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味品生产工艺与配方
- 张秀媛
- 2530字
- 2020-08-27 00:07:30
第三节 调味品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一、调味品的历史
人类最早只会从自然界获取天然的没有经过加工的食物,有了火以后,人类学会了“烹”,这使人比动物进食高了一个档次,而学会用调味品来“调”制食物的味道,才真正使人类有了饮食文化。
调味品的发展历史几乎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凡是烹调水平高的民族都是文化渊源深厚的民族,尤其是素以美食大国著称的中国。
原始社会,人类茹毛饮血,在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后,才学会了用火来烤制食物。神农氏的时代,人类学会了制盐的方法,盐的使用是调味品发展史上的重要开端。
商朝时人类开始有了酿酒技术,有的时候发酵技术掌握不好,酒味会变酸,人们发现变酸了的酒味道也不错,把它用于调味,被称做“苦酒”,这就是醋的由来。西周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学会用麦芽和谷物制作饴糖,这算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甜味剂。当时的人们还用鱼肉加盐和酒发酵制成各种美味的调味酱。商周时期,善于烹调的人往往能得到国君的赏识,甚至被委以重任。3000多年以前的古代名相伊尹据说就是一位烹调专家,被后人尊为“烹调之圣”。
春秋时代人们的饮食越来越讲究,孔子有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时候原产于我国的姜成为人们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不仅用它调味,做腌菜,还用来做驱风寒的药。战国时代有了花椒和茴香的记载,但是应用得还不广泛。
秦汉时候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在烹调中去腥、灭臊、除膻的方法。汉代从丝绸之路传来了我们今天常用的大蒜、香菜、胡椒等,这时的人们有了酿造醋的成熟技术,还开始用大豆和面粉来制造豆酱。人们在食用豆酱的时候发现上面的液体味道很好,开始有意识地榨出这种液体,最早叫做“酱清”或者“清酱”。
盛唐时代,商业繁荣,饮食文化空前发展,花椒、葱、茴香、桂皮、胡椒、酒都成为当时常用的调味品。唐太宗的时候从印度传来了甘蔗制糖的方法。到了宋朝,人们开始热衷于用油烹调食物,油炸食品和甜食当时非常流行。
元朝出现了用黄酱和小麦制作的甜面酱。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的时候传入了原产于美洲的辣椒,之后短短三四百年辣椒风靡了我国一半以上的地区,人们用它制造出辣椒盐、辣椒酱、豆瓣酱等辣味调味品,还培养出闻名天下的川菜。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制造芝麻油、芝麻酱、腐乳等调味品。
到了清朝时候,人们饮食调味的习惯和现代已经非常相似了。晚清的时候,侵入的外国殖民者带来了外国的饮食方式还有调味品,例如咖喱、吐司、沙司、色拉之类。
19世纪初期,味精被日本人率先研制出来,成为近代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调味品的生产都形成了机械化和工业化。目前复合调味品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调味品也逐渐走上了科学和健康之路,例如各种有保健作用的盐、醋、油等。
二、调味品工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发生了两次重要转变,这两次转变至今依然没有结束:一个转变是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凭票供应”的历史基本上成为过去;二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其特点就是食品消费在生活必需品中的消费比重下降,就是恩格尔系数下降,但食品消费的支出比重却在上升,即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过去我们讲“温饱”,要求不高,“吃饱”就行;现在我们讲“小康”,不但要“吃饱”,更要“吃好”。在这种消费趋势的带动下,我们的食品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在食品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调味品逐渐成为食品工业增长和城乡居民消费的新亮点,地位越来越重要。
目前我们调味品产业的发展和生产市场呈现出五个特点:(1)产销量稳步上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调味品花色品种不断丰富,市场空前繁荣;(2)原有商办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和破产等途径,正在从调味品产业中退出,一部分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尤其是我国民营调味品企业发展十分迅猛;(3)企业与行业之间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4)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改进,设备升级换代加快,来自德国、欧洲、日本、美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工艺都在我国“开花结果”;(5)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加强,调味品行业由过去在食品工业的“排不上队”,“找不到位置”,到现在引起国务院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比如第一批国家实行市场准入的产品就包括调味品。
当然,随着我国调味品行业的迅猛发展,与国际水平相比,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在食品工业中,调味品产业水平不高。我国的食品工业,从乳品工业到饮料工业,到啤酒工业,所有的设备,不是引进的,就是合资的。而我国调味品产业设备仍然以国产化为主。这充分说明了调味品产业的国际化较低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值得大家深思和研究。(2)企业生产的集中度低,重复建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还将延续。(3)食品市场消费体系信用程度较差,假冒伪劣商品短期内难以消除。这和我国地区差亦及贫富差距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4)市场监管的任务比较繁重。比如近年来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和“酱油氯丙醇”事件等。
三、调味品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调味品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品种上多少年来不外乎酱、酱油、醋等老产品,而国外却早已超越了这一模式,而迈入了生产工业化、味型复合化、品牌多样化和食用方便化的时代。虽然我国近几年复合调味品有了很大发展,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日本复合调味品年产量达1000万吨,而天然调味料已经连续数年以20%的速度增长,人们在追求产品的高档化同时,更注重食品的天然特性。未来调味品发展趋势是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礼品化、天然化、复合化和高品质化。随着物质文明的发达,调味品产业必将成为投资少、市场大、利润丰厚的健康产业。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外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等活动不断增多以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风味的多样性,对食品风格及品位要求越来越高,这必将促使调味品行业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调味品生产工艺的进步,并使调味品逐步向营养、卫生、方便、适口和多样化方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功能性、风味多样、具有独特风味、产品系列化的调味品及复合调味品,既能满足人们在生理上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还能使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得到对美味的心理享受。调味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有关科研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出更多、更好的调味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