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完全市场

第3章 需求、供给和价格

一、概念题

1.价格(price)

答:价格是交换商品或服务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当供给和需求力量可以自由发挥作用时,价格是稀缺程度的度量。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价格的变化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决定的。因此,价格传递关键性的经济信息,是经济的参与者相互交流的方式。当一家厂商所使用的资源的价格很高时,该厂商就有节约使用这种资源的激励。当厂商的一种产品的价格很高时,该厂商就有多生产这种产品的激励,而消费者则有减少使用这种产品的激励。通过这些以及其他方式,价格为经济系统提供了有效使用资源的激励机制。


2.需求(demand)

答: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支付该商品的购买能力。需求表示消费者在每个价格下消费商品数量的计划。一般说来,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减少。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是需求。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由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等形式加以表示。所有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构成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它是由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总量决定的。


3.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答:需求曲线表示商品需求数量和其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在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一般表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它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一个特定群体(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指单个的个人)在每单位时间中,在各种价格上所购买的这种商品的数量。所谓“其他情况不变”主要包括:①所考察的购买者的口味和偏好不变;②他们的货币收入不变;③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这里的不变,意味着在需求曲线的所有各点上,这些条件都一样。需求曲线图形以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根据需求规律,价格上升时,商品的购买数量下降;价格下降时,购买数量上升。因此,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3-1所示。

图3-1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①价格下跌使新的买主进入市场;②当一种商品价格降低时,人们会试图以这种商品替代其他商品,因此价格的每次下降都可能使这种商品的购买者增加购买量;③当价格下跌时,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提高,因而消费者个人对所有商品的消费也按比例增长。


4.市场需求曲线(market demand curve)

答:市场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下,经济中所有家庭或厂商选择购买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总量。它是个人需求的加总。一般而言,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一样,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当价格升高时,市场需求减少;当价格下降时,市场需求增加。市场需求曲线揭示了这种负相关关系。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在较高的价格下,每个消费者减少购买,同时还有一些消费者会选择不购买,退出市场。

如图3-2所示,假设经济中仅有AB两个消费者,他们的个人需求曲线分别是DADB,则横向水平加总可得市场需求曲线为图3-2(c)中的D

图3-2 市场需求曲线及其推导

5.替代品(substitutes)

答:替代品是指在效用上可以相互代替,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的商品。例如牛肉和羊肉、圆珠笔和钢笔、煤和石油等都属于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有替代关系,当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时,另一种商品价格提高,就会引起对前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反之,另一种商品价格下跌,就会引起对前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例如:当羊肉价格不变时,作为羊肉的替代品的牛肉的价格上升,人们就会多吃羊肉而少吃牛肉,故对羊肉的需求量增加;如果羊肉价格不变时,牛肉价格下降,人们就会少吃羊肉而多吃牛肉,对羊肉的需求量就会减少。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其交叉弹性为正数。替代品属于相关商品的一种(另一种为互补品),常用于对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原因的分析。


6.互补品(complements)

答:互补品是指在效用上互相补充配合,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的商品。如照相机与胶卷、录音机与磁带、汽车与汽油等都属于互补品。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保持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则会使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反之,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则会使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例如,在照相机价格不变时,作为其互补品的胶卷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则人们对照相机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胶卷价格下降,人们对照相机的需求则会相应增加。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其交叉弹性为负数。互补品属于相关商品的一种(另一种为替代品),常用于对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原因的分析。


7.人口效应(demographic effects)

答:人口效应是指年龄、出生率和居住地这类人口特征的变动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典型的一种人口效应是人口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例如,有幼婴的年轻家庭会购买一次性尿布。又如,对新住房和新公寓的需求与新家庭的数量密切相关,而新家庭的数量又依赖于结婚年龄的人口数量。


8.供给(supply)

答: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针对不同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或劳务,下同)的数量。生产者的目的是追求利润,利润是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影响生产者的收益和成本的因素很多。正是这些因素影响着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影响一种商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有:

(1)商品的价格。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时,生产者就会设法增加供给量;而商品价格下降时,就会减少供给量。这就是所谓的“供给法则”。

(2)生产技术水平。一般而言,技术水平低,供给量就少;技术水平高,供给量就多。

(3)其他商品的价格水平。如果某个生产者的商品价格没有变化,而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或者其商品价格的涨幅明显低于其他商品价格的涨幅,那么生产者就会转而生产其他商品。结果,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减少,其他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4)生产成本。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利润减少,供给量就会缩小;反之,成本下降致使利润增加,就会引起供给量增加。

(5)预期。如果生产者预期其商品价格将会变化,则会调整其商品的供给量。表明商品供给量与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称为“供给函数”。


9.供给曲线(supply curve)

答:供给曲线是指表明商品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表示某一特定时间内,当某商品的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相关产品价格、厂商对某商品价格预期不变时,在此商品不同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与相应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以上的那部分边际成本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产品价格越高,厂商愿意出售的产品数量越多。市场或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本行业所有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总和。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完全竞争厂商的市场长期供给曲线有三种不同情况:①水平的供给曲线,它表示由于厂商的进入和退出而增加或减少产量时,整个行业的成本不随产量而变化;②斜率为正的供给曲线,它表示由于厂商的进入或退出而增加或减少产量时,整个行业的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③斜率为负的供给曲线,它表示由于厂商的进入或退出而增加或减少产量时,整个行业的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均不存在供给曲线。


10.市场供给曲线(market supply curve)

答: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是在给定价格下,该经济的各个厂商愿意提供的总数量。市场供给曲线给出了在每一价格下,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一种商品的总量。市场供给曲线是从左到右向上倾斜的:在较高的价格,市场上的每个厂商愿意生产更多的产品;在较高的价格,更多的厂商愿意进入这个市场来生产这种产品。

如图3-3所示,假设经济中仅有CD两个厂商,他们的供给曲线分别是SCSD,则横向水平加总可得市场供给曲线为图3-3(c)中的S

图3-3 市场供给曲线及其推导

11.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答:均衡价格是指市场上需求力量与供给力量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均衡价格也就是市场上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市场上既没有超额需求,也没有超额供给,也就是既不存在商品短缺现象,也不存在商品过剩现象,市场处于出清状态。如图3-4所示,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需求与供给的数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A点)就是市场均衡点。处于市场均衡点时的价格P*称为均衡价格。

图3-4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决定

12.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

答:均衡数量是指当市场上需求力量与供给力量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数量。均衡数量也就是市场上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等时的数量。在均衡数量下,市场上既没有超额需求,也没有超额供给,也就是既不存在商品短缺现象,也不存在商品过剩现象,市场处于出清状态。如图3-4所示,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需求与供给的数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A点)就是市场均衡点。处于市场均衡点时的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 q*称为均衡数量。


13.均衡(equilibrium)

答:均衡指价格达到使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水平的状况。也就是说,均衡时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供给与需求的交叉点就是市场的均衡点,它表示供给与需求两种力量在市场的特定时间内处于均衡的状态。

均衡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被广泛运用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变化最终趋于静止点的均衡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14.市场出清价格(market clearing price)

答:市场出清价格又称均衡价格,是指市场上需求力量与供给力量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价格,也就是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等时的价格水平。在这一价格水平下,市场上既没有超额需求,也没有超额供给,也就是既不存在商品短缺现象,也不存在商品过剩现象,市场处于出清状态。


15.超额供给(excess supply)

答:超额供给又称“过度供给”、“过剩”,是指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市场上的供给超过需求的情况。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超额供给,但是价格的自由波动会迅速地消除超额供给。因此,完全竞争市场中不会长期存在超额供给。但现实中的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或者由某些原因导致价格刚性的存在,超额供给会经常出现,甚至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16.超额需求(excess demand)

答:超额需求又称“过度需求”、“短缺”,是指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市场上的需求超过供给的情况。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短期内可能出现超额需求,但价格的自由波动会迅速地消除超额需求。因此,完全竞争市场中不会长期存在超额需求。但现实中的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或者由某些原因导致价格刚性的存在,超额需求经常出现,甚至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存在着政府对价格的行政干预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尤为严重。


17.供求法则(law of supply and demand)

答: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实际价格倾向于均衡价格,即供给等于需求的价格。这被称为供求法则。这一法则并不意味着在每时每刻,价格都正好处于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供求法则所强调的是,当市场偏离均衡时,存在改变这种状态的可预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