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反应篇第二

反观以往,可察验未来

原典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译释

古代那些以大道教化众生的圣人,都能够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站在现在看过往,可以察验未来;回头看看古代,可以洞察今天的事情;经常观察别人,就可以了解自己。如果对事物动静和虚实的判断,在现在和未来都得不到实践,那也不应该怀疑鉴古知今的方法,而是应该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以求得符合规律的认识。有一些事情需要反复探索才能有把握,这是圣人的看法,不能不去认真地研究思考。

解读

以历史经验为鉴

狮子、驴子和狐狸一起去打猎,它们收获很多。狮子让驴子分配猎物,驴子就把猎物平均分成三份,然后让狮子自己挑选一份。狮子看到之后十分愤怒,它觉得自己得到的东西太少了,于是就把驴子吃掉了。这一次,狮子让狐狸来分配猎物。狐狸把大部分的猎物放在了一起,让狮子自己拿,自己只是留下一点点。狮子就问狐狸,是谁教给它这样分配猎物的,狐狸回答说:“是驴子的不幸”。

他人的教训可以成为自己的借鉴。生命有涯而知无涯,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之中不可能去体验所有的事。经验是宝贵的,也是有限的。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在于能借助思维从间接的经验中获得智慧。以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作为借鉴,这是我们获得智慧的途径之一。

鬼谷子说:“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也就是说观察别人可以了解自己,观察过去可以预知现在,古时候很多圣人就是通过前人的经验来获得智慧的。

1937年,爱因斯坦等多名科学家委托美国总统的私人顾问萨克斯约见罗斯福,他们想让美国在纳粹德国研制出原子导弹之前研造出自己的原子导弹。没有想到的是,罗斯福听了萨克斯的话,很冷淡地对他说:“我听不懂那些核裂变的理论,我只知道政府现在没有能力投巨资研制这种新炸弹,你最好也不要插手这样的事情了。”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罗斯福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就主动邀请萨克斯一起共进早餐。萨克斯思考了很久,准备利用这一次的机会说服总统。第二天早上,萨克斯和罗斯福一起来到餐厅。刚坐下罗斯福就说:“对不起,那天是我的态度不好。那些科学家们总是异想天开。今天可不允许你再一次提他们。”

萨克斯心平气和地说:“那我们谈一谈历史好吗?”罗斯福点头表示可以。萨克斯就说:“当年拿破仑横扫欧洲的时候不可一世。但是他虽然在陆地上取得很多次胜利,但在海战之中却不尽人意。有一天,一个叫富尔顿的人来见他,建议他砍了法国战舰的桅杆,安装上蒸汽机,把船板都换成钢板,如果这样做就会所向无敌,很快就能占领英伦三个岛屿。拿破仑就想:船要是没有了帆就没有办法行驶了,船板如果换上了钢板,那船就会沉没。他觉得这个富尔顿就是一个疯子,便把他赶走了。今天的历史学家们都说:如果拿破仑采用了富尔顿的建议,那么整个欧洲的历史就会被改写。”罗斯福听完之后,脸色变得很严肃,然后沉思了良久,对萨克斯说:“你赢了,我们马上研制原子弹。”

聪明的萨克斯不是直接与罗斯福谈原子弹的问题,而是用拿破仑为例。这就让听不懂核裂变的罗斯福总统很快地接受了科学家们的建议,做出了研制原子弹的决定。这让美国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占据了先机,也改变了世界史的进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般情况下借鉴历史人物和事件去劝说别人会让对方警醒,这就收到了良好的劝说效果。鬼谷子说:“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如果对事物的判断得不到实践,那也不应该去怀疑古人的经验,自己应该去认真研究历史,以求得符合规律的认识,只有反复地去论证,才能得到正确的方法。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也就是说借助别人的经验,才能让自己走得更稳健。“老马识途”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管仲、隰朋跟着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他们春天的时候出发,冬天的时候才返回,半路迷失了方向。管仲说:“我们可以利用老马的经验去寻找路。”于是他就放开了老马,让大家跟着马走,果然找到了回国的路。

管仲之所以知道老马识途,这得益于他早年的经历。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经常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两个人乘骑的都是老马。有一次,两个人住在一家客店,遇到了盗贼,两匹马都被偷走了。两个人就报了官。然后等了好几天,官府都没有给通知。

这一天,管仲和鲍叔牙正闷坐在店里,忽然听到附近有马叫的声音,就跑出去看,看到被盗的马自己回来了。管仲和鲍叔牙很高兴,回到家中,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鲍叔牙的父亲,并问他这是什么原因。老人见多识广,就告诉他们:“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俗话说猫记千,狗记万,老母鸡还记二里半,更何况是这老马呢。”

齐桓公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了管仲。管仲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段不平常的人生经历,这给了他无穷的智慧源泉。老马识途,这四个字道出了经验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要比在书本上学到的多。人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不一定是坏事,我们可以从失败之中积累经验和教训,这也是失败的好处。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会有挫折和障碍。那些聪明的人会在经历过挫折和障碍之后,吃一堑长一智,在其中得到一些经验和知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被狗咬过的人还是会被狗再咬一次,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再一次看到狗之后,第一种人会大呼小叫,马上就跑,结果是适得其反,这助长了狗的嚣张气焰,再一次被狗咬;第二种人看到狗来了,只是弯下腰,装作要捡起石头的样子,狗看到他这样,就马上夹着尾巴逃跑了。第一种人曾经付出过代价,但他不懂得从付出的代价之中得到启示和有益的东西;而第二种人从第一次被咬之后得到了教训,学会了避免再一次被咬。

鬼谷子鉴赏哲思

曾经付出的代价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只有珍惜它才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用语言编织一张密网

原典

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译释

用巧妙无形的方法引导对方说话,用诱导的话引出和事理相符合的发言,就会得到实情,这就像张开网捕捉野兽一样,要多打开几张网,等着对方进入。把这个方法用在人事上,只要方式适合,对方自然就会被你网住,这就是钓人的“网”。经常用这张“网”和人周旋,可以让对方与你推心置腹。如果你用的比喻对方不明白,那就要改变自己的方法,用一些形象的事物去打动对方,要表现出真情实感,然后再去控制。如果能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沟通,而且双方的言辞都有形象、比喻,这就有了沟通的基础。如果双方言语投机,你来我往,那世间万物就没有说不清楚的。不管是愚人还是智者,圣人都会有办法诱使他说出来的。

解读

善于用语言来控制别人

三国时期,陈琳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但是曹操从他所说的话中看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对他委以重任。

张辽在被曹操捉住之后,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从中发现张辽是一个性格直爽的忠勇之士,于是就当场释放了他,并对他委以重任。

吕布是一个武艺超群的人,他见到曹操之后,立马跪地求饶,且声音很凄凉,曹操一听他说话,就知道这个人反复无常,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便把他处死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话是一种自我的表现。人们可以在谈话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语言是人心灵的声音,如果没有语言作为工具,思想感情就很难表达出来。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是很多的,从语言之中可以看出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曹操就是一个通过语言识人的高手。

鬼谷子说:“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这是说人的语言所透露的信息很多,如果想要得到实情,那就要试着引诱对方说出实话。语言就好像一张网,用得合适,就会得到实情。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对方,这样才可以控制对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法国的间谍机关收审了一位于比利时被捕的农村流浪汉,法国的反间谍军官吉姆觉得这个人是德国纳粹的间谍,可是苦于没有什么证据证明。

审讯开始了,吉姆就用法语开始问:“你会数数吗?”流浪汉用流利的法语回答说:“我会数数。”他没有露出一点的破绽,甚至在德国人容易说错的地方,他都说得很熟练。于是,他被押进了小屋。

过了一会,有人在屋外放了火,这个时候哨兵用德语大喊说:“着火啦。”流浪汉依然没有什么动静,继续睡他的觉。后来,吉姆找到了一位农民,和这个流浪汉交谈农家的一些事情,他谈的居然也很在行。看来吉姆根据外观的判断是不完全正确的。

第二天,流浪汉被押进审讯室的时候,吉姆正在审阅一份文件。在上面签完字之后,吉姆对流浪汉说:“好了,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汉松了一口气。然而,当他想转身的时候,忽然发现吉姆的脸上露出了胜利者的笑容。这个流浪汉恍然大悟。原来,吉姆在说上面那句话的时候用的是德语,而他听懂了。这个德国纳粹的间谍身份因此暴露了。

吉姆之前所用的一切方法,表面上看上去都是失败的,其实不是这样。这些就好像铺着的一张大网,为最后的收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德国纳粹间谍百密一疏,最终还是露出了自己的尾巴。

鬼谷子说:“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是说如果沟通很顺利,就没有得不到的信息。不管是有智慧的人还是愚人,那些有才能的人都能从他们那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别人发言,对于别人的发言要反复地推敲,这样才能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最终制定自己的策略。

明朝洪武初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个富商,他是一位元朝的遗民,在安亭郡称得上首富。有一次,有人从京城办事回来之后,富商就问他在京城的所见所闻。这个人说:“皇帝最近写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是: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富商听完之后,叹息说:“唉,迹象已经有了。”他马上就把自己的家产托付给了仆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船,带着妻子去江湖上游玩去了。两年不到,江南大族的富户都被没收了财产,门庭破落,只有这个富商逃了出去。

从一个人的言谈之中,可以洞察一个人内心的想法。那些有识之士在他人的言谈之中会有所发现。只有明白别人语言中的意思,才能确定好自己的策略,这位江南富人就是如此。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就会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是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就会带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就是船,它带着你乘风破浪。语言在沟通中很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让沟通达到心上。在沟通的过程中,巧妙的语言可以让我们了解更真实的信息。机智巧妙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摆脱不妙的境地,因此要学会运用语言。只要懂得了语言的魅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会少受一些伤害,多一些快乐。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鬼谷子用“钓人之网”这样的字眼,会让人觉得圣人在鼓励行奸使诈的行为,其实这是曲解。所谓的“钓人之网”,把它理解成一种交际的方法,以供自己借鉴。

鬼谷子鉴赏哲思

用一些巧妙的语言去引诱对方说话,如果自己所用的方法合情理,就能从别人话语中发现其内心的实情。这就好像张网捕野兽,如果多加一张网,那就会提高捕兽的概率。在生活中,如果想要准确地抓住他人的真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多说话。因此你最需要的就是竖起耳朵闭上嘴。

巧妙避开他人的言语陷阱

原典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译释

对于那些能听懂别人反语的人,智者会用变幻莫测的语言来得到实情。他们变通很得当,能驾驭住对方。如果驾驭不住对方,得到的信息就不会很清晰。信息不明了,交流的基调就不会确实。言谈之中,如果能灵活地运用形象、类比之法,说一些反话刺激对方,通过观察对方的反应,就可以探测到实情。想要听对方讲话,我就会保持沉默;想要让对方打开心灵,我就会暂时收敛;想要让对方高傲起来,那我就会变得谦虚一些;想要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那我就会先给予一点什么。如果想要了解对方的内情,就可以用象形和比喻的方法,以便于掌握对方的言辞。同样的声音会得到共鸣。切实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者是因此共鸣,或因彼共鸣,或用共鸣的方法来侍奉上司,或者用共鸣的方法来管理下属。这也是分辨真伪、了解异同,用来分辨对手是真情还是诡诈的有效方法。

解读

欲擒故纵,逆行其道之法

《南亭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彭宫保路过一条偏僻的小巷,一个女子正在晾衣服,不小心把竹竿掉了下去砸到了彭宫保,彭宫保很生气地怒吼说:“谁干的?”这个时候,女子很害怕,她不敢得罪彭老爷。于是她急中生智说:“刚才是我不小心滑落了竹竿,我不是故意的,很对不起你。但是你这样的腔调,蛮横无理。你可知道彭宫保,他就在这里,他清廉正直,明事理,假如我去告诉他你这样蛮横无理,他一定会砍了你的脑袋。”彭宫保听了,态度立马转变了,转怒为喜,心平气和地走了。这个女子便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她懂得想要取得,那就先要给予,她给予了彭宫保赞美的话语,让自己化险为夷。

鬼谷子说:“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这就是说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有时候反弹琵琶,逆道而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是一种非常规的思维。在你做事情的时候,走一走和自己目标相反的道路,大都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激孙权的故事,就充分体现了鬼谷子的方法。三国时期,曹操吞并荆州,打败了刘备,想要一下子吞并江东。诸葛亮为了推行联吴抗曹的战略,就来到东吴和孙权见面。

诸葛亮唇枪舌剑大战群儒一番之后,鲁肃带着他去见孙权。鲁肃叮嘱他说:“千万不要跟孙权说曹操的兵队有多么的强大。”诸葛亮笑着答应了。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后,就跟他大谈曹军的兵力之雄。他说:“曹军骑兵、水军、步兵,加起来有百万之多。”孙权这个时候很吃惊,连忙问他说:“这里面有诈吧?”

鲁肃站在旁边一个劲儿地给诸葛亮使眼色,诸葛亮都假装没有看到。他又具体分析了一番,得到的结果还是曹军的兵马超过了百万,最后他还说:“我只要说出百万,就会吓到江东的人。”孙权连忙问说:“那么我去应战还是不应战呢?请先生给我决断吧。”诸葛亮说:“您应该根据自己的力量来做出决定,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和曹操抗衡,那就趁早和他断绝往来;如果你认为自己打不过他,那就不如听从那些谋士的意见,投降于曹操。”

孙权听过之后很生气,就问:“如果按照你所说的,那刘皇叔为什么不去投降呢?”诸葛亮其实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说:“田横,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而已,他都能守住自己的节操,何况刘皇叔是皇室的后代,盖世英才,怎么能甘心投降呢。”诸葛亮的这句话很明显地是小看孙权,孙权立马大怒说:“刘皇叔还不投降,我这堂堂的东吴怎么可能会投降,受人控制呢?”

孙权被诸葛亮的话激怒之后,下定了决心要和曹军抵抗。没过多久,孙刘联盟正式形成了。

诸葛亮知道孙权是一个有为的人,所以他故意把曹操说得十分强大,之后再一步一步激起孙权的斗志,最终来达到联吴抗曹的目的。

鬼谷子说:“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鬼谷子阐述了怎么迅速地俘虏人的心,那就是说话要声情并茂,引起对方共鸣。这样才会更容易地了解对方的真心,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这也就是说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那就要先说好话,得到对方的认可。

东汉顺帝的时候,外戚专权,百姓生活得很艰难。广陵人张婴不堪忍受暴政,就聚集群众起义,在扬州和徐州一带,劫富济贫。朝廷很想消灭他们,但是总是想不到办法。当时朝廷之中有一个叫张纲的御史,这个人廉洁刚正,得罪了很多人。于是,掌权的外戚就联合上奏顺帝,让张纲去做广陵的太守,让他去平息暴动,想要借刀杀人。

张纲到了广陵之后便来到了张婴的大营,这让张婴很惊讶,就出来跟他相见,并冷冷地对他说:“太守大人您屈尊赶来,有什么事情吗?”张纲站起来,施礼说:“将军何必这样说。下官不会办事,不体恤民情,以至于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俗话说官逼民反,将军行侠仗义,清廉做事,实在是让我佩服。”张纲说这些话完全出乎张婴的意料,他急忙站起来赔礼说:“太守如果早一点来,我张婴又何必如此呢?我是一个粗人,不知道什么礼仪,没有办法结交朝廷。我也知道自己是釜底游鱼,只是苟延喘息,哪里会活得长久呢?今天大人来到这里,就给我指点一下迷津吧。”就这样,张纲用安抚的办法,没有动一兵一将,经过和张婴反复地协商,妥善地平息了广陵的暴乱。

张纲说服张婴,并不是采用欺压,也不是采用利诱,而是采取了攻心的办法。他首先承认自己的失职,把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然后再去称赞张婴为民的行为,成功打动了张婴,也攻破了张婴的心理防线。这也是所谓的欲取先予,欲擒故纵。

实际上,这种“反弹琵琶,逆道而行”的思想,含有辩证法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鬼谷子鉴赏哲思

事情如果不能从正面入手,不妨考虑一下反其道而行。这样往往会得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神鬼不测的效果。

人贵自知,百战不殆

原典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

译释

要想了解别人,那就要先了解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之后才能了解别人。要想对别人了解,就要和对方像比目鱼一样经常在一起;掌握对方的语言,就好像声音和回响一样相符合;明了对方的情况,就好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别人的言辞,就好像磁石吸取钢针,用舌头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

解读

看清自己,不要自不量力

尼采曾经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都不会失去。”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更有自信,才不会在人生之中迷失方向。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有了正确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地去奋斗,即使最后不成功,也无怨无悔。

认识自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当你选择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有的人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可能会闹出很多的笑话,有损自己的形象。

鬼谷子说:“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我们都很熟悉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言,鬼谷子在这里提出先自知,然后再去了解他人,这也有知己知彼的意思。不过,鬼谷子在这里更强调的是自知,他把自知看作是知人的前提,这是很有见解的。自知之明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一个叫夜郎的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国土很小,百姓和物产相应的也很少。但是因为它所临近的国家和地区都很小,所以他们都认为夜郎这个国家最大,夜郎的国王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国家,也以为自己的国家全天下最大。

有一天,夜郎的国王和部下在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说:“这里哪一个国家最大啊?”部下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啊。”走着走着,国王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有比这座山更高大的吗?”部下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就说:“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回答说:“大王说得对。”从那以后,这个无知的国王就觉得自己的国家最大。

有一次,汉朝派一位使者来到夜郎,夜郎国王就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相比哪一个大呢?”使者一听就吓了一跳,他没有想到这么小的国家,竟然无知地认为自己可以跟汉朝相比。

夜郎的大小只有汉朝的一个县那么大,而无知的国王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问汉朝和自己的国家哪一个大,这就显得不自量力了。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人有像夜郎国王这样的心态,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过分地强调自己的能力,抑或没有来由地觉得自己无能。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面“反躬自省”的镜子,照这面镜子的时候我们要静下心来,让它拂去自己心中的尘埃,帮我们清楚地认识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正确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这样我们才能自信满满地去迎接挑战,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快乐。古希腊戴尔菲城有一座神庙,这里镌刻着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这是神庙里唯一的碑铭,它让人们在产生情绪的时候,能够感知它,之后再控制自己的情绪。伟大的戏剧学家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对自己绝对要真实,如此你就可以永远对自己负责,并认识自己。”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喜欢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那是头头是道。他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甚至不把自己的父亲放在眼里。

公元前260年,赵括率领着二十万大军驻守长平。他把廉颇的作战方针都废除了,下命令说:“秦国再来,就应战,打败敌人之后,就要追过去,非得杀他们片甲不留才行。”

秦国这边的范雎知道赵括替换了廉颇之后,他明白自己的反间计成功了,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指挥秦军。白起到了长平之后,故意打了几次败仗,然后布置好埋伏。赵括不知这是陷阱,就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事先埋伏好的地方,之后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外派了五千骑兵直接冲进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了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不过为时已晚,他只好筑起垒坚守,等待援兵的到来。

秦国又发兵切断了赵国的救兵和运粮渠道。赵国的军队没有粮食,也没有救援的兵队,就这样守了四十多天,兵士们都叫苦连天,没有心思作战。赵括想带兵冲出重围,秦军就万箭齐发,射死了赵括。赵军听说自己的主将被杀,都纷纷投降了。四十万大军,就在纸上谈兵的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赵括没有清楚地认识自我,这让他骄傲自大,他的不自量力不仅让自己丢掉了性命,还让四十万大军丢了性命。正确认识自我,才能了解自己的情绪起伏,让自己更有智慧,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在事业上,很多人都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都曾经废寝忘食地努力过,但经过一番努力打拼之后,仍然是两手空空。这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他们缺少对自我的清楚认识,也就是说,他们的想法很分散,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事业大起大落的原因。成功总是幸运地光顾那些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

鬼谷子鉴赏哲思

如果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那他肯定比那些没有方向、四处碰壁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就。一个人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不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就不会有什么进步。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知道你将往何处去,便不会达到目的地。”

察验前后的“圆略”与“方略”

原典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译释

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很少,侦察对手的行动十分迅速。就好像天地之间阴变阳、阳变阴,事物圆变方、方转圆一样变化自如。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用“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清楚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不管是向前还是向后,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都用这个方法对待。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好办法,那么整个团队就没有办法步调一致。做事情要有技巧,有一种技巧叫作“忘情失道”,也就是在做事之前自己首先要确定好斗争策略,再统领别人去做,策略不要暴露出自己的意图,要让别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这样才能称得上“天神”。

解读

随机应变,善用谋略

明代有一个才子叫解缙,他思维敏捷,聪明过人。

有一天,曹尚书邀请解缙来府上作诗,让他立马作出鸡冠花诗一首。解缙没有思索,就开口说:“鸡冠本是胭脂染,”第一句刚说出来,尚书大人就从自己的衣袖之间取出白色的鸡冠花说:“不是红的,是白色的。”解缙不慌不忙地说道:“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得满头霜。”曹尚书听了之后,连连点头称好。

明成祖朱棣钦点解缙为翰林学士,让他主编《永乐大典》。解缙陪伴在皇帝左右,朱棣经常出一些难题考他。

有一次,朱棣说:“爱卿,寡人的后妃夜里诞生了一个皇子,你就替朕作一首诗吧。”解缙立马吟道:“吾皇昨夜降金龙,”朱棣这个时候连忙说:“是一个公主,不是皇子。”解缙马上说:“化为嫦娥下九重。”朱棣又说:“可惜的是这个女儿已经死了。”解缙就接着说:“料是人间留不住。”朱棣又说:“已经让太监抛进金水河里去了。”解缙继续说:“翻身跳进水晶宫。”朱棣就哈哈大笑说:“爱卿真是一个能随机应变的奇才啊。”

做人不要太固执,要学会随机应变,别把自己的脑子加上枷锁,要学会变通,多以开放和豁达的心境来接受外界的信息,才能收获更多的惊喜。

社会在高速发展,人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不能一直用前人的眼光看待现在的事情。前人的经验是很可贵,但只是供我们参考的。我们应该冲破这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一些新的东西。思想的高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只有冲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才能让自己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鬼谷子说:“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鬼谷子提出,在情况没有明确以前,要用“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白之后要运用“方略”来战胜对方,不管是向前还是向后,是向左还是向右,都能用这个办法来对待。

北宋真宗年间,地方上把晏殊和蔡伯希这两位神童推荐给朝廷。真宗很高兴,就让他们两个陪着太子读书。皇太子年龄很小,十分爱玩。晏殊总是劝他不要太贪玩,这让太子感到厌烦,而蔡伯希总是讨太子的欢心。

有一次,真宗要检查太子的学业,太子让晏殊替他写一篇,晏殊不肯,太子就让蔡伯希写。真宗皇帝一眼就看出来有假,追问下来,晏殊就把事情说了出来。这一下子太子很生气,他恶狠狠地对晏殊说:“我将来当了皇帝,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你!”晏殊没有一点惧怕的颜色,他说:“就算你杀了我,我也不会弄虚作假。”后来这位太子当上了皇帝,他就是宋仁宗。他任命晏殊为宰相,而疏远了蔡伯希。

晏殊用“方略”来侍奉皇太子,不弄虚作假,结果被委以重任。而蔡伯希一味地阿谀奉承,却遭到了疏远。晏殊曾经对刚步入仕途的王安石说:“能容物者,物乃能容。”这句话可以说是人生的真理。不去责怪别人轻微的过错,不去随便揭发一个人生活中的隐私。不管你是多么的高尚,你的观点多么的正确,只要你对别人苛刻,别人就会把你当成敌人。能容人之过的人,都具有开阔的胸襟,只有那些修养很高的人才能做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一般会因时因事转移,总是把自己的思路放在过去的恩怨上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鬼谷子说:“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如果自己不事先想好办法,就很难让手下人步调一致,高超的策略是不会暴露出自己的意图的。

一批日本客商参观法国的一家著名的照相机械厂。给他们当向导的是实验室的主任,他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一边热心地回答客人们的问题,一边认真地观察着客人们的举动。

实验室主任发现,有一位日本客商对新的显影液很感兴趣。他戴着领带,俯身观察显影液的时候,领带的末端刚好浸入了溶液之中。日本客商这一平常的动作失误没有逃过实验室主任的眼睛。实验室主任心里想:这个日本人真狡猾,他只要回去把领带上的溶液化验一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知道显影液的配方了。这可是本厂的机密啊,绝对不能让这个日本人得逞。

实验室主任连忙叫来一位公关小姐,小声地对她吩咐了一些事情。没过一会儿,这位公关小姐拿来了一条崭新的领带出现在那位日本客商面前,并且对他说:“先生,您的领带脏了,我们给您洗一洗,请先换上这条领带好吗?”日本客商回答说:“好吧,谢谢你。”日本客商知道自己露出了马脚,只好解下了自己的领带。他的内心是沮丧的,但他对法国人没有当面说穿他而表示感谢。

人们常说“兵不厌诈”,在商业领域的确是这样的。工厂方面知道日本客商有欺骗行为之后,没有当面揭穿,而是不动声色地破坏对方的意图,这样维持了表面上的和谐,确实是一种高明的做法,也达到了鬼谷子“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的境界。

与人相处要懂得分寸,既不要对人苛刻,也不要过于亲近。我们经常说对人要友好,这并不是说没有选择的和人做朋友。在对别人掏心掏肺的时候,最好对人有所了解。一个人对任何人不设防,并且成为了习惯,时间长了觉得彼此不合适了,这个时候再抽身,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懂得运用“方略”和“圆略”,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就不会感到尴尬了。

鬼谷子鉴赏哲思

学习圆方的策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看待别人的错误。如果别人无意之间犯了错误,违背了你的心愿,打乱了你原本的计划,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气愤,会大发雷霆。很多人会这样,但这根本没有用,结果会加重对方的恐惧,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其实如果能忍着自己的怒火,反过来宽容别人,结局就会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