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几岁,学点好口才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德群 若谷
- 16字
- 2020-06-25 05:20:56
第二篇 20几岁学会最讨人喜欢的说话方式,让嘴巴更甜蜜
第一章 将语言“软化”后,再说出来
不把话说绝,平和解决矛盾
双方发生矛盾后,肯定谁的心里都不痛快,很容易失态,口出恶言,把话说绝了。一时把话说绝了,痛快也只能是一时的,而受伤害的是双方长远的关系。所以,即使有了再大的矛盾,我们都应该把握住一点,就是不把话说绝。否则,在我们的生命中只能留下深深的遗憾。
小熊和星采是在一次联谊会上认识的,他们很快便从热恋走向婚姻。两人都曾是著名大学的高材生,虽然刚刚毕业没几年,但两人的事业都有了起色,向着光明而辉煌的方向发展。
两人虽然经常出差,但这个小家却不缺少温馨,直到小熊的妈妈一次来他们的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发现两人的这种生活状态,非常不满。在小熊妈妈看来,自己的儿子拼死拼活地工作,回家连口热乎饭菜都没有,是自己儿媳妇星采最大的失职。因此她一次又一次地责备自己的儿子,让他和星采谈,让星采辞去工作,专门理家。
小熊爱着星采,他理解星采的工作方式,因此一直都没有干涉星采的生活。小熊妈妈生日的那天晚上,小熊早早回家陪妈妈吃饭,而星采则很晚才回来,还带了一身酒气。小熊看到星采,心中突然升起无名业火,大声地吼道:“你知不知道今天是妈妈的生日,还出去鬼混,如果你再这样,我们就离婚!”星采听到后非常震惊,她晚上是去应酬公司一位非常重要的客户了,她也为自己忘记了婆婆的生日而自责,可她依然强硬地说:“要离现在就离,我也不想忍受你妈妈那副难看的表情了!”于是,二人一夜无话,第二天默默地签了离婚证书。
就这样,因为一时冲动,两人说出了决绝的话,一段婚姻结束了。其实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性格刚烈的人。如果你说话“硬”,他就可能比你更硬;如果你来“软”的,对方倒会于心不忍,也就有话好好说了。
有的人会说,发生这个矛盾,我就打算和他绝交了,把话说绝了又怎么样。真是这样吗?要知道,暂时分手并不等于绝交。
友好的分手还会为日后可能出现的和好埋下伏笔。有时朋友间分手绝交,并非是彼此感情的彻底泯灭,而是因一时误会造成的。如果大家采取友好的分手方式,不把话说绝,那么,有朝一日误会解除了,就很可能会破镜重圆,使友谊的种子重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在这方面不乏其例。
17世纪初,丹麦天文学家弟谷·布拉赫和德国的开普勒共同研究天文学,两个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后来,由于开普勒听了妻子的挑唆,丢下研究课题,离开了弟谷。然而弟谷并没有因此而指责开普勒,还宽大为怀,写信作解释。不久,开普勒终于明白,是自己误听谗言,十分惭愧,写信向弟谷道歉,并回到了已病重的弟谷身边。两个人言归于好,再度合作,终于出版了《鲁道夫星表》,他们的名字得以载入科学史册。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能恢复友谊并共同做出成就,是与当时采取友好分手方式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说,不把话说绝实在是一种交际美德,值得提倡。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和别人发生矛盾时就取下策而用之,与人反目为仇,谩骂指责,把话说得很绝,以解心头之恨。这样做痛快倒也痛快,但他们没想到,在把别人骂得狗血喷头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人格上的缺陷。人们会从这样的情景中看到,他对别人居然如此刻薄,如此不留情面,如此翻脸不认人。把话说绝得不偿失,所以,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要友好地解决问题。
“好事多磨”,遭到拒绝后坚持言语和气
当我们怀着某种目的与别人谈话时,总是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但正如俗话所说“好事多磨”,开始时往往被人拒绝。
被拒绝了心里肯定不好受,那怎样回应呢?有的人气盛,一句话就给人家顶回去了,搞得不欢而散;有的人虽然心里不快,却还能冷静下来,用平和的语气来晓之以理。显然,后者是讨人喜欢的,能让对方也冷静地予以思考并认为你很有涵养。转机说不定就会在此发生。
尤罗克是美国著名的剧团经理人,在较长时间内和夏里亚宾、邓肯、巴芙洛丽这些名人打交道。有一次,尤罗克讲,同这些明星打交道他领悟到了一点,就是必须对他们的荒谬念头表示赞同。他曾为在纽约剧院演出过的最著名男低音夏里亚宾当了3年的剧团经理人。夏里亚宾是个令人难堪的人。比如,该他演唱的那天,尤罗克给他打电话,他却说:“我感觉非常不舒服,今天不能演唱。”尤罗克和他争吵没有?没有。他知道,剧团经理人是不能和人争吵的。他马上就去夏里亚宾的住处,压住怒火对他表示慰问。
“真可惜,”他说,“你今天看起来真的是不能再演唱了。我这就吩咐工作人员取消这场演出。这样你总共要损失2000美元左右,但这对你能有什么影响呢?”
夏里亚宾嘘了一口长气说:“你能否过一会儿再来?晚上5点钟来,我再看感觉怎样。”晚上5点钟,尤罗克来到夏里亚宾的住处。他再次表示了自己的同情和惋惜,也再次建议取消演出,夏里亚宾却说:“请你晚些时候再来,到那时我可能会觉得好一点儿。”
晚上8点30分,夏里亚宾同意了演唱,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尤罗克在演出之前宣布歌唱家患感冒、嗓子不好。尤罗克说一定照此去办,于是他撒了这次谎,因为他知道这是促使夏里亚宾登台演出的最好办法。
遭到拒绝是很令人沮丧的事情,但即使再沮丧,也应该坚持说话和气一些。因为一时的拒绝并不等于永远拒绝,甚至有可能是对方的一个小花招。如果你因此口出恶言,就彻底断绝了回旋的余地,而坚持言语和气,还能为今后合作埋下一个好的伏笔。
淡化感情色彩,委婉地表达你的不满
在公众活动中,可能经常遇到让人尴尬而不满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是不该强硬地表达不满的,而应该淡化感情色彩。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风趣幽默。有一次,由他证婚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小儿子来看他。孩子刚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号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尴尬,爱因斯坦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但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的印象的人。”这句妙答给了这对夫妇一个情面,活跃了气氛,融洽了关系,当然也含蓄地表达了爱因斯坦的不满。
在这里,爱因斯坦向我们显示了他在交际中的机智。面对孩子的大哭给自己和年轻夫妇带来的尴尬,他干脆采用了自嘲的方式,来帮助对方化解尴尬并表现自己的不满。然后放低姿态,凭借“慈祥”的语气表示自己对此态度的认同,淡化了感情色彩。
1988年8月3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出访澳大利亚参观墨尔本市市容时,突然遭到爱尔兰共和军支持者的围攻。在示威者的一片谩骂声中,撒切尔夫人在澳大利亚警方的保护下仓促离去。即便对一个老资格的政治家来说,这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而对东道主澳大利亚来说,也是大丢脸面的。在当晚的宴会上,撒切尔夫人在宾客好奇的期待和主人难免的困窘尴尬中,轻松地评论说:“墨尔本是一个美丽而吵闹的城市。”哄然大笑之后,听众热烈鼓掌,大家为撒切尔夫人巧妙淡化、摆脱尴尬的技巧所叹服。她把一场激烈的政治性示威淡化为城市由于人口高度密集而难免的喧嚣吵闹,使自己的不满在双方的笑声中表现了出来。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他执政的最后一年,出席一个政府举办的仪式,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有几个绅士窃窃私语:“你看,那不是丘吉尔吗?”“人家说他现在已经开始老朽了。”“还有人说他就要下台了,要把他的位子让给精力、更充沛更有能力的人了。”当这个仪式结束的时候,丘吉尔转过头来,对这几个绅士煞有介事地说:“唉!先生们,我还听说他的耳朵近来也不好用了。”
丘吉尔知道,自尊自爱就要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在这里的幽默一语,既淡化了感情色彩,给自己解了围,表达了不满,又使那些绅士自讨没趣。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一次竞选演讲中,遭到一个捣乱分子的挑衅。演讲正在进行,捣乱分子突然高声喊叫:“狗屁!垃圾!臭大粪!”这个人的意思很明显,是骂威尔逊的演讲臭不可闻,不值得一听。威尔逊对此感到非常生气,但只是报以微微一笑,安慰他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你提出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了。”随之,听众中爆发出掌声、笑声,为威尔逊的机智幽默喝彩。
社交场合碰到别人的不恭言行,还真不能发作,但憋在心里也不好受。海明威曾说过:“告诉他你不高兴,但在话中别出现‘不高兴’这个词。”把表示不满的语言的感情色彩淡化一下,让对方知道你不高兴,又不致破坏友好气氛,是个不错的方式。
批评之后给对方铺退路
有一位老师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下课了,有个学生向老师反映,昨天她爸爸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一支黑色派克钢笔不见了。老师观察了一下全班同学的表情,发现坐在该女生旁边的那个学生神情惊慌,面色苍白。钢笔可能是她拿的。当面指出吧,苦于没有充分的证据;搜身吧,又不近情理。这位掌握一定攻心技巧的老师想了想说:“别着急,肯定是哪个同学拿错了。只要等会儿她发现了,一定会还给你的。”说完,老师看了看那个学生。果然,下课以后,那个拿了钢笔的同学趁旁人不在的时候,赶紧把钢笔偷偷地放回了那个女同学的笔盒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他人犯错误,我们批评时要抱着一种理解的态度,不要一棒打死,而是要在批评之后给对方铺退路。因为,人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弱点的,完美的人只有在童话或神话中才存在。现代生活中的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或多或少地犯错误。
假如老师直接把自己的怀疑说出来,并严厉地批评偷笔的同学,把话说绝,把退路都堵死了,难免会使一时犯错的同学受到伤害,甚至会因使对方过于难堪而导致更糟糕的状况发生。相反,这位老师用暗示的方法给犯错的同学留下了弥补错误的机会。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应该对所有犯错的人都予以不可辩驳的宣判,而是应该使对方下定“明天起要再加油”的决心,给他们改正醒悟的机会。
有时候为了给犯错的人铺一条退路,还可以假定双方在开始时没有掌握全部事实。例如,你可以这样说:
“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设想,因为那时你不知道那回事。”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的。”
“最初,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时,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精明的人在说话时都懂得不撕破脸,在对方没有退路时给对方铺退路。这样对方也会自知理亏,而早早收场,不再纠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个人情感是不能回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中的人情味也会变得越来越浓。社会越前进,社会分工越细,人际的情感依存越强,人的情感就显得更加可贵。这个问题有利也有弊,社会中的领导者尤其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比如对一些影响不大,又不属于原则性的错误,进行了批评,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就可不再声张,甚至也不必再言及领导班子中的其他人。有时也可以直接告诉被批评者,说明到此为止,不再告之他人。这都可使对方得到尊严上的安全感,产生情感约束力。
对“不争气”者多激励,少责骂
作为父母、老师、领导,经常会碰到“不争气”的孩子、学生和下属。这时应该怎么办,横眉怒对吗?这只会增加他的叛逆心理。比较好的一种办法是告诉他:你很优秀。人们多数时候需要的是激励,而不是责骂。
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位四年级老师鲁丝·霍普斯金太太,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看班上的学生名册时,她对本该兴奋和快乐的新学期却心怀忧虑:今年,在她的班上有一个全校最顽皮的“坏孩子”——汤姆。他不只是爱恶作剧,还跟男生打架、逗女生、对老师无礼、在班上扰乱秩序,而且好像是越来越糟。他唯一的优点是:他很快就能学会学校的功课。
霍普斯金太太决定立刻面对汤姆的问题。当她见到她的新学生时,她讲了这些话:“罗丝,你穿的衣服很漂亮。爱丽西亚,我听说你画画很不错。”当她念到汤姆的名字时,她直视着汤姆,对他说:“汤姆,我听说你是个天生的领导人才,今年我要靠你帮我把这个班变成四年级最好的一个班。”在头几天,她一直强调这一点,夸奖汤姆所做的一切,并评论他的行为,表明他是一位很好的学生。
令人惊奇的结果出现了,汤姆真的变了,他渐渐地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再看一下美国纽约州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们从小逃学、打架、偷东西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300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当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来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用模糊语言说尖锐的话
卡耐基认为,对于一些话题比较尖锐的事情,最好使用模糊语言,给对方一个模糊的意见,或者多用一些“好像”、“可能”、“看来”、“大概”之类的词语,显得留有余地,语气委婉一些。
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作为老师一般不应这样训斥学生:“你怎么搞的?昨天你肯定没复习!”而应当用模糊委婉的语言表达批评的意思:“看来你好像没有认真复习,是不是?还是因为有点儿紧张,不知道该怎么说呢?”而且应当进一步提出希望和要求:“希望你及时复习,抓住问题的要领,争取下次作出圆满的回答,行不行?”这样给了学生面子,也能达到好的效果。
在一些交流场合,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经常会碰到一些涉及尖锐问题的提问,这些提问既不能直接、具体地回答,又不能不回答。这时候,说话者就可以巧妙地用模糊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当事人都不感到太难堪。
一个年轻男士陪着他刚刚怀孕的妻子和丈母娘在湖上划船。丈母娘有意试探小伙子,就问道:“如果我和你老婆不小心一起落到水里,你打算先救哪一个呢?”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回答先救哪一个都不妥当。年轻男士稍加思索后回答道:“我先救妈妈。”母女俩一听哈哈大笑,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妈妈”这个词一语双关,使人皆大欢喜。
我们在听政府发言人谈话,或者看一些文件、公报的时候,常常觉得平淡无味。其实这些语言往往蕴涵着非常尖锐的意思,只是用了一些模糊化的词语,让它显得“平淡”了一些而已。比如外交部发言人谈话中提到“宾主双方进行了坦率的会谈”,这里“坦率”的背后意思就是有很多争议,意见分歧非常大;再比如“应当促进双方的交流”,意思就是双方的共识太少,彼此之间有比较深的成见。这些模糊化的语言既达到了说明问题的目的,又起到了淡化矛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