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万五千字篇幅的印度哲学?许多人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可以肯定,即使有人被说服来尝试这项工作,也没有两个人会按同一方式去做的。就本书而言,我对所用材料的多样性的处理方法已在第一章中作了解释。但无论如何,作为一本入门导读其主要目的还在于突出特色,引导感兴趣的读者去涉猎比本书所蕴含的更为广阔、更为复杂的主题,同时,还要使这类主题能为初学者所接受。这些就是我撰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我希望本书能引起人们的一些思考,不管是就介绍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我们所经历的世界,还是就激起感兴趣的人去进一步探究这个课题而言。为此,本书最后列出了推荐书目。

按照入门导读的方式探讨哲学思想,并且是从非英语的文本着手,这就必须要处理两个实际问题:一是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与哲学问题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如何才能最佳地翻译出那些关键词及原文摘录。关于专业术语,我已尽量少用,但对那些用法较为重要、要求初学者加以熟悉的术语,我还是添加了一些解释性的加框文字。然而无论怎样,要记住的是这些术语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它们所涉及的内涵。

至于翻译,有时一个关键词无法翻译成有意义的英语对应词;在这种情形下,我就照搬梵语或巴利语的原文。但我也请各位读者不要因为不熟悉这些生词而失去阅读的兴趣。实际上,诸多学科与领域——拉丁语,希腊语,涉及主要的语言学传统或文化传统的著作,数学与物理学,以及当代一般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都需要接受和学习一定的专业术语,而这些术语最初也可能是没人能够理解的。本书中没有翻译的原文词汇是少量的,并且这些术语使用的前后语境也会有助于读者对其进行理解。

对于从原文中引用的长篇节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是如何按原文忠实地翻译出来。不仅对原文语法和句法的忠实经常会导致笨拙生硬的英文,并且许多原文组合的词汇没有相对应的英文:这种情况下直译往往还不能传达原文的含义。为寻求平衡,我认为一个可取的方法是在可能的地方把某些章节改写成英文。因此,我在书中尽力使用普通的现代英语,而且,为了清楚地表达原文,在某些具体情况下我不会局限于意译,而是采用形式上的翻译。总之,我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明白清晰地表达原文意思。当然,要是读者愿意,你们也可以去求助其他翻译版本来作个对比或进行替代的阅读。除特别声明,本书中的直译与意译均出自笔者本人。

在此,我要对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乔治·米勒致以谢意,他邀请我撰写本书并且给予我和蔼可亲的指导与建议;同时也感谢特雷西·米勒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另外,我要特别感谢伦敦国王学院在所有其他学者忙于出版大量的“基础研究”任务时,能允许我以公假专门撰写本书。

还要对缪里尔·安德森、塞西莉亚·斯托尔和盖伊·沃特森表示十分的感谢,他们慷慨地挤出时间来评阅了我的手稿。当然,最后定稿的文责全部由我本人承担。我还要向我的同事兼朋友理查德·刚布里奇表示感谢,感谢他在本书写作以及其他方面所给予的诸多建议、批评和支持。最后要感谢的是克莱尔·帕尔默,是他长期以来与我交流意见和想法并为我提供精彩的灵感,本书第101页为方便读者查阅,此处已将原文标注的英文页码替换为相应的中译文页码。以下类似情形不再一一说明。——编注便是专门为他而写。

语言及发音注解

本书谈到了印度传统中使用的梵语和巴利语两种语言。如正文前几章所述,公元前数百年,在自称为雅利安人的人群从欧亚大陆中部经由今天的巴基斯坦迁徙至印度北部时,印度传统便开始了。保留在他们仪式惯例中的语言就是梵语,即后来被一位名为帕尼尼的文法学家编撰成经典形式的语言(参见本书第四章)。在语言史上,梵语被称为“古印度—雅利安语”,大多数印度哲学作品都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经典的梵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变体与方言,它们被统称为“中期印度—雅利安语”,巴利语就是其中的一支。早期佛教的许多经文就是以巴利语的形式才保存下来的。上述不同语言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用梵语单词dharma(“法”)来解释说明,其在巴利语中是dhamma;同样,梵语nrvāna变成巴利语则是nibbāna(其相应的英语形式是nirvana,即涅槃)。

梵语与巴利语是两种以相同的字母为基础的表音语言,这种字母比我们熟悉的罗马字母要长一些,许多外加字母中都标有变音符号,比如:ā与a; ñ、n、与n; ś、与s。有时人们会发现在英语中会将ś改写为sh,因为这就是ś的发音。但是如果保留变音符,发音就更为准确,因此,我在本书中采用完整的梵语与巴利语字母。

熟知梵语和巴利语的发音规则有助于克服这两种语言最初带来的陌生感。以下即是一些发音规则:

a 短音,如英语hut中u的发音

ã 长音,如英语nirvana中a的发音

i 短音,如英语hit中i的发音

ī 长音,如英语feet中ee的发音

u 短音,如英语put中u的发音

ū 长音,如英语boot中oo的发音

e 类似英语may中a的发音

o 类似英语rope中o的发音

r 如英语pretty中r的发音

s 如英语sit中s的发音

ś, sh的变体

ñ 如英语canyon中ny的发音

ń,如英语not中n的发音,但n的发音要求舌头位于上颚的后部

t 如英语tea中t的发音

t 如英语tea中t的发音,但t的发音要求舌头位于上颚的后部

m 如英语hang中ng的发音

k, g 一直发浊音,如英语kill和gull中k和g的发音

c, j 一直发轻音,如英语chill和jug中ch和j的发音

h 发音一直如英语uphill中的h(也如Buddha中的h)

r 持续发音,如爱尔兰语或美国英语中的发音(如karma中的r; kāma意为“欲望”——如在kāma sūtra中的音)

做一些练习能帮助读者熟悉发音规则,请试做如下练习:

i, himālaya, dhamma, samāra, Nāgārjuna, Bhartrari,

ānvīkikī, ātman, Mīmāsā,darśana, mosa, Vaiesika,

śnkara, Smkhya, Viśiaādvaita-vedā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