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饮食降压法理想又安全

降得太快、降得太低都不好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血压一方面是让血压达标,另一个方面是要使血压平稳,减少血压大幅波动。如果血压不能平稳,而是忽高忽低,更不利于整个病情的控制。

降压应“乘扶梯”,不要“坐直梯”

对于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降血压急不得,不要像坐直梯一样迅速降压,而应像乘扶梯,平稳降压。因为这些患者的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已经适应了较高的血压水平,降压速度过快会使患者感到不舒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更重要的是,血压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会反射性地刺激机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甚至诱发其他更严重的后果。

血压速降,脏腑器官受损

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功能较弱,易造成药物蓄积;同时他们的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容易发生低血压反应,引起一过性脑缺血,或者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血压偏高,但本身并无不适症状,当快速降压时,原本已经适应高血压状态的脏器反而一下子难以适应低血压引起低灌注状态,从而导致脏器受损。

避免血压忽高忽低的频繁波动

高血压患者除了降血压不能追求高速度外,还要注意保持血压的平稳,避免血压忽高忽低的大幅波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血压保持平稳。

大医生悄悄告诉你

保持平和的心态能减少血压波动

引起血压波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吸烟、饮酒、运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心理因素。人在兴奋或紧张时血压都会明显升高,当兴奋、紧张情绪消失后血压又迅速下降。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紧张、兴奋、焦虑等情绪的变化。

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在一天内呈现周期性变化,我们把这个特性称作昼夜节律性。在昼夜节律性的影响下,不同的人的血压也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

正常的血压波动不必担心

人的血压就是波动的,24小时内会出现一种有节律的波动,这是机体进行自我调节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高血压患者需了解血压的这种波动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调节。

一天24小时之内,人的血压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早上6~9点为第一个高峰,中午12~14点为第一个低谷,16~20点为第二个高峰,此后血压下降,晚间睡眠后出现第二个低谷。血压的波动范围平均在30毫米汞柱±(15~20)毫米汞柱。

血压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老年人的降压目标可适当高一些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血压达标,并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当血压低于一定水平时,人体脏器的血流供应将减少,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关于血压的控制目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60岁以下的人群,血压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为达标;6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高低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压差较大的老人,血压可以适度放宽,不超过150/90毫米汞柱即可。

这是因为老年人容易出现高低压压差大的问题,尤其是高血压病史长达20~40年的老年人更为常见。高低压的压差太大,不是高压降不下来,就是好不容易高压降下来了,低压又过低,老人感到头晕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