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系列:重塑经济与世界+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解码区块链全球应用与投资案例
- 徐明星 长铗 韩锋 龚鸣
- 4207字
- 2021-04-04 17:54:49
区块链之父——中本聪
神秘的中本聪,神秘的论文
上一节中,用“国王的Wi-Fi”解释“拜占庭将军·难题”算法的邮件作者,名叫Satoshi Makamoto,如果你对这个英文名字感到陌生,不妨看看其他几个译名:
日语翻译:中本哲史;
汉语翻译:中本聪。
比特币圈内的人一定都知道他的大名:一个匿名者、一个爱收集火车模型的天才黑客。人们关注他的理由还有很多:不仅因为他发明了比特币,还因为传言他拥有一笔类似尼伯龙根宝藏一样的海量比特币财富,以及其他诸多不为人所知的内容。然而,所有寻找中本聪的努力都以:
• 相同的方式开始(我们找到了!);
• 相同的方式高潮(看似可靠,但并不有力的证据引发坊间的热议);
• 相同的方式落幕(被怀疑或证明不是)。
无论是《新闻周刊》《纽约时报》,还是《连线》杂志近来出现的寻找中本聪的数次“乌龙”,让人们甚至开始计数,“这是第12次还是第13次发现‘真正’的中本聪了?”
他的最近一次露面是沉寂多年后的又一封声明:2015年12月在Linux基金会的比特币开发者群组中:
邮件标题:“Not this again.”(这次你们仍然没猜对)
正文:“I am not Craig Wright. We are all Satoshi.”(我不是克雷格·赖特,我们都是中本聪)
这次媒体炒作源于2015年12月8日,《连线》刊文认为克雷格·斯蒂文·赖特(Craig Steven Wright)即中本聪,并列举了部分掌握的“可靠”证据,包括猜测在一段可能要发言的视频中所要说的话和内容。之后数小时,澳洲警方突袭并搜查了他的家,但警方称此次搜查是和税务相关,与比特币没有联系。《卫报》援引路透社记者称,赖特的办公室也遭到了搜查。
然而这次搜查之后,中本聪的声明并没有得到开发者群体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自2014年9月起,就有确定的网络证据显示:部分中本聪的邮箱账户已经“有意无意”地被盗。甚至,盗取者本人对此也供认不讳,并颇为得意地提醒:中本聪先生保密工作没有做够,为安全起见请赶紧逃离,以防被抓捕。在揶揄的同时,仍然不忘记来一句Thank you for inventing Bitcoin(多谢你发明了比特币)。
下图是2014年中本聪的邮箱因长期荒废等原因被黑客盗用,从此更难有任何可信的渠道证明任何发表声明的是其本人。
图1-1 中本聪邮箱账户被盗,并用中本聪账户发表声明
资料来源:http://p2pfoundation.ning.com/forum/topics/bitcoin-open-source?id=2003008%3ATopic%3A9402&page=4#comments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多么地矛盾!中本聪的密码学造诣十分精湛,许多曾经被认为是冗余设计的错误,后来都被证明是正确的。比如,精心挑选的Koblitz(科布利茨)曲线,避开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加密标准中暗藏的后门;比如,在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加密的基础上,再哈希两次,足以应付量子计算机的威胁。这粗心的与精密的居然是同一个人。
2008~2011年的网络讨论中,中本聪的一言一行也伴随着比特币概念的成型与实现,当然还有那篇著名的并未发表在任何学术期刊上的“神秘的论文”。论文的简介如下:
“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虽然数字签名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才能防止双重支付的话,那么这种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在此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现金系统在点对点的环境下运行,并防止双重支付问题。该网络通过哈希散列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timestamps),将它们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最长的链条不仅将作为被观察到的事件序列(sequence)的证明,而且被看作是来自CPU计算能力最大的池(pool)。只要大多数的CPU计算能力都没有打算合作起来对全网进行攻击,那么诚实的节点将会生成最长的、超过攻击者的链条。这个系统本身需要的基础设施非常少。信息尽最大努力在全网传播即可,节点(nodes)可以随时离开和重新加入网络,并将最长的工作量证明链条作为在该节点离线期间发生的交易的证明。”
2008年11月1日深夜2∶10,当时的中本聪也许是怀着欣喜之情,发出了题为“Bitcoin P2P e-cash paper”(比特币P2P电子现金论文)的邮件。在邮件中他给出了含有上述见解的论文的链接,重述了比特币的五个主要特性:
(1)可以用点对点的网络解决双重支付(双花)问题;
(2)没有类似铸币厂一级的第三方的信任机构;
(3)使用者可以完全匿名;
(4)可以用哈希现金形式的“工作量证明”来制造新的货币;
(5)用于制造新货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同样可以用来预防双重支付。
一个伟大的社会实验从此开始!然而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没有人能找到他。即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学教授Bhagwan Chowdhry(巴格·乔杜里)已提名他为2016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的候选人,或是瑞士小镇上的瑞信银行打出招牌:“欢迎来到达沃斯,中本聪!”
他的一生就像一个谜团,出现、闪耀、隐逸于茫茫人流。也许正如康奈尔大学教授萨若所评论的那样:重要的是中本聪的实际遗产。我们的银行基础设施已经过时了,自千年虫爆发重写代码以来就再未更新过。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可审计性极低。银行零售业自1959年以来鲜有创新,直到几年前才有所改观。即使在今天,银行依然为我们的钱提供残旧、难用的接口。我不会宣称比特币那样的虚拟货币是最终的解决方案,或者甚至是目前可靠的解决方案之一。即使最近有规划进行改进,比特币也不能扩展到世界各地,而且它在安全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它确实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思路,可以丰富我们的国际社会;这些思路中的一部分是中本聪发现的,另一部分是中本聪的前人发现的。负责任的媒体需要放下毫无意义的寻人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比特币这种技术和它带来的启示上。这才是真正该做出的行动。
波动的价格,轰动的交易
从横空出世到渐入佳境,从默默无闻到妇孺皆知,比特币一路走来,价格的波动也一路备受争议。在看过了无数类似《十问比特币:3年翻25000倍》这样骇人听闻的新闻标题之后,人们的心脏承受能力也越来越强。25000倍,这是事实吗?
图1-2 比特币兑换美元价格
资料来源:https://blockchain.info/zh-cn/charts/market-price?timespan=all&showDataPoints=false&daysAverageString=1&show_header=true&scale=0&address
比特币兑换美元价格在2014年1月达到峰值1120美元左右。一般读者显然忽略了一个基本的数学常识:如果一定要选用0作为除数,进行对比,则很容易得到一个近乎无穷大的结果。25000倍似乎也并不算离谱。我们不妨选用漫长的0值时期后非常早的一个点:中本聪依然频繁出现的2010年的某一个点,以0.0619美元作为基准,做一下计算:18093倍,依然不小。
2016年2月25日比特币的价格是424美元,虽然波动已经平缓,但相对于两年前顶峰时期的1120美元,也仅是那时的37.8%。其实从2011年第一次“比特币-比萨饼”的公开交易兑换至今,比特币兑换美元价格经历了无数次的暴涨暴跌。
表1-1 2010~2015年比特币兑换美元价格
数年间持续反复的涨跌后,大众终于接受了比特币这样的新常态,每日交易的次数也在震荡中逐步攀升,趋于27.5万笔/日(数据源于区块链网站)。
图1-3 比特币每日交易数
资料来源:https://blockchain.info/zh-cn/charts/n-transactions?timespan=all&showDataPoints=false&daysAverageString=1&show_header=true&scale=0&address=
核心开发成员埃米尔·塔吉(Amir Taaki)的评论中引用了业界周知的Hype Cycle(炒作周期)来解释这一经济现象:“你可以说,比特币遵循了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高德纳)的‘炒作周期’规律,即一种理论上的技术从被采用到成熟的曲线。这个周期始于技术萌芽期,然后经历期望膨胀期、幻觉破灭谷底期、复苏期和生产力成熟期四个阶段。”根据这一理论,比特币正在走出幻觉破灭谷底期,人们开始珍视可靠的代码,抛弃人为因素和围绕这种因素的动荡。
传输价值的代币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接受财新传媒的采访中罕见地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进行了表态:“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货币从来都是伴随着技术进步、经济活动发展而演化的,从早期的实物货币、商品货币到后来的信用货币,都是适应人类商业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作为上一代的货币,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完全意识到了数字货币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而区块链则是一种可选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各国央行撰写的《数字货币》报告中提出了一种代表绝大多数央行的典型看法。国际清算银行下属组织CPMI(支付与市场研究委员会)指出,比特币隶属于数字货币的一种,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看待这种数字货币。
第一,它是一种资产,这一点如同其他很多货币一样,可以被用来作为支付的手段,但同时并不与一种主权货币必然相联系,没有任何实体、任何官方权威的背书(这一点与QQ币、网络虚拟币不同)。
第二,它并不具有内在固有的价值,因此它应有的价值取决于愿意接受它、使用它的人们,取决于这些人们对于它未来(可以兑换的商品、服务、货币)的信心。
第三,目前参与其中的第三方机构大都由“非银行组织”构成,这些组织在开发和维护数字货币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上非常活跃。
在比特币开发和部署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中,这份报告同样提到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如同电话、手机第一次走入人们的世界,使用的人群越多,它的价值也随之越大。当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比特币的时候,它的价值也会越大。而这源于它固有的优势:
(1)最初设计上考虑到了方便、全球可达、全球跨国界的使用;
(2)廉价。(各国央行也承认至少在某些交易的场合,对于用户来说,它提供了一种更加方便和廉价的方法)
在各国央行看来也有悲观的一面,它也存在着安全和信任主体缺失的缺点。但这些都不妨碍比特币作为一种传输价值的代币或传输价值的语言继续发挥作用。
然而在自由主义者眼中,比特币显然走得更远,它不仅可以被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存储和转移法币价值的机制,更是一种互联网协议上的价值操作方法(Value over IP)。比特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取代物权法中的传统产权链,以一种可识别的安全方式保护使用者的资产利益,并提供一套透明的规则和执行机制以便所有参与者在记账上受到平等对待。所有这些比特币完成的功能都不需要依赖金融、监管或司法部门,比特币本身就是法律的代码。这一点尤其在缺乏完善的金融系统、法制失灵、无法保证公民财产权稳定的地方,体现得淋漓尽致。
使用Kipochi钱包的肯尼亚人不仅可以如愿地使用比特币的全球性金融体系,而且还可以把比特币兑换成M-Pesa以便完成当地的交易和购物。新时代里远下南洋掘金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华裔可以通过OKlink将东南亚货币以低廉的手续费用转回中国大陆的家中。
在政府和私营部门已经失败的地方,开源开发已经在比特币身上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们回首它诞生的历史也会发现,比特币在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在普遍的泡沫和对威权信任的丧失中诞生,可以说不只是比特币开发者造就了比特币,而是这个时代造就了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