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呵护,把握孩子的关键成长期

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开始进入了人生的第一阶段,这段时间孩子处于完全依靠父母的状态,因此,做好宝宝的健康培育工作,就是父母的首要任务。从让孩子吃好人生的“第一餐”——乳汁,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适时添加辅食……这一切对新手爸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一、宝宝驾到,做婴幼期最好的护理师

经过新生儿期对外界生活环境的适应后,宝宝会根据其生理活动规律形成自身的饥、饱、醒、睡、活动、休息、哺喂、排泄的节律和规律。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在他的生活内容和顺序上给予科学的安排,形成一种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宝宝每日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的宝宝会更健康、快乐,不爱生病,也不爱哭闹缠人。这样,爸爸妈妈和其他家人也能节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其他的工作和家务。

睡眠对宝宝来说很重要,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十分成熟,兴奋持续时间短,容易疲劳,过度疲劳后易转入抑制状态进入睡眠。宝宝体内的每个细胞的生长都需要能量,而睡眠是一种节能的最好办法。睡眠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都减少了,会使大脑皮层处于弥漫性的抑制状态,对神经系统起保护作用。此外宝宝在睡眠期间体内会分泌出一种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全身各组织的成长,特别是骨骼的成长。所以宝宝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此时还要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哺乳要根据宝宝的月龄增长,逐步实现定时定量。若不注意培养时间,宝宝一哭就喂乳汁,就会因进食乳汁量过多而造成消化不良,不仅这种习惯不好,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还要让宝宝养成专心吃乳汁的好习惯,在宝宝吃乳汁的时候不能干扰他,也不要让他边吃边玩,以免延长喂乳汁时间。

清洁和排便也要养成规律的习惯。平时要养成给孩子勤洗手脸、勤换尿布、便后及时清洗臀部、勤换衣服和勤剪指甲等个人卫生习惯。

每天给婴儿洗脸,宝宝干净又健康

宝宝的脸部肌肤十分娇嫩,皮下毛细血管丰富,看起来特别红润有光泽。不过宝宝的免疫能力不强,父母如果不注意为其清洁的话,宝宝的皮肤稍有破损就会发生感染。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父母一定要注意每天给宝宝做好脸部的清洁工作。

父母在给孩子清洁面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婴儿每天都要洗脸,既可保持清洁卫生,又可让宝宝感觉舒爽。由于婴儿皮肤娇嫩,在给他洗脸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先用纱布或小毛巾由宝宝的鼻外侧、眼内侧开始擦,接着擦耳朵外部及耳后,然后用较湿的小毛巾擦宝宝嘴的四周、下巴及颈部。然后,用湿毛巾擦宝宝的腋下。最后,张开宝宝的小手,用较湿的毛巾将手背、手指间、手掌擦干净。

(2)婴儿鼻涕分泌较多,且由于婴儿鼻孔很小,往往造成鼻塞,呼吸困难,这样宝宝就会不好好吃乳汁,同时情绪变坏。如果鼻子堵塞厉害,可用棉签轻轻弄掉。但用棉签只能去掉较外面的鼻屎,里面一点,棉签就无能为力了。倘若鼻子堵塞得实在厉害,妨碍呼吸,用棉签又不弄出来的话,可用吸引器吸掉。婴儿不能滥用滴鼻药,实在非用不可时,一天最多只能滴1~2次。经常把孩子抱到室外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孩子的皮肤和鼻腔黏膜会得到锻炼,鼻塞现象就会减少,只要呼吸趋于正常,自然鼻塞就少了。

(3)婴儿很容易长眼屎等,而且由于生理上的原因,许多孩子会倒长睫毛。如果倒长睫毛,因受刺激眼屎会更多。洗完澡后或眼屎多时,可用脱脂棉花沾一点水,由内眼角往眼梢方向轻轻擦,但千万别划着眼膜、眼球。如果眼屎太多,怎么擦也擦不干净,或出现眼白充血等异常情况时,就应到医院检查,看有无异常情况。

总之,宝宝的面部清洁工作,父母一定要用心,动作要轻、慢、柔,千万不可伤害宝宝的皮肤。

清洁耳朵,宝宝更能听清你的爱语

婴儿的耳垢一般会自行移到外耳道,因此没有必要特地用挖耳勺来掏,否则会损害正在发育中的耳膜和耳鼓,对今后的听觉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在洗完澡后用棉签在耳道口抹抹即可,切不可太进里边。

此外,有的宝宝耳垢很软,呈米黄色,常常粘在耳朵里,这种现象就是耳垢湿软。耳垢湿软是天生的,受父母的遗传,是由耳孔内的脂肪腺分泌异常所导致的,脸色白净、皮肤柔软的宝宝比较多见,并不是什么疾病。

宝宝的耳垢特别软时,有时会自己流出来,这时用脱脂棉小心地擦干耳道口处即可,平时洗澡的时候注意尽量不要让水进到耳朵里。不能用带尖的东西去挖耳朵,以免使用不当碰伤宝宝,引起外耳炎。耳垢软的宝宝,即使长大以后耳垢也不会变硬,只是分泌量会比较少。

如果爸爸妈妈不清楚自己也是湿性耳垢的话,当看到宝宝的耳垢很软,就会担心宝宝患上了中耳炎。其实,中耳炎和耳垢湿软还是很好区分的。患中耳炎时,宝宝的耳道外口处会因流出的分泌物而湿润,但两侧耳朵同时流出分泌物的情况很少见。并且流出分泌物之前,宝宝多少会有一点儿发热,还会出现夜里痛得不能入睡等现象。而天生的耳垢湿软一般不会是一侧的,并且宝宝没有任何不适的表现。

给宝宝洗屁屁粗心不得

一般来说,宝宝每次大便后给他洗一下屁屁,这样会让宝宝更舒服。但每次小便后不一定都要洗,宝宝腹泻时,用湿巾纸擦一下也可以。有些父母平时对宝宝照顾的无微不至,每次宝宝大小便后都洗屁屁,殊不知这样适得其反,宝宝屁屁的皮肤经常被摩擦、经常湿润,皮肤就容易发红、出疹或糜烂。正确的方法如下。

(1)分开宝宝的双腿,充分暴露其外阴部和臀部。

(2)将消毒后的干净毛巾浸湿,由前向后轻轻为宝宝清洗。如果是男宝宝,要注意帮其清洗阴茎、阴囊部位的皮肤褶皱处;如果是女宝宝,一定要帮其先洗外阴部,再洗臀部,这样可以避免污染其尿道口。

(3)洗完后,帮宝宝擦干净屁屁,再包上尿布。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宝宝屁屁的干燥,而且在正常情况下不必帮宝宝擦护肤品,因为其皮肤本身就富含油脂。但如果宝宝的屁屁有点发红,就可以帮其擦点婴儿专用的润肤膏等。

由此可见,父母在帮宝宝洗屁屁时丝毫粗心不得,否则会对宝宝的屁屁造成伤害,影响宝宝的健康。

育儿小贴士

不要在洗后给宝宝擦上厚厚的一层痱子粉或爽身粉,太多的痱子粉或爽身粉堆积在皮肤褶皱处,遇到汗水或尿会结成小块或粗颗粒,会摩擦到宝宝娇嫩的皮肤,刺激到宝宝的皮肤,引起皮肤发红甚至糜烂。即使要擦,也要在擦完后把多余的粉掸去。要知道保护宝宝皮肤最好的方法就是清洁与干燥。

别忘了给婴儿进行日光浴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具有特殊的生物学作用,适当进行日光照射,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还可使孩子耐受日光照射而不会感到不适和疲劳。阳光中的红外线,可使全身温暖、血管扩张,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表面的类脂质转化成维生素D,帮助孩子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调节钙磷的代谢,使骨骼长得结实,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适量的紫外线,还可以活跃全身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也能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提高皮肤的抵抗能力。

婴儿的日光浴应在生后4个月开始,过小不宜。日光浴宜采用散射光和反射光,避免强烈日光的直接照射。在日光浴开始之前,应进行10天左右的空气浴。日光浴时身体的大部分应暴露在日光下。当气温在24℃左右且无大风时可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宜空腹进行,夏季可安排在上午8至9时,冬季可在上午10至12时。做日光浴时,让宝宝睡在床上,头部戴白色小帽保护眼睛,先仰卧后俯卧。第一次日光浴时仰卧1分钟,俯卧1分钟,以后每隔2天增加仰、俯卧照射时间各1分钟,最后可逐渐延长到10~15分钟,日光浴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喝点温开水或果汁,最好进行一下淋浴。日光浴做6天,停1天。做满4周,休息10天,再开始第二阶段。

注意事项:

婴儿做日光浴时要有人照看。体弱儿的日光浴锻炼要十分小心,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脉搏、呼吸、皮肤发汗和发热情况,以判断小儿对日光浴的接受程度。若小儿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应限制其日光浴时间、次数或停止锻炼。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重症贫血的婴儿以及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身体特别虚弱的婴儿,都不应进行日光浴锻炼。日光浴不要在喂乳汁或饭后马上进行,要在饭后一个半小时进行。阳光中的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所以隔着玻璃做日光浴是收不到效果的。

增强体质,给婴儿做被动操

婴儿被动操(2~6个月)

给婴儿做体操锻炼,能增强全身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呼吸功能、新陈代谢,增进身体各部动作的协调。

婴儿被动操是从出生2个月起,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的。做操时要少穿衣服,室温要适宜。下面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1)胸部运动:婴儿仰卧,妈妈将大拇指放入宝宝手心中,让宝宝握住,其余手指轻握宝宝手腕部。然后使婴儿两臂在胸前交叉,两臂轻轻向左右展开,肘关节伸直。还原重复。

(2)上肢肩部运动:婴儿仰卧,妈妈轻握宝宝手腕,使婴儿两臂放于体侧,两臂前平举,两臂上举。还原重复。

(3)屈肘运动:婴儿仰卧,妈妈轻握宝宝手腕,使宝宝两臂放于体侧,然后弯曲两肘关节。还原重复。

(4)两腿伸屈动作:婴儿仰卧,两腿伸直,妈妈握婴儿踝部,然后两腿同时屈缩到腹部,还原重复。或者一侧腿屈缩到腹部,还原重复,左右腿交替做。

(5)两腿伸直上举:婴儿仰卧,两腿伸直。妈妈两手轻握宝宝膝部,将宝宝两腿上举与腹部成直角(臀部不离开床面)。还原重复。

(6)伸屈趾,踝关节:婴儿仰卧,妈妈左手握住宝宝左踝部,右手握住左侧5个足趾,然后屈伸左侧5个趾关节,反复4次;屈伸踝关节,反复4次。右侧动作顺序同上。

以上各节均可重复两个8拍,可根据情况选择,注意不要使宝宝过度劳累。做操时最好与宝宝逗笑,缓解宝宝的不适。

婴儿被动操(7~12个月)

7个月的婴儿有的已经会坐、站,并在家长的帮助下会走。这时要加强其下肢及腰、背部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

(1)坐起运动:婴儿仰卧,妈妈轻握宝宝手腕,然后轻拉宝宝坐起。还原重复。

(2)扶单臂仰卧起坐运动:婴儿仰卧,妈妈右手握住宝宝右手腕,左手轻按住宝宝双膝,右手拉宝宝坐起,然后放下宝宝平躺床上。左右手轮流做,还原重复。

(3)起立运动:婴儿俯卧,妈妈两手握住宝宝腕部,然后扶宝宝跪直,扶宝宝站立,再扶宝宝跪直。还原重复。

(4)腰背运动:婴儿仰卧,妈妈用右手托住宝宝腰部,左手按住宝宝双足踝部关节。托起腰部,使宝宝腹部挺起成弓形。还原重复。

(5)提腿运动:婴儿俯卧,使宝宝两肘关节弯曲,放在身体前面。妈妈双手握住宝宝的两只小腿,提起宝宝的双腿,约离床面30度。还原重复。

(6)弯腰运动:妈妈站在宝宝身后,左手握住宝宝双膝,右手扶起婴儿腹部,在婴儿前面放一玩具,让宝宝弯腰去捡玩具。左手向上扶起宝宝胸部让宝宝站立重复。

(7)跳跃运动:婴儿与妈妈对面而立,妈妈双手扶宝宝腋下,然后将宝宝抱起,双脚离开床面。还原重复。以上各节均可重复两个8拍,可根据情况选择,注意不要劳累了宝宝。做操时最好与宝宝逗笑,缓解宝宝的不适。

乳牙护理,父母千万不可大意

在婴幼儿出生时,第一套牙齿(乳牙)几乎已经完全在颌骨内和牙龈下形成。这时恒牙刚刚开始形成。孩子的乳牙很重要。

(1)咀嚼食物帮助颌骨和嘴嚼肌发育。

(2)赋予你的孩子一个良好的面容和微笑。

(3)帮助你的孩子学习说话。

(4)保留空间为了恒牙直接生长。

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乳牙迟早会被恒牙替换掉,保护恒牙才是最重要的,而乳牙即使长得不好也无大碍。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乳牙的好坏很多情况下会对日后恒牙的情况起着决定和影响作用,例如,乳牙发生龋齿、发炎肿痛,就会殃及未萌出的恒牙牙胚,导致牙胚发育不良,影响恒牙的生长和美观。此外,乳牙不好也会影响宝宝日常的饮食和情绪,对他的健康成长尤为不利。因此,保护好宝宝的乳牙同样重要。那么,面对宝宝这些刚刚萌发的乳牙,爸爸妈妈应该如何照顾,才能让他拥有一口健康的好牙呢?

首先,在宝宝长牙时期,应帮宝宝做好日常的口腔保健,这对日后牙齿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由于出牙初期只长前牙,爸爸妈妈可以用指套牙刷轻轻刷刷牙齿表面,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巾为宝宝清洁小乳牙,在每次给宝宝吃完辅食后,可以加喂几口白开水,以冲洗口中食物的残渣。等到乳牙长齐后,就应该教宝宝刷牙,并注意宜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以免伤害牙龈。

其次,由于出牙会令宝宝觉得不舒服,爸爸妈妈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下宝宝红肿的牙肉,也可以戴上指套或用湿润的纱布巾帮宝宝按摩牙龈,还可以将牙胶冰镇后给宝宝磨牙用。这样做除了能帮助宝宝缓解出牙时的不适外,还能促进乳牙的萌出。

食物是宝宝最好的磨牙工具。可以给他一些手指饼干、面包干、烤馒头片等食物,让他自己拿着吃。刚开始时,宝宝往往是用唾液把食物泡软后再咽下去,几天后就会用牙龈磨碎食物并尝试咀嚼了,因此也就达到了磨牙的效果。

父母可以把新鲜的苹果、黄瓜、胡萝卜或西芹切成手指粗细的小长条给宝宝,这些食物清凉脆甜,还能补充维生素,可谓磨牙的最佳选择。还可以把外面买回来的地瓜干放在刚煮熟的米饭上面焖一焖,焖得又香又软时再给宝宝,也是不错的磨牙选择。磨牙饼干、手指饼干或其他长条形饼干既可以满足宝宝咬的欲望,又能让他练习自己拿着东西吃,一举两得。有些宝宝还会兴致高昂地拿着这些东西往父母嘴里塞,以此来“联络”一下感情。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能选择口味太重的饼干,以免破坏宝宝的味觉培养。

再有,除了磨牙食物外,爸爸妈妈平时多注意为宝宝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镁、磷、氟等矿物质,多给宝宝吃些鱼、肉、鸡蛋、虾皮、骨头汤、豆制品、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能有利于乳牙的萌出和生长。

在出牙期仍要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对宝宝的乳牙生长很有利,且不会引发龋齿。在平日里要多带宝宝到户外晒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帮助坚固牙齿。

最后,宝宝的牙齿长得整不整齐、美观与否是家长最多关心的问题,这有一部分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也有一部分是有后天环境因素决定。有的宝宝总是喜欢吸吮手指,这种行为就容易造成牙齿和嘴巴之间咬合不良,上排的牙齿就可能会凸出来,类似暴牙;而长期吃乳汁嘴的宝宝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为了让宝宝有一口整齐漂亮的乳牙,爸爸妈妈就应在日常生活中,多纠正宝宝爱叼乳汁嘴、吃手等不良习惯。

善待婴儿的啼哭

婴儿降生到人世间的第一个重要反射就是哭。啼哭是婴儿与大人沟通的惟一手段,婴儿用啼哭来表示他的各种需求。这就需要每一个做父母的,要学会辨别婴儿啼哭的性质,及时给予处理。

饥饿是婴儿啼哭的常见原因。这种啼哭常在喂乳汁后2~3小时出现,其哭声较短,声音不高不低,长短均匀,富有节奏。与此同时可见宝宝转动头部和张开小嘴左右寻觅。此时父母应注意:

(1)及时喂乳汁,不要刻板地规定时间。婴儿可能每2~3小时吃乳汁一次,比预定时间提早或延迟都无妨。

(2)如果婴儿总想多吸吮,可在两次喂乳汁间喂食少量温开水。婴儿的体温高,室温在31℃~32℃时,比在26℃以下时啼哭更少和睡得更多。但在室温过高或衣服被子太厚时常啼哭,哭声较高,并且四肢乱蹬乱伸,并伴有局部及全身出汗,被子蹬开后,哭闹即停止。此时父母应注意:

①务必使婴儿的房间保持所需温度、湿度,冷热适中。

②用手抚摸婴儿的颈后,以测试他是否太冷或太热。

疼痛造成的啼哭往往是突然性的尖哭,哭声无规律性,较高且长而有力,多为阵发性,身体活动无特异性。这时喂乳汁不会让患儿安静,小儿会吐出乳汁头继续哭闹。如遇此种突然性尖哭,父母应做到:

(1)立刻接近婴儿,紧抱并轻声安慰,及早排除痛源。

(2)陪着婴儿直到他完全安静为止。

(3)如果安慰不起作用,并且婴儿有痛症表现,要找医生诊治。如果婴儿在吃完乳汁或睡醒后啼哭,哭声长短不一,高低不均,不甚规则,常常边哭边活动臀部,在此时啼哭,父母就应该在喂乳汁后“把一下”宝宝,或醒后马上“把把”宝宝,这样既避免宝宝的啼哭,又能很好地培养宝宝养成大小便的习惯。

婴儿长到半岁以后,清醒的时间较长,如果婴儿在床上无人照管,没有东西看和玩,就会因厌烦而哭闹。此时父母应做到:

(1)婴儿睡觉时,父母要随时看看宝宝睡得怎样,一旦宝宝醒来时,大人要立刻接近他,他就会感到心满意足。

(2)可把一些能飘动或转动的玩具挂在小床上面,以便大人不在时婴儿可与玩具相伴。

随着婴儿成长,他可能对环境日益敏感,怕大人离开,更惧怕陌生人。7~12个月时,在对妈妈依恋的同时,对安慰物亦念念不忘,如自己的手指、橡皮乳汁嘴等。此时父母应做到:

(1)多抱抱婴儿,尤其对人工喂养的婴儿更应该如此。

(2)不要勉强把婴儿交到陌生人手里。

(3)给婴儿一件安慰物,如小玩具等。

还有一些婴儿被放到床上时就哭,有人把他抱起来时就不哭了,这完全是一种对安全感的要求,属于自然本能。父母应采取:

(1)用襁褓裹住婴儿,布料的质地要暖和、轻便。

(2)要经常抚慰婴儿直到他平静下来。

(3)用背带背起婴儿,随大人到处走动。

(4)让婴儿趴在妈妈的脸前,按摩他的背部和手足。

对于一般性啼哭还可以做以下几点。

(1)轻摇婴儿,如用手臂轻轻摇荡,也可以摇摇篮、摇椅等。

(2)抱着婴儿在屋内走动,天气暖和时,也可以在室外活动。

(3)对着婴儿说话、唱歌或逗乐。

(4)给婴儿各种有趣的、安全的玩具。

(5)播放轻音乐或播放进行胎教时放的音乐。

(6)模仿婴儿的哭声,与婴儿互相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