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要想了解孩子是什么性格,就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下面的小测试是专门针对红色性格的孩子而设计的,家长们不妨认真回忆,回答以下问题,看看你家的孩子是否属于红色性格。
1.总是积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A.是
B.偶尔
C.不是
2.受到表扬后会很开心,并且更加努力。
A.是
B.偶尔
C.不是
3.喜欢同时做几件事,但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干扰,偏离主题。
A.是
B.偶尔
C.不是
4.讨厌在做作业时旁边有人看着。
A.是
B.偶尔
C.不是
5.非常乐意帮助爸爸妈妈分担家务。
A.是
B.偶尔
C.不是
6.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时,总是比别人说的话多。
A.是
B.偶尔
C.不是
7.喜欢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的问题。
A.是
B.偶尔
C.不是
8.愿意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
A.是
B.偶尔
C.不是
9.喜欢表现自己,在意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美。
A.是
B.偶尔
C.不是
10.乐于承诺,但是说过就忘。
A.是
B.偶尔
C.不是
统计结果
ABC三个选项中,选择A为3分,B为2分,C为1分,请根据选择结果为孩子统计出最后得分。
分数阐释
本测试可以知晓你的孩子是否属于红色性格。根据分数结果判断,分值大于等于20分即为红色性格,15分至20分之间即为偏红色性格,分值小于15分,那么你的孩子则不属于红色性格。孩子的核心性格主色只有一种,但有的孩子的性格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两种或多种性格的组合。要想全面了解孩子的性格,需要进行其他测试,同时还需要对孩子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结果分析
红色性格的孩子——热情又充满活力,对各种情况都保持热情,很难老老实实地去做一件事,或者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任务上。
培养红色性格的孩子,家长可以
鼓励孩子坚持自我:红色性格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善意和热情,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保护和维持孩子的这种积极和热情。热情和快乐是他难能可贵的天性,在他眼中,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不要让外界的人或物影响孩子的心态和性格,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诉他坚持自我的重要性。
强调规则:制定清晰的制度规范,并且反复跟他强调。红色性格的孩子做事常常三心二意,很容易就偏离主题,所以家长要反复对他强调规则,而且要看着他的眼睛,把话说到他的心里去。
布置任务:疏导他过剩的精力,加强他对某一件事的专注力。比如:假期带他到动物园的时候,不要随着他的性子来胡走乱逛,而是要让他定下心来,让他观察假山上总共有几只猴子,小猴子之间有什么不同,并让他尝试为它们归类,等等,培养他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力。
弥补错误:如果他弄坏了其他孩子的玩具,就让他把自己的玩具“赔”给人家。打碎了碗怎么办?让他在饭后擦桌子、扫地,以做家务的形式进行“赔偿”。弥补错误能够让红色性格的孩子找到承担责任的正确方法。
善良:自带温暖他人的力量
周六的下午,妈妈接上舞蹈班的欣欣回家。十二月的天气很冷,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般,妈妈拉着欣欣的手,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等一下,妈妈。”欣欣突然停了下来,指着马路对面说,“你看,那里有个讨饭的老爷爷,我们过去给他点钱吧!”
对于是否施舍乞讨者,妈妈和欣欣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一致决定在三种情况下要给予施舍:一是年老体弱者,因为他们无法自食其力;二是年幼残疾者,因为他们身世可怜;三是沿街卖艺者,因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鼓励。但是今天这么冷,时间也不早了,妈妈实在不愿意走过去。
“算了吧,欣欣。”妈妈犹豫了一下,说,“你看马路对面那么多人在老爷爷跟前走过来走过去,大家也会给他钱的,少你那一块两块钱也没什么,没人会在乎的。”
“可是老爷爷在乎啊!”欣欣很认真地说,“天气这么冷,我们过去多给他点钱,他就可以早点回家了,否则他说不定会感冒的。”
一句“老爷爷在乎啊”击中了妈妈的心。她想起来以前给欣欣讲的一个故事。暴风雨后的沙滩形成了一个个小浅水洼,很多被风浪冲到岸上的小鱼儿被困在浅水洼里,而一个少年则很认真地将每一条被困的小鱼儿捡起来,用力地扔回大海。一个游客看见他重复了几百次这样的动作后,终于忍不住问:“大海这样大,谁会在乎你扔进去的一两条小鱼儿啊?”少年回答:“我知道,可是小鱼儿在乎啊!这条小鱼儿在乎,这条也在乎……每一条小鱼儿都在乎!”
妈妈为自己的冷漠感到羞愧,同时也为孩子的善良感到欣慰。她紧紧地拉着欣欣的手,坚定地说:“走,妈妈和你一起过马路!”
善良是每一位孩子应该具备的美好品质,很多表现型的孩子身上都有这一特性。因为他们本身就像一团火,热情地照亮、温暖着周围的人。
对于天性热情的孩子来说,帮助他人是让他们最快乐的事。虽然他们爱表现,渴望听到大人的表扬和赞美也是动力之一,但是发自内心的善良是最值得肯定的。善良是这世界上弥足珍贵的品质之一,善良的孩子长大后人品绝不会差。因此,让我们认真呵护并鼓励孩子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给予他们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或许爱子心切的家长会说:“这世界太险恶,人善被人欺,孩子要是受欺负怎么办?”那就加强孩子预防危险、保护自己的意识,但绝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孩子吃亏而浇灭了孩子的热情之火,伤害了孩子的善良之心。
自信:自告奋勇地参加活动
第一次见到甜甜,周老师就被这个瘦瘦小小的女孩感动了:虽然跛着一条腿,但浑身上下散发的开朗和自信令她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太阳,那么明亮,那么温暖。
一开始,周老师有些担心她会受不了周围小朋友的目光,但不料甜甜对每一个询问她的小朋友都解释得那么坦然:“这条腿是我三岁的时候不小心被汽车撞坏的,那时候我可调皮了,奶奶带我去买菜,叫我乖乖地不要乱动,可我趁她不注意跑开了。这时,一辆小汽车开过来,‘砰’,就把我撞了。”
“疼吗?”有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摸摸甜甜的腿,甜甜笑起来:“现在不疼啦!不过妈妈说我那时候疼得哭了几天几夜呢!所以大家以后过马路一定要小心哦!”
小学一年级的生活,甜甜适应得很快。虽然腿脚不方便,但甜甜似乎从来都没有为此而烦恼过。最令周老师感动的是元旦文艺演出,老师帮学生们排了一个情景短剧,甜甜主动找到老师要求参演。
“你想演什么角色呢?”周老师有意不看甜甜的腿。
“我想演老婆婆。老婆婆腿脚不方便,我演起来肯定最像。”
这样的要求周老师实在不忍心拒绝,但是她还是有些担心,悄悄打电话跟甜甜的妈妈沟通。妈妈在电话里爽朗地笑着说:“周老师,请您像我一样,选择相信甜甜,她一定能演得很棒!”
周老师似乎有些明白为什么甜甜这样自信开朗了,原来妈妈一直都选择信任甜甜。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没有自信呢?
果然,甜甜认真卖力、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所有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如雷的掌声中,周老师紧紧地抱着下台的甜甜,望着她微微出汗、如苹果一般的小脸,轻声而坚定地说:“甜甜,你真的很棒!很棒!”
如果说表现型的孩子像一团火,那么他们身上的自信就是最耀眼的光芒。
表现型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对他们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赞美。每一次的赞美与肯定都能让孩子更加自信、快乐;同样,每一次的指责和挖苦都会让孩子沮丧、失落,甚至丧失信心。因此,聪明的父母都会极力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毫不吝惜地将赞美之词奉上。即便对于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他们也都采取鼓励的态度:“相信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相信你一定会越来越棒!”这些话就犹如魔法棒一样,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出色:优秀的更加优秀,不足之处也渐渐在改进。
孩子的自信更多来自周围人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父母。像甜甜的妈妈一样,做一个完全信任孩子、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吧,你会发现,在爱和信任中成长的孩子永远都是那么开朗,那么自信!
热情:什么都想参与和帮忙
快到春节了,妈妈带球球回老家,帮助外公外婆打扫屋子。由于灰尘大,妈妈找了个喷水壶,在地面上、走廊上细细地洒了一层水,然后再扫地。
球球一看到洒水壶,立刻来劲了,一把从妈妈手中抢过去:“妈妈,我来帮你!”
“你轻点啊!不要到处乱洒……”
妈妈话还没说完,球球就跑进了屋子,头也不回地说:“我知道了!”
过了一会儿,外公从外面散步回来,一进房间,就大叫一声:“我的画啊!怎么都湿了?”
妈妈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肯定是球球闯祸了。”于是赶紧跑到书房,发现书房里几乎是“水漫金山”:地上到处都是水,桌子上、书架上也都湿漉漉的,就连墙上,也到处洒了水,墙上挂着的外公最喜欢的《梅》《兰》《竹》《菊》四幅画也全都湿了。外公气得白胡子直翘,可球球还满不在乎地说:“我是在帮你打扫房间啊,妈妈都是这么做的,妈妈说这样就不会有灰尘了。你看你的桌子上、书上、画上到处都是灰尘呢!”
妈妈心中暗暗叫苦、哭笑不得,一把揪住球球,拉出房间:“叫你别捣蛋,你偏不听,这下好了,闯祸了吧?”
“我没闯祸,我是在帮忙!”球球大声说。
“你这帮忙啊?这叫越帮越忙!”妈妈没好气地说。
孩子从两三岁时起,就开始喜欢帮大人“忙”了,尤其是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孩子。当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和球球一样,越帮越忙,最后弄得满地狼藉。
大人洗碗,他要来“帮忙”,最后洗干净的碗不如打碎的碗多;大人洗衣服,他也要来“帮忙”,小手放在洗衣盆里一阵乱搅,弄得泡沫飞溅,满地都是;如果家里包饺子,那他就更来劲了,不把自己弄成个“大花脸”,绝不停下来……
面对一片狼藉,很多家长直接叫停,把孩子赶到一边去:“你就乖乖地待着吧,爸爸妈妈来做就行了。”更有些脾气不好的父母揪过孩子就一顿训斥:“大人越忙,你越添乱,真不让人省心!”要知道,孩子高涨的热情被打击的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也受到了极大的挫伤。长此以往,孩子不是变得唯唯诺诺、四体不勤,就是会产生对抗情绪,凡事喜欢和家长对着干。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就逐渐发展起来,尤其外向型的孩子,自我意识、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强烈。在这一阶段,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热情,即便他们的能力有限,也尽力为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这才是明智的父母应该尽的责任。大不了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点精力收拾残局而已,但这一点时间、一点精力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主动:敢于争取表现自己的机会
吃晚饭的时候,萱萱说:“妈妈,元旦我们班级要演出英语短剧《豌豆公主》,我想演公主。”
一旁的小姨“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萱萱立刻不高兴地问:“你笑什么呀?”
“公主可没有大板牙。”小姨故意逗她。
萱萱立刻把嘴巴抿紧,想了一下,说:“妈妈说了,这是乳牙,等过段时间就掉了。我会好好保护牙齿,再也不往外舔了,保证长出来的新牙齿比你的还好看。”
妈妈用筷子轻轻在小姨头上敲了一下:“不许跟小孩子乱开玩笑。”然后问萱萱:“你觉得老师会同意让你演豌豆公主吗?”
“会啊!”萱萱自信地回答。
“说说你的理由!”
“因为我英语好啊,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表扬我,说我的发音是最标准的。”这或许跟妈妈从小教萱萱学习英语有关。
“嗯,这是你最大的优势,还有别的吗?”妈妈又问。
萱萱想了一下,说:“有啊,我的记忆力特别好,你和爸爸不是常说我很久之前的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吗?豌豆公主是主角,主角的台词很长,我一定能记得又快又好。”
“还有呢?”妈妈再问。
“还有……对了,我身子又小又轻,豌豆公主也是这样啊!”
“哈哈,挑食也成优点了?”小姨又忍不住调侃萱萱。妈妈制止了她,继续问萱萱:“你打算自己去跟老师说吗?”
“要不……妈妈,你帮我说?”萱萱迟疑地回答。
“这可不行,是你要演豌豆公主,又不是妈妈演,得你自己去说。”妈妈立刻回绝。
“我自己去就自己去!”萱萱大声回答。
果然不出所料,在萱萱的主动争取下,她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豌豆公主的角色。
主动、积极是红色性格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很符合他们表现型的性格特征。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们不够谦虚、不懂谦让,甚至会说他们爱出风头。但事实上,机会总是偏爱主动出击的人,被动等待的人就如同守株待兔一般,成功的概率要比主动争取的孩子小得多。
主动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这和爸爸妈妈平时的民主与鼓励大有关系。要让孩子学会主动展示自己、争取机会,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优点,这样才能积极、勇敢地表现自己。虽然孩子还小,听不懂“机会永远垂青主动争取的人”之类的话,但是作为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主动性至关重要。
孩子从两岁开始,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也会有初步的荣辱感和自尊心。当孩子勇敢地提出意见时,父母一定要采取尊重的态度,不能以“孩子还小,懂什么呀”的理由拒绝聆听。要知道,再三否定和推翻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造成致命的伤害,今后他就再也不敢,也不愿意主动为自己争取权益了。那么,在他长大后,他也很难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争取生活和事业上的机会。
责任心:对分配的任务很认真地完成
一周一次的大扫除又开始了,一天下来,妈妈累得腰酸背痛,忍不住向爸爸抱怨:“你说你,作为一个男人,家务事就一点不能插手了?好像家务事就应该女人做似的,我也是要上班的人啊,在单位里工作也累得要死,一日三餐还要伺候你们两个大小爷们。你倒好,看我忙得累死累活的,一点也不帮忙……”
妈妈越说越生气,最后索性宣布:“不行,今后家务要分工,不能什么事都我一个人干。我也不要跟你五五平分,但最起码你自己的书房得自己打扫,阳台也归你……”
“妈妈,妈妈,还有我呢!我干什么?”四岁的沛沛着急举手。妈妈看看还没桌子高的沛沛,笑着说:“你啊,人最小,分给你的房间也最小好不好?”
“好啊!”沛沛拍着手说。
“那好,那以后厕所归你管了!”
“妈妈,我现在就去打扫厕所。”
沛沛一转身跑进厕所,爸爸责备妈妈:“孩子才四岁,能干什么?还不够添乱的。”
“谁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啊?不会可以学啊,我可以教他。沛沛虽然小,但他也是家里的一分子,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嘛!”妈妈不以为然地说。
从此后,厕所就成了沛沛管辖的“领地”。妈妈洗头时滴落的水没擦干净会受到“批评”,爸爸上完厕所马桶盖没放下来也会受到“批评”。刚开始的时候,沛沛有时也会忘记自己的职责,妈妈跟他“约法三章”:第一,厕所脏了要及时打扫;第二,如果哪天忘记打扫,就要减少当天看动画片的时间;第三,假如沛沛生病了或者在某些特殊情况时不能打扫厕所,请爸爸或者妈妈帮忙,作为回报,沛沛以后也要帮助爸爸或者妈妈打扫一次房间。
“爸爸!你还没有把马桶盖好!”沛沛大叫一声。
刚走出卫生间的爸爸苦笑着对妈妈说:“我怎么感觉上厕所的时候都有双小眼睛盯着我呢!”
孩子从两三岁时就开始渴望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尤其是表现型的孩子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家长,应该及时抓住这个教育的好时机,不仅要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更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家务分工,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小主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孩子在家庭管理、分担家务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分子的重要性,还可以切身体会到爸爸妈妈为家庭所付出的心血和辛苦,从而为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父母大都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却不怎么上心。不要让孩子产生“这个家是爸爸妈妈的,家务也是他们的,跟我没关系”之类的想法,要知道,一个从小肯为家庭承担责任的孩子,长大后才会为社会、为国家承担责任。
顽强不屈:遇到挫折不哭鼻子
麦麦家搬进新房子里了。
妈妈带着麦麦在新小区里转悠,走到公共活动区域时,麦麦被两块大石头吸引住了。这两块大石头有一人多高,一块稍微矮一些,一块稍微高一些,紧紧地挨在一起。石头没有什么棱角,很平整,尤其是石头的顶端,很宽阔,像两把天然的大椅子。石头下是一片厚厚的草坪,没有什么危险性,所以家长们也就放任孩子们在石头上爬上爬下。
麦麦一看也来劲了,松开妈妈的手就朝两块大石头跑去。
“麦麦,等一下!”妈妈赶紧跟上去拉住麦麦,“你太小了,爬不上去的。”
“不,我要爬!”麦麦挣脱妈妈的手,跑向大石头。可是他实在是太矮了,力气又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爬上去。
“麦麦,我们回家吧,你看,爬上去的都是大哥哥大姐姐,等你长大了,个子长高了,再来爬好不好?”
“不好!”麦麦很清脆地回答。
他歪着脑袋,仔细打量了一番大石头,然后退后几步,再突然往前一冲。随着惯性,麦麦冲到了大石头上,可是还没爬到一半就滑落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一旁的大孩子们发出了笑声。
“麦麦,别爬了,你爬不上去的。”妈妈心疼地扶起麦麦。麦麦用力地摇着头说:“不!我一定要爬上去!”
“那……妈妈把你抱上去好不好?”
“不要!我要自己爬!”麦麦有些着急了,推开妈妈,又朝大石头冲过去,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滑落在草坪上。最后一次,妈妈灵机一动,当麦麦爬到一半,又要滑下来时,妈妈轻轻托住了他的屁股,往上一送,麦麦终于爬到了大石头的顶部。
“噢耶!我成功啦!”麦麦气喘吁吁地坐在大石头上,张开双臂欢呼。大哥哥和大姐姐们也都伸出了大拇指。
不屈不挠、坚定不移是很多表现型孩子的可贵品质,这也是由他们热情、外向、开朗的性格所决定的。因为有热情,所以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因为开朗,所以对遇到的困难能微笑着面对;因为外向,所以他们愿意向他人倾诉苦恼、寻求帮助,因而也更容易攀上成功的顶峰。
孩子身上这种坚定不移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但有的时候却会被爱子心切的父母所吞没。我们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苦受难,所以,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险境时,就会像护崽的母鸡一样,张开翅膀,恨不得把所有的困难和辛苦都一力承担。殊不知正如温室里的树苗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一样,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孩子也是无法成为栋梁之材的。因此,不要给孩子过度的保护,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遭挫折、受辛苦而越俎代庖,自作主张为孩子解决难题。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鼓励和信任,家长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助一臂之力,就足够了。
乐观:在他心里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乐乐今年刚上一年级,妈妈第一次到学校开家长会,老师就微笑着对妈妈说:“你家孩子的名字起得真好,乐乐真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我发现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大不了的’。”
妈妈也笑了起来,说:“这也是他爷爷的口头禅。”
乐乐一岁多,爸爸妈妈因为工作需要,被调派到国外工作。由于去的地方条件比较艰苦,乐乐就留在国内由爷爷奶奶照顾。五年来,妈妈一直担心在老人的照料下,乐乐是否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回国一看,才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乐乐开朗、热情、积极向上,尤其是他的乐观精神,能够轻易地感染每一个走近他的人。他最爱说的话是“有什么大不了的”。妈妈第一次看见他摔跤,摔得膝盖破了个大口子,流了很多血。妈妈一边给他擦药,一边心疼得都哭了,乐乐也疼得龇牙咧嘴,但还咬着牙对妈妈说:“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以前摔得比这个还惨呢,都没哭。你看,我身上还有疤呢!”他挽起袖子给妈妈看以前摔跤时留下的疤:“看,是不是像一条小花蛇?还挺好看呢!”妈妈都被他逗笑了。
爸爸答应周末陪他去公园,可临出门的时候接到电话,公司有紧急事情要他去处理。爸爸感到很抱歉,乐乐却说:“有什么大不了的!我陪你一起去公司好了,正好我也想参观一下爸爸工作的地方呢!这比去公园有意义多啦!”
文艺演出时,乐乐上台朗诵了一首爷爷写的诗,可台下鼓掌的人寥寥无几。老师怕他难过,乐乐却开玩笑地说:“老师,肯定不是我朗诵得不好,是爷爷写的诗不好。有什么大不了的!下次换一首我自己写的诗,肯定会大受欢迎。”
乐乐的爷爷是一个很开朗、很有趣的老头儿,虽然吃过很多苦,但一直都是乐呵呵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乐乐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许正是耳濡目染,受爷爷的影响。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而生活不可能总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和磨难,而乐观,正是对付这一切不如意的最好的武器。
一般而言,外向型性格的孩子都比较积极乐观。他们对人对事的热情、充沛丰盈的精力会让他们在面对挫折和磨难的时候更加坦然,而开朗的性格也会令他们比较容易忘记不愉快的经历,这些都是表现型孩子更具有乐观精神的原因。但是,与其说乐观是一种性格,不如说是一种品质,而所有的品质都是“三分靠天生,七分靠培养”,只要家长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就能更加快乐地面对生活。
懂分享:从小就有分享意识
“开饭喽!”妈妈一声令下,琳琳第一个跑过去搀奶奶走到餐桌旁:“奶奶,您坐这儿!”
奶奶腿脚不灵便,除了琳琳出生时来过一趟,这是第二次到琳琳家。
“奶奶,您吃排骨,妈妈说吃排骨长得高!”“奶奶,您吃鱼,妈妈说吃鱼聪明!”“奶奶,您吃青菜,妈妈说蔬菜也得吃,才叫不挑食!”
不一会儿,奶奶的碗里就堆满了菜。奶奶连声说:“好了,好了,琳琳真是个乖孩子,奶奶自己夹菜。”
这时,妈妈端上来一碗炖蛋,放在琳琳面前:“琳琳的炖蛋来喽!快吃吧!”
“奶奶,您先吃。”琳琳把碗推给奶奶,奶奶连忙说:“这是给琳琳做的,奶奶不吃。”
“不行,奶奶,您一定要尝一尝,这相当美味呢!”
这是琳琳专属的营养蛋羹,为了让她的饮食营养均衡,妈妈在里面放了鱼、虾和青菜碎末,奶奶怎么可能吃呢?
可是琳琳却非要奶奶吃一口,用勺子舀起满满一勺,递到奶奶嘴边,像哄小孩子一样说:“奶奶,您尝一尝,就吃一口,我没骗您,真的可好吃啦!”
“奶奶吃排骨、鱼、青菜,这个留给琳琳吃。”奶奶头一偏,不小心碰掉了勺子。琳琳小嘴一抿,马上就要哭了。
妈妈笑着对奶奶说:“妈,您就尝一口,这孩子就这样,什么好吃的都要让我们尝一尝。”
奶奶终于吃了一口琳琳的蛋羹,琳琳破涕为笑:“奶奶,我没骗您吧?是不是非常美味呀?”
奶奶连连点头,眼睛里却满含泪光。
在“小皇帝”、“小公主”被宠得唯我独尊的时代,像琳琳这样懂得体贴、关爱长辈的孩子真是很少见了。而且,在琳琳热情体贴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更为宝贵的品质,那就是乐于分享。
分享是一种快乐,表现型的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更乐意将美好的事物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天性大方、爽朗,喜欢结交朋友。观察3—6岁的小朋友,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大多都是通过分享一份美味的食物、一个新奇的玩具,甚至一个简单的游戏来开始他们的友谊的。热情、外向的孩子尤其如此。他们渴望与人交往,通常是提供食物、玩具或者游戏的一方,而且非常享受这个分享的过程。
可以说,一个不懂分享的孩子是无法体会到世界的美好,也无法获得更多的快乐的。所以对于表现型孩子这种宝贵的品质,我们家长应该像呵护珍宝一样呵护它,并用鼓励和赞美让它更加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