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997~1999年,承建官方网站,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1995年,马云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远大理想——做中国的雅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京之行。

初始班底,马云的“十八罗汉”

1999年3月,马云在家里创办了后来被人们熟知的阿里巴巴。当时与马云一起创立阿里巴巴的还有其他17个人,加上马云自己,这18个人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阿里巴巴创业“十八罗汉”。

1996年初,在杭州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一个学生模样打扮的人走到了一家面试人数不多的招聘台前,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马云招来的技术人才李琪,而面试他的就是中国黄页最初的四个股东之一的何一兵。

李琪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那段时间他刚好回到家乡杭州探亲,无意中看到了这次招聘会。因为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黄页第一次在那场招聘会上大规模招聘新人,而李琪成为了他们相中的千里马,何一兵看中的是李琪扎实的技术和严谨务实的态度。

李琪被招进公司的时候马云还在外地出差,等到有一次何一兵带着中国黄页的一批技术人员到上海参加一个培训班的时候,李琪才第一次见到同事们以前经常和他提起的马总,也就是马云。可是由于李琪身高不是太高、长相普通加上不太爱说话,在一堆人里面,被事物缠身的马云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日后在事业上对他有颇多帮助的人才。当时马云只是和李琪打了个招呼,告诉他:“你是新来的员工吧,欢迎你,好好干。”一句简单的话拉开了两人日后的缘分。

李琪非常喜欢钻研技术问题,他这方面的天赋也很快展现出来,不久之后就成为了中国黄页的得力干将。有一次马云去美国出差,带上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李琪。在那里,李琪第一次见到了中国黄页租用了一年多的服务器,并且参观了硅谷和网景、雅虎等公司,接触到了以前很多没有见识过的东西。

得益于这次的美国之行,回到杭州以后的李琪开始大展拳脚,立即着手建设中国黄页自己的网站和服务器,很快就做出了中国黄页从成立以来自主开发的第一个主页。马云后来回忆说:“现在再看看当时那个网页,真是丑得要死,但那是我们自己做的,大家都很兴奋。”

1995年还在杭州一家小广告公司上班的孙彤宇,不经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报道《中国黄页闯世界》。作为一个广告人,自然有其敏锐的直觉,他认为这家公司是其潜在的一个大客户。放下报纸之后,孙彤宇立马就去了中国黄页,想拿下这个他眼中的大客户,为自己的公司增加一笔广告收入。可是,结果却远远出乎孙彤宇的意料之外,不是他套到了中国黄页这头狼,而是他自己被中国黄页这头狼套进去了。

当时的中国黄页还没有真正打开中国的市场,资金状况依然十分紧张,没有钱做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孙彤宇去到中国黄页之后,和他交谈的是当时的副总经理何一兵,马云只是坐在他们的对面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当时没说什么话的马云没有给孙彤宇留下什么印象,可是孙彤宇的热情和敬业却给善于发现人才的马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马云想挖墙脚。

几天之后,孙彤宇接到了马云希望他到中国黄页发展的电话。当时的孙彤宇并没有马上答应,但是也没有一口拒绝,他想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这一思考就是几个月,1996年4月份的时候,孙彤宇终于决定离开原来的广告公司,去加入一家当时并不被人看好的新生企业——中国黄页。

事实证明,马云看人的眼光非常犀利,加入中国黄页的孙彤宇马上就充分展示了他在策划、宣传和业务推广方面的天分,为中国黄页挖来了很多客户,在市场开拓这块为中国黄页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马云的得力帮手。

孙彤宇不仅把自己“卖”给了中国黄页,他还说服了自己的女朋友彭蕾也加入到中国黄页。彭蕾第一次来到中国黄页的办公室的时候,就听到有一个人在很大声的喊:“我们也要保钓!”说这话的人正是马云。后来彭蕾也成为了马云手下叱咤风云的一名得力女将。

孙彤宇和彭蕾后来成为了创立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中的两个。

除了这些早期加入马云团队后来成为“十八罗汉”一分子的人之外,还有一些等到阿里巴巴正式创立的时候才加入进来的,下面我们选其中两位介绍一下。

“十八罗汉”之一——蔡崇信。蔡崇信,出生于台湾,拥有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具有很强的法律和财务背景。1999年,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刚成立的时候加入公司,后来他主持成立了阿里巴巴设在香港的总部,负责国际市场推广、业务拓展及公司财务运作。刚刚加入阿里巴巴的蔡崇信,因为其特殊的教育背景和能力,担任的职位是公司CFO。蔡崇信是放弃70万美元年薪的德国投资公司的工作,千里迢迢来到杭州投奔马云的,在阿里巴巴,他每月只能拿到500块人民币的薪水。阿里巴巴是蔡崇信去工商部门注册的;股份和权益这些很多人并不太明白的知识,是蔡崇信挥着汗水对着白板跟他们一点一点讲清楚的;18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是蔡崇信让马云和其他人签字画押的。可以说,蔡崇信的到来,让阿里巴巴真的像一个正式的公司。

十八罗汉之一——谢世煌。一开始,谢世煌是杭州一家国企的一名员工,一天他用杭州电信的专线浏览互联网上的图片,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叫作中国黄页的网站。后来通过一些途径认识了马云。谢世煌这样描述他对马云的第一印象:“无论从眼神、语气还是走路的步伐来看,这个人的作风都和国企的人完全不同。”也许正是马云身上这股和国企的人不同的作风吸引了当时过得很安逸但也很无聊的谢世煌吧。认识马云一年多以后,谢世煌也加入了马云的团队,成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中的一员。

除了上面这些人,“十八罗汉”还包括马云的学生蒋芳、韩敏和金媛影,被蒋芳称为“吴妈”的网络高手吴泳铭,下面是一份“十八罗汉”的完整名单。

马云,董事局主席,非执行董事;张瑛,顾问;孙彤宇,后来担任淘宝总裁;蔡崇信,CFO,集团非执行董事;吴泳铭,资深总监;谢世煌,资深总监;盛一飞,总监;楼文胜,产品规划师;彭蕾,人力资源管理,后来的支付宝CEO;麻长炜,经理;韩敏,总监;戴珊,副总裁;金媛影,资深经理;蒋芳,总经理助理;金建杭,资深副总裁;周悦虹,技术部员工;师昱峰,资深总监;饶彤彤,后来负责国际事业部。

1999年2月20日,在杭州湖畔花园的小区的一间民房里面,这些创业元老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动员大会。房间很简陋,只有一个破沙发摆在里面,大部分人席地而坐,马云站在中间讲了整整两个小时,而这个地方是马云的家。后来彭蕾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说,“几乎都是他在讲,说我们要做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张牙舞爪的,我们就坐在一边,偷偷翻白眼。”

阿里巴巴的启动资金是50万,是当时18个人一起出钱凑的。当时的马云并不是没有这笔钱,但是他希望公司是大家的,希望日后每个人都会为公司的未来发展而努力,所以他想让18个人都成为公司的股东,各自占一份不同比例的公司股份。

签上18个人名字的那份合同,马云让大家回去把它藏好,之后不要经常拿出来看,最好一眼都不看,“天天看着它做梦,我们就做不好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18个人每个月都是拿的500元的工资,在湖畔花园附近的地方租房子住,其中有两三人一起合租的,也有的人住进了附近的农民房里。他们当时吃的饭基本就是3块钱的盒饭。在这些人当中,戴珊很喜欢吃梅干菜,有一次她一边吃着盒饭,一边对大家说,“等我有钱了,我就去买一屋子的梅干菜!”在那段艰难但也值得纪念的岁月里,有钱也许是这18个人共同的梦想。

10年后,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上市当天,阿里巴巴成为一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而这18个人,每个人都已经是亿万富翁了。

在阿里巴巴十周年庆的当晚,这17个人一起向马云辞去了创始人的身份,开始他们的下一段历程。

虽然如今的他们已经各处纷飞,不在一起为同一家企业而奋斗,但是“十八罗汉”的故事却会一直被我们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