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

(第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性力量

B.道德是领导意志的集中体现

C.个体的道德表现差异很大,判定一个人的道德优劣是不可能的

D.普遍良好的道德,仅仅是人的善良愿望而已

【答案】A

【解析】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2.与法律相比,道德( )。

A.产生的时间晚

B.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内容上显得十分笼统

D.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答案】B

【解析】道德比法律产生的时间要早,内容相对稳定,道德的评价有一个可以衡量的客观标准。所以只有B项正确。

3.关于企业形象,正确的说法是( )。

A.文明礼貌是企业形象的核心与关键

B.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的环境卫生和企业员工的服饰状况

C.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D.通过持久、大规模的媒体宣传,就能树立起企业形象

【答案】C

【解析】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风格等)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

4.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企业礼俗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作风

D.规章制度

【答案】B

【解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5.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要靠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 )。

A.企业存在着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两种形式

B.人是有形资产,人作为资产通过劳动产生价值

C.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神秘的物质

【答案】C

【解析】在企业中,“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6.员工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即使知道领导的决策是错误的,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B.对于领导含糊交办的任务,要含糊执行

C.如果不同意领导的意见,要敢于随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D.一般不越级汇报工作

【答案】D

【解析】当知道领导的决策是错误时,充分发挥能动性,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领导含糊交办的任务,从业人员正确的做法是:接受指令不含糊,不能干的先讲清。如果不同意领导的意见,要在私下当面和领导讲。

7.科学发展观指的是( )。

A.科学发展,高效发展,健康发展

B.以科学为本,科学、平稳、顺利发展

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科学、高效、健康发展

【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关于职业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

A.职业劳动是人们无奈的选择

B.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C.职业劳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加剧的结果

D.职业劳动是人生的全部内涵

【答案】B

【解析】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劳动者主动的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下列言语中,属于职业忌语的是( )。

A.“有完没完”

B.“我就这态度”

C.“我解决不了,愿意找谁找谁去”

D.“后边等着去”

【答案】ABCD

【解析】员工在工作中应时刻注重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因此以上四选项都对提问者缺乏尊重,因此均为职业禁语。

10.关于职业责任,正确的说法是( )。

A.职业责任属于道德范畴,而不属于法律范畴

B.凡是社会职业,都有明确的职业责任规定

C.只有明文规定的职业责任,才必须履行

D.职业责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答案】BD

【解析】职业责任是从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职业责任具有明确的规定性。职业责任既属于道德范畴,也属于法律范畴。职业责任不管明文规定与否都得履行。

11.一般情况下,人的职业理想实现的条件是( )。

A.个人内在条件

B.社会需要

C.后天努力程度

D.领导赏识

【答案】ABC

【解析】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一种憧憬和向往,是经过努力要达到和能够达到的奋斗目标。人的职业理想实现的条件有:一是形成的内在因素,有人的年龄增长、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程度等;二是形成的客观依据,即社会发展的需要。

12.诚信的内涵包括( )。

A.真实

B.信任

C.不欺骗对方

D.不欺骗自己

【答案】ABC

【解析】诚信的本质内涵是真实、守诺、信任,即尊重实情、有约必履、有诺必践、言行一致、赢得信任,除了要坚持真实信任外,还要不欺骗别人。

13.下列做法中,属于不诚实劳动的是( )。

A.某员工利用因特网技术成功下载了竞争对手的设计软件

B.某电脑供应商在消费者购买的电脑上安装了盗版的操作软件

C.某员工完成某项工作原计划需要8天,实际上用了18天

D.某员工在参考别人软件的基础上,制作了本公司的财务软件

【答案】AB

【解析】诚实劳动,即不弄虚作假。员工唯有出勤出力、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职业组织才会有绩效。因此,员工对待工作,不能拖拉、磨洋工;不能敷衍了事、凑合马虎;不能只出工不出力、偷懒耍滑;不能偷工减料,不顾生产质量;不能片面追求工作效率,不遵守工作规程操作;不能图快,编造实验数据或统计数据;不能为邀功,伪造政绩;不能为竞聘或升迁,编造学历、工作简历等。AB两项属于不诚实劳动。

14.从业人员保守企业秘密,正确的做法是( )。

A.闲谈莫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

B.制造所谓的假秘密散发出去,迷惑竞争对手

C.向亲朋好友讲述企业内幕时,要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D.企业有危害社会和国家的“秘密”,要敢于揭露

【答案】AD

【解析】保守公司的机密是每位员工的责任,更是每位员工应尽的义务。员工应坚决保守企业的商业机密,遵守保密制度,不泄露企业的核心机密,但也不能帮忙掩盖企业的不法行为。

15.关于坚持真理,正确的观念是( )。

A.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要树立相信少数人的观念

B.书本知识往往是错误的,破除本本主义,不再相信书本知识

C.老师的话往往不一定正确,要敢于对老师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

D.树立实践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答案】CD

【解析】真理是认知的集合范围内可以预测现象的最高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形式系统理论自身的逻辑无法证明。不可证性使人产生了对真理的自然绝对性规律的信仰(信念),成为指导行动的最高准则。认知超越原集合时会产生新的指导行动的真理,因此真理是需要实践检验的。并没有任何一个真理的定义被学者普遍接受,许多不同的真理定义一直被广泛争论,要敢于质疑真理或权威。

16.关于节俭,正确的说法是( )。

A.节俭纯属个人之事,不适宜作为普遍性的要求

B.节俭是物质短缺时代的特殊要求,在物质产品充裕情况下无需节俭

C.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因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时时需要节俭

D.节俭作为一种美德,不应以财富多寡作为评价的前提

【答案】CD

【解析】节俭就是生产生活中要节制有度、节省俭朴,爱惜公共财物和社会财富以及个人的生活用品,但它并不是法律要求。节约指的是当用则用,该省则省,即钱要用在刀刃上;吝啬指的是该花的不花,不该省的也要省,由此可知节俭与吝啬并不相同。在生活日渐富裕的情况下,实现现代化和民族振兴,仍然要坚持勤劳节俭。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第17~25题)

答题指导: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您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其中一个选项作为您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17.你路遇熟人,与之打招呼,结果对方“视而不见”,没有回应,你会( )。

A.感到没有面子,下次不再主动打招呼了

B.感到这人突然有了变化,心想,他不是升官了,就是发财了

C.心想,他走路时真专注

D.心想,他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

18.在单位工作时,你会( )。

A.怕有的人说三道四,不敢多与异性同事交往

B.怕领导挑剔自己的工作,总是躲避与同事说话

C.怕信息传导错误,不在背地对人评头论足

D.怕影响工作,即使对要好的同事,说话也会注意分寸

19.假如你在某个问题上与其他同事存在意见分歧,彼此争论激烈,但你相信你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争论结束时,你会( )。

A.直截了当告诉对方:“你肯定错了”

B.规劝对方:“做人不要固执,为什么要死死抱着错误的东西当真理呢”

C.邀请对方:“我不相信说服不了你,我们找时间再讨论”

D.和对方讲:“尽管我们彼此没有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我从你那里学到许多”

20.在与同事们闲聊时,你通常会( )。

A.说说学习、工作的感受

B.聊聊自己家里的事情

C.聊聊新闻

D.传播小道消息

21.你与同事交往时,常用的方式是( )。

A.时不时地搞个小型聚餐

B.基本没有什么来往

C.经常利用午餐时间或工作间隙,找人聊聊天

D.等同事来找自己

22.你把一瓶家乡老酒放在办公室,一次,你的一位朋友无意间发现了这瓶酒,但这时只剩下半瓶,你会( )。

A.怀疑酒被人偷偷喝掉了

B.心想可能逐渐挥发了

C.心想幸好剩下半瓶,可以招待朋友

D.怀疑自己记忆不准确了

23.一次,你的一位很健谈、很有学识的朋友不请自到,来你家做客,这位朋友穿戴邋遢、坐卧随意。你的妻子(丈夫)是一位爱洁净的人,你朋友的这些举动惹得你的妻子(丈夫)怒形于色。你会( )。

A.告诉妻子(丈夫),自己并没有请他来做家里

B.委婉地告诉朋友,你自己一会儿有事情要做,不能多陪朋友说话

C.耐心听朋友聊下去,因为他很有学识

D.示意妻子(丈夫)回避一下

24.办公室的张小姐体态肥胖,今天上班时穿了一件在你看来很不得体的衣服。张小姐征求你对她的服装的意见,你会( )。

A.告诉张小姐,她穿这件衣服,显得更难看

B.对张小姐说,穿衣服只是形式,保持良好的心态更重要

C.对张小姐说,你自己觉得好是最重要的

D.告诉张小姐,自己的看法是不准确的,征求别人意见吧

25.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于自己所接触的那些人,你一般会( )。

A.接触一次就能够记住对方的姓名、容貌

B.只有多接触几次,才能记住对方

C.总也记不住对方是谁,经常会弄混淆

D.不管能不能记住对方,但总能够通过交谈回忆起来过去的一些事情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

(第26~125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答题指导: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26~85题,每题1分,共60分)

2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 )阶段。

A.感觉、知觉、思维三个

B.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C.感觉、知觉、情感和思维四个

D.感知觉、思维萌芽、思维和意识四个

【答案】B

【解析】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它们只具有某种感觉器官,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它们身上只有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它们有了各种感觉器官,能够认识到整个事物而不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像猩猩、猴子,大脑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它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但是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因此,动物的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27.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

A.强调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答案】A

【解析】A项,该项为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他们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B项,该项为构造心理学的观点。该学派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C项,该项为行为主义的观点。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D项,该项为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该派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28.外周神经系统是把( )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

A.躯体神经系统与植物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

C.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D.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

【答案】D

【解析】外周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外周部分,它一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或脊髓相连,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装置与机体其他器官、系统相联系。它同脑相连的部分称为脑神经,共12对;它与脊髓相连的部分称为脊神经,共31对。

29.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叫( )。

A.高级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经典条件反射

D.工具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巴甫洛夫认为,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他通过对狗的实验提出了条件反射的理论。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

30.杆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 )。

A.细节和颜色

B.明暗和颜色

C.轮廓和明暗

D.彩色和非彩色

【答案】C

【解析】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①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网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称为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②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称为暗视觉器官。它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31.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 )。

A.低频声音的听觉

B.中频声音的听觉

C.高频声音的听觉

D.低频和高频两端声音的听觉

【答案】C

【解析】人类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2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提高;6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老年人听觉感受性的降低的特点是:他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当扩展到中频的范围时就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

32.从种族发展的角度看,最古老的感觉是(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答案】C

【解析】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有气味物质的分子随着呼吸进入鼻腔,嗅细胞接受嗅觉刺激,将嗅觉刺激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嗅觉的神经冲动沿嗅神经传至中央后回,产生嗅觉。

33.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 )。

A.引不起内脏感觉

B.引起不太强的内脏感觉

C.引起节律性的内脏感觉

D.引起不规律的内脏感觉

【答案】A

【解析】内脏感觉又称机体觉,它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秘,性以及痛的感觉等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的感觉。因为内脏活动有一定的节律,变化比较少,所以内脏器官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少,也比较弱。只有某个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

34.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A.梦境

B.无意想象

C.幻想

D.有意想象

【答案】C

【解析】A项,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例子。因为做梦是没有目的的,是不由意识支配的,比清醒状态下的无意想象更加随心所欲。B项,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C项,幻想是有意想象的一种。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所以幻想都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D项,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

35.亲密的朋友之间容易产生( )。

A.首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C

【解析】AC两项,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B项,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称为刻板印象。D项,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这类现象称为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

36.属于荣格提出来的概念是( )。

A.最近发展区

B.观察学习

C.集体潜意识

D.自我实现

【答案】C

【解析】A项,最近发展区为维果茨基所提出来的观念。B项,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行为模式加以修正。C项,荣格,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D项,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所提出来的概念。

37.有利于个体提高自尊水平的是( )。

A.遭遇失败

B.接受挫折教育

C.扬长避短

D.做事追求完美

【答案】C

【解析】影响自尊的因素有:①家庭中亲子关系:一些亲子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参与;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双亲一致;尊重孩子,给予一定的自由;说服而不是体罚孩子;②行为表现的反馈:特别是成功行为的反馈可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③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有益于增加自尊;④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在社会比较中如何选择坐标系是极重要的。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地位、身份相似的人与之比较,将使个体处于恰当的位置,会增加自尊。

38.“一白遮百丑”属于(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C

【解析】C项,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这类现象称为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一白遮百丑”是指人们认为皮肤白皙的女性即使其他方面并不美丽,也不能算是丑女,这就属于光环效应。

39.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 )。

A.内归因

B.归因为智力

C.外归因

D.归因为能力

【答案】C

【解析】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对他人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倾向,这种倾向称为动机性归因偏差。

40.用“习性学”理论来解释人类侵犯行为的学者是( )。

A.伯克威兹

B.洛伦兹

C.弗洛伊德

D.多拉德

【答案】B

【解析】洛伦兹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习性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的侵犯理论是从动物习性研究中得出的。他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的意义,其生存意义很重要。他根据动物习性的研究推论人类的侵犯,认为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级”,应该采取耗散侵犯本能的办法,例如发展冒险性体育活动。他指出,人口的拥挤可能会增加侵犯事件发生的机会,人口爆炸增大战争的危险性。

41.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零相关

C.正相关

D.无相关

【答案】C

【解析】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大量研究表明,侵犯行为与去个性化有密切的联系,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人群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目标,并且攻击的强度远超寻常而不能停止。因此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

42.个体态度接近核心价值观的程度是态度的( )。

A.强度

B.向中度

C.深度

D.外显度

【答案】B

【解析】A项,强度即态度倾向于某一特定方向的程度。大多数人格量表涉及的是态度强度的测量。B项,向中度即某种态度在个体态度体系及相关价值体系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C项,深度即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态度对象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卷入越深。D项,外显度即个体态度在其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上的外露程度。

43.“磨洋工”是一种( )现象。

A.社会感染

B.社会懈怠

C.社会暗示

D.社会干扰

【答案】B

【解析】A项,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B项,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社会懈怠,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的“磨洋工”,就是一种社会惰化现象。C项,暗示是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D项,由于他人在场,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

44.个体心理发展的第二加速期是( )。

A.青春期

B.婴幼儿期

C.儿童期

D.出生后第一年

【答案】A

【解析】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即第二发展加速期(第一发展加速期是0~1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肩宽、胸围都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

45.下列概念中属于“社会学习理论”的是( )。

A.最近发展区

B.顺应

C.替代性强化

D.社会化

【答案】C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对传统的行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

46.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

A.成熟

B.经验

C.模仿

D.动作

【答案】D

【解析】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从哲学的高度,皮亚杰认为他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47.按皮亚杰的理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不包括( )。

A.守恒性

B.脱自我中心性

C.泛灵论

D.可逆性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特点。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这一阶段的认知水平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C项,泛灵论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特点。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48.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学习

B.吃喝睡眠

C.游戏

D.观察模仿

【答案】C

【解析】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仍属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的认知、学习、社会化过程多半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49.安静顺从的儿童在同伴群体中的人气特点是( )。

A.受尊重

B.受欢迎

C.受忽视

D.受排斥

【答案】C

【解析】研究者按在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三种:①受欢迎的儿童。一般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活动能力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②不受欢迎的儿童。通常不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出些不良主意和恶作剧。③受忽视的儿童。这些儿童多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他们既不为同伴所喜欢,也不被同伴所讨厌。

50.患者对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感觉气氛不对,觉得周围环境已经发生了某种对他不利的变化,这种症状是( )。

A.非真实感

B.被害妄想

C.妄想心境D.影响妄想

【答案】C

【解析】C项,妄想心境也是原发性妄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妄想心境是指患者对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感到气氛不对,周围环境已经发生了某种对他不利的变化,使得患者有某种不祥的预感。A项,“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B项,被害妄想,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D项,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患者不能自主,称影响妄想。

51.对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的症状是( )。

A.顺行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心因性遗忘

D.选择性遗忘

【答案】B

【解析】遗忘是指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逆行性遗忘是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它的长度是指由受伤一刻开始,直至受伤前最后一件能清晰回忆的事情为止。典型的逆行性遗忘对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52.内心被揭露感属于( )。

A.知觉障碍

B.感知综合障碍

C.思维形式障碍

D.思维内容障碍

【答案】D

【解析】内心被揭露感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与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很多患者不清楚别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方法了解到他内心想法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3.患者不但正常情绪反应量减少,并且劳动感、荣誉感、责任感等逐渐受损,这种症状是( )。

A.情绪低落

B.情绪迟钝

C.情绪淡漠

D.情绪倒错

【答案】B

【解析】情感迟钝的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情感迟钝不仅仅指正常情感反应量的减少,更具特征性的是患者的一些高级的、人类所特有的、很精细的情感(例如劳动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等)逐渐受损,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54.噪音、气温变化属于( )。

A.生物性压力源

B.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C.精神性压力源

D.破坏性压力源

【答案】A

【解析】压力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①生物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②精神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等。③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二是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社会交往不良)等。

55.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 )。

A.急性应激障碍

B.分离性障碍

C.偏执型人格障碍

D.妄想性障碍

【答案】D

【解析】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本病病因不明,起病一般在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病前人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本病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内容有一定现实性,并不荒谬,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程演进较慢,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

56.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 )。

A.高尔顿

B.比内

C.卡特尔

D.瑞文

【答案】A

【解析】A项,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爵士。高尔顿还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B项,比内与其助手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C项,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于1890年发表的《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创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D项,瑞文于1938年设计了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即瑞文测验。

57.在常模样本中低于某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被称为( )。

A.百分点

B.百分等级

C.十分位数

D.百分位数

【答案】B

【解析】AD两项,百分点也称百分位数,与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正好相反。百分等级是计算低于某测验分数的人数百分比,而百分点则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B项,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C项,十分位数只是百分位数的一个变式,百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100份,十分位数则为,1%~10%为第一段,91%~100%为第十段。

58.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是( )。

A.T分数

B.标准九分

C.标准十分

D.标准二十分

【答案】B

【解析】A项,T分数是指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B项,标准九分是较知名的标准分数系统,其量表是个9级的分数量表。它是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的一个分数量表,最早时广泛应用于美国空军和某些教学情境中的分级。C项,标准十分的平均数为5,标准差为1.5。D项,标准二十分的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

59.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特质的程度,被称为( )。

A.内容效度

B.表面效度

C.构想效度

D.效标效度

【答案】C

【解析】A项,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B项,表面效度是由外行对测验作表面上的检查确定的,它不反映测验实际测量的东西,只是指测验表面上看来好像是测量所要测的东西。C项,构想效度也称构思效度、结构效度。它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D项,效标效度又称实证效度,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由于这种效度是看测验对效标预测得如何,所以称为效标效度。这种效度需在实践中检验,所以又称实证效度。

60.在为编排合成测验而审定题目时,应注意题目数量要比最后所需数目( )。

A.多一些

B.多一倍

C.多几倍

D.多一倍至几倍

【答案】D

【解析】审定试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题目的范围应与测验计划所列的内容技能双向细目表相一致,即材料内容以及所测量的认知技能上的比率与计划相符,必要时须加以适当调整;②题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至几倍,以备筛选和编制复份;③题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需要;④题目的说明必须清楚明白。

61.实施心理测验时主测者的职责是( )。

A.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

B.主测者应时刻保持严肃的态度

C.出现特殊问题时可以忽略

D.可以按个人理解来解释指导语

【答案】A

【解析】A项,主试在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B项,对于被试的反应,主试不应做出点头、皱眉、摇头等暗示性反应,这会影响对被试以后的施测,主试应时刻保持和蔼、微笑的态度。C项,主试对特殊问题要有心理准备,比如在测验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应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应付,不要临阵慌乱、火上浇油,否则测验可能彻底失败。D项,主试应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实施测验,不带任何暗示,当被试询问指导语意义时,尽最按中性方式作进一步的澄清,如询问有些词的含义时,应尽量照字典的意义解释。

62.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生殖器期的年龄阶段大致是( )。

A.1~3岁

B.2~3岁

C.3~5岁

D.5~12岁

【答案】C

【解析】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或时期):①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来源为唇、口、手指头,在长牙以后,快乐来自咬牙;②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粪便,肌紧张的控制;③生殖器期,(3~5岁):其快乐来源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④潜伏期(5~12岁):这时儿童不对性感兴趣,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而获得快感,而是将兴趣转向外部,去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⑤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63.咨询结束,咨询关系也就终止,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不能以“朋友关系”的名义继续进行往来,这是心理咨询的( )。

A.职责限制

B.关系限制

C.感情限制

D.目标限制

【答案】B

【解析】B项,关系限制是指咨询关系也是有限制的。咨询结束,咨询关系也就终止。不能再以“朋友”关系进行往来。A项,职责限制是指咨询师的职业责任不是无限的,心理咨询的任务只是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C项,感情限制是指咨询师和求助者的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内,感情因素必须严加控制。D项,目标限制是指心理咨询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性质、咨询的复杂程度、咨询师个人实际能力来决定,它不是任意的。

64.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为求助者( )。

A.确定咨询目标

B.提供释放压抑的空间

C.整理临床资料

D.提高心理活动耐受力

【答案】B

【解析】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

65.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并借此控制会谈方向,这种方法是( )。

A.中断

B.情感反射

C.释义

D.情感指导

【答案】B

【解析】B项,情感的反射作用,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A项,中断就是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会谈,这时,可以请他抽支烟,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C项,“释义”是指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D项,情感引导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66.如果心理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和会谈得到的结论不一致,心理咨询师应该( )。

A.以观察和会谈的结果为准

B.以心理测验结果为准

C.以上级咨询师的判断为准

D.重新进行会谈和测量

【答案】D

【解析】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要求为:①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②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③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67.心理咨询师针对健康人的发展问题所进行的会谈属于( )。

A.治疗性会谈

B.咨询性会谈

C.危机性会谈

D.鉴别性会谈

【答案】B

【解析】B项,咨询性会谈涉及的往往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等。A项,治疗性会谈是指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这类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原则。C项,危机性会谈,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受精神创伤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予帮助的情况,都列入这一类会谈。D项,鉴别性会谈即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

68.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不包括( )。

A.就事论事

B.分析迹象

C.相关分析

D.补充提问

【答案】D

【解析】当人们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一般采用三种方法或三个思路:①“就事论事”:就事论事的办法并不能揭示事件的全部含义;②“寻找相关”:根据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去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可取的,但它总带有猜测性质;③进行“迹象分析”:分析迹象的做法是指把事实作为一种结果,作为一种症状,而进一步去寻找原因。

69.咨询师提出诸如“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这类问题,会把会谈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这类不恰当的问题属于( )。

A.责备性问题

B.修饰性反问

C.解释性问题

D.多重性提问

【答案】B

【解析】凯利曾经把临床交谈提问的性质做过归类,其中之一为修饰性反问。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比如“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这样的问题,常常使会谈陷入僵局。即便是把会谈接下去,也会把所谈的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70.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是( )。

A.求助者的责任

B.求助者的义务

C.求助者的权利

D.求助者的愿望

【答案】B

【解析】求助者的义务有:求助者有义务如实向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照商定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如有更改要事先通知;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试图与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按规定缴费。

71.“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是( )的咨询目标。

A.人本主义学派

B.完形学派

C.理性情绪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答案】B

【解析】B项,完形学派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A项,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C项,理性情绪学派的目标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D项,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

72.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等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这种技术是( )。

A.影响性概述

B.内容反应技术

C.参与性概述

D.内容表达技术

【答案】C

【解析】C项,参与性概述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A项,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为影响性概述。B项,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D项,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

73.心理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性技术都是通过( )技术起作用。

A.指导

B.内容反应

C.解释

D.内容表达

【答案】D

【解析】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技巧都离不开内容表达,都是通过内容表达起作用。广而言之,指导、解释、影响性概述、自我开放等都是一种内容表达。

74.在咨询过程中,当求助者对咨询师感到气愤,对咨询师瞪眼或是气呼呼地看着周围,同时出现沉默,这最可能是( )沉默。

A.怀疑型

B.茫然型

C.情绪型

D.反抗型

【答案】C

【解析】C项,情绪型沉默是指求助者可能由于情绪所致,诸如气愤、恐惧、羞愧等,用沉默来传达这一信息。此外,他们还可能对咨询师瞪眼、气呼呼地看着周围。A项,怀疑型沉默是指求助者还不完全信任咨询师,而不把某些信息说出来。B项,茫然型沉默是指有些求助者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什么是咨询师希望知道的,什么是重要的叙述内容;有时则是求助者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问题,故也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或者是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而一时陷入沉默的状态。D项,反抗型沉默是指即求助者不想讲,这里主要指那些被动求助者,他们本人不愿意或不很愿意接受咨询,故用沉默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75.以下属于讲话内容上的阻抗是( )。

A.情绪发泄

B.控制话题

C.最终暴露

D.请客送礼

【答案】A

【解析】A项,该项属于讲话内容上的阻抗。情绪发泄指求助者对于某些会谈议题的强烈情绪反应。求助者可表现为大哭大闹、泪流不止,或不自然的大笑。它旨在避开使求助者感到焦虑和精神痛苦的意念。BC两项,属于讲话方式上的阻抗。控制话题是指求助者在会谈中,一味要求咨询师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回避自己不愿谈论的话题;最终暴露是指求助者故意在咨询会谈的最后时刻才讲出某些重要事件,以使咨询师感到措手不及,借以表达他对心理咨询的某种抵抗。D项,该项属于咨询关系上的阻抗。请客送礼可以表示求助者的某种自我防御需要及其控制心理咨询关系的欲望。

76.心理咨询过程中,无论求助者出现哪种类型的多话,咨询师均可利用( )技术加提出新问题的方式处理。

A.倾听

B.内容表达

C.解释

D.内容反应

【答案】B

【解析】内容表达技术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ACD三项中的技术都要分析求助者发言中的信息。

77.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是( )技术。

A.释义

B.解释

C.指导

D.面质

【答案】B

【解析】解释是指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解释使求助者从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角度来重新面对困扰、周围环境及自己,并借助于新的观念和思想来加深了解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产生领情,提高认识,促进变化。解释被认为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

78.对咨询效果的评估应围绕( )展开。

A.咨询目标

B.求助者的要求

C.心理诊断

D.咨询师的评定

【答案】A

【解析】心理咨询过程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可能要经过若干次,而每一次都将有若干阶段,而若干次咨询又构成全部咨询的其中一段。应及时小结每一次、每一段咨询的状况及效果,以总结经验,并作必要的调整。对咨询效果的评估应围绕咨询目标来进行。

79.联合型瑞文测验的受测者的年龄适用范围是( )。

A.2~18岁

B.14岁以上

C.5~75岁

D.16岁以上

【答案】C

【解析】联合型瑞文测验的适用范围为:5至75岁以内的幼儿、儿童、成年、老年皆可借此测验粗评智力等级。幼儿以及智力低下者和不能自行书写的老年人宜个别施测,一般可团体进行。此测验可用于有言语障碍的智力测量,亦可为不同民族、不同语种间的跨文化研究工具。

80.中国比内测验( )版本。

A.只有城市

B.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

C.只有农村

D.农村和城市共用一个

【答案】D

【解析】比内测验首先由比内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而成,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吴天敏教授1982年完成的中文版第三次修订本,称中国比内测验。其适用范围为2~18岁被试者,农村和城市被试共用一套试题。

81.MMPI实际的题目数量是( )个。

A.399

B.550

C.566

D.567

【答案】B

【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共包括566个自我报告形式的题目,实际上为550题,其中16个为重复题。这些题目有的分别印在卡片上,有的印在小册子上。使用时可分个人式及分组式两种。

82.EPQ测查的人格维度有( )个。

A.3

B.4

C.5

D.6

【答案】A

【解析】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质归结到几个基本的维度或类型上。最初发现的是两个主要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倾和神经质,后来又找到第三个人格维度,即精神质。用艾森克的这三个人格基本维度的首写字母E(extraversion,外倾)、N(neuroticism,神经质)和P(psychoticism,精神质),缩写为PEN,表示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度模型。

83.SAS的测验记分是( )。

A.查表将总粗分转换为标准分

B.总粗分乘以1.25后四舍五入取整数部分

C.直接用总粗分按中国常模解释

D.总粗分乘以1.25后去掉小数点后面部分

【答案】D

【解析】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的记分规则为: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1、2、3、4分;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分。与SDS一样,20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粗分(X),经过公式换算,即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标准分(Y)。

84.根据其他因子与“解决问题”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的关系序列图是( )。

A.退避—自责—幻想—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

B.退避—幻想—求助—自责—合理化—解决问题

C.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

D.退避—求助—幻想—自责—合理化—解决问题

【答案】C

【解析】在应对方式问卷中,应对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与“退避”两个应对因子的负相关程度最高。以此作为六个应对因子关系序列的两极,然后根据各因子与“解决问题”应对因子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序,可将六个应对因子排出下列关系序列图: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

85.对3岁以前的婴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是( )。

A.缺乏营养

B.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C.缺乏教育

D.安全感得不到满足

【答案】D

【解析】对3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莫过于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上,个体保存的本能是第一本能。许多案例可以证明,如果这时遭受惊吓,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第86~125题,每题1分,共40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86.人本主义心理学( )。

A.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B.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C.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D.认为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来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答案】ABC

【解析】ABC三项,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D项,该项为行为主义的观点。其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87.大脑顶叶靠近中央沟的部位是( )。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躯体感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BC

【解析】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额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88.决定声音特性的是( )。

A.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B.声波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C.声波的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D.声波的频率和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答案】ABC

【解析】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①音调: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②响度: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③音色: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89.痛觉( )。

A.难于适应

B.感受性和一个人的胖瘦有关

C.感受性和一个人对痛的认识有关

D.感受性和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有关

【答案】ACD

【解析】痛觉的产生告诉人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了伤害,发生了病变,给人们一个信号,让人们加以保护。所以,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于适应。人们之间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怕痛,有的人不怕痛,这在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对痛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系。

90.下列属于似动现象的包括( )。

A.行驶的火车

B.活动的电影画面

C.手表上分针的运动

D.霓虹灯的动感变化

【答案】BD

【解析】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称为似动现象,又称动景现象。电影就是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霓虹灯给人造成的动感,路牌广告制作中画面的变化,也都是应用的似动知觉的原理。

91.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中的个人特质分为( )等几类。

A.首要特质

B.关键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答案】AC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可分为三类:①首要特质:是影响个体各方面行为的特质,它表现了一个人生活中无时不在的倾向,个人的每个行为都受它的影响。因此它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它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的地位,但其数量不多。②中心特质:是决定一个人的一类行为而不是全部行为,能够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的特质,表现出这些特质的情景要比表现出首要特质的情景有限,即它所起的作用比首要特质要小一些。③次要特质:只在特殊场合下才表现出来,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它所起的作用比中心特质更小。

92.人类婚姻行为的主要动机包括( )。

A.爱情

B.经济

C.繁衍

D.娱乐

【答案】ABC

【解析】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婚姻行为决定于婚姻动机。婚姻动机不仅是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满足夫妻双方的性需要,继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而且还包含经济方而的考虑。婚姻的动机一般来说有三种,即:①经济;②繁衍;③爱情。

93.根据斯坦伯格的理论,爱情的组成要素包括( )。

A.友谊

B.承诺

C.激情

D.亲密

【答案】BCD

【解析】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者三个因素组成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及三条边和三角形内共有七种类型的爱情。

94.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包括( )。

A.年龄

B.知识水平

C.性别

D.自尊水平

【答案】ABC

【解析】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有:①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影响;②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则暗示效果明显;③被暗示者年龄、性别与暗示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④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个体处于困难情境又缺乏社会支持时,往往容易受暗示。

95.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 )。

A.个体性

B.直接性

C.情感性

D.易变性

【答案】ABC

【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其特点是:①个体性:人际交往的双方的社会角色会影响彼此的人际关系。②直接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就不会产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旦建立,就会被人们直接体验到。③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

96.关于身体语言,正确的说法包括( )。

A.目光比面部表情更能反映人的真实态度

B.任何情况下,身体越接近,反映双方关系越好

C.一般情况下,个体与他人在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D.语调的变化也是一种身体语言

【答案】AC

【解析】A项,身体语言沟通最重要的方式是目光接触,一般而言,人们的目光与面部表情是一致的,都与内在心态对应,但在特殊情况下,个体的目光和面部表情会出现分离;C项,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日常生活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

97.关于说服与态度转变,正确的说法包括( )。

A.高吸引力的传递者说服力强

B.恐惧情绪总是能够提高说服效果

C.分心不利于说服

D.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倒U型关系

【答案】AD

【解析】A项,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容易接受他们的说服。D项,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重复频率过低或过高,说服的效果均不好。B项,畏惧与念度转变的关系不是正的线性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畏惧的唤起能增强说服效果。但是,如果畏惧太强烈,引起接受者的心理防御以至否定畏惧本身,结果会使态度转变较少。C项,分心的影响是复杂的,如果分心使接受者分散了对沟通信息的注意,将会减弱接受者对说服者的防御和阻扰,从而促进态度转变;如果分心干扰了说服过程本身,使接受者不能获得沟通信息,则会削弱说服效果。

98.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童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包括( )

A.获得自主感

B.获得勤奋感

C.克服自卑感

D.克服内疚感

【答案】BC

【解析】A项,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BC两项,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D项,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99.一岁以前,婴儿的记忆主要包括( )。

A.表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词语记忆

【答案】ABC

【解析】儿童能记住母亲的样子就属于表象记忆。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条件反射,如被抱成喂奶的姿势时会出现吮吸动作,这代表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结果。儿童情绪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D项,3岁以前儿童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意图,他们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基本是无意之中获得的,随着言语活动的发展,词语才逐渐成为儿童记忆的内容。

100.关于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正确的说法包括( )。

A.语速要慢

B.诱导注意

C.话语多重复

D.句子要简单

【答案】ABCD

【解析】婴儿尚处于理解言语的阶段,本身积极的言语交际能力发展得较慢,他们能懂得成人说出的某些词,当成人说出这些词的时候,儿童就用定向反应或运动反应来回答。因此,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要放慢语速,多重复,句子要简单,并辅以其他物品道具诱导婴儿注意。

101.根据安斯沃斯的说法,婴儿的依恋包括( )。

A.安全型依恋

B.道德型依恋

C.回避型依恋

D.反抗型依恋

【答案】ACD

【解析】安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①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②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③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亦称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没有建立起依恋安全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

102.关于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正确的说法包括( )。

A.起病前有相应心因

B.病前人格多固执、猜疑

C.两天内急性起病

D.2~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

【答案】AD

【解析】ACD三项,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包括了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障碍。共同的特点是:①在两周内急性起病;②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③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④在2~3个月内痊愈。B项,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病前人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

103.内感性不适症状多见于( )患者。

A.抑郁状态

B.脑外伤后综合征

C.精神分裂症

D.神经症

【答案】ABCD

【解析】内感性不适属于感觉障碍的类型之一。表现为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104.目前,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包括( )。

A.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B.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C.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D.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答案】ABC

【解析】到现在为止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有以下三个方向:①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②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③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105.“灾难征候群”的阶段包括( )。

A.警觉期

B.惊吓期

C.恢复期

D.康复期

【答案】BCD

【解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创伤后压力失调(PTSD),这类情况被Lifton(1968)和Efikson(1976)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①惊吓期:该阶段,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更新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②恢复期:在恢复期中,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③康复期:在康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106.对于心理测量,正确的说法包括( )。

A.测量大脑形态

B.心理测量是间接测量

C.测量人的行为

D.心理测量有绝对标准

【答案】BC

【解析】心理测验是指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因此,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而非大脑形态。心理测验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在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

107.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 )。

A.稳定性

B.准确性

C.一致性

D.有效性

【答案】AC

【解析】AC两项,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即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有时也称测量的可靠性。BD两项,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或有效性。

108.项目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包括( )。

A.通过率计算

B.点二列相关

C.鉴别指数计算

D.二列相关

【答案】BCD

【解析】项目区分度的计算方法有:①鉴别指数法;②相关法。计算区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相关法,即以某一项目分数与效标成绩或测验总分的相关作为该项目区分度的指标。相关越高,表明项目越具有区分的功能。A项,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百分比来表示。

109.心理测验按照测验的用途可分为( )测验。

A.文字

B.显示性

C.操作

D.预测性

【答案】BD

【解析】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心理测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AC两项,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①文字测验;②操作测验。BD两项,按照测验的用途可分为:①显示性测验;②预测性测验。

110.健康心理咨询的对象应具备的特征包括( )

A.心理正常

B.心理不正常

C.心理健康

D.心理不健康

【答案】ACD

【解析】“心理正常”是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不正常”即“异常心理”,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健康”和“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一概念之中。因此,健康心理咨询的对象应包括: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111.就亲子关系的本质来看,其内涵包括( )。

A.人伦道德关系

B.法定的监护关系

C.自然的血缘关系

D.法定的赡养关系

【答案】ABCD

【解析】就亲子关系的本质来看,其内涵有三个:①自然的血缘关系;②人伦道德关系;③法定的养育、监护关系和法定的赡养关系。在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中,上述三类关系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经常地被自觉意识到。

112.关于引发心理问题的关键点的描述,正确的是,该因素( )。

A.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

B.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C.自身的性质随着个体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自身的形式不随个体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AB

【解析】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工作程序之一是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有两个:①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②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113.心理咨询师在进行摄入性会谈中提问过多,容易使求助者( )。

A.转移责任

B.减少自我探索

C.形成依赖

D.社会交往下降

【答案】ABC

【解析】摄入性会谈中提问过多所带来的消极作用主要有:①造成依赖,问题提得太多时,求助者叙述自己的情况时便出现依赖性,不问就不说话。②责任转移,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是求助者自己,而不是心理咨询师。问题过多就会把这一层责任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减少了求助者参与解决心理障碍的机会。③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求助者等待咨询师来挖掘自身的问题,而不主动动脑筋自我探索。④提问过多会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114.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办法包括( )。

A.补充提问

B.相关分析

C.心理测验

D.分析迹象

【答案】AC

【解析】AC两项,临床上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即得到的资料并不可靠,因此需要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常用的方法有:①补充提问;②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办法;③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各种来源如果都给出类似的印象,那么这一资料的可靠性就较高。BD两项,相关分析和分析迹象属于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

115.进行摄入性会谈时,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包括( )。

A.求助者可接受

B.有效

C.可以量化评估

D.积极

【答案】ABD

【解析】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有以下几条:①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②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③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④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⑤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⑥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⑦会谈法的有效性。

116.心理咨询师的( )对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A.咨询理念

B.咨询理论

C.个性特征

D.咨询态度

【答案】AD

【解析】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正确的咨询态度包含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的咨询理念,这决定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是否适配,影响咨询效果和咨询关系。

117.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 )。

A.积极、可行的

B.双方接受的

C.具体、量化的

D.属于医学范畴的

【答案】AB

【解析】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要素:①具体: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但不一定是量化的。②可行: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或超出了现有的可能水平和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等等,则目标就很难达到。③积极: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是符合人们发展需要的。④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⑤属于心理学性质: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⑥可以评估: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⑦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应是多层次的。

118.关于阳性强化法,正确的说法包括( )。

A.奖励正常行为,惩罚异常行为

B.阳性强化使用正强化

C.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

D.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答案】BCD

【解析】阳性强化法以正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在想要的行为出现之后给予及时的强化。在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可逐渐撤销强化物。

119.在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咨询师对求助者进行支持和鼓励,正确的说法包括( )。

A.支持、鼓励可以提高求助者解决自身问题的信心

B.支持和鼓励本身就是助人的过程

C.咨询师掌握的心理学理论可以起到支持、鼓励作用

D.咨询师掌握的心理咨询技术可以起到支持、鼓励作用

【答案】ABD

【解析】咨询师对求助者进行支持和鼓励,可以起到以下作用:①提升求助者解决自身问题的信心。②激发求助者改变自我的内在力量。③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使求助者不断受到鼓舞,可以强化求助者的咨询动机。④支持和鼓励本身就是助人的过程,有利于最终实现咨询目标。⑤通过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求助者具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克服阻碍咨询顺利进行的种种不利因素,使咨询得以顺利进行。鼓励技术,就是咨询师通过语言等对求助者进行鼓励,鼓励其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

120.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依赖的可能原因包括( )。

A.求助者不理解心理咨询的实质

B.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产生移情

C.求助者养成依赖的个性特征

D.求助者不愿承受抉择的痛苦

【答案】ABCD

【解析】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依赖的来自于求助者的原因包括:不理解心理咨询的实质是自己动手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希望咨询师主动替自己解决问题。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要咨询师出主意,表现出无限信任。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依赖个性、个性懒惰。有些求助者不愿意承受抉择的痛苦,希望咨询师替自己做出选择,把选择的痛苦转嫁到咨询师身上。

121.心理咨询的效果可视为( )三者的函数。

A.咨询师

B.咨询方法

C.求助者

D.咨询目标

【答案】ABC

【解析】心理咨询的疗效可视为咨询师、求助者与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疗效。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归纳如下:①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②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③咨询师本身的特征;④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122.龚耀先修订的WAIS-RC的言语部分有代表性的分测验是( )。

A.词汇

B.知识

C.领悟

D.相似性

【答案】ABCD

【解析】WAIS-RC的言语测验的分测验有:①知识;②词汇;③领悟;④相似性;⑤数字广度;⑥算术。操作测验主要有:①拼图;②图形排列;③积木;④填图;⑤数字符号。

123.16PF的适用范围是( )。

A.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受测者

B.可用于个别施测

C.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受测者

D.可用于团体施测

【答案】BCD

【解析】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的适用范围为:该测验适用范围很广,凡是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和老年人都可以适用。16PF属于团体实施的量表,当然也可以个别实施。

124.SCL-90可以作为了解( )的评定工具。

A.求助者心理问题

B.躯体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

C.群体心理健康水平

D.求助者出现哪方面心理症状

【答案】ABC

【解析】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使用范围为:①在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中,作为了解就诊者或受咨询者心理卫生问题的一种评定工具;②在综合性医院中,常以SCL-90了解躯体疾病求助者的精神症状,并认为结果满意;③应用SCL-90调查不同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各种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

12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可以用来测查求助者的( )。

A.心理健康状况

B.客观支持和主观体验的情况

C.社会支持的特点

D.社会支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答案】BCD

【解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适用范围:了解被试者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精神疾病和各种躯体疾病的关系。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