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大学中庸 原本道德真经
- 阎建中释译 李思齐校订
- 943字
- 2021-03-23 21:35:36
三、由弘明國学《原本大学中庸》上溯中华民族传统道、儒二学内在精神一脉相承的本质
中國宋明儒学以理学著称。程颢与程颐兄弟二人合称二程,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颐有弟子朱熹好学。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再配以《论语》《孟子》,题名为《四书章句集注》,并成为後来儒学的入门书。
程颐说:“《大学》者,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在强调为学次第时,承接其师程颐的话说:“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程颐师徒此番关于为学次第的话倒是不错的。
《大学》是曾子(参)所著的一篇学习心得;《中庸》则是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的一篇学习心得。《大学》与《中庸》合在一处,则与老子《道德真经》有了天衣無缝的对应。
曾子将其心得报告名为“大学”,所谓的“大学”二字即是志道之学。孔子曾去周向老子问礼,这样算起来孔子算是老子的学生,曾子就是老子的徒孙了。老子《道德真经》:“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子思将其心得报告名为“中庸”。《论语》里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夫子这句话是告诉世人,积功累德的方法最佳莫若法“中庸”。从汉字的本源本义上讲,“中庸”二字意指大觉真心风来则应,风过则止,空有不著的大起大用。“中庸”的道法“民鲜久矣”,但孔子的弟子中却有颜回法式中庸,很快就证道成功了。《中庸》里孔子说:“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意思是说:“颜回的为人,法式中庸之道,证得纯一無别的浑圆道果,然後牢牢地安住心性于其中,不使之迷失。”
老子《道德真经》为世人开示的是依道立德之法,而孔夫子所倡导的儒学为世人开示的则是依德志道之法。《大学》与《中庸》合在一处,则与老子《道德真经》有了天衣無缝的对应,其中,《大学》与老子《道德真经·道经》相应,《中庸》与老子《道德真经·德经》相应。所以,《原本大学中庸》就是儒学里的“道德真经”。
《中庸》所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不同根器的人,师法不同的道法,但最终成就的道果却是没有二致的。
从《原本大学中庸》上溯至《原本道德真经》,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道、儒二学一脉相承的本质尽显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