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常用中药(6)

【用法用量】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五)清虚热药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而数以及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而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等虚热证。

青蒿 Qinghao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花将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鲜用或阴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疽。

【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同属植物牡蒿A.japonica Thunb在我国部分地区也作青蒿用,与黄花蒿某些功效相似,但无截疟作用,应予鉴别。

白薇 Baiwei

《神农本草经》

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痛疽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4.5~9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地骨皮 Digupi

《神农本草经》

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初春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贮藏】置干燥处。

银柴胡 Yinchaihu

《本草纲目拾遗》

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备注】银柴胡与柴胡,名称相似且均有退热之功。然银柴胡能清虚热,除疳热,尤善治疗阴虚发热、小儿疳热;而柴胡能发表退热,善治外感发热、邪在少阳之往来寒热。

胡黄连 Huhuanglian

《新修本草》

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e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薄片或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三、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一)攻下药

本类药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应用时常辅以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及消除胀满作用。若治冷积便秘者,须配用温里药。

大黄 Dahuang

《神农本草经》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黄”,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备注】生大黄泻下力强,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芒硝 Mangxiao

《名医别录》

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₂SO₄·10H₂O)。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滤过,放冷析出结晶,通称“皮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与皮硝共煮,取上层液,放冷析出结晶,即芒硝。以青白色、透明块状结晶、清洁无杂质者为佳。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白色粉末称玄明粉(元明粉)。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6~12g,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得后,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

【贮藏】密闭,在30℃以下保存,防风化。

【备注】芒硝、大黄均为泻下药,常相须用治肠燥便秘。然大黄味苦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热结便秘之主药;芒硝味咸,可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

番泻叶 Fanxieye

《饮片新参》

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或尖叶番泻C.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通常于9月采收。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注意事项】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贮藏】避光,置通风干燥处。

芦荟 Luhui

《药性论》

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及好望角芦荟A.ferox Miller.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物。前者药材称“老芦荟”,质量较好。后者药材称“新芦荟”。全年可采,割取植物的叶片,收集流出的液质,置锅内熬成稠膏,倾入容器,冷却凝固,即得。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用于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外治癣疮。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2~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二)润下药

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而不致峻泻。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火麻仁 Huomaren

《神农本草经》

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郁李仁 Yuliren

《神农本草经》

为蔷薇科植物欧李Prunus humilis Bge.、郁李P.japonica Thunb.或长柄扁桃P.pedunculata 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前二种习称“小李仁”,后一种习称“大李仁”。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干燥。生用,去皮捣碎用。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6~10g。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松子仁 Songziren

《开宝本草》

为松科植物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等的种仁。于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去硬壳取出种子。

【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膏、丸。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湿痰者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二)峻下逐水药

本类药攻伐力强,副作用大,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还要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甘遂 Gansui

《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风痰癫痫,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5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注意事项】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京大戟 Jingdaji

《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注意事项】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附药:红芽大戟

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xia vaierianoides Thotel et Pitard的根。又名红大戟、广大戟。性味苦寒。功用与京大戟略同。但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红芽大戟消肿散结力胜。煎汤服,1.5~5g;研末服1g。外用适量。醋制用或生用。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反甘草。

芫花 Yuanhua

《神农本草经》

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开放前采摘,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外用杀虫疗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痈肿,冻疮。

【用法用量】煎服,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入丸、散服,每次0.6~0.9g,一日1次。外用适量。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注意事项】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