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致答辞
- 挑战的手套(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 (挪威)比昂松
- 2778字
- 2018-03-12 17:43:59
比昂松
我相信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觉得,我得到的这一奖项是弥足珍贵的一份大礼。这些年来,我与我的民族同胞竭尽全力地希望挪威在联合国里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曾几何时,挪威由于同瑞典有着姻亲关系,而一起接受了瑞典的腓特烈王族统治,这样的政治组成方式在政治学上被称为联合公国。但有所不同的是,挪威虽与瑞典一起接受统治,但实际上却没有得到平等对待。如此对平等的渴望,对瑞典而言,也不能不说是一段难堪的历史。不过,对于挪威最终获得的平等地位,也当属于贵国荣耀中的一种。
我今天非常庆幸,能有此殊荣来与诸位谈谈自己的文学理念。
长久以来,我总是在关注着人类的奋斗历程。每当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的情形:在漫长修远的探索道路上,在那遥不可知的历程中,人们发展得并非一帆风顺;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前进的,人们为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所激励着,从直觉向意识形态进化。但是,发展却并非完全依赖意识。在已发生与可探求的事物间,想象力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这可以成为帮助大家判断将来前进方向的指挥棒。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几乎没有其他的意识如善恶一般重要;甚至说,意识生来便是为了帮助人们分辨好坏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在不辨是非的情况下获得内心的安宁。我总是想不通,为什么常有人去提出一些置道德伦理于不顾、与内心良知背道的丑恶观念。若真如这些人所宣扬的那样,我们的心就丧失了自主判断的能力,沦为机械记忆的录影机,只知道一味地拍摄景物,却不辨美丑。
对于那些妄图丢开千载文明的人,我已不想浪费我的愤慨,甚至不愿意去提及他们这些愚昧的行为。人类能够流传至今的文化,是我们一路走来的见证。我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人如此鼠目寸光。这些人为什么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形象是何其丑恶,难道说,他们卑污的心灵已经腐坏到无可救药了吗?
也许,我已经不再有必要去苦苦追溯其背后的缘由。那些背叛历史的人,无非是用丧失道德的行为来毁掉自己,我们与这类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越是努力地坚守我们的道德防线,他们就越是疯狂地加以背叛,虽然他们不一定敢于审视自己的卑劣行径。如今的许多具有引领性的思想,放诸当年,都是一场道德革命。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往往那些正直、高尚的人,是不会在其作品中呼天抢地的。我能够列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我的观点,一个作家愈是宣扬精神解放,其作品就愈是充满煽动情绪。曩时希腊的诗人们能够无惧生死,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像是一座条顿民族的功德碑,不分季节阴晴地伫立着。对他来说,这世界就如同一个战场,他以诗人的正义使命、充满活力的生命意识以及自己的崇高信念,来引导着这场战争。如此的大家,怎能不教人折服!
假使有一天,我们可以按照心中所想的方式,让莫里哀与霍尔伯格戏剧里面的角色复活,望着那些人们穿着夸张的演出服,头戴假发,以矫揉造作与稀奇古怪的行为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时候,你就会看到所有带着宣传性质的表现手法,一如那些没有意义的台词,让人觉得索然寡味,甚至恶心想吐。
接着,我来说说我们条顿民族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歌德与席勒带领着我们感受到了文学戏剧里欢乐的气息,在他们的世界里,生灵和艺术是美好并值得歌颂的。天空永远是蔚蓝的,大地永远是祥和的,暖风微熏的世界充满了欢乐。受到这样氛围熏陶的,难道仅仅只有我们吗?不,当然不,像小迭戈那、小爱伦舒拉格、小韦格朗,还有拜伦、雪莱人等,他们简直生来便具有希腊神祇的性格。
倘说这样的艺术氛围已经式微,那我还可以说说,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这一类人物。我有一位挪威老友,眼下已经病入膏肓,在他健康时,他在挪威的海岸竖立了很多灯塔,为那些素不相识的水手照亮夜里归途的航线。另外,在芬兰也有一位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人的老人。这些人以自己的善心默默帮助着别人,就像在寒风中发光散热的火把,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光明。我们能够说,他们生来便是这样无私的人吗?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举动,完全出于他们比一般人更广博的善念与高尚的情操。
我并不准备过多地探讨文学中的陈词滥调,言之害义。在一卷成熟的作品中,对人们思想的洗脑与艺术的比例倘不是太过分,便没有必要去计较太多。然而,就在我提到的两类作家中,前者的警告让我们惶惶不安;后者对人性的剖析,再以梦想的魔力来诱惑我们,也是能够让我们迷失方向的。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放弃活着的希望,我们的路永远在前方,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只能向前。生命是积极乐观的,如残破的大地酝酿着苏醒,只要元气不伤,生命依旧生生不息。这样的事实,我们尽可以用自己的双眼来加以求证,我们所渴盼的那天终会来临。
现一阶段,我十分欣赏法国的大作家雨果,他以自己对生命的敬仰,迸发出无穷的想象力,这使得他的作品丰富多彩且耐人寻味。有些人认为,雨果的作品多是投机取巧,但我认为,他的优点及其人现在作品中的对与生命的感悟与热情,足以令人忽略掉一切瑕疵。其实,大家一直在探讨生命中的善与恶。如果,那其中善的成分不能占据主导地位,那人类就没有未来和希望生命的黑暗,等于自掘坟墓。即使有了,我个人也会对那样的未来感到担忧。所有否定人类善行的描写,都是对生命的亵渎,都是对人们错误的引导。我们要牢牢记住,过分地渲染怯弱与自私的人没法去战胜生命中的苦难,但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不然,那些成天让我们畏惧的作家能否拍着自己的胸脯对我们说,生命从来都没有带给他们快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是不是就应该顺从那些人的意愿,听从他们的意见,来安排我们人生的喜怒哀乐?那些作家所虚构的这一切,其实是他们自己的幻想世界,更何况,生命的本原并非他们想的那样。哀伤与颓废总归是不好的,我们最不应该被蒙蔽的是,那些悲观的作家盲目地宣扬生命的黑暗,此等思想实在是不配与我们为伍。
我们在文字和作品里所渴求的,应当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虽细小不易察觉,却如柔风细雨般滋润着我们在世俗里行将干涸的心灵。有了它,我们不论身在何方都会得到心灵的宁静,失之就像丢了灵魂的躯体一样,成为一具空壳。
由此看来,我们这种并不时髦的是非观早已扎根在心灵深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露于我们的行为举止,它昭示着人们对知识和生命的热切渴望。写作者所做的事情,就是将这类内容通以书本作为媒介让普罗大众得到认知,这样做才是有意义的。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吝于扶大厦于将倾的,越是这样,他就越发英勇。假如一个人的见识与胆量都足够的话,便不会有他不敢讲的话,也不会有他不敢做的事,他更加不会像小人一样心怀戚戚,畏葸不前。
以上这些,便是我想竭力去守护的,我始终都臣服于它。对于作家逃避责任的做法,我是十分不赞成的。我希望同人诸君都能够担起肩上的责任,因为,作家是引领人们思维认知的风向标。
对于贵院与各界予以我的肯定,我深感万分荣幸。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在此,请容许我向那些提倡积极向上、高贵优雅文风的作家与作品,献上我至高无上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