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

13 建筑快题设计常见类型是什么?

快题设计考试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方案设计与表现,因此很少出现功能复杂、建筑面积大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如医院建筑、体育建筑等。常见的类型是中小型民用建筑,我们应该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快题设计的深度要求和制图规范的有关规定,掌握常见建筑类型如城市小品建筑、艺术家工作室、博物馆、纪念馆或展览馆、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旅馆、办公楼、厂房建筑改造利用等的方案设计。

14 怎样从根本上提高快题设计的速度?

只有扎实设计基础,注意学习方法,积累知识与经验,才能使设计速度逐渐提升起来。首先,按设计程序依次想问题思路就会清晰,明确知道什么设计阶段该解决什么问题,就能把握从整体到局部逐层次使思考深化下去,因为这样的思路符合设计发展的规律。其次,我们还可以运用辩证法观点想问题,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各种矛盾相互对立依存,大多情况下只能有得有失,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些设计问题,要坚持以整体关系为重的原则,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抓住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可以解决问题。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头脑中储备的知识信息要充足,如果早已通过先前的学习在脑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那么设计想法就会迅速呈现,而且在检索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思维运转也会十分灵活。

15 快速设计程序与方法是怎样的?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过程复杂,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只要按照正确的设计程序展开,就一定能顺利到达预期的设计目标。我们做一个完整的方案设计时必须有一定的程序,设计程序客观上都是已确定了的,我们必须遵循设计的规律展开工作,一般来说,我们应采取先从场地设计起步,然后依次进行群体设计、单体设计、细部设计这样的线性工作方式。前一环节总是作为后一环节的设计条件和基础,后一环节则是前一环节设计的结果,但是,后一环节有时又不是被动地服从于前一环节,而是会反作用于前一环节所得出的结果,要求其做出适当的修正。建筑设计程序从总体上是全局性的依次深化过程,但在需要的时候前后次序又是互动的。因此,设计程序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并非一个环节跟着一个环节简单的线性前进,由于设计矛盾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牵连着的设计程序会交织在一起。我们考虑这一环节的设计问题,不是等到得出结果后才进入下一环节,而是为了使这一环节的设计问题得到确认,必须同步进行下一环节的部分设计工作。那种试图用一个设计程序去规范所有命题进程的想法是不恰当的。

快速建筑设计并非机械,不同的人也不可能得出同样的方案,方案也会有优劣之分,比如单个房间的大小与形状、楼梯具体的位置与造型、庭院的形态与布置等,即使相同的平面,一旦立起来考虑其造型与立面处理就会有明显不同。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属于设计手法和处理层面的问题,实际上多数设计成果趋同,水平相近,因为动手之初我们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展开设计,大家的方案性的阶段成果都会较为接近。比如,主次出入口的位置选择大致相同,功能分区都很清晰,房间布局配置都很合理,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组织也都很通畅便捷。正因为大家都是按设计程序一步步思考而来的,对问题的分析决策也是按逻辑思维方法确定的,大的方案性问题很自然就相同了,简言之这是一个设计逻辑的问题。

16 快速设计理性的思维方式、方法是怎样的?

这里要强调两个概念:逻辑思维和思维逻辑。简单而言,逻辑思维是思维的具体方法,而思维逻辑是思维的不同方式。对设计者而言,可以运用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而思维逻辑是相同或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但凡是一种思维,就会产生相应的逻辑。逻辑思维具有线性、推理特征,相对简单,思维逻辑呈现各种面貌,就显得宽泛、多元和不定。搞清这两个概念,就是要我们在思维逻辑清晰、明确的前提下,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去思考设计,解决问题。

17 怎样抓住快题设计的主要矛盾?

做设计的本质是不断地处理各种设计矛盾。方案之所以有优劣、设计水平有高低就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的处理方式多有不同,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抓住各个设计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设计的每个阶段总存有许多的矛盾,但其中必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我们能否发现并抓住它,这就是方案优劣、设计水平高低的根本所在。

(1)明确不同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首先要明白设计有哪些步骤、每个步骤内容是什么,在设计的过程中,当前急需解决的要首先下工夫处理好,当前暂缓考虑的放在下一步去思考,设计要按部就班地去做。比如,设计的第一步是“场地设计”,那么,此时解决好建筑与环境这一对矛盾应是主要矛盾,而那些功能与形式、房间与布局以及立面与造型等则是次要矛盾,这些问题就不是当下的任务,我们只要抓住建筑与环境这对矛盾处理好就算抓住了这个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当设计的第一步获得了阶段性成果后,设计进程开始进入对“图”的考虑,设计矛盾由此转换为对单体建筑的思考,这时设计矛盾变得复杂、琐碎,功能、空间、交通、形式等让人有些不知所措。我们先从纷繁内容中找到什么是此时的主要矛盾,那就是第二步的功能分区,其他矛盾暂缓,我们要把众多房间合并同类项,变成若干大的功能区,比如组合成使用区、管理区、后勤区,这样,我们面对的只有三个设计要素,处理起来就容易多了。再如,当设计进入第三步“房间布局”时,我们就会面对各个功能区的众多房间,清晰地处理好它们的配置关系是重中之重,而暂时忽略各个房间的具体问题。如果我们抓不住此时的主要矛盾,就会深陷在一个一个地算面积、排房间的细节中,抓不住房间之间的有机关系。

(2)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对主要矛盾的双方肯定有主次,我们抓住起支配作用的矛盾才算抓住了要害,这需要我们的知识、经验及分析能力等因素帮忙决策,这一点也能看出设计者的能力高低。例如,设计第一步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环境条件在这项设计任务中起主导作用,它具有不可改变性,我们要设计的建筑必须去适应它。即使就环境条件自身而言,也包含着各种因素:道路、建筑、朝向、景向及风向等,它们不是均等的重要,而是有主有次,有联系有矛盾,要想抓主要因素就会牵涉到许多具体的条件,如设计目标的建筑性质、要求等,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当朝向与景向发生矛盾时,如果是景观、休闲性质的建筑,我们要抓满足景向要求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很多情况下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里我们宁可朝向不好也要保证景向得到满足,这个设计原理让我们很自然地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我们设计的是生活类建筑或者医疗性质的建筑,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会是朝向问题而不是景向问题,这是生活经验也是设计原理所决定的。

18 方案性问题和设计手法孰轻孰重?

方案性问题和设计手法问题两者常常存在于我们遇到的诸多设计矛盾之中,按道理讲都是应该解决的,当不能兼得时我们只能选择其一:方案性问题是设计的主要矛盾,设计手法问题是设计的次要矛盾。凡是设计程序如“场地设计”、“功能分区”、“房间局部”、“交通组织”等步骤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方案性问题,都要获得合理的阶段性成果。而诸如楼梯形式、房间面积、庭院设计、造型装饰等都是设计手法问题,即使处理不当也可在后续设计中加以修正、完善,而不会改变方案大局,这样的问题有时间有能力去解决当然更好,没时间解决也没有大碍,因为它不属于硬伤范畴。分清方案性问题和设计手法问题,我们就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先抓住主要矛盾。

19 正确审题要注意什么?

正确理解设计任务书是保证快速建筑方案设计成功的前提,因此,一定要看清其内容,完整理解,引申思考。否则,轻易开始设计有可能会做无用功,需要推翻重来。

(1)理解命题

考生必须要围绕命题做文章,为此要加深对它的理解。我们应该思考:命题要我们设计什么,为哪一类人服务,有没有后勤物品进入等,命题对所要设计的目标做了哪些规定的暗示,它的设计原理是什么,我们是否有这种生活体验等,看上去很简单的命题,会引申出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如果我们理解命题时思索过这些问题,就会在设计中有效地应答它们。

例如清华大学某年“建筑师之家”设计命题:“华北某市政府预建造一座多功能的建筑行业俱乐部——“建筑师之家”,该工程拟建于华北某市一人工湖边约4800m2的地段内。地势基本平整,湖滨风景秀丽。地段内现有一单层工业厂房,要求改造利用。还有一棵古树,应予妥善保护。建筑物或室外小品可局部伸出湖面。”首先,命题要我们设计一个俱乐部,但我们了解俱乐部的设计原理吗?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对“俱乐部”有过亲身体验或者关注过相关书籍,如果我们能够清晰解读“俱乐部”功能,设计之前我们对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就能心中有数。其次,看到要设计“建筑师俱乐部”,必然想到此俱乐部具有建筑师办公、绘图的特征,这一点我们不但不陌生,反而更具理解上的优势。除此之外,理解该命题还要抓住“单层工业厂房”这个重要的基本要求,是改造、利用而非新建、重建,这表明其是一个具有环保、低碳理念的设计项目。那么,我们理应想到厂房平面、构造、材料特征,改造后的建筑师俱乐部造型也要朴实、亲切,反映工业建筑特点和表达方式。

(2)理解设计内容

任务书对设计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学术报告厅、会议厅、多功能厅、展厅、学习室、餐厅、酒吧、办公、更衣淋浴等各自的面积要求具体翔实,看到这些房间,首先要想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属于设计原理范畴,再要想到各自的空间形态有什么要求和特点。这里活动部分除了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两个200m2的大空间外,其余房间面积均在100m2以内。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学习室”是3m×4m的较为狭小的空间形态,而餐饮部分大餐厅、小餐厅加上厨房以及快餐厅,面积大概500m2左右,这让我们看到此任务书规定的房间面积变化多样,怎样将这些大小不同的房间纳入一个有机、统一的总体空间形态,是需要严格按照设计程序与步骤来分析解决的。

(3)理解环境条件

对环境条件的理解是瞬间闪念的过程,反应要灵敏才能抓得住关键。任何一项设计任务书都会以文字叙述和地形图的形式交代清楚环境条件,我们首先要将任务书的限定条件搞清楚,如数量、宽窄等周边道路条件,周边城市建筑物,用地内古树、文物等保留物,用地内地形地貌、指北针、景观方向等。其次是陷阱条件,即那些容易引起误解或容易被疏忽的反常条件,如指北针不是上下方向而是左右方向等。还有一些干扰条件,就是地形图中那些与设计目标毫无关系的条件,它们的出现仅是对环境的一个交代。在审视环境时首先分清不同的条件要求,限定条件要满足,陷阱条件要清醒,干扰条件要排除。分清这三种条件要凭借我们牢靠的建筑学基本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正确看待环境条件的思维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必须遵守任务书给出的地形图表示出的各种环境条件。有的同学把地形图放在一边,另在拷贝纸上想当然地开始场地设计的思考分析,离开了地形图就会对地块范围心中无数,对各种尺寸限定条件把握不准,对场地空间概念不清,造成图示成果放在地形图上要么放不下,要么关系不对。解决的对策是我们可以把拷贝纸覆盖在地形图上,一是可以随时看清地块及其周围环境条件的制约,二是保证图示成果与地形图的比例大体一致,此外还为“图”的位置和图形的范围准备好条件。

另外,对环境条件不仅要分清它们设置的用意,而且要引申想一想它们对设计的影响。如该改造项目用地内需要保留一棵古树的环境条件,我们除了知道有这个条件外还要思考保留这棵古树的原因、它与设计目标的关系、最佳欣赏它的位置和视角是怎样的,答案是类似于茶室、咖啡厅、休息厅等观景要求的房间不仅要与它相对,还要有合适的视距。解读环境条件做得越仔细,做起设计来就越顺手。

20 怎样进行快题构思?

审题之后并不意味着可以即刻动手展开设计,还需要根据设计条件从整体上构思一下。为了形成自己的方案特色,在设计方向上应从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从造型上标新立异,还是从环境上完美结合;是从平面布局上另辟蹊径,还是从结构造型上找到突破等。作为考试的快速建筑设计应从命题和环境这两方面寻找方案设计的方向,其构思没有特殊的想法也没关系,只要方案设计紧扣命题,处处符合任务书要求,做出来的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在快题设计中,我们所指的构思并不是让大家搞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案,更不是在造型上搞出一个奇怪的形象。例如,我们针对“建筑师俱乐部”这个命题从建筑平面和形态上做出特色并非难事,但是,命题中“工业厂房”的要求让我们想到作为一个改造设计,一定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该项目的改造特征,这就是该命题构思的核心。

这时可能有若干草图配合构思,比如构思示意图、平面分析图,或者平、立、剖面图,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观察时要覆盖所有图,又要迅速扫描把看到的信息随时传达给大脑。设计初始所思考的问题画到纸面上常常是有用无用的东西混杂在一起,以提供给自己更多的优选机会,因此我们需要有从一堆乱麻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我们要善于从图示现象中洞察隐藏着的信息,或者从现阶段图示的东西看到对设计下一阶段会产生什么影响,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看到的结果迅速传递给大脑,让大脑分析预测,然后决定设计下一步该怎么走。

21 建筑快题设计的程序有哪几个步骤?

我们把快速建筑设计的程序归纳为六个步骤。

①场地设计,这一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场地出入口的选择,包括主入口和次入口;另外是确定“图底”关系,包括“图”的位置。

②功能分区,这一步只研究“图”的问题,“底”留待总平面设计时再考虑。功能分区就是把任务书规定的所有房间内容,按合并同类项的原则归纳为若干功能区,然后在“图”中合理安置它们应该处在的位置上。

③房间布局,这一步主要将各功能区的所有房间有秩序地配置到位,并确定卫生间数量与位置。

④交通分析,这一步主要解决各层水平交通的组织和垂直交通手段的选择与布局。

⑤建构方案毛坯,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在确定尺寸的结构体系内,将前几步的分析结果纳入房间布局,兼顾房间面积。

⑥完善设计方案,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方案细部设计,如各房间开门定位、卫生间洁具布置、室内外高差等。

22 怎样理解建筑快题设计的步骤?

我们把方案设计程序分成的六个步骤,它们本应是相互连贯思考和操作的。实际上,不少同学却把它们分开来进行,有的同学在设计操作上每一个步骤各用一张拷贝纸,当把这几张分阶段的思考成果图重叠在一起,发现图形完全不是一个思路发展下来的成果。我们应当知道,前一步骤的结果应是下一步骤的条件,下一步骤的结果应是前一步骤发展而来。如果我们孤立地考虑当前这步骤的设计问题,没有想到前因后果,这就违背了做设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的原则,结果必然是被动的。

前四个设计步骤所有应该思考分析的问题的表达要在一张拷贝纸上展开。这样,纸上的粗线条可能越画越多、越画越乱,此时的思维活动非常活跃,但也逐步从混乱变得清晰起来。只有到第五步“建立结构体系”时才另换同样大小的拷贝纸,覆盖在先前四步图示分析的拷贝纸上,用细线条清楚准确地画出结构柱网图。另外,在这四步的思维过程中,每分析一个问题都要前思后想,除了要顺应前一步阶段成果外还要思考这一步有什么想法,对前一步若有矛盾之处,需要怎样修正前一步的成果,同时还要往后思考这一步得出的成果对后续几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23 怎样进行场地设计?

快速建筑方案的场地设计关键在于我们对任务书的解读要正确、透彻,又要比较熟悉建筑设计原理的有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方案设计中迈出坚实的第一步。首先要明确快速建筑设计第一步为什么要从场地设计开始,这是因为任何一座建筑总要放在特定的场地环境之中,它一定要与周边环境条件结合紧密,先要解决好建筑与环境条件的各种矛盾,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其次,从系统思维而言,设计思路总是要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展开,所以,把握场地设计至关重要,它是奠定方案成功的基础。

在场地设计中一是确定场地出入口,二是确定“图底”关系,这是方案整体上首先要考虑的两个问题,如果项目用地归属明确,则先要确定出入口,然后以确定的出入口作为条件之一确定“图底”关系。如果项目用地需要从整体规划中划出来,则需要先考虑“图”的选址,再以此作为条件确定出入口。

(1)确定场地出入口

场地出入口的确定首先是场地出入口的数量,一般来说一个为主要出入口,为大多数使用者服务,另一个为次要出入口,为内部或后勤服务。相比而言,先要考虑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然后确定次要出入口的位置。确定场地主要出入口的位置首先要明确主要出入口应迎向主要人流方向,那么确定主要出入口实际上是分析城市道路关系。在任务书地形图中都会在用地周边设置若干道路,主要人流一般会在路幅较宽的道路上,但并不是说主要出入口必须放在主干道上,这还得看拟建建筑的性质、规模等条件。诸如教育类建筑等则需要避开城市主要道路,但如果其用地周边仅有一条较宽道路,也只能把主要出入口放在这里。因此,主要出入口的确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不管怎样,主要出入口迎向主要人流方向这条原则是适用的。场地次要出入口多为内部使用,建筑单体设计希望人流与货流尽量分开,避免发生交叉现象,主次出入口位置宜尽量拉开,有可能的话最好相对而设,这也得看用地条件是怎样设定的。若用地周边仅有一条道路,那也只好将主次出入口放在同一条道路上,只是尽量将其隔远配置而已。

可以看到,我们只能对主次出入口确定大致范围,比如,主次出入口分别从哪个方位进入场地,如果考虑其他设计因素,最多也只能初步确定在某条道路的某个范围,而无法也没必要确定具体从哪个点进入场地。

(2)确定“图底”关系

“图底”关系是考虑把这座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要素怎样放到场地上,“图”是指单体建筑的鸟瞰平面,它当然不会占满整个场地,留出的室外空间诸如广场、绿地、道路等就是“底”。“图”是什么形状、“图”的位置在哪就是此时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图”的形状要根据建筑类型的设计原理、场地条件等因素综合来考虑。比如,居住、办公和一些对朝向有严格要求的建筑如幼儿园、学校、疗养院等,“图”形宜为板式;如果用地仅东面或西面有道路,而建筑功能要求必须朝南和自然通风,又要求面向城市道路的体量完整,则“图”形宜为口字形等。由于此时我们只考虑整体的建筑与环境条件这一矛盾,相对来说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了解了题意又熟悉其设计原理,应该说解决“图”形问题比面对所有房间一个一个去解决要容易得多,这同样是系统思维方法所决定的。

对“图”形状的考虑必定涉及对“图”大小的控制。首先计算一下任务书给的基地面积是多少,一层平面总面积估计是多少,这时“图”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就会得出。在分析“图”的形状时,这个“图”的图示符号大小就要适当控制一下。还有,“图”的位置也有许多条件制约着,如建筑功能要求“图”形退后,这有远离城市道路以及紧贴建筑控制线的不同选择方式;从城市设计考虑,“图”形位置要与周边群体建筑产生呼应关系;从日照、消防间距考虑,“图”形位置应该保证满足规范条件等。此外,先前确定的主次出入口对于此时考虑“图”的位置就转化为对“图”的限定条件,“图”的位置必须与主次入口的选择有发生关系的可能。

24 怎样进行功能分区?

快速建筑设计程序完成了场地设计任务后,我们就该集中精力考虑“图”的问题。在这个“图”中,我们要纳入任务书规定的所有房间。但面对众多房间可能无法马上做出安排,只能遵照系统思维的规律,依次序进行考虑。

(1)将众多房间分成大的功能区

运用逻辑思维将任务书中的所有房间按合并同类项的原则,把功能相近、要求相同的房间归为一类。黎志涛教授把功能分区分为三大类,即使用功能区、管理功能区、后勤功能区,这一分法涵盖了一幢建筑的基本功能和空间实体,概括精简,实用性强。我们把这三个功能区视为“房间”,问题随即就简化了,这也是设计规律所决定的思维方法。当然,也可能分为两个或四个功能区,其道理是一样的,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分类,这属于设计基本功范畴。

大多情况下建筑快题方案是按多层设计的,那么做平面功能分区之前要先做竖向功能分区,也就是将所有房间进行大的分类以后,先确定哪个在一层哪个在二层,并依次类推。如按相对闹静原则分区,吵闹在下安静在上;按内外区别原则分区,对外方便联系在下,对内使用在上;按人数多少原则分区,人数多而集中集散的房间在下,人数少的房间在上。根据各种条件因素正确地进行竖向功能分区也是一项设计基本功,而且十分重要。

(2)合理布局功能分区

平面功能区分使用、管理、后勤三个部分,它们应处在各自应该占据的位置:后勤功能区接近次要出入口;管理功能区位置要明确且适当隐藏,或与后勤功能区靠近;使用功能区要处在“图”中条件最好的位置,接近主要出入口,这都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我们遵照设计规律进行思考一定会把这步工作做好。功能分区在操作上值得注意。

①三个功能分区的大小应基本符合任务书的规定;

②这三部分一定要填满“图”形,因为这是前一步结果既定的,我们不能推翻前一步的结果将某个功能跑到“图”外占领“底”的位置,而“图”形局部加、减的变化可以放在其后考虑;

③二层的平面功能分区必须在一层平面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设计条件先确定二层的“图”形是全部覆盖一层的范围,还是由于面积小只能覆盖一层的部分范围。这样,二层、三层乃至多层“图”的形状是什么,它的位置在哪里,其方法与一层功能分区相同。

不少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设计一开始就挨个算面积排房间,结果顾此失彼,虽然各个房间面积满足了任务书的基本要求,但是从房间整体布局看却不到章法,与结构系统也有矛盾,其实,只要明白其中的要领就会有明显改观。我们首先要认识到那么多房间绝不是挨个排出来的,而是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整体到局部逐层次分析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要抓住解决好房间配置关系这个方案性的主要矛盾,而忽略房间形状、面积这些设计处理的次要矛盾,对待设计的诸多问题要懂得抓大放小。

25 怎样分析房间布局?

房间布局的任务是在上一步骤确定的功能分区内,各自将所属的房间安排就位。由于各功能区房间众多,关系复杂,想要有序的合理安排到位确实不易,这也是整个设计程序中设计矛盾最为突出、费时最多的一环,但只要我们坚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逐步将所有房间分析到位即可解决这一难题。

①明确各功能分区,各功能分区进行独立的房间布局,注意这个区的房间绝不要跑到那个区去,这也是前一步骤的结果规定了的。

②运用逻辑思维,将该功能区的所有房间按一定原则先归类为两三个“房间”,然后用图示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例如,可按房间大小分类,如报告厅、多功能厅等最大的房间独立作为一个房间放在该功能区的一端,其他中小房间归为一类作为另一个“房间”放在同一功能区的另一端。然后,在中小房间这一类功能区再往下分析归类分为两个“房间”,依次分析到最后一个房间落实下来。此外,对于动区的所有房间也可按相对闹静分为两个“房间”,即相对更吵闹的房间在一个功能区域,相对不太吵闹的房间在另一个功能分区,若有可能和需要,再继续分析下去。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用另外的办法做同样的分析,其目的就是把房间分析到位。

此时我们关心的是这些房间的配置关系,只要方法正确思路清晰,房间位置就不会出现问题,至于确定下来那是下几步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图示思维过程中,要确保每一步分析的房间大小符合任务书的要求,并填满在本功能区内。按同样的分析过程对二层、三层等各层平面进行各自的房间布局系统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平面看起来似乎功能上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再看单个房间的平面形状,大房间与公共空间的连接,内院开口的比例,平面外轮廓的变化,不同体量房间的平面组合等,都反映出设计者在做平面设计时对平面与空间关系考虑的欠缺。我们首先要加强系统思维与综合思维方法的训练,做平面设计就不能只顾其功能如何处理得完美,还得思考它的空间形态是否良好,比如,将一个小房间硬塞进大房间占据一角,大房间成为“L”形,这个异常的空间形态对于特殊功能的房间就无法使用。又如,大空间门厅紧接报告厅会显得缺少过渡,如果在其间植入一个类似过厅的小空间,那么从门厅到过厅到报告厅就会产生大小起伏变化,空间具有戏剧感,而且过厅使得报告厅与门厅之间减少了相互间的干扰,所以做平面设计要在空间的制约下进行,平面设计要与空间设计同步。这种对空间的认知和感受能力更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功的体现,需要我们去悉心把握。

需要着重提及的是卫生间的配置,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卫生间的数量和位置。该设多少卫生间先是要了解设计原理,再是要具备一些生活体验和以人为本的思考。我们应该知道每个功能区都应有自己的卫生间,可能有的功能区一套卫生间还不够,这要根据建筑功能、使用人数等而定,如学校建筑的教学区可能每层要两套、三套才能解决学生课间方便的问题。有些卫生间的数量是设计原理规定必须设的,如宾馆每间客房内应配一套卫生间,住院部病房都应有自己的卫生间等。公共卫生间的位置一定在公共空间或交通空间之中,它们常配置在门厅或大厅附近,或与楼体组成一个辅助功能区,或在水平交通拐角或尽端等。

26 交通关系怎样理顺?

交通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流线的组织,检查“功能分区”和“房间布局”是否还存在配置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在前两步的成果基础上确认交通布局方式。交通分析包括水平交通分析和垂直交通分析两部分。

(1)水平交通分析

根据“功能分区”和“房间布局”两个步骤所得的结果,以及第一步已确定的场地主次出入口条件,分别确定建筑有几个出入口,这要看建筑设计的具体功能要求。比如,宾馆设计应该有客人主要出入口、管理办公人员出入口、后勤出入口等。此外,根据不同出入口的内外要求,分别确定它们具体在哪里进入建筑物,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比如,餐饮建筑的食客出入口、阅览室的读者出入口、展览建筑的观众出入口等多数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要确定在使用功能区内,而有些综合楼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宜设在两个功能分区之间。这样,在第一步场地设计大致确定的主要出入口范围内,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坐标。至于其他建筑出入口,则根据各自功能要求和场地两个主次出入口条件分别加以确认。

一般来说各出入口进入建筑之后就应该有一个类似门厅、大厅或过厅的水平交通点,由此向各功能区引申出若干水平交通流线,使之到达每个功能区的各个房间。这些水平交通流线处在两个功能区之间,或者在同一功能区内的不同房间归类之间,以此把这些房间既分隔又联系起来。如办公建筑中用走廊联系两侧的办公房间,各功能区的水平交通流线宜形成一个网络,使所有房间成为一个整体,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功能区的流线要求没有穿叉,如送餐流线不能穿过公共空间到达餐厅,展厅流线不能与办公空间交叉等。由此可以看出,确定水平交通流线的位置一方面是完善方案设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此作为检查前两步方案分析成果的手段。

(2)垂直交通分析

先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手段是楼梯还是需要添加电梯,再根据建筑的性质、规模以及功能要求等因素确定垂直交通手段以哪一种为主,一般的中小型公共建筑可能仅以楼梯为主,电梯为辅。以楼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手段进行垂直交通分析时,我们要明确一般情况下至少应有两部楼梯,分别为主要交通楼梯和疏散楼梯,且需要区别对待。

①主要楼梯的位置首先要明确它应在水平交通流线上,因为这样才能使两者构成建筑的交通体系。

②主要楼梯一定要安排在一层平面的门厅或大厅侧面合适的位置,一是因为在门厅中容易找到,二是便于上下楼人群尽早分流,避免相互干扰交叉,还能把楼梯造型展示出来。

③次要楼梯一定要在顶层平面的水平交通流线或节点上寻找,其位置应与主要楼梯拉开距离,使之满足双向疏散的消防距离要求。

④如果两部楼梯距离过远需要增设辅助楼梯的数量,而且这些疏散楼梯下至一层时应尽量靠近对外出口,如果需要设置电梯,应与楼梯组成一个集中的交通区域,不宜分散配置。

快题建筑设计的程序的步骤

27 结构体系怎样建立?

建立结构体系的目的是通过介入结构因素,把前边的分析图转换为一个设计方案雏形的框图,从而让各个房间成型,并且面积基本符合任务书的要求。除了结构选型,主要是确定结构系统的尺寸。对于以测试为目的的快速建筑设计而言,其结构形式多为框架结构,而且格网以简单为宜。这不单是为了减少复杂格网所带来的麻烦,而且也因简单的格网形式最为经济合理。常用的有方格网或矩形格网。什么时候采用方格网或者采用矩形格网,这要看方案基本图形和多数房间的面积、使用要求而定,如果“图”形为板式,则框架结构格网多为矩形格网,偶尔也有方格网。如果“图”形长、宽尺寸均较大时,多为方格网。如果平面碰到室内大空间,也可抽掉几排柱子使局部成为矩形格网。

格网尺寸首先是要确定“图”形长与宽的总尺寸。如果“图”形比较规整,根据平面布局结果所获得的一层平面范围,大体上可获得“图”的外轮廓长宽总尺寸。如果平面布局较有变化,也只能按比例估计个大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开间的尺寸与数量,以及跨度的尺寸与数量,再与有总尺寸的“图”形进行互调,使“图”形能够保证面积符合要求地纳入结构总框架内。对于各类型公共建筑而言,由于它们在功能要求、造型特征、尺寸比例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开间尺寸大相径庭,影响开间尺寸各因素分析(见表1、表2)。

表1 开间尺寸影响因素分析

表2 开间尺寸内部因素分析举例

跨度尺寸可以是等跨也可以是不等跨,这要根据前几步得出的方案毛坯大致形状而定。分跨的方式可以在两个功能之间有一条跨度轴线,也可以在水平交通线一侧有一条跨度轴线,这样,就把建筑总体进深划分成几个大跨,可能等跨也可能不等跨,若每一大跨度尺寸仍然较大,则根据结构跨度尺寸的合理性和这一大跨度中房间布局情况及其进深尺度的要求,再划分若干合适的小跨具体尺寸。

当结构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就要将各层平面房间配置关系有秩序地纳入到结构格网中去,在结构格网中纳入所有房间而出现的矛盾也是比较普遍的。此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①仍然要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逐层次落实房间的安排;

②不能打乱已确定的房间配置关系;

③不要计较每个房间的面积,宁可房间面积小点或大点,也不能为此牺牲正确的功能关系。

28 怎样进行总图设计?

总图设计是在建筑设计完成之后对现场设计内容的规划配置设计,思考深度要视总图比例而定,1:500的总图设计可能就要考虑得深入一些。

(1)搞清总图设计条件

总图设计条件包括第一步做场地设计时已确定的场地主次入口,已完成的建筑设计所确定的“图”的形状和位置,及其建筑物各类主次出入口,还有场地内保留的如古树、水体等设计条件和地下空间向地面的各类出入口等。搞清总图的这些设计条件,才能通过总图设计把它们彼此有机地联系起来。

(2)室外场地功能分区

首先根据场地的主次出入口和建筑物各类出入口的位置,搞清内外人员与车辆活动的范围,先分为对外使用区和对内使用区两部分。前者应该介于场地主次出入口与建筑物主要出入口之间的范围内,后者应该介于场地次要入口与建筑物如办公入口、后勤入口等各内部出入口之间的范围内,两者大小和形状要视具体要求和条件而定。

(3)场地设计要素布局

这一步骤的总图设计也要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逐步将设计要素分析到位,比如,对外使用区可分为公众活动区与车辆停放区,让人、车在功能上不混杂。然后在人与车各自的范围内再分析下去,可将车的活动范围分为停车区、行车区,同时兼顾考虑人与车两者之间彼此的关系。对于内部使用区可以先分为办公使用的领域和后勤使用的领域,它们都应与各自的建筑物出入口有紧密关系。可以看出总图设计的思考方法与建筑设计方法相同,但它的功能关系简单,相对容易处理。

(4)室外场地交通分析

当总图设计要素按要求基本就位后,通过场地内道路系统将它们串联起来成为互通、方便的有机整体。我们在总图设计中仍然先进行水平交通的分析,水平交通的起始点应在第一步场地设计中已确定下来的主次出入口上,一般而言,主要入口是作为对外公众使用的人行入口,次要入口作为车行的出入口。在人行与车行两类水平交通中,我们先抓主要的车行水平交通体系。车行路布置的原则一般是要把场地的各个功能区连通起来,通常的做法是在建筑物周边做环形通道,一是可以连接建筑物一层各个出入口,二是满足需要设有环形消防车道的要求,这个车道的形态是通过绿化限定的。至于人行水平道路的布置,有些命题的要求是可以与车道合二为一,有些命题根据功能需要增添一些人行道路,有些命题要求人车分流,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9 怎样进行剖面设计?

剖面设计的任务主要是反映建筑物竖向上的内部空间关系、外部形式变化,并反映结构支撑体系、外墙节点处理,涉及通风、采光、排水等的技术措施。剖面设计并不复杂,其关键是剖面位置选择要恰当,以及剖面中结构、构造概念要清楚,这不但反映我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牢靠,也会影响到立面的设计与表达。

我们要增强空间概念,一般不同建筑物的外部体量与内部空间形态变化是很大的,有时不可能用一个剖面来表达清楚所有要反映的方案形式与空间变化,但快速建筑设计只需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剖面即可。选择剖面位置的原则如下。

①要找到代表这个建筑物内部空间和外部体量变化特点的位置,比如剖在有内院、中庭、不同层数等地方,这样在剖面中可交代的设计信息就多。

②要剖在画图工作量少的地方,比如一个有中庭的矩形平面,其剖面位置宜剖在横向穿过中庭的地方,而不是纵向穿过中庭的位置。

③不要剖在楼梯处,因为剖面设计的任务不是研究细部。

通过剖面设计首先可以研究对坡地的利用,坡地、山地建筑设计的一个原则就是依山就势合理利用地形,视地面坡度缓急而采取相应对策。其次是正确表达层高与结构关系,根据平面设计的尺寸反映出剖面位置的结构柱网关系,并根据设计要求在剖面上确定室内外高差和层高,以及正确表达梁、柱、板三者的结构关系。再次,根据立面设计的要求研究屋顶的剖面形式,诸如平面屋顶出檐或女儿墙的区别,坡屋顶坡度及檐口剖面形式,以及它们的结构、构造概念的表达。此外,剖面可以反映立面设计的要求,根据立面设计的外墙变化,在剖面外墙处研究各层外墙与外框架柱的进出关系以及正确表达外墙洞口标高。

30 平、立、剖怎样整合设计?

平、立、剖面设计都有各自的程序和方法,但三者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他们应该从整体到局部、从大轮廓到细节彼此完善,协同推进,这不但可提高设计效率,而且也可保证设计目标的顺利实现。平、立、剖面的整合设计是由系统思维方法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平面设计最能表达出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关系和空间关系以及建筑与外部联系的方式,当平面设计通过设计程序的运作产生出方案的雏形时,我们只是获得了一个大的功能关系合理、体量组合基本满意的方案毛坯,并作为剖面设计和立面设计的依据,但外墙定位及其门窗洞口尺寸等都还不定,这要等剖面设计和立面设计来进行补充修正。以平面设计为条件,根据开间进深尺寸画出若干最具代表性的剖面轮廓,剖面轮廓形态依据功能或造型要求确定各层层高,还要在剖面上将门窗洞口的尺寸、窗台高度、室内外高差处理以及楼板与外墙相交处的节点构造等表示清楚,以便为立面设计准备好条件。立面设计是以平面方案、剖面条件、体量关系为依据的,但它又以自身形式美的要求反作用于平面、剖面,让其做适当调整。因此,立面的总长和门窗定位要依据平面设计的相应尺寸而定,立面的轮廓线、门窗洞口高度以及立面的起伏变化要依据剖面外墙上的相关标高而定。当立面设计要增添一些必要的造型要素时,要反馈给剖面,看看在结构、构造上是否能够实现。只有当剖面设计和立面设计最后确定,才能将所有变动、增减的设计内容反馈给平面,进行最后的局部修改完善。

31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何客观认识自己的设计能力?

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对于准备参加考试的学生而言,一般都应具备一个起码的设计能力。现在的教学更多地关注空间、关注建构,可能与延续多年的考试要求不甚配套,当然,由于学校不同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无论怎样,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考生,对一幢建筑在基地中的场地规划、面积要求、功能要求、框架格网以及简单规范应有相应的处理能力,这属于专业基本内容,相对而言少了很多对空间趣味、地域材料、构造做法乃至文脉传承等方面的要求。所以针对于考试的设计能力在短时间内是能够显著提高的。

考生在不同的练习时段,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训练,比如,在场地设计中,针对不同题目的试题进行单项练习:主次入口的位置选择、与道路的连接关系、配套环境设施规划、建筑基底面积分配等。经过这样反复练习,对于问题的解决应当是很有成效的。也就是说,快题能力的提高属于显性层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勤奋刻苦训练,在考试中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大都问题不大。需要提及的是,毕竟设计不是数学题,即使按部就班练习,在相同时间相同环境下,个人的设计能力也不可能会完全一样,这点需要考生客观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