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避免不了要有社交圈,但是有些人在社交场合的心理状态总是不佳,这就会阻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而这种心理状态,实际上就是社交中的病态心理。纵然有时我们会觉得世界如此复杂、黑暗,甚至荒谬,但我们依然要选择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社交恐惧症:你为什么总是受别人影响
我们总是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甚至觉得在公共场所与人交往,也是一件极其恐惧的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又该怎么办呢?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人:与人打交道时,不喜欢假惺惺地称兄道弟;喜欢和自己看得顺眼的人来往,不喜欢那些自来熟的人;一到人多的场合,就插不进话。
再接着往下看,在你的身边,兴许还会有这样一些人:有的女人说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出去逛街,若是问她原因,她竟然会说这样自己就完全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下,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焦虑不安;有的男人在公共卫生间,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了才肯“嘘嘘”,或者干脆直奔单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还有一种人,他们的表现更加极端,就连排队候车或是在商场购物都会有压迫感,他们不敢与人对视,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他们陷入严重的焦虑、惶恐中,甚至发颤、出汗、心跳加速。
以上所有这些人的共同之处,就是讨厌面对人群或是害怕面对人群,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社交生活和群体中,往往会产生焦虑和社交障碍。
实际上,这些人在私底下做这些事时并没有任何困难,只有在别人注意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才会发生障碍。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交恐惧症”。这些人害怕在公共场所讲话,甚至是害怕与他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害怕约会,害怕拥挤的公共休息室,害怕在他人面前写字,等等。
那么,这种社交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一般来说,这与我们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童年时期,我们常常会被家长要求“向爷爷奶奶问好”“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可是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人完全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然而,家长经常忽略给孩子“准备接纳”的心理缓冲时间,再加上为了表现出自己得体的教养,所以会强行要求孩子这么做。
结果,如果孩子不愿说话,或是躲在大人身后,而家长又特别好面子,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受到批评,甚至被当众责骂。殊不知,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指责极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比如,在见到认识的人时,如果没有主动打招呼,就会产生羞耻感,觉得大人不喜欢自己了,进而逐步产生畏惧的情绪,害怕见到认识的人,更不敢与人对视。
生活中,不少社交恐惧症患者就是这样从小埋下了阴影,他们年幼的心里,永远也忘不了那次受到指责时家长的眼神和语气,因此在后天的成长中害怕与人接触,变得自闭。
当然,社交恐惧症并非对胆小、平庸者情有独钟,那些从小被夸赞的“别人家的孩子”、出类拔萃的精英也可能不幸中招。由于他们特别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又十分享受别人的鼓励与肯定,因此,如果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完美,就会对负面评价表现得异常敏感,结果整个人变得惶恐不安。
事实上,这种人害怕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他们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对自我的盲目要求上,一旦没有得到别人的关注或肯定,宁可选择回避社交。这样,似乎恐惧没有发生,其实对于社交的恐惧已经在其心里生根发芽了。
如果你正遭受社交恐惧的困扰,又该如何逃脱缰绳呢?首先,不妨停下来想一想,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俗话说:“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都没有那么完美,当然也并非一无是处。在明确自己的长处与短板的前提下,不跟自己较劲,不对自己一味地挑剔与苛求,正视并允许自己不够完美,这才是根治社交恐惧症的良方。
不过,社交恐惧症并非很多人认为的只是人际关系问题那么简单,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不接受专业治疗,则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慢性甚至是终生疾病,更可怕的是,这种疾病几乎没有改善或者恢复的可能。所以,必要时,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心理疗法,通过放松心理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社交恐惧的目的。
超越自卑,活出全新的自己
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自卑,超越自己的自卑呢?当我们被自卑的外在原因所蒙蔽时,只有找到自卑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不喜欢主动联系别人,宁愿独处;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也不喜欢跟不熟的人聚会;发微信时,常常是句句斟酌,写了删、删了写,最后想想就决定不说了;周末的时候,宁愿一个人窝在家里,也不愿凑堆出去玩;越来越喜欢老朋友,越来越不喜欢结交新朋友……也许你以为自己只是不愿意参与社交,更不愿意主动与陌生人交流,其实你是有些自卑。
心理学家发现,世界上90%以上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就连那些被大家一致认为漂亮、聪明、身材还不错的美女,也会存在或轻或重的自卑感:“我总是觉得自己配不上男朋友,跟他在一起很有压力。”“我总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眼神,担心别人觉得我不够好。”“我厌食、不敢吃,因为我一胖就不自信。”……即使是再优秀的人,在内心的某个角落,也会藏着一点小自卑。
自卑的人时常处在焦虑、难过、不甘、痛苦中,任由糟糕的情绪消耗自己。自卑还可能遮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阻碍我们跟外界的交流,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那么,我们的自卑感是从何而来的呢?自卑其实根源于每个人内心的最深处,与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联。年幼时,如果我们的内心需求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的满足,我们的内心深处就很可能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按照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如果这时我们不能形成希望的品质,反而经常对自我产生怀疑,这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人的情结,以至于影响到成人以后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自卑也来自于比较。生活不幸的人与身边幸福的人比较时,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当触及他们心底自卑的东西时,他们就会变得敏感、暴躁。谁不想活得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只是那些敏感背后往往藏着深深的自卑。很多时候,自卑,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而是因为我们太渴望变好了。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有的嫌弃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有的抱怨自己长得太矮,有的又遗憾自己的皮肤太黑……虽说自卑会摧毁一个人,使其自甘堕落,甚至变成精神病,但另一方面,它也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所以,自卑是一把双刃剑,是使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方式。
作者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所以,我们必须超越自卑。”一个人家庭条件不好,长得太矮,皮肤太黑,又怎样?我们完全不必刻意地去放大它、强调它,把自己搞得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自怨自艾。所以要想超越自卑,首先要正视它,正视这种心理。
要想克服自卑,就要在其他方面建立优越感。比如,如果你长得矮,那么你可以学学穿衣搭配的技巧,让自己成为人群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再比如,如果你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一心想改变这种状况,父母迫于压力勉强在一起了,换来的仍然是无休止的争吵和冷战,你又回到之前冰冷的气氛中。相反,如果你承认家庭的缺陷,告诉自己这已成事实,并且努力在其他方面做得很优秀,避免以后自己的家庭重蹈覆辙,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组建自己幸福的家庭,过着幸福的日子。
很多时候,对于令你自卑的事情,你能做得最好的就是接受它,并且提醒自己,这件事我改变不了,但是我可以将我能做好的事做到最好。人际关系问题,说到底是解决自己自卑、不自信的问题,正视你心中那个脆弱的“小孩”,亲近“他”,拥抱“他”,你会活得很自如。
“孤独”这种病,是怎么害了我们的
人生来孤独,也惧怕孤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坦然地面对孤独,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孤独与群居之间的一种平衡。
在社交网站日益风行的今天,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用社交媒体看微信、看小说、看视频、玩QQ、搜吃喝玩乐的好去处。那么,假设你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生活,手里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住处的地址,你会选择寻求路人帮助,还是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打开电子地图自己导航呢?
相信大多数人都一定会选择后者,显然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手机解决任何事情。我们“迷”上了手机,尽管我们深知这样的行为不好,可是仍然沉溺其中,无法自拔。然而,就你在低头时,你也许并没有注意到事情原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你可能会错过一位擦肩而过的好姑娘,错过与家人围坐聊天的幸福时光,错过与朋友聚会的温暖时刻。其实,我们打开了手机,看似在享受更广阔的社交生活,实则已经关上了自己的大门。
也许很多人会说,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有数百、数千甚至数万个朋友,并且每天都会给这些人评论、点赞。但是当你看着手机屏幕上每个人的名字时,内心是否仍然会生出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觉得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严格地说,我们患上了“孤独”这种病。
有了社交媒体和工具,人们经常会非常忙碌地参与各种社交群组和讨论,通过网络,我们也会结识许多新朋友,一个全新的网上社会似乎正在形成,但是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却显示,本应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的网络社交平台,可能正在导致人类变得越来越孤独。另外,一项由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发起的调查显示,在18~34岁的年轻人中,有1/3的被调查者习惯在网络上和自己的家人及朋友联系,而非真正去探望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为什么我们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与虚拟技术在一起,却极其吝啬地不愿把时间分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什么我们对前沿科技可以抱以更多的期待,却不能与身边最熟悉的人建立亲密关系?要知道,就算是再尖端的技术,也解决不了人类的内心情感需求。就在人们夜以继日地通过社交媒体保持不间断的联系的同时,在这种看似繁忙喧闹的情景背后,每个人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孤独。
我们无法逃避网络媒体,但是我们可以放下智能手机,走入人群,感受真实的人生,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眼前,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研究孤独症的专家证实,当人们面对面接触时,脑下垂体后叶会分泌出一种类似催产素的激素,这种物质可以帮助人们减缓压力,提高信任感,激发爱的感觉。可惜的是,网络交流却难以刺激大脑产生出这种激素。
我们拥有越来越多新潮的社交工具,却越来越少地拥有一个真实的社会。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找寻一些刻意的存在感来告诉别人“我是个合群的人”,却从来没有想过当自己周旋于“泛泛之交”时,究竟浪费了多少时间、金钱、精力和人脉。所以,与其孤独地“合群”,倒不如狂欢着“独处”,毕竟有些孤独会让人变得独特、更有主见。
嫉妒是破坏人际关系的“毒草”
不管在哪种人际关系中,嫉妒心都是一个存在的问题。无论你是嫉妒你的伴侣、朋友、家人,还是同事,恶果都是一样的。
在人类所能表达的情感当中,嫉妒可以说是最普遍、最令人感到不安的一种。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被嫉妒心占据。看见自己想做的事或是想拥有的东西,别人可以轻易完成或是获得,我们往往会生出一种嫉妒的情绪。看到那些拥有天赋或社交资源的人,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似乎付出很少的努力就能获得别人的关注或认可而深感不满。
我们会嫉妒别人,嫉妒他们的成功、美貌、实力、教育、爱情、金钱以及他们的生活。嫉妒可能是我们内心一掠而过的思绪,也可能是势不可挡的恐惧。在极端情况下,嫉妒还可能影响家庭关系,甚至导致众叛亲离。尽管大多数人都非常了解这一点——嫉妒会展现我们内心最阴暗的部分,但我们却从不愿承认自己是会嫉妒的人。
然而,嫉妒并非生来就是不健康的、负面的、不合时宜的情感。它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也是拥有健康心态的证明。而且人有嫉妒心也不全是坏事,适当的嫉妒心会促人努力上进,把嫉妒当作提高自身能力素养的动力。因为只有自己表现得更好,才能更像你所羡慕的人。
只是,如果你一味地嫉妒,让人生充斥着不满的情绪,就无法享有快乐的生活。在我们父辈的那个年代,他们所能够嫉妒的范围似乎只局限在周围的小圈子里,但是现如今的时代则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在微信上、朋友圈里、QQ空间里、群消息里,随时都能知道别人过得怎么样,想逃都没办法。当我们看到曾经跟我们混得差不多,或是比我们还差的老同学一个个飞黄腾达,今天飞往法国,明天飞往迪拜,而自己还在为心中的梦想而死撑时,心里的落差会非常大。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物质上远远超越以前的任何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容易引起人的嫉妒之心,更容易让人失去幸福感的时代。而嫉妒更是腐蚀人际关系的一棵“毒草”。只要发现别人的运气比自己好,过得比自己好,心中便会生出一种酸溜溜的感觉,说话也不自觉地尖刻起来,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违心的小动作。这样一来,谁还会同你在一起互帮互助?到头来只能伤害到自己。或是,只要看到别人发生不幸,幸灾乐祸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而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那些与我们有利害关系的人身上,如此一来,我们就会觉得似乎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当嫉妒占据了一个人的内心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很孤独,它会让我们自我伤害、自我消耗并使我们断绝一切外在的帮助,将我们的优势、光芒等一切人性的亮点连根拔起。嫉妒还会让我们的思想禁闭起来,除了怨恨,我们变得一无所有。
我们要看到,虽然嫉妒心人人都有,但是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生命的价值。我们不能靠嫉妒推动生命,也不能因嫉妒而停止前进。有时候,嫉妒就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内心并揭开导致嫉妒的原因所在。
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要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我的工作是否充满了挑战与成就感?在现在的工作中,我能否获得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与别人相比,我是否有一些异于他人的突出特质?事实上,真正自信自爱的人,并不会让自己被嫉妒困扰,更不会允许嫉妒心让自己心烦意乱。
如果你正在举步维艰地应对嫉妒心或其他任何可能潜在的毁掉你的人际关系的强烈情感,请首先审视现象的本质,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尽全力排除这些困难,并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你无法改变天气,但可以控制情绪
一个人在状态不佳时,还能很好地展现自己,虽然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技能,但适时放下心理防线并不是弱点的显现。
在情绪面前,很多人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烦恼:“一遇到烦心事,我就哭个没完。”“与他人意见相左时,我总是生气,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为什么明明自己心里不爽,还一定要强迫自己控制住情绪。”“和别人争执不下时,我总是抑制不住愤怒,很想爆一句粗口。”“听闻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时,我的负面情绪就会瞬间膨胀。”“当一段恋情结束时,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哭得撕心裂肺”……
关于情绪的表达与处理方式,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生活中充满了冲突与烦恼,人与人的交往更是如此。
在交际活动中发生冲突,如果一味地急躁、冲动、情绪失控,难免会怒从心中起,导致人际关系进一步恶化。虽说人非草木,难免会有发脾气、情绪不佳的时刻,但是失控的情绪一旦爆发,很容易让人说错话、做错事。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下面这个故事中的那位客户,你希望和谁合作呢?
A和B分别是两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各自经过长时间的接洽、协商,客户终于同意就某个项目进行签约。但是就在正式签约的当天,客户那边突然不签了,并且诚恳地道歉,说因为公司老总对这次合作模式有新的想法与意见,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最后的决定,希望能择期再联系。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A业务经理觉得对方是在欺骗、玩弄自己,越想越怒,越想越受打击,一气之下,忍不住对客户的采购经理大声嚷嚷,直到自己宣泄完才拂袖而去。
而B业务经理面对此种状况却表现得心平气和,他想:假使对方真的没有诚意,就算死缠烂打也无济于事;如果对方有诚意,迟早会再联络的。而且仔细推敲这位采购经理的用词,似乎也没有到完全绝望的地步,只要彼此维持良好的互动,日后必有再次合作的机会。所以,B业务经理平和地接受了客户采购经理的请求。
一周后,该客户的总经理在详细了解了具体情况后,竟然决定大幅增加采购清单上的品项、数量。
现在,假如你就是那位采购经理,又会选择哪位业务经理呢?想必很多人的答案一定是B。
很多时候,当人际关系从亲密变得紧张、从友好变为对立时,我们的负面情绪常常会瞬间膨胀,顿时变成一个暴怒、埋怨、傲慢、嫉妒的人。虽然很多人会说类似这样的话,“我知道我不该为这种小事烦恼,可我就是忍不住”“我应该比现在过得更快乐”,但是不管怎样,情绪失控仍然是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则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交际质量。比如,有的人在取得某些成绩或是被人羡慕的情况下,常常会沾沾自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甚至教导别人该如何如何,这样的人只会得到别人的轻蔑,又何谈与人交往?
同样,情绪表达没有分寸也会影响交往。有的人总是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顾轻重恣意纵情,这样的人难免给人留下轻浮、狂妄甚至动机不纯等坏印象,让人不愿与之接近;有的人永远是一副故作深沉的面孔,对容易引起情感共鸣的事情反应很冷淡,试想,又有谁愿意与这种冷漠无情的人交往呢?
看看生活中的那些成功者,无不是乐观主义者,当遭遇冲突、矛盾时,他们常常能够很好地控制、排解负面情绪,所言所行皆出于理性思考,而且他们更擅长化愤懑、忧虑、沮丧为力量,不会轻易让失控的情绪害了自己。
你要明白,一个人怎样对待某种情绪,选择权完全在他自己手里。不管你的情绪是好是坏,你都不能把自己困在这个特定的情绪里。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做出一些改变,从而不至于把自己搞得很紧张、很压抑。但是,如果你长时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你就有必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
当你不敢拒绝时,你在害怕什么
在社交生活中,大部分的麻烦往往来自于答应得过早、回绝得太慢。我们总是碍于面子,怕得罪别人,结果成全了别人,却伤害了自己。其实,答应别人未必就能真的取悦别人,而拒绝也并不一定就会得罪人。
有些人在社交方面如鱼得水,而有些人却产生了社交焦虑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面子,害怕自己在社交中遭到拒绝,同时也不敢拒绝别人对自己的请求。
他们是领导眼中能吃苦、能赋予重任的人,所以他们的工作量总是很大,总有加不完的班、干不完的活;他们总是给予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从不说“不”;他们是大众眼中有求必应的大好人,无论自己有多忙,只要有人提出请求,不管这会给他们带来多少麻烦,他们都会毫无原则地照单全收……
可是,不会拒绝又总是让你疲惫不堪,感到压迫和烦躁。然而,你又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像你那样费尽心力地去讨好别人,却很受人欢迎。
其实,解决心中的困惑,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学会拒绝。对你不愿做的事情说“不”,对你无法接受的事情说“不”,对违背你做人原则的事情说“不”。要知道,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尽管你可以助人为乐,但也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否则,陷入困扰、身心不安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你。
对他人来说,你的拒绝并非就是漠不关心,甚至自私。你才是自己人生的决断者,你有权选择和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对于他人的请求,假如你不能接受,就要大胆地说“不”。千万不要等到你的能量耗尽时,才采取行动。
很多时候,接受一件事需要力量,拒绝一件事同样需要力量。这种力量又与一个人的自信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些选择做“好好先生”“好好小姐”的人,总是无条件地答应别人的要求,不敢在别人面前说“不”,总是为如何拒绝别人而感到不安,而且觉得别人的需求比自己的更重要。
实际上,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对人际关系总是有随时会被拒绝的焦虑感,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因为随便一个冲突就结束。久而久之,他们与人相处时束手束脚,在人际交往中紧张不安,反而伤害了原本坚强而正面的关系,使双方的关系变得疏远。
反倒是学会说“不”,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样你便拥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如果你是一个工作狂,这对你来说简直就是一根“救命草”,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事情上,这样就减少了别人下一次以同样的理由麻烦你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自我选择权”的独立的人,这样你就不会被他人当成逆来顺受的人对待。
不懂拒绝就像是一种病毒,这种病毒会让很多“应该”和“必须”侵入你的思维,破坏你的情感能力,让你无法感到快乐、满足、自信,甚至是成功。学会战胜自己,委婉而轻松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你将不再遭受内心的纠结。下面教给大家一些拒绝的技巧。
第一,如果你要拒绝,就要做得坚决而直接。比如,“感谢你看得起我,但现在我不方便”或“对不起,我不能帮忙”。记住,你不需要被允许才能拒绝,也无须过分道歉。
第二,给自己一些时间,然后在空闲时考虑一下你的选择,这样的话,你会更有信心地拒绝对方。
第三,如果你想要同意对方的请求,就要考虑一下妥协的方案,但前提是一定要用有限的时间或能力去做。如果你真的想拒绝,就要避免妥协。
第四,区分拒绝与排斥。请记住:你是拒绝对方的请求,而不是排斥对方这个人。一般来说,人们都会明白,你有拒绝的权利,就像他们有权利请求别人的帮助一样。
第五,如果你有孩子,请不要为拒绝孩子的要求而感到愧疚。对孩子而言,有时被拒绝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会使他们更有自制力。
第六,帮助你做回自己。学会拒绝这件事,可以让你看清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如此,你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出什么是你生活中必需的。
只知害羞不懂突破,终将被自己蠢哭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个瓶颈,等待我们去突破,只有突破自己,我们才能成长。如果你是一个容易害羞的人,那么请鼓起勇气,突破害羞的瓶颈。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公司年会上,领导要你发言,你本来早已准备得非常充分,可是一上台,你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同事一脸茫然,领导更是大失所望;你暗恋一个男生很久了,终于鼓足勇气约了他,可是一见到对方,你顿时手足无措、支支吾吾,更别提瞧人家一眼。结果,自己想办的事、能办的事却始终做不好。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类型的人太过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分夸大批评和失败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信,不敢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与人交流时,总是显得束手束脚,甚至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自己活得很累不说,别人也会感觉很别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难以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成为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一大障碍。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点都不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每个人的性格都会有一个瓶颈,只是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不同而已。这些心理上的异常现象往往是我们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那么,既然是后天形成的,就能将其克服。以下方法可以帮你克服害羞的心理。
利用神奇的潜意识
人类的潜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信仰,也就是说,你所想的最终会变成现实。为此,你可以尝试重复大声地说:“每一天我都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受欢迎。”无论是洗澡、煮饭,还是去超市购物,你都能随心所欲地做这件事。为了更好地突破自我,你还可以使用视觉化的方法,想象一下你在社交场合是多么的自信,这样就连你自己都会觉得自己非常棒。
扩大你的接触范围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要切记:为了克服害羞,你必须走出去,让自己置身于形形色色的社交世界里,即便那个地方让你感到有些不自在。这就好比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初次下水,很可能会被淹到,那的确是件令人恐怖的事。可是,当他深深地吸一口气,再跳进水里时,就会有新的突破。也许这会让有些人觉得畏惧,但是只有不断地突破自己,才不至于让害怕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
不要把事情想得太过严重
通常,害羞的人往往会把事情想得很严重,“我万一犯错了怎么办?”“如果我忘了台词,该怎么办?”“如果没有一个人为我讲的笑话而发笑,那又怎么办?”其实,你大可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人这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我们应当正面对待这些事物,多往好的一面想,并为此而努力。
停止想象,立即行动
一味地想象是不可能克服害羞的。如果你只是故步自封,一味想着如何克服害羞,最终就不会有任何改变发生。但是,当你真正融入社交场合,你会发现行动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做你感到害怕的事情,停止毫无意义的想象,你很可能会看到另一番天地。
锻炼自我,单独外出
当害羞的人和别人在一起时,他们总会有一种不舒服、不自在的感觉,其实,他们独处时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所以,不妨试着独自外出,哪怕是独自吃一顿晚餐,独自看一场电影。要知道,善交际、会交往是一种本事、一种能力,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比交际更为重要的能力。
让支持你的人围绕着你
为了让自己变得不再害羞,你需要结识一些可以改变你的人,他们不会直接批评你,而且他们的热情会减弱你的压力,并感染到你,这样你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虽然克服害羞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只要你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持有正确的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你就一定会变得自信、阳光,这会使你的生活比现在强数百倍。所以,现在就去行动吧,千万不要拖延。
优柔寡断是人生最大的负能量
优柔寡断是人生最大的负能量,有时比错误的行为更糟糕。在遇事、待人方面,如果总是担心值不值得去做,你就是在自讨苦吃。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曾经或者是正在为这样的事情而苦恼:不知道如何与伴侣相处,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甚至很多人连自己都不喜欢……
其实,当我们在各种关系的纠缠中沦陷、纠结时,是否想过这样一些问题:我喜欢自己吗?面对自己时,我是否能够欣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是否能够接纳一个真实、完整但并不完美的自己呢?
莫妮卡是汽车销售公司的一名职员,年纪轻轻的她做什么事情都优柔寡断。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她总是要反复地考虑其中的利害关系,设想每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此,她总是顾虑重重,很难立刻做出决定。
对于工作上的事情,考虑得周全、清楚一些,可以让我们少出错,也少为自己的愚蠢后悔一些。不过,如果凡事想得太多,就会让自己遇到更大的麻烦,事情明明已经做完了,但是仍然放心不下,然后反反复复地回想每一个阶段的处理过程,进而开始怀疑自己:“在这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我是否有不妥之处?我是否应该做得更好?”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类似莫妮卡这样的人,他们似乎总是神经兮兮的,在他们的心中永远布满了顾虑:“我到底该怎么办?”这些人哪怕只是跟某位同事擦肩而过,别人脸上的表情都会让他们惴惴不安,心事重重地猜测一整天:“难道是因为我没有跟她打招呼,所以她对我爱搭不理的?可是当时我们俩隔着那么远的距离啊!”
这样的人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比如,如果上司少给自己发了一些奖金,就会另有想法,猜测自己究竟在哪里把事情搞砸了,但是又拿不出勇气当面向上司提出疑问。又比如,部门的同事之间搞聚会,但是偏偏没有邀请自己,于是他就会胡思乱想好几天,“是不是大家对我有意见?”“难道他们是合起伙来在背后整我?”结果吃不香、睡不着,心情烦躁不说,就连工作都不顺。
事实上,这种人就是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做事总是迟疑不定、优柔寡断。从传统意义上说,有这样困扰的人都是一些“好人”,他们善良、在意别人的感受、内心敏感、感情丰富。然而,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笼罩在这些阴影中,也很难建立真正和谐、深入的人际关系,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表现得顾虑太多、畏首畏尾,很怕做错、说错,所以不敢轻易采取行动,时常被搅得心神不宁。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样活不觉得累吗?”其实,这也是这些人对自己生活的最大感受,尽管他们也想像正常人一样,但是他们的世界似乎总是充满了痛苦和纠结,就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一样,很难停下来。
那么,这种状况有办法改善吗?事实上,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从“在乎别人的看法”到“不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的转变,当然,这个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点点地来改善。
首先,要学习自己、看见自己。要知道,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对自我价值的评判,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那些“别人说我好,我就有价值”或是“别人说我不好,我就没有价值”的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总是在抹杀自己生存的意义。
接下来,多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情绪?”“我希望得到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就会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更加看清自己。当再次面对别人的评价时,我们也就不会那么盲目、激动。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表现不够好的地方。如果我们陷入这种缺点里不能自拔,就会变得自卑,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学会自我接纳,做真实、完整的自己。无论是你喜欢、欣赏的地方,还是你不满、厌倦的地方,都完全属于你,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你只需要接纳它们的存在,关注它们的存在。请记住:你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
你的人生为什么让别人做主
你不需要和别人处处一样,只需要做你自己。别让随波逐流扼杀了你的主见,更不要让他人主宰你的人生。
我们经常信誓旦旦地宣扬“我的命运我做主”之类将自己标榜为命运的主人的话语,但是仔细想一想:在你过去的人生里,那些重要的事情真的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吗?喜欢的专业不敢选择,于是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领域挣扎多年,到头来一无所获;喜欢的工作不敢选择,于是大好的光阴白白地窝在一个地方,以致错过了不知多少美好的风景……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人,他们不管大事小事,总是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别人来替他们做决定,然后迅速扔掉自己的观点。如果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是什么,或是自己需要什么,甚至从来都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就会表现出懦弱的个性,与人交往时,内心也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失去主见,备受折磨。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一个会议,可是,当他兴冲冲地跑进会议室时,他却发现会场座无虚席,没有自己的座位。
石油大亨情急之下,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当即喊了一句:“伙计们,听说了吗?刚才他们在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此话一出,会场顿时炸开了锅,正在开会的石油大亨们生怕被别人抢了商机、赚了钱,于是急急忙忙地就向地狱跑去。
大家蜂拥而出之后,天堂的会议室空了下来,石油大亨的脸上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刚想找个椅子坐下来歇一歇,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议论地狱里的石油如何丰富、开采成本如何低廉等,听着听着,这位石油大亨也坐不住了,他心里开始琢磨:难道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不容多想,他也急匆匆地跑向地狱,天堂变得空无一人。
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盲目地、一味地从众,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从众的想法,他们总是喜欢任何事情都听旁人的建议,从来不去考虑做的事情本身是否正确;他们不能看清自己的状况,总是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其实,一个人可以没头脑,但是不能没主见,那些习惯由别人来掌控自己的世界、决定自己人生的人,就是缺乏主见、缺乏自己的判断和思考的人。
盲目往往是扼杀主见的最大凶手。很多时候,盲目跟风是因为我们的目光不够长远,看不清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无法为自己做一个长远的规划。也就是说,这些人心中的自我是由别人决定的,而不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他们说话、做事的标准,往往是以他人是否满意为原则,而在这条原则范围内,他们自己的感受只占据了一个很小的角落。
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你无法决定别人的观点,无法改变别人眼中的自己,但是你可以立场坚定地选择做什么样的事情、做什么样的人。事实上,不管你要怎样的人生、怎样的伴侣、怎样的合作关系,只要是你自己内心真实认可的,就可以去追寻。你的主见,就在于选择你的所爱,而不是一有任何风吹草动,就放弃自己的坚守和选择。
你要记住:做一个能独立思考、坚持原则、有主见的人,你才不会活得比别人卑微,人际关系才会和谐、长久。所以你不要盲目地追随任何人,因为没有谁可以对你的人生负责——除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