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络穴位按摩速查图解
- 国医养生堂组织编写
- 462字
- 2020-08-27 12:46:51
第一节 穴位按摩的奥妙何在
如果说经络是人体交通图,那么穴位按摩就是一套最高级的城市修复系统,日常生活中了解自己、懂得修复自己,自然会让身体这套系统灵活运作、畅通无阻。
认识按摩
按摩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药、针灸并列为中医的三大形式。按摩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用按摩手法,或是借助一定的按摩工具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穴位(穴位、反射区、疼痛部位等),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保健疗病目的的方法。除按摩外,推拿也是现在较为多用的称谓,两者名异实同。明朝以来,有许多论述小儿推拿的医书,书中说到的推拿治疗手法,大多采用推法、拿法、摩法,故被称为“推拿”。后人便将“按摩”和“推拿”这两个名称同时使用,一直延续至今。但是从一般习惯上来说,北方各地多称“按摩”,南方各地多称“推拿”。
按摩经过历代名医的不断创造和总结,比如古代名医扁鹊、张仲景、华佗、杨继洲等都十分推崇推拿按摩的治病方法。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医书《黄帝内经》中这样解释按摩的治病原理:“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明清时期更是推拿按摩发展的鼎盛时期,陆续出版了各种推拿专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累积和认识的深化,目前,按摩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特治疗体系的临床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按摩的神奇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在人体内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络脏腑、贯穿上下的作用,人体通过经络系统把各个组织、器官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由此可见,若人体经络失调,疾病便会乘虚而入,困扰身心。按摩则可根据病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按摩手法作用于体表,并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神经、血管,产生局部或全身性的反应,进而使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渐趋正常。
同样,在现代医学中,穴位按摩也具有独特的位置。临床医学已证实,穴位按摩是一种良性的物理刺激,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各种临床疾病。如按摩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强心肌的供氧功能;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可调节人体消化系统,加强胃肠蠕动;可改善人体淋巴循环,有利于肿胀、痉挛的消除……总之,穴位按摩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医学上,其神奇的治疗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经络和穴位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内属于脏腑,外连于肢节,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疏通气血,使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得以保持相对平衡与稳定。因此,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按摩的基础。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组成,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体,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如手经表示经络的路线分布于上肢,足经则指经络的路线分布于下肢;另外,脏腑命名是为了说明经络所属的脏器,如肺经表示该经属于肺脏,胃经表示该经属于胃腑。
穴位学名为“腧穴”,它分属于各个经络,既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体表的特殊部位,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48个经外奇穴,共409个穴位,大致可归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分布在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的循行线上,与经脉关系密切。它们有固定的名称、位置,不仅有治疗本经脏腑病证的作用,也可以治疗与本经相关经络脏腑的病证,是穴位的主要部分,也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未能归属于十四经脉的穴位,但也具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特殊作用,与经络也有密切联系,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是指那些既无具体名称又没有固定位置和主治病症,只是以疼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穴位。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