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开启华夏医学先河的针灸之祖——黄帝

【名医传记】

黄帝(前2717~前2599),所处时代为原始社会末期,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相传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黄帝即位据说是在公元前2698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

黄帝刚出生,就显得异常的神灵。出生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8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

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传说他的发明创造很多,如:养蚕、舟车、兵器、引箭、文字、衣服、音律、算术等,我国古文献也多有黄帝创造发明医药之记载。《帝王世纪》说:“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通鉴外记》亦说:“(黄)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

所以《内经》也称《黄帝内经》,反映了人们对黄帝的尊崇仰慕之情。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腧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成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黄帝内经》涉及养生、预防、针灸、调摄等诸多方面,至今都有效地指导着人们防病治病。

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视他们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每年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祭祀活动,在河南新郑有拜祖活动。

据记载,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黄帝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朝历代历经多次修复,2004年开始每年在黄帝陵举行国家公祭。包括刘彻、朱元璋、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名人都曾参与拜谒或撰写祭文活动。

【后世影响】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通过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两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它的理论对于现代中医临床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所确立的独特养生防病视角,决定了它不仅为保障人民健康,繁衍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将一如继往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界有很高的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的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故事征引】

◎“鼎湖”的由来

黄帝在的晚年时,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那条龙有着不怒自威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黄帝和大臣都很吃惊。

那条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华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就一拥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条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甩了下来。

金龙带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黄帝升天而去。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道:“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作“鼎湖”。

龙去鼎湖而升天,后人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