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听着,她开始有些感动起来。这些人根本不是为了讨好她、引起她的注意而发表自己的观点。当下大明局势动荡激烈,外有女真威胁,内有民变四起,如沸鼎同煎,几近崩溃的边缘。他们因此而不安躁动,慷慨激昂,豪情壮志,喷薄宣泄。即使是清谈,她也能感到他们身上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昔日东林学派虽居水边林下,仍志在世道,以国家兴亡为重。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同阉党生死搏斗,不顾个人安危,耿耿忠国,甘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高攀龙临死在《遗疏》中写道:“臣虽削夺,旧系大臣,大臣辱则国辱,故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君恩未报,愿结来生。”在死亡面前仍念念不忘国事。爱国赤诚,辉映史册;高风亮节,感人至深。而今有复社继承东林遗风,关心国事,参预国征,关心民生疾苦,实是社稷之幸。
她曾听前任丈夫周道登偶然谈论国事:他少时也曾有意功名,怀抱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亦曾加入闻名遐迩的东林党,然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后,方才逐渐领悟大明大势已去,难以挽回。汉、唐、宋由昌而微,由微而亡,要么是宦官乱政,要么是外戚专权,要么是党争祸国。唯独明代集宦官、党争两大毒瘤于一身,外加东厂、锦衣卫特务组织横行,凌驾于三法司之上,朝堂之间尽是诡异浊气,有志之士抱负难伸,忠君之士反遭贬斥。他知道颓势已不可救,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时抽身,所以即使做到了大明首辅的高位,也依然是碌碌无为,终于被罢,回乡过起了富足翁的小日子。至于如何被朝野讥笑讽刺,他丝毫不放在心上。而大明未来会如何,哪怕是天崩地陷,只要瓦片不砸在他自己头上,他也懒得理了。
而复社中的绝大部分人出身名门世家,不但衣食无忧,一些人还是大富大贵,完全可以像周道登那般穷奢极欲,优游暇豫,享受生活。但他们却不肯袖手作壁上观,热衷指斥时政,忧愤国事,为民请命,一心想要改变大明王朝岌岌可危的形势。所谓“以天下为己任”,正是如此。如果朝廷能够引导重用这群满腔热血、真挚热心的名士,国事大有希望矣。
她心中陡然一阵悸动,感到自己好自私好狭隘——她所关注的只有她自己的命运,而眼前这些人关注的却是国计民生;她悲叹的是她自己的情感世界,而这些人叹息的却是国力日衰、百姓离乱。她其实跟被世人讥笑嘲讽的周道登并无本质区别。
正当柳如是思如潮水、愧意大生时,宋征舆低声道:“看那边,李兄好像在叫隐娘。”
转过头去,果见李待问正站在门边朝她招手,大口地喘着气,还举手拂拭鼻尖的汗珠,显是匆匆奔跑而来。
柳如是便起身走出堂去,问道:“李公子有事吗?”李待问道:“隐娘不是说想认识施绍莘施先生吗?他人刚刚到了晚香堂,正在大厅听戏。”
注释:
[1]得名自吴松江。吴松江最早见于《后汉书·左慈传》,本谓吴地松江,至宋始称吴松江。明、清作吴淞江。
[2]清代康熙皇帝南巡至此,品尝佘山竹笋后大为赞赏,特赐名“兰笋山”。
[3]宝俶塔:又名保俶塔,立于杭州西湖北侧宝石山之巅,始建于北宋初年,是杭州最有名的古塔,也是西湖风景的瞩目标志。
[4]为杜绝考生作弊,从唐朝开始,科考禁止挟书(即偷偷地把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书籍或写有文字的纸条带进考场)。据《通典·卷十五》记载:“礼部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索衣服,讥呵出入,以防假滥焉。”到北宋时,还专门设监门、巡铺等官吏。考生入场时,要被搜身,一旦发现挟书,便会被取消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南宋时加重为取消五次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明清时也一再申严挟书之禁,并进一步加重了处罚。
[5]明代著名旅行家徐弘祖(即徐霞客)去西南旅游,专门请陈继儒写信给云南纳西族土司木增,好予以方便和照顾,由此可见陈氏名气之大。但陈氏自命隐士山人,又经常周旋于官绅间,自相矛盾,亦为不少人所诟病。诟病者认为隐士就该声闻不彰,息影山林,而不应身在江海之上,而心居魏阙之下。
[6]明代银子价值,大致可从《金瓶梅》中细节估算,如第一回中:“西门庆称出四两银子,叫家人来兴儿买了一口猪,一口羊,五六坛金华酒和香烛纸札、鸡鸭案酒之物。”又有:“用五两银子另买一个丫头,名称小玉,服侍月娘,又替金莲六两银子买了一个上灶丫头,名唤秋菊。”相比之下,潘金莲的身价要高出许多,“潘妈妈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与张大户家”,比一般丫鬟高出几倍。明代的一斤约合593克,1斤是16两,那么1两银重约37克,却有着惊人的购买力。寻常百姓家,一两银子即可维持一大家人一月生计。明官员正七品(如翰林编修、知县等)的月薪是7.5石米,约折合十两银子。
[7]苏昆生,原名周如松,固始(今属河南)人,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明末著名歌唱家,吴伟业亦称其歌唱为“阴阳抗坠,分刊比度,如昆刀之切玉,叩之粟然,非时世所为工也”。度曲有出神入化之妙,人称“南曲天下第一”。以善歌出入公卿府邸和青楼妓院。
[8]钞与抄同,用手抄写的版本。
[9]自鸣钟由意大利人利玛窦传入,明末松江人最早学会仿造。家中设有自鸣钟,人皆以为奇,颇矜傲,其价失载。
[10]国本即指太子。国本之争指万历年间,朝廷官员围绕着册立太子问题的激烈争论。明神宗皇后无出,王恭妃生长子朱常洛,例当册封为太子。明神宗宠爱郑贵妃所生之子朱常洵,故迟迟不立太子。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明神宗下诏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即“三王并封”,称日后再择善者为太子。朝野大哗,对此非议不止。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迫于巨大压力,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而福王朱常洵却始终不肯离京就藩,夺嫡之议时起,其间发生震动京师的妖书案。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又发生了直接针对太子朱常洛的梃击案。明神宗生母李太后出面干预,福王才勉强就藩,持续二十余年的国本之本宣告结束。国本之争、妖书案及梃击案详细经过参见同系列图书《明宫奇案》。
[11]《三朝要典》:共二十四卷,初名《从信鸿编》,又称《三大政纪》,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关于“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的示谕奏疏档册,加上案语而成,是魏忠贤陷害东林党人的工具。
[12]明时将科举名次分为三甲:一甲取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第二、第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
[13]由于考生众多,正副两名主考无法遍阅全部考卷,所以还要另外选派考官,称为“同考官”,又叫“房官”,负责分房阅卷,先筛选考卷,有看中的,再依比例向正副主考推荐。
[14]张溥出身官宦门第,因为婢女所生,故“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诩之”。家族中人都看不起他,连家中的奴仆也当面讥笑他“塌蒲屦儿何能为”(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没出息)。张溥受此侮辱后洒血书壁,发誓要自强不息。他勤奋好学,日夜在家苦读,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右手握笔的地方长满了老茧。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后来他将自己的书室取名为“七录斋”,著作也题名为《七录斋集》。
[15]努尔哈赤即在宁远之战中被明将袁崇焕指挥的红衣大炮(又名红夷大炮)击中,不久病死。此战亦为袁崇焕成名之战,自此晋身中国名将之列。
[16]大计:地方官的成绩考核。
[17]特别强调的是,时代是不断进步的,文明是逐渐积累的,历史人物无法超脱历史的局限性,书中评判仅体现着当时的时代特性,并非后人及作者本人的观点。
[18]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谥号“文忠”。万历初期为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万历新政”,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历史功绩。然其人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万历十年(1582年)病卒不久,即被万历皇帝抄家,至天启二年(1622年)方恢复名誉。崇祯皇帝即位后,“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相一也”,这才为张居正彻底平反。
[19]此诗为万历年间石首(今湖北)人王启茂(字天根)所作。因独树一帜,备受推崇,被悬挂在张居正祠纯忠堂遗像旁。清康熙文坛盟主王士祯拜谒张居正祠时,意外发现此诗,拍案称奇。惊问是谁所写,人答荆楚王天根,因无官无职,所以没有署名。王士祯叹道:“丛草之中,或有香兰。”有人考证江青(毛泽东夫人)之名取自“至今江水上,唯见一峰青”诗,此句即为王启茂所作。
[20]此句出自王微《无题》:“孤枕寒生好梦频,几番疑见忽疑真。情知好梦都无用,犹愿为君梦里人。”为其写给竟陵(今湖北天门)名士谭元春之作,痴情之至。谭元春则回诗道:“无思无言但家居,童婢悠然遂古初。水木桥边春尽事,琵琶亭上夜深书。随舟逆顺江常在,与梦悲欢枕自如。诗卷捲还君暗省,莫携惭负上匡庐。”言谈中自见意浅。两人遂有缘无分。
[21]崔呈秀,蓟州(今天津蓟县)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天启元年(1621年)擢升御史,巡按淮安、扬州两府。期间因赃被都御史高攀龙(东林党领袖人物)举报,遭朝廷革职等候处置。于是投奔官宦魏忠贤,叩头涕泣,乞为养子。当时,魏忠贤受到朝廷大臣们的交相攻击,正想寻求外援,因此收留了他,为他恢复了官职。崔呈秀从此成为阉党的中坚,官至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势倾朝野。值得意味的是,崔呈秀曾请求加入东林党,被拒。他巡按淮扬时,大力支持两淮盐法道袁世振改革盐法,执行纲盐法,使天启元年盐税收入达二百五十万两,为明代建立以来盐税收入最高的一年。之前著名能臣李三才(东林党首领)任淮扬巡抚时,盐税收入也不到一百万两。然正当崔呈秀欲继续大显身手时,高攀龙上书弹劾他贪赃枉法,直接导致他倒向魏忠贤一方。
[22]平湖:今浙江平湖。晋江:今福建晋江。高阳:今河北高阳。萧山:今浙江萧山。高邑:今河北高邑。大名:今河北大名。桐城:安徽桐城。会稽:今浙江绍兴。
[23]乌程:今浙江吴兴。上饶:今江西上饶。上海:今上海市。
[24]此处详细介绍徐光启本人背景,是为全面展现明末仁人志士们的不同见识和胸襟。东林、复社虽享有盛名,却始终忙于争夺朝中权势,并无实际建树。复社领袖张溥为扳倒政敌,甚至动用巨大财力收买内臣,与奸人结盟,以影响内阁大学士人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此节在续集中还会详细讲述。而徐光启在与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成长为务实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强兵富国,可谓洋务派之先驱。著名的上海徐家汇即与徐光启有关。徐光启曾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安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处肇嘉浜与法华泾两水会合处,故得名“徐家汇”。徐光启第十七代孙女徐氏嫁倪韫山,生女名倪桂珍,即为著名宋氏三姐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之生母。
[25]蟠肠生:产科学病名,又名盘肠生、推肠生。古人认为产母平日气虚,临产时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儿娩出后肠仍不收。相当于临产时产妇直肠脱出。宋人陈选《妇科秘兰》:“临产肚肠先出,然后产子,产子之后,其肠不收,甚是苦楚,以蓖麻子十四粒去壳研如膏,贴产母头顶,肠收即忙拭去,又名推肠生。”
[26]冒氏先人为蒙古贵族,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的后裔。另一说是元朝宰相脱脱后裔。脱脱故事见同系列小说《孔雀胆》。
[27]摩登伽女是首陀罗种姓(奴隶阶级)的年轻女子,一日为阿难(佛祖堂弟,出身贵族)所遇。阿难口渴,请摩登伽女布施一钵水。摩登伽女自认身份低贱,不敢呈水。阿难不嫌弃对方的身份,再度乞求,因此打动了摩登伽女的芳心。回家后,她向母亲表示如果不能与阿难结婚,就将自杀。母亲不得已找到了阿难,阿难婉拒。母亲遂使用幻术,令阿难失去意识,来到摩登伽女家。摩登伽女打扮得极其妖艳,千姿百态,诱惑阿难。阿难突然醒觉,一心念佛。佛祖遂派了文殊菩萨持《楞严咒》救出阿难。阿难逃出后,摩登伽女追到佛所,一定要跟阿难结婚。后在佛祖劝谕下,了却俗缘,出家修道,并证得阿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