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清军遇到了对手

朝鲜和韩国以前是商朝箕子的封地。明朝时,朝鲜王李成桂受明太祖的册封,每年都向明朝进贡,是明朝的藩属。杨镐四路出兵的时候,朝鲜也帮过忙。杨镐让人家给打败了,朝鲜也被逮去不少人,清太祖放了十几个,还给朝鲜王写了封信,让他别瞎掺和。

这回清太祖挂了,朝鲜连封吊唁信都没有,清太宗即位半年了,就想着去报复。

正好这时候朝鲜人韩润、郑梅得罪了朝鲜王,逃到了满洲,愿意充当满洲的向导走狗。清太宗就任命二贝勒阿敏为征韩大元帅,点够人马,列队出发。

临行时,阿敏向清太宗辞行,清太宗说:“朝鲜得罪了我们,收拾他是应该的,只是明朝的总兵毛文龙驻守在东江,他和朝鲜是一伙的,千万小心。”

阿敏说:“干脆我分两队出兵得了。”

清太宗说:“用不着,我给你出个主意。”然后趴到阿敏的耳朵边出了个鬼点子。

到了东江,侦查员前来报告说有一伙满洲军入侵,东江是登莱海中的大岛,又叫皮岛,方圆几百里,地理位置很重要。自从毛文龙来了以后,他招集辽东的一些难民,训练士兵,建设堡垒,这儿竟然成了一个重要城镇。这小子也由芝麻官升成了平辽总兵,心里美得不行,有时也去攻打满洲,各有输赢的事,他却谎报自己都打赢了。这次听说满洲兵要来入侵,他赶紧派人防御,又向袁蛮子求救。其实,这只是清太宗的一个声东击西的计策。

毛文龙只是守着他的东江,结果满洲兵已经越过鸭绿江,开始攻打朝鲜的义州了。这时候,袁蛮子的部队也赶到了东江。清太宗怕他的计谋被看出来,就亲自带领人马驻扎到辽河左边,目的就是为了牵制袁蛮子。

满洲军侵略朝鲜像洪水猛兽一样,很快义州就沦陷了。府尹李莞被杀,判官崔明亮自杀。接着清兵又攻破了定州,占领了汉山城,烧杀抢掠不亚于日本。朝鲜王李倧一直靠着明朝的威势苟延残喘,这回听说军事要地都让人家占领了,一下子吓傻了。

忽然又有一个官报告说,安州也沦陷了,清兵快攻到首都了,吓得李倧差点没咽了气。还是这官有点心眼,赶紧派人去讲和,接着建议他们的国王转移到江华岛。江华岛在朝鲜的海中,四面环水易守难攻。

李倧听了这话,立马带着他的妃嫔狼狈鼠窜。他的手下人就带着他的信去求饶,结果让阿敏臭骂了他们一顿,还不想饶他们。幸亏贝勒济尔哈朗跟阿敏磋商,说明朝和蒙古环伺在侧,咱们的军队也不能长期待在外面,干脆允许他们求饶得了。

阿敏没办法只好答应了朝鲜的求饶,逼着朝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才回去。

谁知阿敏却又下令进攻朝鲜的首都,贝勒们赶紧劝阻,阿敏不答应。李永芳也来劝阻,被阿敏臭骂了一顿,你个汉奸走狗,这儿哪有你说话的份儿,把李永芳臊得脸红脖子粗。军令如山,别人也没有办法,只好跟着一起前进,攻打平山。

阿敏攻打朝鲜以来处处打胜仗,得了不少好东西。这厮贪得无厌,惦记着朝鲜的首都好东西更多,所以才执意攻打平山。

满洲军到了平山,离着朝鲜首都已经不远了,阿敏想趁着晚上就攻城,忽然听人报告说朝鲜王派他弟弟李觉来了。阿敏赶忙招呼李觉进来,李觉递上自己的大礼单,马一百匹,虎豹皮一百张,棉绸布四百匹,布匹五千匹,把阿敏给乐得合不拢嘴,赶忙叫人收了。并派个小官刘兴祚跟李觉一块儿回去,嘱咐刘兴祚说:“他们要想和谈,就得让我去他们的首都看看。”

刘兴祚从帐子里出来,帐子外贝勒济尔哈朗已经在等着,上去跟刘兴祚谈了很长时间,刘兴祚点了点头,跟着李觉一块儿去江华岛了。

阿敏自从派刘兴祚去了以后,仍然每天带人攻城,士兵们不敢不去,但都只是在城下大喊,没啥实际行动。一连好几天也没有攻下来,把阿敏给气得天天破口大骂,贝勒济尔哈朗赶忙劝说。

这天,阿敏正想再亲自带兵攻城,刘兴祚恰巧回来了,先去见了济尔哈朗,说朝鲜承认这些供奉,专门让李觉来签订不平等条约。

济尔哈朗说:“这样签订条约最好。”

刘兴祚说:“得先告诉阿敏元帅。”

济尔哈朗说用不着。刘兴祚问:“要是元帅问起来怎么办?”

济尔哈朗笑着说:“有我在,保证没事。”

于是把李觉叫进去,跟他签订了条约。然后去见阿敏,说是已经签订条约了。

阿敏说:“我是最高指挥官,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先告诉我?”

济尔哈朗说:“朝鲜已经承认交纳供奉,就应该跟他们讲和了,又何必让咱的士兵在外受罪?”

阿敏气呼呼地说:“你答应讲和,我可不答应讲和。”济尔哈朗就偷着乐。

突然帐子外面报告说:“圣旨到,请元帅迎接。”

阿敏赶紧带着各级官员迎接圣旨,圣旨说:“朝鲜既然想讲和,就赶紧跟他们签订条约,尽快带领部队回来,不要骚扰当地的百姓。”

阿敏无语了,只好签了条约,暗地里却埋怨济尔哈朗,心想肯定是你打了小报告。你想留个好名声来约束我们,我偏偏去抢劫一回。于是,他偷偷找来自己信得过的手下到处抢劫。

这次又捞到不少好东西,朝鲜的老百姓可受了罪了。正所谓路人之得,邑人之灾,飞来的横祸呀。

李觉跟着满洲军一起到了满洲,清太宗也跑出城去慰问军队,跟阿敏热烈拥抱,发给阿敏一件好衣裳,给其他的贝勒一人一匹马。李觉也进去拜见,也发给他一件衣裳。然后就是一顿胡吃海喝,过了几天李觉也就回去了。

清太宗既然已经征服了朝鲜,现在就一门心思想攻打明朝。他决定亲自出兵,让贝勒杜度阿巴泰留守,自己带着八旗子弟兵,让贝勒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托、萨哈廉、豪格作为前队,攻城的将领都带着云梯、盾牌,并用骆驼驮着一些笨重物品作为后队。浩浩荡荡地渡过了辽河,一直向大小凌河进军。

这时侯辽东经略王之臣因为和袁崇焕关系搞得不好,明政府已经把他给召回去了,袁蛮子这回成了一把手。

袁蛮子听说满洲兵又来侵略,赶紧派赵率教前去支援。赵率教到了锦州的时候,侦查人员跟他说大小凌河已经沦陷了。赵率教赶忙叫人深挖护城河,多往城上运石头,接着派人向袁蛮子求救。

第二天,忽然来了一个有一两千明朝士兵的队伍,在城下嚷嚷着快开门,赵率教赶忙爬到城上来看,问他们是从哪儿来的?城下的人说,是从大小凌河逃回来的。赵率教一看他们一个个好好的,一点也不狼狈,就喊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临阵退缩,要你们还有什么用?你们辜负了政府对你们的重托,你们还有什么脸来见我?”

他这话一说完,下面的人闹腾得更欢了。还没安静下来,就听“嗖”的一声,赵率教一箭射死了一个,怒吼说:“赶紧滚蛋,再敢在这里胡闹,把你们都给射死。”这帮人立马四散逃了。

原来这帮人,一半是被清军逮着的明军俘虏,一半是清军假扮的,他们冒充明军想用计赚取锦州,没想到被赵率教给看出来了。

赵率教下了城,心想:“清军的阴谋诡计虽然被我看穿了,明天肯定来攻城,我这里人又不多,增援部队还没有来,万一有什么闪失,可怎么是好?”

想了很久,突然喊道:“有招了!”赶紧叫自己的亲信把钦差纪用找来商量。

纪用是明朝的太监,和魏忠贤是一伙的,被派来检查锦州的国防力量。没想到这会儿清兵来了,现在也出不了城,心里正着急呢,听说赵率教找他,勉强出来应酬。

赵率教很小声说了几句,纪用没办法,只好说:“行,我听你的。”

赵率教很高兴,赶忙派人以纪用的名义给清太宗送了一封信。

清太宗看完信以后,问:“你是纪钦差派来的?”

信使说:“正是正是。”

清太宗说:“纪钦差既然想讲和,就让纪钦差亲自过来一趟告诉我。你们平时对我们百般凌辱,我正想让你们的钦差转告你们的皇帝,我就算攻下你们的城池也不会胡乱杀人的。纪钦差最好自己弄个记号,躲到一边去,免得到时候误伤了他。”

说完让信使回去传他的话,赵率教听说以后,赶紧叫人再去清营,传口信说:“明天就出城和你们谈讲和的事。”

结果第二天,纪用没去。又过了一天,清营写信质问怎么回事,赵率教让纪用优待这些人,拿话圈住他们。一连过了三天,清太宗心里开始嘀咕,晚上急得睡不着觉,猛地反应过来:“坏了坏了,中了这些奸人的诡计。”

原来这确实是赵率教的鬼点子,纯粹是缓兵之计。拿纪用做幌子,明着是抬高纪用的地位,实际是为了让清军能相信。等到清太宗反应过来,袁蛮子也已经带人来了。

这天晚上,清太宗就派人集合队伍,连夜行动,大队人马直接杀奔锦州而来,可惜已经晚了。

赵率教早就防着这一招呢,天天留着心,猛听见远处号角吹起,知道清军来攻城了,连忙派人四面防守。

转眼间清军就到了,赵率教赶紧叫人扔石头、射箭,清军受伤很多,突然清军向西城聚集,开始猛烈进攻。城上的守卫连忙分兵支援,清军这才稍微后退。这时已经天明了,双方队伍都有些疲劳。突然看见清军后面的队伍开始乱了,隐隐约约看到明军的旗子了。

赵率教一看援军到了,一声号令,打开城门出去迎敌。这时清军腹背受敌,只好突围逃走,边打边撤退。明军趁机会合到一块儿一起向前追杀。一直追出去五里,这才敲锣收兵。这一回,把清军打得丢盔弃甲,要不是因为清太宗的队伍训练有素,估计就得玩儿完。

清太宗见明军回去了,也就扎了营。他派人到沈阳叫救兵,来报仇雪恨。没过几天,沈阳的兵来了,清太宗让他们打前锋,趁着夜黑人静,偷偷绕过锦州去攻打宁远。这时正是仲夏,树木郁郁葱葱,虫声嘈杂,清军衔枚疾行,一直走到宁远的城北冈。清太宗先登上山冈观望,看到城上的旗子东倒西歪,连点动静也没有,就让部队靠着山冈安营扎寨。

贝勒们请求尽快攻城,清太宗说:“这是袁蛮子驻守的城池,哪能这么不中用?肯定有阴谋诡计。”

刚扎好营,就看见一伙人,打着“袁”字旗号,迅速向这边赶来。清太宗赶紧命人迎战,两军厮打起来。不一会儿,明军迅速向后撤退,清太宗趁机让人追赶,突然从旁边冒出一员大帅,手里拿着令旗,指挥杀敌。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袁蛮子。袁蛮子不是在锦州吗?怎么跑这儿来了?

原来他在锦州掐完架以后,早就防着清军偷袭宁远了。这天听说清兵来了,便让城里的人偃旗息鼓,诓骗清军攻城,他就分兵两路,埋伏在左右,等清军一到就左右夹击。

可惜清太宗靠着山冈扎寨,偏偏不上当。袁蛮子一看这招不行,就让左翼人马向前挑战,这次清太宗上当了,一路追来,袁蛮子从右侧杀出,把清军给截下来。被追的明军又返回来接着打,清太宗赶忙分兵抵挡,怎奈明军越战越勇,眼看他就要顶不住了。

再看袁崇焕,已经带领诸将冲进了军营中,清太宗急忙让阿济格、萨哈廉等上前迎敌。他们两人正要上前出战,突然一支箭射过来,正射在阿济格的右肩上,他差点从马上掉下来。幸亏萨哈廉从旁边舍命相护,阿济格才算捡回条小命。清太宗一看阿济格受了伤,一面赶紧让部将瓦克达带领精兵去接应萨哈廉,一面带领队伍向后撤退。

袁蛮子由于受萨哈廉和瓦克达的牵制,来不及追赶。清太宗退了好几里才检点人数,已经折损了不少。只有萨哈廉和瓦克达还没有回来,等了好一会儿,他们才赶过来,两人都受了重伤,带着些残兵败将,踉踉跄跄地跑回来。

清太宗咬牙切齿地说:“这个姓袁的还挺牛叉啊!怪不得我老子活着的时候也吃了他的大亏。这家伙不死,咱们怎么抢得到明朝的万里江山?”

当下让济尔哈朗断后,把败军慢慢退到了锦州,清军虽然打了败仗,行军仍然有条不紊。袁蛮子听说清军撤退,知道肯定留了后手,也赶忙收兵,不去追赶。

清太宗路过锦州的时候,仍然让后面的部队猛攻一番,这是以进为退。自己则带领着队伍回了沈阳。袁蛮子把清兵给打退了,让人把喜讯上报给了朝廷,觉得自己这回功劳不小,肯定有重赏。没想到上面下来文件,说他不去救锦州,不但没功还有罪。袁蛮子怒了,直接打了辞职报告,政府也批准了。这下,王之臣又官复原职了。

清太宗听到这事儿,乐得拍手称快,打算再去攻城,只是因为部队刚刚打了败仗得休养休养,所以打算明年再去攻打。到了冬天,有人报告说明熹宗挂了,皇上的五弟信王当了新皇上。魏忠贤也被灭了,清太宗也没当回事。

到了崇祯元年四月,有人报告说袁蛮子又官复原职了,清太宗郁闷地说:“我刚想派人去攻打明朝,姓袁的怎么又回来了?”

袁蛮子怎么又回来了?原来当初他被罢官都是狗太监魏忠贤搞的鬼。崇祯一登基就灭了狗太监,自然就又把袁蛮子给召回去了。

皇帝佬问他怎么守卫辽东,袁蛮子说只要条件允许,我五年就能把这些土地给收复回来。

这话吹得有点过头,当时政府要员许誉卿就说他吹牛不打草稿。袁蛮子又说,五年之内户部得按时给我发军饷,工部按时给我发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遣将要跟我团结一心才能成功。怕就怕,我到边境上打仗,嫉贤妒能的人明着不阻拦,暗地里搞破坏。

袁蛮子正好说中要害,连崇祯听了也不禁耸然动容,提拔他当了兵部尚书,又给了把尚方宝剑,让他尽快出发。

袁蛮子到了边关,又给皇帝佬写了一封信,讲述他的战略方针:应该让当地的人来守卫当地的土地,用当地的土地来养育当地的人民。主要是防守,次要是用军事手段,并以和平谈判作为补充。方针应该逐步施行,做事应该脚踏实地,如果您相信我就不要有怀疑,让我担当就不要不放心,千万不要听一些闲言碎语,免得中了人家的反间计。

袁蛮子深知皇帝佬的脾性,后来自己确实被反间计给害死了,让人嗟叹不已。

皇帝佬收到这封信,对于袁蛮子又是一番夸奖。袁崇焕这才放心,然后就开始在重要的地方建筑城池堡垒,开垦土地,不到一年就成绩斐然。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派头。

清太宗听了这事以后,不敢胡来,暗地里伤心了好一阵子。光阴如白驹过隙,很快到了崇祯二年,满洲国天聪三年。清太宗也觉得无聊,又怕老不打仗,部队消磨了士气,就经常带领队伍去打猎。

到了初秋,清太宗刚打猎回来,就有手下报告说:“明朝来了两个将军,说是来投降的,这是名单。”

清太宗一看,上面写着孔有德、耿仲明。清太宗迟疑了一下,让人把贝勒多尔衮和范文程找来。等他们来了把信让他们看了,多尔衮说:“恐怕是奸细。”

范文程说:“听说他们没带什么人来,既然是两个光杆司令,怕他干什么?不如把他们叫进来,一问就知道了。”

清太宗觉得对,就把两人叫了进去。两个人见到清太宗,趴到地上就嗷嗷地哭起来。到底这两人为什么投降,咱们下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