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风险及其对策
执政风险是指执政主体,在执政过程中遭受损害和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任何政治势力执政都会面临风险,共产党也不例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要抓住战略机遇期,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就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风险及其对策。
一、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历史起点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发展,我们现代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巨大的成就,面临新的历史起点。
第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彻底改变了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积贫积弱的局面。在改革开放以来长达30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每年增长率达到9.8%,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按照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
第二、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祖国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和自豪,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中国人民生活已经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水平。
第三、中国已经开辟了适合国情的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条道路是引领我国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力的保障。它不仅能够提供现代化所需要的动力,而且能够保障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兼顾和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巩固政治和社会稳定,提高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在看到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现代化水平总体上依然较低,在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一是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还不到世界水平的1/3,不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10。
二是我国虽然已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不多。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在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三是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已有显著提高,但绝对水平依然较低。目前仅为47%,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况且,这47%的城镇人口还包括了一部分在城市居住五年以上,但并没有真正享受城市文明生活的农民工群体。
四是我国现代化水平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社会发展水平低。在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养老、医疗和住房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
五是我国国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与我国地位不相称。我国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要远低于发达国家。
六是在环境和生态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明显。据有关资料,我国在149个国家中排在第105位,而排在50名以内的大多数是发达国家。
二、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执政风险分析
(一)党的性质退化的风险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性质退化的风险。
首先是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属性退化,随着国企的改革,大批产业工人转变身份,下岗、待业、转行。其次是党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属性退化。再次,党的“三个代表”属性随着时间推移,也有退化的风险。
(二)党的执政能力弱化的风险
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新任务、新要求、新问题不断涌现,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不能适应这些任务、新要求,不能成功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意味着执政能力的弱化。其主要表现是驾驭政治能力弱化;驾驭经济能力弱化;驾驭文化能力的弱化和驾驭社会能力的弱化。
(三)党执政的社会资源流失的风险
从总体上看,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社会资源是坚实、宽广又丰富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共产党同时也面临着执政的社会基础松动和社会资源逐渐流失的风险。
一是党的执政的部分产业工人资源流失的风险;二是党执政的部分农民资源流失的风险;三是党执政的知识分子资源流失的风险;四是党执政的部分新的社会阶层资源流失的风险。
(四)党的执政地位削弱的风险
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面临潜在的挑战。
第一,意识形态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世界多极化,思想的多元化,各种自由思潮冲击必然对党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的削弱,从而带来一定的风险。
第二,在驾驭全局协调方面。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都是凭着个人崇高威望驾驭全局,协调各方。而现在更重要的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管理。从而更注重执政者过硬的本领。因而要不断克服“本领恐慌症”,增强紧迫感、危机感。
第三,经济危机隐现。在过去30年里,中国经济每年大约以10%的速度增长。然而,能否继续保持下去,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许多快速增长的国家能出现过经济突然停滞的现象。未来几年可能导致我国经济意外落马的有三个问题:
一是房地产泡沫。在过去两年里,中国30个大城市的房价飙升了大约50%。中央目前试图通过增加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和开征房地产税等措施挤掉房地产泡沫。但这可能还不够,地方政府依靠卖地收入维持日常运作,要想避免房地产泡沫破裂将“非常困难”。据有关专家预测,房地产崩盘可能会是中国经济增长率降低2.5个百分点。这比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开始遭受的打击还要严重。
二是失衡的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通过大规模投资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码头、矿山、钢铁厂等项目,以及通过低工资的货币率来帮助出口,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不过,这样的经济战略或许将失去势头。尽管投资增至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但就业岗位的增幅一直只有年均1%。与此同时,由于欧洲和美国的需求减少,中国出口不大可能保持几年的增长效率。
从2008年起,我国就一直把转向内需型经济作为正式目标,不过,在这方面没有取得多少成就。
三是社会和谐稳定问题。中国民众对地方政府占用土地等滥用职权的现象感到非常不满,极端的个体事件和群体事件不断涌现。政治动荡的出现通常出人意料。比如“六四”动乱。我们现在主要试图通过发展经济来避免政治问题。政府目前重点关注通货膨胀问题的一个原因在于对高物价的不满以前曾引发过政治动荡。我国目前通货膨胀为5%,较一年前翻了一番。
第四,腐败风险。今年3月25日,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呈易发多发态势。一些案件触目惊心,影响极为恶劣。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2010年全国有14.6万名官员因违法违纪而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有5373人因涉嫌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古今中外,因腐败而导致政权垮台的例子不胜枚举。大顺政府因腐败而垮台,国民党也是内部腐败原因而被共产党取而代之。还有苏共执政70年因腐败而轰然倒台等等。因此,腐败现象也是直接和间接对执政有重大风险的。
三、执政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一)防范和应对方略
基本原则:一是居安思危和预防为主的原则;二是抓住机遇,用好有利条件原则;三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四是科学预防和应对的原则;五是依法预防的原则;六是快速反应,联动协同原则。
体系建设:完备的执政风险的预防和应对体系,是对执政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应对的依托和基本条件。一是研究体系建设。要建设官方、半官方和民间性质三个层次的中国共产党执政风险防范和应对的信息、咨询机构及其队伍。二是组织体系建设。要建立全党内决定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组织体系。三是信息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风险信息传导机制。改进加强对新闻媒体的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库。四是法制体系建设。要完善《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法制,保证法制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机制建设:一是监测、预警机制;二是预防、预控机制;三是识别、处理机制;四是总结机制和秩序恢复、重建机制。
(二)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风险的防范和应对路径
经济领域的防范和应对策略:一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风险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是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加强和改进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货币政策等互相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经济立法,严格执法。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五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监管体系;健全金融调控机制。
政治领域的预防与对策:一是加强改进党的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二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三是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武装力量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四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文化领域的防范与对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策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一是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二是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三是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社会领域的防范与对策:一是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二是深入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三是分好财富“蛋糕”。四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六是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