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是一个音乐特长生,在参加高考前的艺术生考试时,她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民族歌曲《茉莉花》。但是,在面试时,她刚刚唱了一句,老师就喊停:“可以了,下一个!”听到在场老师的这句话,玲玲觉得老师委婉地拒绝了自己,事实上自己已经落选了,老师都没有听完自己的歌曲,肯定是因为自己唱得不好。在等通知的这段日子里,玲玲几次觉得无望,想跳楼自杀,都被理智拦了下来,后来出了结果,玲玲的成绩排在前三名,是老师们非常看重的一个学生。原来,老师当时的话是想表达成“可以了,你唱得很好,回家等通知吧!下一个!”因为省略了其中的几句话,让玲玲误以为自己没有考上,几次想轻生;还好,没有被冲昏头脑,不然这件事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千万不要以为随口一句话无足轻重,你的无心之言往往影响到他人的命运。如果表述不清,没把话说全,常常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此怎么能不倍加小心呢?语言的功能性很强大,会对听众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把话说清楚就要把话说全,以免日后后悔!
这样才能说清楚
沟通中把话说全了,可以避免听者听不明白、把话理解错了,这样更容易说清楚。我们可以表述得简明扼要,但不能把关键的话省去,否则很容易闹笑话。一旦因为话没说全导致意思不清,最后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7.开口的法则:精简与通俗
在口才表达中,经常会听到两个词:一个是言简意赅,一个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意思是说话简洁精炼,直截了当地表达意图。“通俗易懂”,意思是言辞通俗,一般人都能听明白。这两个词经常放在一起使用,是指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用精简的语言,让周围的人都能听懂。当对方对你说的话表示不解的时候,使用这项开口法则,就会让你在表达的时候得心应手。
先从精简说起。中国有句话叫“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是指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都要语不烦精,字字珠玑,简练有力,使人不减兴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语言的使用有颇为精妙的见解:“凡文字,少小时须应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及造平澹;其实不是平澹,乃绚丽之极也。”意思是,说话时的语言要精练简洁,不需要华丽的语汇,通俗易懂即可。
1793年华盛顿的演说仅135个字,被称为“最短的总统就职演说”。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只有10个句子。1984年7月17日,5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演说,演讲词只有两句。他们都用精简的语言,突出重点,一气呵成,内容可谓精辟,这样反而更容易得到群众的肯定。因为,精准的几个词就足以说清楚他们要表达的内容。语言的功能十分强大,其价值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许多演说家都懂得点到为止,用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如果长篇大论、滔滔不绝,但信息量却有限,这是在浪费听众的时间,让人厌烦。而有的人把自己的意思浓缩成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人心生波澜,这就是语言精简的魅力所在。
说得多,不一定能说清楚。语言过于冗长,有时候会起到反作用,这就是繁琐与简洁的辩证关系。因此,在沟通中注重简洁而清晰的表达,才能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一味地追求长篇大论,往往容易丧失目标,反而与最初的表达意图背道而驰。
许多人会问:演说到底是长篇大论好,还是短小精悍好呢?嘴巴长在我们自己脸上,说多说少,长篇宏论还是言简意赅,都由我们自己做主。不过,别人能不能听懂,就看你能不能说得清楚了。语言精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说话的重点,既节省时间,又表现出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把话说明白就不用再想“当时说清楚就好了”。
除了说得精简以外,还要通俗易懂,语言过于繁琐、咬文嚼字不但让对方听不明白,还会有卖弄的嫌疑,尤其是对于读书比较少的人,他会觉得跟你交流很吃力,久而久之,就会忽略你的话。道理很简单,根本就听不明白你的话,如果再交流下去就相当于“自虐”。反之,如果你说话通俗易懂,对方就不会有厌烦感。在民间戏曲中,有许多通俗易懂的戏文,生动形象,把画面表现得栩栩如生,比如说民间小戏《小住家》所描绘的贪婪村妇形象:
“当腰围上半截布,身边系上两绺麻,三把漏勺胸前别上,背后再插把掏灰耙,下蛋的母鸡揣怀里,裤带上结把毛驴拉,左手拿葱右手拿蒜,豆角夹在手丫巴,茄子拴绳耳朵上挂,大萝卜连根肩膀上搭,柿子辣椒装袖筒,嘴里含着根大黄瓜,天!这哪是媳妇回娘家,分明是鬼子扫荡进村了!”
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个小媳妇回娘家临走时能捞就往家捞的贪婪可笑画面。腰上、胸前、背后,两只手,甚至耳朵上都挂满了要拿走的东西,把人物描绘得仿佛就在眼前,画面感超强,极富夸张的表现力,“说”得是恰到好处。无论你此处引用多少名言,举多少伟人的例子都不如通俗的表达方式表现效果好。“通俗”不是庸俗,而是一种简单化的、让人易理解的语言特点。咬文嚼字、说不清楚是什么结果呢?看看下面这则笑话你就懂了。
从前,有一个爱咬文嚼字的书呆子晚上睡觉被蝎子蜇了,忙喊妻子:“贤妻,速燃银烛,你夫为虫所袭!”喊了好几遍也不见妻子回复,原来是妻子没有明白。于是又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个亮儿,看是什么东西。”妻子还是无动于衷,最后他被蜇得直喊痛,大喊一声:“老婆,点灯,蝎子快蜇死我了!”妻子这才听明白书呆子的真正意图,可是先前说了那么多没用的话,使用文言,意思没让人明白,结果差点被蜇坏了。由此看来,通俗表述才能迅速、准确地表达意图,最终提高办事效率。须知,听众的知识水平各异,读书人的妻子并没有太多文化,不说得通俗易懂点,她根本就不明白。所以,在关键场合,在紧要关头,简洁而通俗地表达意图,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你,把握你的意图。
精简不一定要用成语、文言,通俗不一定是白话、粗话,这两者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总之,语句精炼、通俗易懂才是把话说清楚、让对方明白的王道!
这样才能说清楚
短小精悍的演讲是无价之宝,通俗易懂的语言是大众的偏爱,朴实、文雅但不失实际作用,这才是清楚的“话”。精简与通俗是开口说话的基本法则,它会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都具有实际功效,能让你更清楚地表达出对一件事的看法、观点,也使周围的人更能听明白。那些不善表达的人,请好好运用这条黄金法则吧!
8.没有听不明白,只有没说清楚
下属的工作不合标准,你还在为此而生气吗?售货员不理解你的购物需求,难道要一直心烦气躁吗?家人送错了东西,你要持续无奈叹气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大可不必了,还是先把心平静下来,思考一下,是对方做得不对,还是自己没说清楚吧!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对方没听懂,你没有说清楚往往才是错误产生的根源。
你认为下属整理数据效率太低,可你有没有告诉他什么时候拿给你看?你认为售货员拿的衣服颜色都土气,可你在进店时有没有告诉她中意白色的衣服呢?你认为家人不懂你的话,结果拿错了东西,但是你有没有告诉他东西的具体位置和属性呢?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到,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没说清楚自己最后要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待提高。发挥语言的威力,首要的一点是准确性高,当你把话说清楚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不会特别拖沓,人们会按话语所表达的意思办事,既不会延长时间、降低效率,也不会出现重大错误,整个过程都是畅通的。同时,你把话说清楚了,双方都能完全理解彼此的意思,交流、做事都非常方便,合作起来也甚是愉快。
小张到一家店铺买音频线,盒子上的图案是一对。小张问老板,音频线怎么卖,老板说他手上盒子里装的那种30元,小张买回家打开发现里面不是一对而是一根,就拿回店里退货。老板说质量没有问题,要以实物为准,小本买卖不给退。小张很是郁闷,去相关部门投诉,老板依旧说小张没有问一盒是一对还是一根,所以错不在自己。
小张在向老板咨询价格的时候,老板应该说清楚30元是一根还是一对,他说手里拿的那种30元,而没有告诉小张里面是一根。因为在卖的时候就没有说清楚,从而导致后来出了这么多的岔子,这就是话没说清楚造成的后果,既伤人情,又耽误自己的生意。如果当时说清楚了,也不会产生后来的矛盾,事情更不会闹大,我们不能怪小张做事不细致,老板在销售的时候没有说清楚才是这件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它的产生就是供人使用的,但是不懂语言技巧,搞不好人际关系,对家庭、事业产生不良影响,人类就沦为了语言的奴隶。别以为说话就是动动嘴的事,把话说清楚可是一种需要练习的功夫。有时候我们把一件事弄明白了,想表达出来,但是又不知道用什么词。由此看来,把话说清楚,说得“漂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语文修养、逻辑思维能力、道德和心理素质等的综合反映。在说话时,如果你感觉用词比较吃力,那么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语文修养不够,可以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和用词。
语言分为许多语种,各国的语言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又各有差异,可从本质上看是相同的,尽管各国人民说话不同。但是,在外交场合,一个国家的政策、对外态度都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在这方面,周总理令世人佩服的外交能力和极具智慧与魄力的外交语言,让世人佩服。
有一次,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周总理的回答让记者很是吃惊,如果周总理说“有”就中了女记者的圈套,因为当时中国的妓女已经经过了劳动改造。周总理说“有”而且在台湾,就宣誓了台湾的领土主权归中国大陆所有,非常巧妙地用语言化解了对方的狡猾计谋。
美国人将原子弹、美元和舌头称为自己国家的三大法宝。美国的历届总统无一不是以语言作为武器纵横捭阖,但不管是把死人说活了,还是把活人噎死,说话的目的都是清晰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何才能把话说清楚呢?一般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说话要口齿清晰。虽然不必像新闻主播一样感情充沛、字正腔圆,但是话从嘴里出来不能产生歧义。同时,声音也不能太小,如果话说出来还要再跟别人大声强调一遍,这样给人的印象也不好。如果有些人天生口齿不清,也不必担心,只要平时有意识地加以锻炼还是可以有很大进步的。平时多朗读一些文学作品,多接触点语言材料,加强口齿的锻炼,尽量避免因口齿不清而让对方听不明白的情况发生。
其次,说话节奏要合适。有的人说话像机关枪一样,打开就合不上;有的人慢性子,说话也很慢,这些情况都要根据现实做出调整。有部分人因为说话快,常常省略一些字,使人不明白什么意思,而太慢了也让听的人心急,只有合适的语速才能让人听起来感觉比较舒服。
再次,说话前要想清楚。我们常说某人“说话不经过大脑”,说的就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张嘴就说,不考虑说完会是怎样的后果。小玲在和同伴找工作时,认为工作不够体面,而同伴却认为这份工作适合自己,小玲张嘴就说:“谁那么傻,做这样的工作!”这句话一出,同伴就非常不高兴。小玲说话前因为不思考,不顾及同伴的面子,引起了同伴的不满。因此,我们要学会“慎言”,同时也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说话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说话时看清场合,认准时机,不是所有的场合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同一句话,不同人听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场合说也会有不同的反映。说话的时候瞅准你说话的对象,对于长辈不能没有礼貌,话里要包含尊敬之意;对于同辈,话语里不能透出对对方的贬低,要体现平等;对于晚辈,说话不能太苛责,要包含关爱。
这样才能说清楚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笨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才苦苦修炼这项技能。但是,在学习的时候还要与说话相结合,毕竟语言是说出来的,我们应该平时多接触一下外界,通过交谈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此外,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加词汇量,结合提高语言能力的方法,加以适当的练习,自然能把话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