任何事情都不相干涉。这次你们到我们这里来,不知是为了什么?”管仲在齐桓公身旁,听了之后就替齐桓公答道:“从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对我们的祖先太公说过,五等侯九级伯,如不守法你们都可以去征讨。东到海,西到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都在你们征讨范围内。现在,你们不向周王进贡用于祭祀的滤酒的包茅,公然违反王礼。还有昭王南征,至今未回,这事也与你们有关。我们现在兴师来到这里,正是为了问罪你们。”屈完回答说:“多年没有进贡包茅,确实是我们的过错。至于昭王南征未回是发生在汉水,你们去汉水边打听好了。”

齐桓公见楚使屈完的态度不软不硬,就命令大军在陉(今河南郾城南)驻扎下来。南北两军相峙,从春季到夏季,已经半年。楚国又派屈完和齐桓公、管仲谈判。齐桓公与管仲早就无意打仗,只是想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来显示霸主的威风,吓唬楚国罢了。所以他们很快就同意与屈完谈判,并达成协议,将军队撤到召陵(今河南偃县)。

齐桓公为了炫耀兵力,就请屈完来到军中与他同车观看军队。齐桓公指着军队对屈完说:“指挥这样的军队去打仗,什么样的敌人能抵抗得了?指挥这样的军队去夹攻城寨,又有什么样的城寨攻克不下呢?”屈完很沉静地回答:“国君,你若用德行来安抚天下诸侯,谁敢不服从呢?如果只凭武力,那么我们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把汉水当池,城这么高,池这么深,你的兵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可谓回答得委婉有力。为形势所迫,齐桓公同意与楚国结盟。这样南北军事对峙的局面就体面的结束了。

公元前651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命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蔡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县境),举行受赐典礼。受赐典礼上,宰孔请周襄王之命,因齐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赐。齐桓公想听从王命,管仲从旁进言道:“周王虽然谦让,臣子却不可不敬。”齐桓公于是答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敢贪王命,而废臣职吗?”说罢,只见齐桓公疾走下阶,再拜稽首,然后登堂受胙。众诸侯见此,皆叹服齐君之有礼。齐桓公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蔡丘之盟”,也是齐桓公霸业的顶峰。至此,经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虽然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谦虚谨慎。公元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王室内乱,情况十分危急。齐桓公派管仲帮助襄王平息内乱。管仲完成得很好,获得周襄王的赞赏。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准备用上卿礼仪设宴为管仲庆功,但管仲没有接受。最后他接受了卞卿礼仪的待遇。

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身患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性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他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

易牙在听说了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后,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其为相。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于是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悲剧。二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已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二位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见齐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齐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

齐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第二年3月,宋襄公率领诸侯兵送太子昭回国,齐人又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说,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其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等。虽然如此,管仲仍不失为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在历史上有过巨大贡献。

4.历史功过及后人评说

管仲的成就:

1.个人著作。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管仲的传记,载于《史记·管晏列传》。

2.兵制改革。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处在一起,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3.经济政策。管仲相齐的经济政策是“遂滋民,与无财”,他的办法乃是“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或言“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至“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轻重鱼盐之利”及“徼山海之业”是否是汉代盐铁官卖的滥觞,我们现在没有可征信的材料。《管子》书中记载,管仲反对向“树木”、“六畜”和人口抽税,而主张“唯官山海为可也”,“山海”就是铁和盐。若此记载可信,则可证明于管仲时就已经实行统治盐铁的经济政策了。

管仲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这种“准平”制,不但是一种平衡粮价的政策,并且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

4.管仲提出的世界领先的经济理论。管仲提出“相地而衰证”,即按照土地质量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与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相同。

在《管子·奢靡》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效用。

管仲的社会评价:

孔子曾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历史上,管仲相齐,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诸葛亮相蜀,使刘备与曹、孙三分天下,二人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且居功至伟。

管仲一生的最大过失在于没有为自己找一个继承人。几十年的勤政辅佐使得齐桓公过于依赖丞相,以至于晚景凄凉。

链接:

管仲为何被娼妓奉为保护神

私妓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赵女郑姬,设形容,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又说:“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民俗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治,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另外,《诗经·周南·汉广》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上面资料表明,这些赵女郑姬精于打扮,善于歌舞,兼善媚术,色艺俱佳。为了金钱她们不惜出卖肉体和色相,有时甚至长途跋涉。她们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上门服务。《诗经》中用“游女”一词,贴切地说明了当时私妓的经营特点。

营妓(也称“军妓”)的最初形式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出现。据《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书记载,公元前470年前后,“越王勾践输有过寡妇于山上,使士之忧思者游之,以娱其意”。越王勾践为了解决士气低落的问题,让“有过寡妇”为军中“忧思者”提供性服务,这就是典型的“营妓”。尽管当时越王勾践此举是一种应急措施,并没有形成制度,但它一直被看作是中国营妓制度的雏形。

但真正的国家经营娼妓业,却是由管仲开创的。

管仲在位时不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还设置“女闾”。所谓“女闾”,就是妓院。也就是说,管仲是第一个设置官方妓院的人。管仲于公元前685年被封为“卿”,死于公元前645年,因此他设“女闾”制应该是在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5年之间。这比梭伦创立雅典国家妓院(公元前594年)至少要早50年以上。因此有人说管仲是“世界官妓之父”。

当时妓女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如管仲设女闾300,据《周礼》中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一闾是25家,总数当为7500家,若设700,就有1.75万家之多。

“女闾”制开了国家经营娼妓业的先河。作为政治家的管仲,其实行“女闾”制目的有四:一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清代褚人在《坚瓠续集》卷一记载:“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教坊花粉钱之始也。”二是为了缓解及调和社会矛盾。三是招揽游士,网罗人才。当时诸侯争雄,齐桓公为了能够称霸天下,借助美女来招引人才。四是供齐桓公淫乐。齐桓公是一个好色之徒,这在文献中都有所记载:“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但管仲设立妓院,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从中收税以作军费。

管仲设立市妓和妓院,对后世中国公共制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影响下,春秋各国纷纷效仿,后世的封建统治者也从此让娼妓制度获得合法地位。这恐怕是作为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思想家的管仲也始料未及的吧!可以想像,当时的妓院肯定不像日后那样畏首畏尾,而是在管仲的庇护之下,光明正大地经营。所以娼妓们要奉管仲为“保护神”了,而这一习惯也延续到了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