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轻松成为按摩专家

如今按摩对于我们来说不再神秘,它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易学的事,学习者无须经过专业培训,只要能够掌握按摩的一些必备常识,就能够轻松成为按摩专家,帮人帮己,快乐无穷!

穴位按摩基本要领

为了使按摩达到预期的疗效,穴位按摩需要把握以下两个基本要领。

◆ 按摩的手法要熟练、协调、柔和,切忌生硬粗暴;按摩的力度要适中,要遵循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的原则,绝不能使用暴力或蛮力,否则不但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还有可能对皮肤或筋骨造成损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的手法和力度要根据按摩对象及按摩部位的不同而改变,切不可生搬硬套,而应该区别对待,如按摩的对象是青壮年,则力度应稍大些;按摩对象若为老年人、儿童或是久病体虚者,力度就需要轻柔些;又如按摩腰臀部时力度可以稍大些,而按摩胸腹部时力度则要小些。

◆ 按摩时间一般每次以20~30分钟为佳,按摩次数一般以12次为1个疗程。但并非任何时候都适宜进行按摩,若按摩对象正处于情绪不稳定时期或刚吃饱饭,术者就不宜对其进行穴位按摩,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按摩治病、强身的效果,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怎样寻找穴位和反应点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是指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折算为规定的若干等份,其中每一等份即为1寸,以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此法适用于任何群体,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者均可采用此法度量,其基本准则规定如下:前后发际间为12寸,两乳间为8寸,胸骨体下缘至脐中为8寸,肚脐孔至耻骨联合下缘为5寸,肩胛骨内缘至背正中线为3寸,腋前(后)横纹至肘横纹为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股骨大转子至膝中为19寸,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胫骨内侧踝下缘至内踝尖为13寸,外踝尖至足底为3寸。

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法又称为“自然标志取穴法”,是根据人体体表的各种自然标志来选取穴位的方法,分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是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标志。如头部以五官、眉毛、发际作为标志,印堂穴就在两眉头之间;背部以脊椎棘突和肋骨作为标志,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胸腹部以乳头、胸骨剑突和肚脐作为标志,膻中穴取两乳头之间;四肢以关节、骨踝为标志,阳陵泉穴就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

活动标志是指以相应的动作姿势作为取穴的标志,如曲池穴在屈肘时横纹头处取。又如后溪穴位于握拳时出现的横纹头处。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也叫“指寸法”或“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手指的宽度作为标准来量取穴位的方法。一般规定:拇指第一节的宽度为1寸,中指中节宽度为1寸,食指和中指并拢,两指节的总宽度为1.5寸,食指中节和末节的总宽度为2寸,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三指节的总宽度约为2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四指节的总宽度为3寸。

除了上述三种取穴方法外,临床上还有一些常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如两耳尖直上取百会穴、两手虎口交叉取列缺穴、垂手中指端取风市穴等。

按摩常用操作程序

完整的按摩操作程序应为:先取俯卧位按摩腰背部、髋部及下肢后侧,再取仰卧位按摩头面部、胸腹部及下肢前侧,最后取坐位按摩颈项背部、肩部及上肢部。下面就单一部位的按摩手法操作程序进行概述。

俯卧位

腰背部

用摩法或双掌分推法按摩背部

用掌按法按摩脊柱或膀胱经

用掌按揉法按摩腰背脊柱及两侧

法按摩腰背两侧骶棘肌

用拇指按揉法按摩督脉、夹脊及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

用掌指或肘部拨骶棘肌

用拇指及肘部点揉、拨背腧穴及压痛点

用扳法、揉法或法按摩腰部

用掌推法按摩背部督脉及两侧

用小鱼际擦法按摩腰背骶部脊柱两侧

用掌拍法按摩腰背骶部

髋部及下肢后侧

用掌揉法或法按摩臀部

用拇指点揉法按摩骶骨外侧缘和臀中肌

用拇指或肘部点、拨臀部压痛点及环跳穴

用掌按法、拿法、揉法或法按摩下肢后侧及腘窝

用拇指按揉法按摩腘窝肌腱

用掌推法按摩下肢后侧、外侧的膀胱经及胆经

用拳扣法按摩臀部

仰卧位

头面部

用推法、揉法按摩前额部位

用点按法按摩印堂至百会部位

用拿法、揉法按摩胸锁乳突肌,先左后右

用推法按摩胆经、眉弓,先左后右

用擦法、捻法或揉法按摩耳部

用揉法按摩颈部后五经

用指抹法按摩鼻部及口四周

用指击法按摩头顶部位

胸腹部

用拇指平推法或掌平推法按摩胸腹部

用摩法或揉法按摩腹部

下肢前部

用按揉法按摩股内外两侧

法或拿法按摩大腿及膝关节周围

用推转法或揉法按摩髌骨

用刮法按摩髌骨关节面

用指揉法或指推法按摩髌骨周围

用指揉法按摩膝关节内外两侧和关节间隙及上下

用搓法按摩大腿及小腿部位

用摇法按摩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

用抖法或掌推法按摩下肢各部位

用拍击法按摩股、胫前侧

坐位

颈项背部

用掌揉法或法按摩项背部

用拿法按摩背部斜方肌及肩井部位

用指揉法按摩背部夹脊、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及自大椎棘突内外两侧和冈上肌至肩峰部位

用指揉法按摩项部五经和颈椎正中及两侧

用掌拍法或掌推法按摩背部

肩部及上肢部

法按摩肩关节周围

用指揉法按摩肩前关节间隙、喙突至结节间沟一线,肩后冈上肌、冈下肌及肩胛骨外侧缘

用点按法按摩肩关节周围压痛点

用扳法或摇法按摩肩关节

用拿法按摩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前臂肌肉

用指揉法按摩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

用摇法按摩肘关节及腕关节

用掌推法按摩上肢内外两侧

用搓法或抖法按摩肩关节及上肢部

用抹法按摩手背

按摩前的准备工作

按摩是一件放松而保健的事情,为了使按摩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按摩前按摩对象和术者做一些准备是必要的。

对按摩对象而言身心的放松是必需的,若精神紧张,会让按摩效果大打折扣;要提前关闭手机,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放松、惬意的环境;在按摩前不要吃得过饱,也不要空腹,这样会影响按摩效果,还会给身体造成负担,甚至伤害。

对术者来说需要做的准备更多一些,如通过播放轻音乐或喷洒少量的香水或空气清洁剂来为按摩对象提供一个幽雅、舒适的按摩环境;细心检查按摩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按摩工具,如按摩床、软枕、纯棉毛巾被或布单、润滑油等;术者也要做好心理调试工作,确保心情放松、手法放缓;另外,术者在按摩前要用热水洗手,以保证手的清洁卫生,必须把手表或戒指摘掉,以免对按摩对象的皮肤造成损害。

按摩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在按摩过程中,为了保护皮肤和增强按摩治疗效果,术者常在手上或是按摩对象需要按摩的肌肤上涂抹适量的介质或配备合适的按摩器具,以减轻对肌肤的摩擦力,并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来增强疗效。常用的按摩工具有水剂、粉剂、膏剂、油剂、酊剂5种。

水剂

水剂是一种新的剂型,通常情况下,水剂是用热水或温水做溶剂浸渍药材而制成的液体浸出剂。按摩中常用到的水剂有:薄荷水——将鲜薄荷叶浸泡于适量开水中,加盖浸泡1日后去渣取汁应用,适用于夏季按摩及一切热病,具有祛暑除热、清凉解表、清利头目和润滑的功效;木香水——取少许木香,用开水浸泡后待凉去渣使用,常用于急性扭挫伤及肝气郁结所致的两胁疼痛等症,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凉水——洁净的凉水,一般用于外感热证,具有清凉肌肤和退热作用。

粉剂

粉剂又称散剂,是粉状的药物,具有制备方法简便、稳定性高和携带、贮存方便的特点。滑石粉是按摩中最常用的一种介质,一般在夏季使用,具有润滑、吸水、清凉的作用,对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的效果尤佳。松花粉也是按摩过程中常用到的辅助工具,是将松花磨成粉末后的产物,具有润滑、吸湿的作用。

膏剂

膏剂可用于减少因按摩而带来的手足间的摩擦和损伤,对所按摩处的血液循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按摩乳是最为常见的膏剂之一,适用于各种按摩情况,具有润滑皮肤、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冬青膏也是经常用到的膏剂,是冬绿油(水杨酸甲酯)与凡士林按1 ∶ 5的比例混合调匀而成,适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疼痛、肿胀及陈旧性损伤和寒性痛证,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油剂

油剂是由具有药性的动、植物油配制而成,不同的油剂对按摩有不同的效果和作用。如麻油适用于婴幼儿及久病虚损或年老体弱者,有和血补虚、祛风清热的作用;红花油常用于急性或慢性软组织损伤,具有消肿止痛等作用;传导油适用于软组织慢性劳损和各种痹证,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

酊剂

酊剂是将药物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具有保质期长、制作方法简单、无须加热的特点。常见酊剂有用酒精泡制而成的红花酒;用乙醇浸泡葱白和生姜而制成的葱姜汁,此汁常用于因寒凝气滞而致的脘腹疼痛、因风寒引起的膝痛以及小儿虚寒证,具有温中行气、通阳解表的作用;食用白酒也是常用酊剂之一,适用于成人按摩,一般用于急性扭挫伤,具有活血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的作用,而且对发热病人还有降温作用。

按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辨证论治原则进行的。它不借助任何内服药物,因此很少有副作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常见的适应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都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症状。

各种炎症性疾病,如气管炎、肺炎、胆囊炎、胃炎、肠炎、关节炎、心肌炎等通过按摩有明显的治疗和保健效果。

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如单纯性肥胖症和糖尿病,运用按摩治疗手段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大多治疗周期偏长,疗效较慢。

妇科性疾病,如月经不调、盆腔炎、痛经、闭经、乳腺炎、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征等通过按摩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儿科性疾病,如夜尿症、小儿脑性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腹泻等通过按摩治疗效果明显。

五官科病症,如近视眼、青光眼、耳聋、耳鸣、鼻炎等通过按摩也有较好的疗效。

禁忌证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按摩也不例外,虽然优点很多,但局限性也不少。也就是说,有些病症不可通过按摩来治疗,不仅治疗效果不明显,更有甚者会使病情加重。所以我们要熟知按摩的禁忌,方能在按摩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不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一般认为,下列情况不宜运用按摩进行治疗。

有严重传染病者,如肝炎、霍乱等不宜进行按摩治疗。

有比较严重的皮肤病且皮肤表面已经破损者,如湿疹、脓肿、烫伤、溃疡性皮炎等不宜进行按摩治疗。

经诊断患有恶性肿瘤者不宜进行按摩治疗。

因各种原因骨折或关节错位的康复初期不宜进行按摩治疗。

患有血液病者如白血病、败血症或因外伤而出血者不宜进行按摩治疗。

女性怀孕期及生理期禁对腹部采用重手法按摩。

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者不宜采用重手法按摩。

运动过后或身体处在过饥过饱状态时都不宜进行按摩。

有精神疾病者慎用按摩治疗手段。

肾炎患者禁用重手法按摩腰部脊椎两侧肾区。

注意按摩中和按摩后可能产生的反应

对于多数患者而言,按摩后出现疲劳感、身体局部充血、皮肤温度升高等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通过按摩,患者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性或病理性变化,如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组织和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加强等,这些反应过后,患者病痛将明显缓解。

但如果按摩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晕厥、疼痛加剧、岔气或肌肉损伤等,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补救。

晕厥

若患者久病体虚或精神紧张或处于饥饿状态,按摩过程中术者对患者的按摩手法过重,这时就容易出现晕厥。因此,在按摩的过程中,当患者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的征兆时,术者应立即停止按摩,让患者卧床休息,并用拇指指腹端轻按患者臂部内关穴。若患者已晕厥,则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用手指捏掐患者人中、中冲两穴位,并用手掌轻揉患者胸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为了防止晕厥现象的发生,对于久病体虚的患者,按摩手法宜采用补法,即按摩力度要轻,不可过重;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消除其紧张感是关键;对于饥饿患者,可通过给予甜食或让其喝些糖水来预防。

疼痛加剧

对于腰部、背部、腿部疼痛的患者而言,如果按摩后痛感在一两天之后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那么就需要注意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术者在患者疼痛部位施力过重,已超过了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因此,为杜绝此种情况的发生,术者在给患者按摩的过程中切忌使用蛮力,尤其是腰痛患者。

岔气或肌肉损伤

在按摩过程中,若患者体位不适或身体紧绷,加之术者按摩力度过重,这时患者极易出现岔气或肌肉损伤的现象。当患者岔气时,术者要配合患者呼吸做牵拉上肢运动以及推压后背运动,直至患者症状减轻;对于肌肉损伤的患者,可在血瘀部位涂抹红花油,一两次即可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