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

美国学者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于1997年提出的信息生态学概念,首次从信息、信息人与信息环境相统一的高度来研究信息问题,标志着主体人及其价值选择进入了思考的范围,从而也突破了技术以及由技术驱动的信息发展的“唯技术论”或“唯发展论”的单向度追求。“人”成为一种信息化存在,信息生态环境与其说是物理环境,不如说是人文环境,对它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或换算为对“人”的研究,因而涉及从物化中心到人性中心等一系列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既通过对现实世界与人的考察来认识信息,又借助于对信息的分析来认识世界和人,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学术取向。信息生态学不再是关于信息的技术与发展的问题,而是世界与人的生存问题,信息生态学因而也成为一门和世界与人相终始的学科。而信息生态环境和谐则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天下有道”之理想境界的基本依凭。

本书是黑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傅荣贤教授主持的200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建研究——基于中国古代文献信息生态观的理性思考》的最终结题成果,项目批准号:08B035;起止时间:2008.12—2010.12;鉴定等级:优秀;结项证书号:2012009;结项时间:2012年10月8日。因各种原因,易名为《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建——以中国古代文献信息生态观为视角》的专著并没有增益新材料和新思想,这也成为本书的最大缺憾。然而,尽管今天的“信息”正在以深度精进或广度拓展的名义而存在被“知识”或“数据”的概念所取代之虞,但“信息”依然是当今时代重要的关键词,基于生态视角的对人的因素的重视也依然是数据、信息或知识研究中无可回避的核心要素。就此而言,告成于2012年的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相关认知或许仍有时代价值。

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研究的相关背景和基础知识的介绍,主要反映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二是关于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构建原则和方法的讨论,主要体现在第三章中。三是系统分析中国古代文献信息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并从信息本体论、文献信息之间的和谐、文献信息生态中个人身心的和谐、文献信息生态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群己和谐)以及天人和谐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理念的信息生态学价值,这部分内容主要反映在第四至第七章中。四是在比较中西异同的基础上,分析彼此的得失醇驳,并最终得出结论:中西互补是当代和谐信息生态环境构建的必由之路,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第八章《结论》中。

其中,第一章《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研究概述》、第二章《信息生态和信息生态失衡》和第三章《和谐信息生态环境的构建》由韩雷执笔撰写;第四章《中西方不同的信息本体论》、第五章《古代书目中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和谐》、第六章《古代文献信息生态中的个人身心和谐与人际和谐》、第七章《古代文献信息生态中的社会和谐与天人和谐》和第八章《结论》由傅荣贤执笔撰写。全书由傅荣贤负责统稿。

傅荣贤

2015年7月30日于黑龙江大学社科楼3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