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这本书起源于与艺术家及研究单位之间的若干合作计划,包括盖蒂研究所出版的《丹青和影像:中国早期摄影》(Brush &Shutter: Early Photography in China)展览图录,我为其撰写了导论和一篇研究文章。当我对中国摄影的写作数量不断增多,便开始考虑能否用“个案研究”这个方法,以跨越时代的若干案例作为砖石来建构一个历史叙事。就像上面说到的,这种叙事的一个优点是对经过选择的案例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分析,从而补充通论式摄影史对历史发展所做的连续性全面覆盖。在本书的十章中,五章曾以英文或中文在展览图录、学术杂志和论文集中发表。此次重新发表时,我对这几篇文章进行了局部或全面的修改,使之融入这本书总的框架之中。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我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充分认识到我所能做的致谢远远无法涵盖这些帮助的深度和广度。

由于本书中所有章节的个案研究均始于对影像作品和有关视觉材料的实际调查,首先要感谢帮助我进行这些调研工作的美术馆的策展人,包括美国马萨诸塞州皮博迪·埃塞克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中国与东亚部前主任白玲安(Nancy Berliner)和现任主任王伊悠(Daisy Wang)、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东方部主任张弘星、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对外部主任Jay Levenson和摄影部策展人Tasha Lutek、洛杉矶盖蒂美术馆摄影部策展人Anne Lacoste、盖蒂研究所摄影部主任范德珍(Frances Terpak)、盖蒂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郭杰伟(Jeffrey Cody)、斯蒂芬·罗文索摄影收藏策展人Stacey Lambrow,以及金石声摄影资料保存和研究者金华。在我对各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学者和同事的帮助和启发,这里我特别希望提到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定宜庄教授、摄影史学者狄瑞景(Régine Thiriez)博士、德雷克大学(Drake University)美术史系Lenore Metrick-Chen教授、《老照片》丛刊主编冯克力先生、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叶纹(Paola Iovene)教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美术史系李雨航教授、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Joel Snyder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纽柏兹分校(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New Paltz)历史系贺瑞晴(Kristine Harris)教授,还有上面提到过的金华先生。他们无私地提供给我重要的视觉和文献材料,或以其对摄影史的丰富知识及对观念及历史问题的思考对我多有启示。我的博士生徐婷婷对摄影史资料很熟悉,告诉我一些重要报刊证据,并为本书插图的准备提供了许多帮助。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陈嘉艺协助整理了引书目录。本书一些章节的中文初稿由刘张铂泷(引言)、蒋理(第二、三、八章)、梅枚(第五章一部分)、胡震(第六章)、钱志坚(第七章)和蓝汀(第十章)从英文翻译。理想国的编辑马希哲对于文稿进行了细致的校订和润色。这些工作都为本书的最后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

六位当代摄影家是本书中个案讨论的对象,他们是汪芜生、张大力、莫毅、刘铮、荣荣和缪晓春。在我的研究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多次访谈的机会,并一起观看和讨论了他们的作品,我们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友谊进一步充实了这项计划的意义。最后,就像我的其他写作,这本书也大大得益于我与我的妻子和学术伙伴蔡九迪(Judith Zeitlin)的思想交流。作为一位专攻中国文学、戏剧和视觉文化的学者,她是书中各章最早和最有见地的读者,书中的很多想法也是从我们的谈话最先出现。因此我希望如往常一样,再次对她致以衷心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