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内科疾病(17)
-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名方(珍藏本)
- 周德生 刘利娟
- 4969字
- 2017-01-17 11:50:35
【必备名方】
1.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合三方封髓丹加减:水牛角(先煎)30克,生地黄12克,墨旱莲15克,小蓟15克,生槐花30克,茜草15克,仙鹤草15克,黄连5克,重楼30克,炒黄柏10克,砂仁(后下)3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麦冬20克,炒牡丹皮12克,生白芍20克,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陈皮5克,生甘草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热甚、口咽溃烂者,加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出血甚者,加侧柏叶、十灰散;伴咳嗽者,加黄芩、鱼腥草、桑白皮;心烦、紫斑密集者,加龙胆、紫雪丹;便血甚者,加槐花、生地榆;尿血者,加白茅根、大蓟、小蓟;胸闷、脘痞、水肿者,加薏苡仁、茵陈、广藿香,以利湿消肿。
2.滋补肝肾方:丹参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牡丹皮12克,玄参12克,麦芽12克,墨旱莲30克,仙鹤草30克,桑椹30克,龟甲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大枣30克,生地黄30克,枸杞子30克,花生皮10克,甘草10克,鸡内金15克,三七粉(冲服)3克。水煎服。
3.附子理中汤:人参(去芦)、白术(锉)、干姜(炮)、炙甘草(锉)、黑附子(炮,去皮脐)各等份。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2克,水1盏化开,煎及7分,稍热服,食前小儿分作三、二服,大小以意加减。
4.右归饮合二至丸加味:淫羊藿15克,仙茅15克,何首乌12克,桑椹10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5克,肉苁蓉15克,补骨脂10克,熟地黄15克,女贞子10克,墨旱莲15克,山药15克,肉桂10克,白芍12克。水煎服。
5.补肾助阳活血方:补骨脂30克,何首乌30克,仙鹤草30克,鳖甲30克,黄芪30克,生牡蛎30克,鸡内金20克,仙茅15克,淫羊藿15克,鹿角胶(烊化)15克,南沙参15克,熟地黄15克,赤芍15克,血余炭12克,三七10克,六神曲10克,制马钱子5克。水煎服。
【名医指导】
1.禁用抑制骨髓的药物及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甲巯咪唑(他巴唑)、吲哚美辛等。防止与物理及化学毒物接触,避免周围环境中有可能导致骨髓损害的因素。必须接触能致本病的化学、物理因素者,要严格执行劳动防护措施,定期作预防性检查。
2.应注意观察和预防各种感染,避免外伤。
3.平时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加减衣物;避免接触患有感冒、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尽量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
4.日常饮食、起居要规律;保持口腔、阴部、肛门和全身的清洁;每日搞好个人卫生;避免创伤感染。
5.饮食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清洁,勿过滋腻、辛辣,避免食用发物,如羊肉、鱼等。
6.定期到医院复查和接受治疗,按医嘱用药。
7.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药物帮助排便。
8.保持心境平和,积极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9.劳逸结合。宜保持居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多晒太阳。
10.忌烟、酒,慎房事。避免划破出血;及注意观察有无自发性出血,必要时及时就诊。
11.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
12.必要时亦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过早、过多地破坏而发生的贫血。正常情况下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日,自然消亡的红细胞和新生的红细胞数平衡,红细胞总量保持恒定。当红细胞破坏的速度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时,则出现贫血。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如下。①一般的贫血症状:心悸,乏力,呼吸短促,体位性头昏,心绞痛加重;②急性溶血可突然发病,背痛,胸闷,发热,甚至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以致急性肾衰竭;③慢性溶血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大和黄疸,病程中可因某种诱因而使病情加剧;④先天性溶血病常从幼年即有贫血、间断的黄疸、脾大、溶血危象、胆石,少数可有小腿溃疡、骨改变,家族史常有贫血、黄疸、脾大、脾切除者。
本病中医学属于“黄疸”、“虚劳”、“虚黄”、“积聚”、“内伤发热”等范畴。
【必备名方】
1.藿朴夏苓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茵陈20克,黄芩10克,广藿香10克,法半夏9克,薏苡仁2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虎杖10克,泽泻10克,黄连6克,豆蔻10克。水煎服。后期兼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者,加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纳差腹胀、湿阻脾胃者,加白术、陈皮、砂仁。
2.茵陈蒿汤加减:茵陈2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滑石(包煎)30克。水煎服。胁痛较甚者,加柴胡、郁金、川楝子;恶心欲吐者,加陈皮、竹茹;心中懊恼者,加黄连、龙胆。
3.归脾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阿胶10克,鸡血藤25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茵陈10克,熟地黄20克。水煎服。偏于气虚而苔厚腻者,去熟地黄、白芍,防滋腻碍脾;脘腹胀痛、纳呆神疲、食少便溏、脉细弱者,为肝郁脾虚证,当以理脾为主,而兼疏肝,可改用六君子汤加当归、芍药。
4.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熟地黄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水煎服。偏阴虚者,加何首乌15克,女贞子12克,玄参10克;偏阳虚者,加附子10克,淫羊藿10克;气血虚者,加黄芪30克,当归10克;黄疸未净者,加茵陈10克,泽泻10克。
5.川楝子散合失笑散加减: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黄酒或醋冲服。气滞血阻较甚兼有寒象者,加青皮、陈皮、桔梗、香附、广藿香,以行气散结;加肉桂、三棱、莪术,以温通血络。
【名医指导】
1.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2.慢性溶血宜者补充叶酸;皮质类固醇对减轻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3.避免补充维生素C。
4.感染、劳累、精神刺激等常常成为该病发生的诱因,应避免。生活调理至关重要,要起居有常,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外感。
5.居室安静整洁,室温以18℃~20℃为宜,湿度为50%~60%;阳光充足,冬季每日通风30~60分钟,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2小时。
6.保持口腔清洁,勤洗澡及更换内衣,同时保持皮肤及肛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7.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避免进食酸性或过甜食物,禁食肥腻、生冷、辛辣滋补之品。
8.头晕、心悸、气短者,应卧床休息,起床时动作宜缓慢。
9.保持情绪平稳,心态乐观。避免精神紧张、焦虑。
10.适当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劳逸结合。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血管性紫癜中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毛细血管炎。临床主要表现是以皮肤紫斑为主,常伴有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少数病人还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秋两季发病者居多。
本病中医学相当于国家标准的“紫斑”,亦属于“肌衄”、“葡萄疫”等范畴。发病多由禀赋薄弱,形气不足,外感风邪所致,以致邪热郁于血脉,风热搏结,热伤脉络,迫血妄行,溢于肌肤则成紫斑。
【必备名方】
1.犀角地黄汤:水牛角(久煎)30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0克,赤芍12克,茜草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大黄(后下)5克,紫草12克,炒荆芥10克,防风10克。水煎服。
2.紫草汤:紫草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0克,牡丹皮15克,水牛角(先煎)18克,金银花10克,升麻10克,仙鹤草12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3.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克,独活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防风10克,防己15克,当归10克,鸡血藤30克,桂枝6克,熟地黄15克,炮姜10克,苍术15克,厚朴10克。水煎服。
4.益气养血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酸枣仁15克,龙眼肉8枚,大枣10枚,木香10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
5.固冲汤加减:炙黄芪25克,炒白术20克,炒白芍15克,海螵蛸15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墨旱莲15克,白茅根15克,生地黄10克,熟地黄10克,牡丹皮10克,五倍子6克,西洋参6克,鲜苎麻根30克,羊蹄根30克。水煎服。
【名医指导】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昆虫叮咬,去除可能的变应原。
2.适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3.控制和预防感染,在有明确的感染或感染灶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应避免盲目的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4.主食以大米、玉米面为主,多食瓜果、蔬菜,忌食肥甘厚腻;禁食生葱、生蒜、辣椒、酒类等刺激性食品;对曾产生过敏而发病的食物如鱼、虾、海产品、蛋等绝对禁食。不宜吃蚕豆、菠菜等。
5.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擦伤;溃破时及时处理,预防出血及感染。
6.过敏体质的儿童不要养宠物,尽量减少与动物皮毛、花粉等过敏原接触,特别是已经明确变应原的患儿更应当注意。
7.避免情绪波动及精神刺激。
8.可在医师指导下行脱敏治疗。
9.在病情未痊愈之前不要接种各种预防疫苗,必须在痊愈3~6个月后才能进行预防接种。否则,可能导致此病的复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倾向,常见症状有皮肤、黏膜出血,甚至血尿、胃肠道出血等内脏出血,以及失血性贫血。根据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和病程,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急性型常为自限性,多见于儿童,无性别差异,春冬两季易发病;慢性型多见于成人,青年女性常见,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4倍。一般将病情迁延半年以上不愈或时而复发的病例称慢性型。
本病中医学相当于国家标准的“紫癜病”,亦属于“阴阳毒”、“发斑”、“肌衄”、“葡萄疫”、“紫斑”等范畴,部分严重病例并发脑出血者可归属于“中风”范畴。因先天禀赋因素,或邪毒壅遏脉络、或因病久脾虚不摄等,使血溢脉外,病理性质有实有虚,急性型以热盛邪实为主,慢性型则以体虚多见。
【必备名方】
1.石膏清热汤:生地黄30克,金银花30克,生石膏30克,天花粉10克,知母10克,芦根10克,黄芩10克,龙胆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枳壳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2.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牛角3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大黄5克,金银花12克,白茅根15克。水煎服。烦渴喜饮者,加生石膏、知母;便秘尿黄者,重用大黄、栀子;鼻衄、齿衄者,加藕节、侧柏炭,黄芩改用黄芩炭;便血者,加生地榆炭、三七粉;尿血者,加小蓟、墨旱莲。
3.茜根散合大补阴丸加减:生地黄12克,知母15克,麦冬15克,白芍12克,阿胶10克,女贞子12克,墨旱莲30克,牛膝15克,玄参15克,黄芩12克,知母15克,茜草30克,仙鹤草30克。水煎服。
4.紫癜汤:黄芪20克,党参20克,鸡血藤20克,熟地黄20克,茜草20克,黄精15克,制何首乌15克,山茱萸15克,菟丝子15克,当归15克,生地黄25克,仙鹤草25克,赤芍10克,玄参10克,甘草6克,花生皮3克。水煎服。
5.清肝健脾汤:牡丹皮15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龙骨15克,炒白术15克,墨旱莲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鲜白茅根20克,生地黄炭20克,阿胶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
【名医指导】
1.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染。
2.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和外伤。
3.慢性患者,可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锻炼,不宜劳累。
4.饮食调理需注意以下几点:食宜软而细;如有消化道出血,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宜凉不宜热;不宜食用抗原性较强或被称为“发物”的食物,如虾、蟹、蛋、奶及酒、烟、辛辣之品,忌用头孢菌素、奎宁、对氨柳酸钠、利福平、阿司匹林等药物;饮食要有规律,主副食应以高蛋白、维生素为主(如小麦、玉米、小米、糯米、豆类、瘦肉、蛋类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橘子、大枣、核桃、红皮花生、菠菜、白菜)。忌食辛辣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5.用药时注意避免使用致敏药物。紫斑多伴皮肤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
6.避免情绪波动或精神刺激,消除恐惧心理。
7.注意清洁卫生;学会自我保护,服药期间不与感染者接触,去公共场所须戴口罩。
8.病情加快严重者,可采用脾切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