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中,有关精神世界的塑造以及灵魂的磨炼,存在着六项精进的研修,一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二是戒骄戒躁,三是每天自我反省,四是感谢生命,五是行善积德,六是摒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
这六项精进研修有的早已是老生常谈,但是拿到书面上,仍然是精进人生和塑造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法门。它们浓缩了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思想,是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在哲学领域,灵魂需要磨炼是为世界观,而这六项精进研修则是作为方法论。对于这六项方法论,稻盛和夫概括得很简洁,而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而详尽的方式去执行。
精神结界需要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地塑造,而塑造的过程便是人生精进的历程。这样的精彩内容对于企业家,对于各行各业各级领导,对于渴望成功的有识之士,乃至对于有志于追求人生真理的年轻人,都具有莫大的、难以估量的参考价值。
1.努力:人生该追求的不是前方,而是远方
稻盛和夫说:“我们应当坚信,只要持有认真的态度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收获好结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心情舒畅,然后满怀信心地大步向前。”天才是用99%的努力造就的,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因此,努力成就的是远方,而不仅仅是前方。在努力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不管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在这个过程中都应该全力以赴,只有如此,在揭晓结果的时候,才能做到心无旁骛,了无遗憾。
稻盛和夫倡导灵魂的修炼和人格的培养,怎样才能做到呢?努力的方向又是什么呢?稻盛和夫表示,努力认真地做事并不一定要去做一些特别的修行,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就能够达到最理想的预期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令人们认真努力去做的事情往往是人们自身所从事的工作,而人们为何要努力工作呢?换句话说,为何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呢?对此,稻盛和夫提出了如下见解。
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一切生命拼命求存,自然界才能存在。然而,这似乎是除却人类的所有生物的生存法则,人类往往做不到这般努力,因为人类中间总会存在诸如“懒惰、享乐、安逸”之类的行为思想。
自然界的环境非常恶劣,沙漠中的生命却异常顽强,一年之中的几场甘露,就是沙漠生物努力要抓住的存活稻草。甘露降临时,它们以非常快的速度发芽、生叶、开花、结果,然后枯萎,走完生命的短暂历程。虽然它们的生命极其短暂,但是枯萎之后的种子会渗进沙砾中,在酷热干旱的环境中等待下一场甘露,演绎下一段生命。
为了生存而竭尽全力,这是植物教会人类的哲理。“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稻盛和夫曾经这样问过很多京瓷的员工,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是的,我在非常努力地工作”。但是稻盛和夫对这个答复却并不满意,他指出,努力工作并不一定会取得最佳的成果,你要做的,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在努力的情况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只要达到这个状态,工作的创意就会在不经意间出现。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考虑的往往是如何才能完成工作,而拼命工作的人,考虑的却是如何改进工作,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于是,一些更高效、更适用的工作方案就会产生,生活当中也会充满创意。
稻盛和夫并不认为自身有多大能耐,只不过是在努力工作的同时,经常会思考、推敲一些更加优化的工作方法。在当下的工作方式中不断找寻优化方案,工作便会取得出乎意料的进展。
把努力发展成为辛勤的习惯。人拼尽全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便是灵魂进行磨砺的最佳时机。之所以不够努力,是因为不够专注,而不专注的原因则是在闲暇时间“胡思乱想”。这个时候,努力的情绪被其他活跃着的情绪所掩盖,人就会进入天马行空的状态而想入非非,“努力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小人居闲不为善”,所以,要让自己忙起来,因为忙碌会形成专注,让人没有多余的空闲去想其他的事情,这样人们就能够一心一意地努力工作了。
对于努力做事,稻盛和夫同时也提到了禅宗领域。修行之人往往过着苦行的生活,在艰苦修炼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灵魂,也获得了更为精进的佛道人生。他们往往能够把心思汇集在一个点上,从而摒除凡尘杂念,这样的修行自然能够调整心绪,磨炼心智。因此,拼命努力工作与修行的过程是一样的,都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
稻盛和夫称二宫尊德为伟人,但二宫尊德不过是一个出身贫寒、毫无学识的农民,何以能得到稻盛和夫的如此赞叹呢?原来,这位农民一生都致力于村藩的改革和复兴,鉴于他的贡献,人们都称他为“农村实践家”。二宫尊德的一生都在和土地打交道,每天天不亮,他就会拿上一把圆锹,一把锄头,来到田中辛勤劳作,一直到夜幕降临。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这些努力最终也收获了成效,成就了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原本荒凉凋敝的村庄,在二宫尊德的开垦带领下,变成了富饶的村落。这样的成果也使得他获得了德川幕府拔擢入府的资格,那是与诸侯平起平坐的荣耀。作为一介平民,二宫尊德没有受到过任何贵族礼仪的教育,但在举手投足之间却彰显出了不凡的气质,在人前能够不怒而威,处世可以神情自若。
稻盛和夫认为,这是在天长日久地从事农事的基础上取得了一种劳作的精进,这种精进也在潜移默化地耕耘着二宫尊德的内心,提升了他的心性,磨砺了他的人格,进而升华了他的灵魂。全身心地努力去做一件事,你所获得的将不只是事情的结果,更是内心深处的灵魂的精进。
稻盛和夫经常对企业员工说:“人生是无法重来的,所以也容不得浪费,当下的每一天都应该以‘异常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保持这样的人生态度,然后不断地坚持下去,即便是平凡之人,也能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努力工作的成果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价值,更有提升精神境界的力量。前方,是一个人现阶段努力前进的目标;而远方,则是我们一生努力向前的动力,是付出不亚于常人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远方,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
2.骄躁——人生精进的绊脚石
随着京瓷与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不断发展,稻盛和夫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企业经营理念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家对其仰慕不已。1983年,日本京都涌现出了部分年轻企业家,他们希望稻盛和夫能够传授一些经营策略和思想理念,并自发组织起了一个名为“盛友塾”的组织,不久后改名为“盛和塾”。在“盛和塾”里,这些年轻企业家通过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学习和实践,进而“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稻盛和夫一直都在教导盛和塾的学员们,无论在事业上获得多大的成功,也必须“谦虚为怀,戒骄戒躁,更加努力”。
有很多人问过稻盛和夫因何能取得成功?稻盛和夫缓缓答道:“这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够做到成功时不骄傲、困境前不焦躁、永怀希望便好了。”
对于稻盛和夫如此简单的回答,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于是稻盛和夫进一步解释说:“对于我们而言,人生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企业经营当中,我们就无法抱有这样的想法了。我在经营企业的过程当中犯过不少错误,但是这么多年来,在困境面前,我从未想过放弃希望,而且每天都尽量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创造了今天的成就。”
“说实话,创业的过程很苦,当时的我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排遣心中的苦闷和焦躁,我只是在睡前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以便第二天一早,我又可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是无法完全摆脱痛苦和焦躁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戒躁的心态,内心充满对于明天的希望,才能有勇气面对明天。”
不管是“盛和塾”的塾友也好,还是其他企业家也好,很多人都想通过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找到一个通往成功的捷径。但是稻盛和夫却说:“人生,是没有一步登天的魔梯的。”虽说这是一句真理,但是在人心日益浮躁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对“魔梯”存有侥幸心理。稻盛和夫劝告道:“不论是人生道路,还是企业经营,都不要去选择捷径。我已经说过我创业的过程非常艰辛,我经常会感觉到孤立无援,我曾经想象自己带领着一支队伍,要去翻越一座大山,这段征程并不容易行进,一些畏惧退缩的心理、害怕失败的顾虑,总是会阻挡我前进的步伐。后来,一位业内有资深经验的企业家规劝我放弃登山的险途,并且暗示我选择一条相对平坦的道路行进,因为这样在稳妥的状态下一样可以带领队伍翻越大山。他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我也曾考虑过他的话,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那条险途。”
“人会问:‘为什么?保险一些不是很好吗?’保险行事,固然值得提倡,但是如果我在浮躁的心理之下,一味地追求平坦,追求安逸,还同时渴望成功,那么可以想象,在平坦之路上行进不到一半,我或许就会放弃了。因为人本身就是脆弱的,我就是一个脆弱的人。但是,如果我选择了那条险途,那么,既然认定了,不管有多凶险,我都会坚定信念走下去。与此同时,我开始试着对他人也如此严格,只有大家都严格起来,我们才能一起翻越大山。但是捷径却不一定能让我们抵达峰顶,对于这一点,请务必相信。”
我们端正心态,常存希望,并且挑战不同寻常的道路,这些作为都是为了克服浮躁的心理,让我们自己走向高处,进而取得成功。然而,成功之后并不代表万事顺利,成功的事实容易导致骄傲自大的情绪,而骄傲则是把我们从峰顶再次推下去的消极力量。稻盛和夫由此想到了当年日本豪气撒钱买美国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欧美发达国家由于政府干预、福利断层以及石油危机等多种原因陷入了经济停滞的局面。然而此时的日本,经济却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尤其是7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速度更是进一步稳定提高,甚至在经济衰退的世界范围内,日本经济依然逆势增长。
在制造业,日本的工业产品开始大批量销往世界各地,并且凭借成本和价格优势迅速流向了各大市场,而美国对此却毫无招架之力。
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日本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也必将会形成其货币购买力的提升,所以,日元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升值。在日元升值的基础上,英法美日德签订了《广场协议》,宣布美元贬值,这就进一步提升了日元的升值数额。因此,协议过后,日元币值上升了3倍。
日元的升值对日本的出口业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也意味着日本人现在更加富裕了,他们手中的日元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之前望而却步的贵重资产,如今看来似乎唾手可得了。
于是有了钱的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大肆购买,若只是一些零散顾客采购一些寻常物品或是奢侈产品,那倒也值得高兴,但是令美国头疼的是,日本大多数企业家所感兴趣的是大量收购美国的企业资产。在美国人眼里,这些疯狂收购的日本人对价格简直不屑一顾,他们甚至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按理说,收购不过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如果价格谈得拢,倒也公平公正。但是,就在整个日本疯狂收购美国企业资产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日本在收购美国一处写字楼大厦时,美国的报价是4亿多美元,双方对于价格也没有异议,接下来就是钱货交易的阶段。但就在此时,日本人却拿出了一份新的合同,合同上只对收购价格做了改动。商界规矩一向是,既然合同签了,价格定了,就绝无反悔之理,否则就只能导致谈判失败了。然而令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日本人竟然在新的合同中抬高了收购价,所以他们在看到合同价格的那一瞬,不仅没有提出终止谈判,而且还非常乐意地接受了合同内容,因为新合同上的价格标的是6.1亿美元。
美国人在欣喜签字之余,却感到有些匪夷所思,难道日本人钱多得已经没处花,到了直接向美国送钱的地步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据日方人员解释说,就在昨天谈拢价格之后,老板偶然间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上看到了历史上单栋大楼的售价最高为6亿美元的纪录,于是他们想要打破这个纪录。这样的解释让美国人无言以对,也让世界无言以对。
日本人花钱的兴致越来越高,高傲的情绪也越来越浓。1989年,日本对美国资产的购买热度达到了顶峰。先是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这是美国的资本主义进入全盛时期的伟大建筑,更是美国重要的国家象征;同年6月,索尼以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哥伦比亚影片公司,这是美国娱乐界的龙头企业,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索尼旨在由制造业向娱乐业转型,此举便是打头阵的预热阶段。
之后,日本开始在美国的房地产等不动产项目上疯狂收购。这不仅令美国爆发出了诸如“这是日本即珍珠港事件之后,对美国的第二次入侵,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日本将会把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买走”的言论。美国人民也开始呼吁有关“国家象征”和“国家尊严”的内容,想要把肆无忌惮的日本人赶出美国的国境。
然而,美国民众的反应却极大地满足了日本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着实令他们更加骄傲了,他们认为日本终于压下了美国的气焰,成为新的世界强国。而且,在美国购买资产甚至成为日本人相互攀比的资本。
然而骄傲的后果却给了日本人当头一棒,就在收购高峰期过去没多久,事态的发展就开始有些不遂人愿。三菱公司收购洛克菲勒中心之后,遭遇了经营不善的瓶颈,形成了巨额亏损,最后不得不以当初的半价返卖给了原卖家。惨淡收场的不只是三菱公司,索尼对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的收购事件沦为了日本亏损最大的企业并购案。虽然索尼做到了制造业向娱乐业的转型,但却因为并购失误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稻盛和夫对于日本收购美国的疯狂行动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他说,此次并购案使得美国摆脱了一些过时的繁重资产,并且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去发展新的技术,他们不仅没有因此失去美国,反而在未来市场的发展当中抢得了先机。而相对于日本来说,日本的多数企业家坦言,在进行收购活动时,他们并没有严格按照经济规律进行交易,而是处在一种骄傲心理上的头脑发热状态,天真地认为自己有着足够的经济实力,便可以在“撒钱”方面为所欲为。而在大多数收购项目上,日本人并非出于经济目的才把目光放在那些对于美国意义重大的建筑物上,比如洛克菲勒中心。对于这些资产在日后能否带来收益,他们并未作过认真评估,甚至没有作过认真考虑,这才使得日本的企业一个个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稻盛和夫认为,谦虚是最为重要的人格要素。而“提倡谦虚,反对骄傲”的话并不只是对成功人士说的,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戒骄戒躁的心态。开放的头脑来源于谦虚,自负的武断归咎于骄傲。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唯谦是福”,稻盛和夫也一直秉承“谦受福”的理念。人生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要想顺利地走好人生道路,当须戒骄戒躁,保持谦逊平和的人生态度,并且满怀希望地迎接明天。
3.进步,从点滴反省做起
与中国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相契合,稻盛和夫也坚持每天自我反省:今天与人相处是否令他人感到愉快?待人接物是否做到了亲善?言行举止是否合乎道德准则?这样的反省不仅可以让人认识到自身言行是否有失妥当,还能在片面的基础上加以规范。
稻盛和夫提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有傲气,所以就养成了自我反省的习惯。他还提到了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对着镜子向自己道歉。
稻盛和夫年轻时曾与朋友同桌喝酒,可能是酒过三巡,再加上年轻气盛,他不由得说了一些大话。回到家后,稻盛和夫懊悔不已,随即对着镜子指责自己,冷静下来之后便向自己郑重道歉,并且保证今后会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稻盛和夫在独处的时候,经常会把“对不起”挂在嘴边,并通过这种方式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时常端正自己的言行。事实证明,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稻盛和夫发现自己的过错越来越少,言行也越来越规范,诸如贪念之类的负面情绪也就随之减少了。
对着镜子向自己说“对不起”,是非常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自我反省方式。
后来,稻盛和夫读了英国哲学家詹姆斯·艾伦的《原因和结果的法则》,体会颇深。詹姆斯·艾伦表示:“反省就是耕耘并整理自己的精神家园。”稻盛和夫非常赞同詹姆斯·艾伦的见解。在心灵的耕耘上,詹姆斯·艾伦曾作诗这样说:“人的心灵像庭院。这庭院,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芜,无论是耕耘还是荒芜,庭院不会空白。如果自己的庭院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院。如果你不在自己心灵的庭院里播种美丽的草花,那里就将杂草丛生。就是说,如果你不会反省,你的内心将长满杂草。”
稻盛和夫表示,自我反省会磨炼我们的心志和灵魂。就像詹姆斯·艾伦所说的那样,想要绚烂的花海还是荒草丛生,就全赖自身的想法了。头脑中生成的是正确的思想,我们将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反之,将会堕落为禽兽。
那么,该如何耕耘自己的心灵庭院呢?詹姆斯·艾伦写道:“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院,除去杂草,播种美丽的草花,不断培育。”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就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院,将不纯的思想一扫而光,然后栽上清纯的、正确的思想,并将它培育下去。稻盛和夫总结说:“对于园艺师来说,耕耘庭院就要除去杂草,而我们要耕耘自己的心灵庭院,就要做到每天反省,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和杂尘邪念清除出去,让积极正面的心态填满庭院,培养自己的善良之心。”
泰戈尔曾经有过“真我”和“自我”之分,“真我”是利他之心,是善良的体现,“自我”则是利己之心,是邪恶的体现。而自我反省就是在反省的过程中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转而向充满慈悲、愿他人安好的善良之心上发展。一天当中,每个人都是“自我”与“真我”并存,自我反省也就成了每天磨炼灵魂、精进人生的功课。
稻盛和夫常说,倘若你是一名企业家,要想做好经营,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心性,然后在此基础上磨炼自己的灵魂。而做到这些的前提,就是做好点滴的反省。
在稻盛和夫的企业经营中,曾经有过一次关于价值观的反省,这件事对稻盛和夫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稻盛和夫在创业之初,由于还没有站稳脚跟,所以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是很理想,当时京瓷内部有几名年轻的员工表现出了对于待遇的不满,并且要求公司要定期涨工资和发放奖金。由于公司当下所处的境遇,稻盛和夫无法当时就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他选择了商议谈判的方式,希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待遇问题上从长计议,最终的结果是稻盛和夫说服了那几位年轻人。然而,事情虽然解决了,稻盛和夫却陷入了深思,很明显,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因此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
员工对待遇不满,肯定有他们的理由,而公司无法满足员工的要求,这便是他这个领导人的责任。经过一番反省,稻盛和夫对公司内部的经营理念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用“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生活的地方”代替了原来“希望用自己的技术生产的产品遍及世界”的经营理念。这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思想,在此之后,稻盛和夫的企业管理理念就格外看重员工的利益。
稻盛和夫之后谈到这件事情,仍然是充满感慨,他说:“受我父母的影响,我从小便接触到了佛教的利他思想,所以在创业的时候,就没有想过我会拥有多大的财富,更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一位富翁。那几位年轻人因为待遇的事情聚众闹事也不过是因为刺激,并没有真的想要和我起冲突,当然,若是能达到目的更好,达不到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是我因此意识到了公司保证员工未来的生活是何等重要,毕竟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最基础的目的就是维持生活。我之所以要把京瓷打造得越来越出色,并且把它推进了世界500强,就是为了让京瓷的员工能够安心地在公司工作下去,在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一个相对出彩的人生。”
“自从公司的经营理念转变之后,公司的任何发展就不仅仅是发展前景的事了,更多的是关系着众位的利益,员工们也形成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而我在和员工们谈论一些想法的时候,便可以做到直截了当了。我在工作中可以做到努力认真,并且时常反省,现在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他们了,因为公司的事情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关乎员工自己的事情。所以,京瓷是所有员工的京瓷,而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京瓷。”
“后来,我也意识到理念的出台很简单,难的是传播和被认可。所以,为了把自己的思想作风传导到企业中去,并且得到员工的认可而扎根企业,我采取了一项策略——培养更多的干部。让这些干部拥有像我一样的思想理念,这样在公司中就会出现很多‘稻盛和夫’,然后稻盛和夫的理念就会随着他们渗透到公司的各个角落。这是最为有效可行的方式,是打地基一般的稳扎稳打,这样的公司才会有所发展。”
“有了方法,接下来就要思考这个方法的执行方式。我不断地反思寻找,发现达到目的的过程没有捷径,只能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所以工作之余,我经常会和大家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多沟通,寻找思想上的共鸣,这样会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我的理念。”
“公司也会对大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虽然包括一些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技巧,但是京瓷的培训内容却是哲学研修占绝大部分。在公司培训中研习哲学内容,也许很多人会不理解,但哲学是能够教会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的学问,一个拥有明辨是非善恶团队的公司,才能在社会中走得长远。”
“有了这些转变,京瓷的发展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将会不断进步。我想,京瓷能够取得现在这般成就,便是因为反省之后,经营理念转变的结果。”
稻盛和夫的反省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1)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解决完并不代表这一页就可以翻过去了,我们应该回过头好好反省一下。想想出现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若日后还有发生的可能,是否还存在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法?
稻盛和夫反省了员工闹事的原因,同时意识到了经营理念存在的不妥之处,进而转变了企业经营的价值观。这样的反省不仅可以有效地达到规避的目的,还能够优化我们的处理方式,让我们在反省中获得进步。
(2)在反省事件本身的同时,要学会在反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既然进行了反省,那就朝着最优化的方向发展。稻盛和夫在转变经营理念之后,也把反省延伸到了如何传播、扎根理念的层面,并且实施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这才使得整个京瓷形成了独特的稻盛和夫企业文化。
稻盛和夫表明,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都要追求不断进步,而获得进步的最简单的积累方式,便是在点滴之中进行反省。
4.活着的幸福——感谢生命
有人说,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却也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有人活得轻松,有人却活得很累,所以活着才有了痛苦和幸福之分。但是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也是充满遗憾的。只要人活着,就该经历这些。稻盛和夫说:“活着就要感谢,活着就是幸福。”
感谢,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感情,我们感谢别人的同时,也要感谢自己的心灵,感谢生命能够存在这样一段经历。人生道路绝非一帆风顺,花海漫野也好,荆棘遍地也罢,都是人生路上的风景,没有荆棘坎坷的衬托,怎显得出花海平坦的顺利?花海提升的是修养,荆棘磨炼的是心性。这些都是生命的宝贵财富,值得所有人表达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些都是对感谢生命的诠释。
稻盛和夫表示,现在社会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年轻人,总是感觉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在心烦意乱之下,就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做出过激的行为。有些人炒股失利,导致工作丢了,并因此感情破裂,从而有家难回。这些一连串的悲惨遭遇会把一个人逼疯,当他站在高架桥上,望着桥下不时泛起波浪的河水,心中一定会想:跳下去吧,跳下去就不用这么痛苦了。这时候若是有人来劝,他或许会更加激动:“凭什么别人都比我幸运?凭什么是我要走上这一步?”此时的他,内心只剩下了生命中的负面情绪,完全感受不到生命的温暖和意义。
“家徒四壁,众叛亲离,还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呢?”
“起码你还活着,活着就是幸福,这个世上有多少人千方百计地想要活着,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感谢生命呢?”
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会有希望,懂得感谢生命,人生才会精彩。
稻盛和夫说:“懂得感谢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感谢帮助了我们的人或事,还有我们周围的一切。人是群居动物,生活在社会大集体中,不可能脱离社会独自生活。自然中的空气、水,社会中的食物和社交,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元素。是它们的存在,让我们能够顺利地生存下去。所以,能活着,就值得感谢。”
“活着就可以感受到幸福,这颗感受幸福的心会让我更加感恩地活下去……要善于对自己周围的一切说‘谢谢’,即便是违心说谎,也不要吝啬说一声‘谢谢’,因为‘谢谢’就是有声的微笑,总有着令他人愉悦、令自己轻松的力量。”
稻盛和夫表示,他就是凭借一颗感恩之心,才走到了今天,才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取得了如此的成就。“感恩”自稻盛和夫少年时候起便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内心,稻盛和夫上小学之前,日本还处于一片战争时期,自明治时期以来,在“废藩置县”的政策之下,“佛释之道”也遭到了镇压,稻盛和夫的父母与居住在偏僻山村中的几位亲戚只能偷偷拜佛,佛龛和佛像被他们藏在山中一处偏寂房子的壁橱里,就是这些人使得日渐消亡的佛教留传了下来。
有一天,稻盛和夫的父亲带着他来到了深山里那处供养佛堂的房子,他们在天黑的时候出发,提着一盏微亮的油灯,步履蹒跚地走在起伏不平的山路上。奔波了几个小时,他们终于来到了一间破旧的房子面前,一位和尚打扮的人面门盘坐在一个蒲团上,他的身后站着几位双手合十的小孩子,看上去像是小学生。
和尚仔细看了看稻盛和夫,微笑地对父亲说:“这个孩子没有问题,以后就不必再来了。”然后和尚就和颜悦色地对稻盛和夫说:“孩子,你要记得,只要你还活着,就要诵念‘南无阿弥陀佛,谢谢’,每天都要向佛陀表示感谢,不要忘记啊。”
和尚最后向父亲说道:“这个孩子若是能够做到我说的那样,今后的人生路必定会非常顺畅,他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稻盛和夫随后就随父亲离开了,提及此事,稻盛和夫表示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稻盛和夫一直遵照那位和尚的吩咐,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后来,稻盛和夫开启了创业之路,成为一名企业家。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他经常会到外地出差,每到一个地方,如果遇到基督教的教堂或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稻盛和夫都会进去虔诚地参拜一番。在祈祷的过程中,稻盛和夫依然会低声诵念“南无阿弥陀佛,谢谢”,这种感谢之心随着稻盛和夫的生命一直延续着。稻盛和夫一直坚信,正是这样的虔诚塑造了今日的自己,也造就了如今的京瓷公司。
花甲之年,稻盛和夫皈依佛门,学习禅宗的道法。他每天的功课是诵读禅宗经书,但是完成功课的最后,稻盛和夫总会再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谢谢”,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日本,“谢谢”一词的寓意表达的是原本没可能的事情,却奇迹般地发生了,这包含了幸运,所以是非常值得感谢的。稻盛和夫在创业之初,并没有想过自己将会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如今的京瓷、第二电信电话公司,都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这是稻盛和夫一己之力所无法办到的,用稻盛和夫自己的话说便是:“不可能的事情居然成真了,所以,我应当用‘谢谢’‘真是相当难得’之类的词语去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懂得感谢自己的生命,才能在生命中获得幸福感。稻盛和夫说:“生命是神明赐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对此,我们应当常怀感谢之心。因为活着,我们收获了亲情、友情、爱情;因为活着,我们领略了绚烂多姿的风景;因为活着,我们才有了此刻值得感动的人生。所以,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要感谢。”
5.行善利他:你的行善方式正确吗
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传播快乐。相助他人,为他人带去欢乐,自己也将获得愉悦的心情。稻盛和夫说:“人活在世上,应当行善行,思利他。”
多行善举,在危难之际帮助他人,不仅可以为我们积攒福气,还可以使我们亲身体会到他人的困境、痛苦与不幸,进而不断地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并且还能够让我们引以为戒,避免走上他们的道路。行善举就是种善因,最终便会收获善果。
稻盛和夫在教育员工的过程中,一直在向大家传授“行善利他”的思想,他始终相信“一人行善,惠及亲朋”的道理。若要做事,应先做人,善于行善的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积攒善因,这也从侧面为人生铺平了道路。一个相对顺利的人生,才能拥有相对出彩的经历。
稻盛和夫一直强调因果报应法则,因此,他对安冈正笃先生写的《命运和立命》一书也十分推崇。书中提到,若是一个人能够多行善举,那么不仅家人、亲朋会得福报,各种好运、福报还会贯穿他的一生;而利他的行为,就是教化我们在为人处世当中保持一个同情、慈悲、和善的心态,利他就是利己,其中的幸运总会降临在我们自己身上。
稻盛和夫一直笃信这个法则,并且相信只要多行善举,便可以令命运朝向好的一面发展。这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而且也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多行善举,利及他人,这也是使人生道路、使企业经营向好的方向转变的不二法门。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行善,都会有善意的行为;每个人也都有利他之心,也都会为他人着想。但行善利他的行为是否都是合理合适的呢?在生活中,善有善报固然是常理,但也存在一些好心办坏事的情况,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半是行善利他的行为存在偏差。那么,如何正确行善,真正达到助益他人的目的呢?
稻盛和夫表明,因果报应法则讲述的是行善利他、必有善报的道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好心没好报”的情况,这不禁令人们对此产生了疑虑。有的人为人很好,平日里也很讲义气,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他为了帮助朋友摆脱困境,就去做朋友贷款的担保人,却没想到朋友贷款之后也没能扭转经济局面,最后连累他也倾家荡产。这本是行善举,真心助人做好事,到头来却为自己惹来了麻烦,招致了霉运。还有的人为了朋友慷慨解囊,但是朋友借了钱没有要还的意思,最终,行善的人致使自己陷入困境。
因此,会有一些人不解:不是说种善因得善果吗?为什么行善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厄运?
稻盛和夫表明,这些人对因果的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因果报应法则也是存在限定条件的。我们在生活中行善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好行善对象所处的境遇,只是一味地凭借同情,或是感情用事,就去奋不顾身地两肋插刀或是慷慨解囊,这本身就是不合适的行为。
稻盛和夫的经营判断理念存在着“大善”和“小善”之分,针对这两种行善之举,稻盛和夫对以上两则案例作出了一番分析。
先说第一个例子,朋友因经济问题需要贷款,上门央求你做他的担保人。这时,你要做的不是立刻答应,而是坐下来问清楚朋友面临如此困境的原因,要搞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积极考证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倘若他是因为自身行为有失,因为挥霍浪费才落得如此地步,那么你就应该断然拒绝他,明确告诉他,你不会去担任他的担保人,并且劝诫他摒弃之前的不当行为,正视当下的困境,振作起来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渡过难关。
但如果你碍于面子或是基于同情,答应了他的请求,这看起来是一种“善行”,但也只能算是“小善”。而这样的“小善”最终会把你自己牵连进去,把自己拖累得也很狼狈。因此,行善之时,要分清楚这样的善举是“小善”还是“大善”,切忌感情用事。
再说第二个例子,我们时常会遇到朋友手头紧的情况,也不乏朋友向自己借钱的经历。面对朋友的央求,如果你仅仅是因为同情,就非常痛快地把钱借给了他,这其实不是在帮他。之所以“手头紧”,是因为这位朋友行事太过散漫马虎,缺乏计划性,以至于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挥霍习惯。你在这样的情况下借钱给他,无疑是助长他的不良习惯。
同情和帮助的方法不合理,一味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导致朋友越陷越深,这仍然是“小善”的表现。这就同一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把孩子一直保护在温室中是一样的道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半点好处。爱孩子,也要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才是真正的爱,正确而合理的爱。
对于“小善”和“大善”的行善方式,稻盛和夫曾经有过身体力行的体验。
在日本战争时期,有个人曾经帮助过稻盛和夫的父亲,算是于其有恩。很多年后,这个人的儿子前来拜访稻盛和夫,那个时候,京瓷已经小有名气,稻盛和夫在业内也算是名声正旺。他来到京都之后,声称自己生活有些困难,请求稻盛和夫看在当年的事情上帮衬一下。既然是恩人的后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稻盛和夫也就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他了。
然而,稻盛和夫既没有过问那人何时还款,也没有让他写下有关借条之类的凭证。稻盛和夫表示,自己是在送钱给他,而非借钱。因为在稻盛和夫看来,那个人的人格品行并不可靠,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他还钱。这之后,那人再也没有来找过稻盛和夫,从此之后便杳无音讯。而稻盛和夫也没有催促过他还钱,甚至再也没有联系过他。因为稻盛和夫从来没有想过让他还钱,所以也没有因为此事而烦恼过。
稻盛和夫提到:“到目前为止,有很多人向我借过钱。我从年轻时就这样考虑:我借给别人钱,名义上是借,实际上是送,这种情况肯定会有。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还钱作为往外借钱的条件,一次都没有过。所以,‘好心没好报’‘行善举却遭背叛’的事情从未在我身上发生过。”
还有一次,京瓷一位员工的父亲遇到了一些麻烦,深夜的时候,父子二人来到了稻盛和夫的住所,请求稻盛和夫借出一笔钱供其周转。四十多岁的稻盛和夫并没有因为这是员工的事情而盲目答应,而是冷静询问了整个事情的缘由,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稻盛和夫拒绝了二人的求助,并且对员工的父亲说:“伯父,不是我不想帮助您,而是一旦我把钱借给您,最终是会害了您的。我不清楚您现在正处于何等的困境,但是您应该振作起来,正视您现在的苦难,不管是悲是喜,人生总是要有所承担的。”
对于这件事情,稻盛和夫坦言:“虽然,我认为自己做得并没有错,但是本心里还是会觉得自己很冷酷,但是事实证明了我的做法是明智的。当初的那位员工现在已经成为京瓷的骨干人员,他的父亲之后也振作了起来。每当提及此事,他的父亲总是感慨多亏了我当初的劝诫和鼓励,他才能找到东山再起的机会,从而又过上了以前的生活。”
分析发生在稻盛和夫身上的两则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倘若不问缘由,直截了当地借钱给他人,就不要抱着对方能够还钱的心思。也就是说,有些善举注定是没有回报的,至少没有实质性的相对应的回报。所以,在行善时就不要想着回报,这样才不会招致烦恼,也不会存在“好心办坏事”的情形。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善行是从根本上帮助他人,让他人在自己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走好今后的路,“救人,更要救心”便是这个道理。
稻盛和夫说:“为了使人生更为出彩,也为了使企业经营得更加出色,大家都应该多行善举,利及他人。”
6.感性修炼:令烦恼生于此便散于此
人生就是一个“酸甜苦辣咸”的五味瓶,感性和理性的交织构成了一个人的情感世界,然而我们大多会被感性所带来的烦恼所包围。稻盛和夫说:“不要有感性的烦恼,真正的智者,不会为这些无意义的事情而劳心费神。”
有人问稻盛和夫,怎样才能摒弃感性所带来的烦恼?稻盛和夫只回了两个字——无知。其人不解,稻盛和夫进一步说道:“所谓‘无知’,便是无欲无求。感性之所以能够带来烦恼,不过是人的欲念、痴念、嗔念引起的,若是无欲无求,又怎会衍生出烦恼?普通人对于钻石的看法是‘价值’,是‘金钱’,但若是把钻石做成玩具给一个小孩子,他却只会像对待普通玩具一样对待它,玩过一会儿之后便把它丢到一边了。所以,‘无知’的境界,便是保持童心。而这对于久处社会的我们来说,并不容易。因此,我们要重回‘无知’的状态,避开感性的烦恼,就要进行感性修炼,令那些生于感性的烦恼,同样在此处消散。”
稻盛和夫六项精进的最后一项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他表示,对于过去的烦恼和已经发生的事情,在反省过后就要坚决将其忘掉,我们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展望明天,去投入接下来的工作。
俗话说,覆水难收。佛法讲究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为已经失败的事情悔恨是毫无意义的。长时间的忧思烦恼会对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会成为人生精进的阻力。
学会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反省,但不要因此使自己在感性的驱使下受伤,使得心理负担加重。这时候,与感性交织的理性便开始发挥作用。在反省的过程中,让理性把握好方向,用理性思考问题,进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步的行动中去,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不断开创新的人生章程的过程。
虽然我们都明白,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但我们依然会后悔、会懊恼,依然会想:“若是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这样感性的想法是毫无意义的,进行感性修炼,首先就要摒弃这样的想法。
稻盛和夫提到,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一些沉重的打击,这些打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过去的,也不是说放下就可以放下的。就如同自己深陷某个丑闻,完全暴露在公众媒体之下,不仅自己遭受折磨,还累及身边的父母、朋友以及周边的人。这样涉及法律或者道德的事情,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云淡风轻,但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要永远陷在丑闻的阴影中无法自拔,永远遭受这样的折磨从而意志消沉?答案是否定的。越严重的事情,就越是要积极面对,深刻反省,这样才有解决的可能。我们无法挽回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可以找到事情的症结所在,在反省原因的基础上坚决杜绝此类错误,然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很多事情,别人转眼就忘了,只有自己会耿耿于怀,为一个渐渐被别人淡忘的错误而不断折磨自己。
之所以有如此深的感触,是因为稻盛和夫在早年间确实经历过这样的“有关道德和法律”的丑闻事件。
二十多年前,京瓷的发展蒸蒸日上。鉴于对本行业信息的敏感度,京瓷了解到陶瓷与人的细胞具有亲和性,人的细胞对金属会产生排斥反应,但是却可以在陶瓷表面进行顺利繁殖。
这项科学成果让京瓷看到了新的商机:陶瓷有它的坚硬强度,并且可以亲和人的血肉,是不是可以就此研制出人骨的替代品呢?在日本医学界的支持配合下,京瓷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相关研制。开始时介入到了牙科领域,与医学专家配合研制陶瓷牙根,并且成功地付诸实践;接下来便是一些人工股关节的研制,这些人造骨骼的研发为一些关节劳损和失去行走能力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人工股关节得到了日本厚生省的同意批准,进而顺利投放市场销售。陶瓷骨骼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认可,患者的使用效果也相当可观。于是,众多医学专家建议京瓷研制膝关节。
研制陶瓷膝关节,这是又一个医学传奇,也将成为京瓷的骄傲。不过,尽管社会上研制陶瓷膝关节的呼声很高,要研制成功并且投放市场销售必须要经过厚生省的批准。而批准的条件是经过临床试验,并且把相关数据提交厚生省查验。但是,医学专家们基于陶瓷股关节的经验,认为陶瓷膝关节同样可以取得相应的成果。所以,他们要求京瓷尽快研发,以帮助那些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倘若出现问题,医学专家们会承担相关责任。因此,京瓷的技术人员认为,在道德与良心的层面上研制陶瓷膝关节,京瓷责无旁贷。
正如医学专家所言,陶瓷膝关节的投放使用效果非常好,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订制陶瓷膝关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京瓷如火如荼地生产陶瓷膝关节之时,新闻上开始曝出“京瓷未经厚生省批准,私自研制并销售陶瓷膝关节,这是在医学领域赚昧良心的黑钱”的消息。此事一出,犹如晴天霹雳,因为京瓷明白,即便陶瓷膝关节的效果再好,此时此刻没有官方授权,也是京瓷理亏。
这件事给稻盛和夫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京瓷公司也因此成为各大媒体指责“以生命为代价赚钱”的众矢之的。稻盛和夫多次赶赴厚生省解释道歉,连日来,他低头道歉的样子也在电视媒体上疯狂转播。名誉的受损,信用的缺失,使得稻盛和夫在家人、员工以及周围的人群中抬不起头来。那是一段非常难熬的经历,稻盛和夫几乎整日痛苦不堪。而每当遭遇挫折之时,他都会找圆福寺的西片法师倾诉,见到西片法师之后,稻盛和夫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并且希望西片法师能够给他一个走出逆境的指示。
结果西片法师却说:“你之所以感到烦恼,是因为你还活着,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稻盛和夫原本想听到一些安慰或者是开示的话,没想到西片法师却说出了这番话,这倒令稻盛和夫有些惊讶和失望。
而西片法师进一步说道:“烦恼的形成都是有因果的,命中注定你有此劫难,这是你为过去造的‘业’还债。有些债会波及性命,那人的生命就会告一段落。但是,稻盛君,你也在为罪业赎罪,但是你不是仍然活得好好的吗?京瓷也不还是一番繁荣景象吗?陶瓷膝关节的事情令你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所以你为此感到痛苦,感到烦恼。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折磨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事情的了结会把你过去的罪业一笔勾销,这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你不应该整日烦恼。”
听完西片法师的开导,稻盛和夫顿时豁然开朗了。任何事情都是因果循环,所有人都会犯错,而这个错误总会通过感性演化成为烦恼困扰我们。但是我们遭遇错误的过程,同时也是“消业”的过程,若是没有殃及性命,就把过去的罪业一笔勾销了,这确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若是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我们就可以摆脱烦恼,从而身心轻松,开始新的征程。
稻盛和夫表示,面对困难和挫折,持有一个积极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人生道路上会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困境,要跨越这些障碍,摒弃感性带来的烦恼,把目光投向明天,竭尽全力做好接下来的事情;充分反省,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让活在痛苦阴影中的自己重新振作起来。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稻盛和夫认为,感性会带给我们勇气,却也能令我们产生畏惧;感性可以提供给我们一往无前的力量,却也能够让我们在烦恼面前懊悔不已。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好感性的正面作用,避开它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摒弃感性带来的烦恼,人生才能游刃有余。一位老者曾经送给一位即将启程远走他乡的年轻人六个字,这六个字让年轻人终身受用。这个年轻人在临走时,老者只给了他前三个字——不要怕,让他受用上半生;而当年轻人游历一番之后,身心遭遇了一番挫折和困境的折磨,被烦恼包围的他又回到了家乡,而此时老者已经去世,留给年轻人的锦囊中,写着剩下的三个字——不要悔。
人生路上,总是会跌宕起伏,磕磕绊绊,我们既然踏上了征程,就要一往直前、永不退缩。当我们走过一段人生回头望时,对于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不去后悔,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