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不是你的心理医生

没有一模一样的痛苦。

我一直以为,通过治愈他人的痛苦会治愈自己的痛苦,换言之,有些人习惯于“唠叨”,无非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行为,以交换彼此的痛苦分享彼此的烦恼,来达到倾诉倾听从而彼此理解的目的。因为大家一样痛苦,你有你的痛苦,我有我的痛苦,如果我们有类似的痛苦,那么更好了,即便痛苦不会解除,但痛苦不再是一个人独自承担。

大多数人都在这么做,所以有朋友,会聚会,会说说知心话,会寻求安慰,并期望得到安慰。

有一种人变成民间的“神父”,习惯于倾听并给予他人安慰。事实上他们多数一无是处,无论是成就还是自己本身的生活。但他们在精神上强迫自己做一个强者,做一个情绪上吸纳他人负面脆弱情绪的人,在面对的同时表现出乐观坚强的一面。我年纪小一些的时候,很容易依赖这类人,像上瘾一样习惯将自己的心情诉说给他们听,然后尺度越来越宽,哪怕涉及隐私,也因为惯性而认为只有诉说才痛快舒服。

长大以后回想起来,他们其实什么也没有做,也许边听边想着别的事情,甚至正在打游戏,甚至,不过是以一种强者的视角怜悯弱者,或者,不过是因为要做一个情绪上的强者,习惯培养弱者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现在,我特别厌恶这类人。他们没有慈悲的情怀,没有善良的心意,他们喜欢窥视然后攀比,他们会表现出循循善诱的样子,引导你依赖和倾诉,然后在你真的依赖和倾诉的时候,漠然无视你的痛苦和无助,轻描淡写无关痛痒麻木不仁地说些客气话。

你有没有这种时候,一些你可能误以为很亲密的朋友,当你把你的痛苦向她们倾诉以后,你发现她们表现出来的竟然是“幸灾乐祸”。我们尽量不用这个词,我们抛开自己不幸时不自觉地以为别人都在宣扬着快乐的想法,即便你这样克制自己,你也仍旧发现,你的不幸,你的痛苦,你的遭遇,给了你朋友一种动力。那种动力从何而来呢?是经由她们的逻辑来的,她们的逻辑是:看,如今她这倒霉,还是我活得最对。

并且,她们一直以来都以这种方式为自己的生活打气。她们吸纳你的不幸,对比自己的幸运,由此获得满足,而不是从内心深处,通过提升自我来获得满足。她们习惯攀比,正如她们和恋人的关系千疮百孔,但她们听到朋友诉说着感情的种种不顺,又觉得既然都如此,那现在拥有的关系也不算是最坏的,可能回去便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朋友与爱人发生的矛盾,自己和恋人并未发生,只不过这样,就足以让她们为此雀跃。然后,当她们再发生问题,再去听别的恋人之间的牢骚,再经过对比得到满足,如此反复。

她们永远不会想去修补关系,更不想改正自己。她们就是要靠这种攀比的方式存活。比广场舞大妈更可怕的就是碎嘴大妈,而多少姑娘都在奔向碎嘴大妈的路上。

你可能还会发现,你的某个朋友从来只听你的倾诉,从来不向你倾诉,因为她要在你面前做个比你幸福的人。只有听你倾诉,而不向你倾诉,她才可以永远幸福,被你以为她幸福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当然她也会倾诉,可能会选择别的人,这其中的微妙心理将是另一篇文章。

无论是单向倾诉,还是双向倾诉。我们从中得到安慰剂,量大而富足,我们称之为友谊,称之为真诚,称之为掏心掏肺,称之为无话不说。我们感慨着别人的难处,仿佛自己的难处都不算事了,或者,同样或不同的痛苦,都让自己觉得自己的痛苦没那么痛苦了。我们像上了瘾,定期安排聊聊,我们还将此称为“朋友聚会”。

我写过一篇病与痛相关的文章,我当时写过,最讨厌看到的评论莫过于“照顾好自己”。几乎看到评论时就禁不住冷笑。

我作为一个作者,如此透彻深入地描写出来,必定已经面对过无数经历,甚至最终深刻地直面了所以才得以表达出来。那意味着,我的坚强和勇敢。我写出来,并不期待得到回应。我写出来,没有任何目的,只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文字,甚至连倾诉欲都没有,因为不期待回应。

安慰别人,不是说一句诸如照顾好自己的不咸不淡的话。安慰的前提是平等的,就是你也是懂痛苦的,你不懂,何谈安慰?那叫可怜。我不需要可怜。谁都不需要可怜。因为谁都不是乞丐。

你可以同样诉说你的痛苦,却不能高高在上地指点别人怎样做。你所以为的你的关心,何尝不是一种隔岸观火的看戏的态度?如果那是与你相关的一个人,面对他的痛苦,你肯定说不出“照顾好自己”,而一定是关心则乱。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那些众多人习惯应用的客套话,并不是一劳永逸,一直都好用的。起码对我来说,没用。

我预料到这种局面,惯常阅读心灵鸡汤乃至畅销书的大部分人,口口声声以为自己和他人文字所描述的那些特质是一样的,事实上,他们和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他们选择的语言体系,都和绝大多数人无异。

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让人类更加懂得沟通的美妙。最好的理解则是,你现在能做的就是你知道他痛苦就好了。

不管你面对的是话语还是文字,如果那其中有描述痛苦的字眼,你什么都做不到的时候,不妨先做到一点,你知道对方是痛苦的。其他的请不要多说多做。

我很怕写了也是白写,因为总有人附庸风雅不懂装懂。

那些企图通过窥视他人痛苦而想要自我疗伤的人,除了自私懦弱虚伪狡诈外,她们将永远不可能治愈自己。因为她们连自己的痛苦,都舍不得分享,胆怯被他人知道,怕被别人笑话或怕被人知道她们不够幸福。

这样的人确实不够幸福,而且将永远不会幸福。这是一定的。

与心理医生交谈,前提必须是坦白。做不到这一点,就让你的痛苦所衍生的情绪腐烂在心底,直到精神生满寄生虫,只能依赖旁门左道的方式暂缓直至遗憾地死去。好的心理医生,一定会表现出一种理解,那是肢体和表情上能让你感应到的一种理解。他们让你知道,他们懂你的痛苦。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最残酷的话莫过于,你要坚强啊。痛苦的人最想听到的,就是我知道,我懂,其实我也这样过。

我不欣赏,企图让别人安慰,却极力隐瞒隐藏矫饰自己的人。

没有相似的痛苦。所以民间的唠叨,永远会让你觉得,为什么唠叨成了习惯,事情却没能彻底解决。安慰本来就是一条孤独的路,终极目标是自我安慰。记住,自我安慰不等于阿Q精神。

那些以倾诉来修正关系和人生的人,无疑永远在物欲的攀比中奋力前行。如果他人的不幸,可以量化,那对方三次抱怨,就会让听者得到一次安慰,以此类推。我不想听关于别人的故事,我也清楚别人的故事和我没有什么干系,我这么痛,你却告诉我,这不很正常吗,大家都这么活过来的。所以我们才从来都不认知自己,不认知关系,不认知他人。

最可笑的是,分不清倾诉和抱怨的人,却要求他人倾听和安慰。我遇到太多的女孩,抱怨各种不如意,让你倍生怜悯,甚至她们还会说出琼瑶一样的台词,如“我哪里不好了”。她们从来不会试着,哪怕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太过于挑剔和势利,不,她们无疑都用无辜的姿态,在你面前委屈地提起那些辜负她们的人。这才叫负能量。

负能量,不是我告诉你,世界是有黑暗面的,人性是有黑暗面的,负能量永远是,明知道而装作不知,明知道而为之,明知道还自欺欺人企图得到他人的怜悯、安慰、帮助,将他人当作垃圾桶,倾倒自怨自艾的情绪。她们总是装作一副要活不下去的可怜样,将垃圾倒给你之后,再继续过着必定会产出垃圾情绪的生活。把你当朋友,其实只不过是利用你的友情。

我好奇,这其中角色的转变。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她们可能年纪很大,她们每日和自家男人争吵,从来没处明白过婆媳关系,却在你的家庭生活出现问题的时候,以一种关心的姿态凌空而降,把她们毕生的经验都倾囊相授。你甚至忍不住想问,您处理好您和丈夫的关系了吗?您和您婆婆关系好吗?你明明知道,她与他们的关系炮火不断,而她们为什么还那么高兴你也同样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为什么没有人闭门思过,放下别人家的事,多看看自己。多问问自己要做个怎样的人,该具备哪些品质和习惯?该如何与恋人相处,该如何与他人相处?为什么总是没有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已经够多的问题,而是企图通过发现更多问题来安慰自己?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逻辑啊。洞悉了他人的痛苦,竟然可以让自己心甘情愿承受自己遭遇的痛苦?为什么不去想怎样可以彻底打破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

女人们,聊起感情,仍旧停留在——“因为一时任性冲动才想分手的吗?”“你想过分手后的经济来源吗?”“我觉得女人就该经济独立不依靠男人。”“轻易不要离婚,我都后悔了。”难道不该是——“确实相爱,但在一起会痛苦,所以决定分开。”“从来没想过钱的问题,有手有脚,不会饿到自己。”“不大想这种问题,有时候依赖他也挺幸福。”“又单身后,感觉真的很好。”

什么年代了?你们看的美剧日剧乱七八糟剧,就图个解闷装×吗?一点也没看到这个世界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吗?你拿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段子,不断地炒21世纪的冷饭。这个社会从来没进步过是吧?

靠情绪活,似乎有点可悲。而偏偏人人所讲的,所标榜的,都在围着情绪旋转。“和他分手了,不爱他了,可是看见他和新女友就不舒服,怎么办?”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连想都不会想这种问题,不爱了,已分手,还去嫉妒下一个女友,那就发泄出来,告诉他你不爽,怕被他看不起,你这样每日折腾自己,顺带再折磨别人就看得起自己了?因为想不被看不起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装作无所谓,暗自努力打扮得更漂亮。呵呵,这些玩意,还流行呢?

你试着放开这些,去和自己聊聊,真的。你多关心关心自己别的方面,除了情绪。比如你的想法、你的智力、你的认知、你的逻辑。没有谁能当你的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也绝不是治疗情绪的。情绪除了发泄,还有表达,但也请你学着表达,不要用一些低级的情绪去打扰别人。

我不是你的心理医生,谁都不会是。父母不是,爱人不是,朋友不是,但凡你把对方当作心理医生,那可能因为你没真的见过心理医生,如果你过于严重了,心理医生会直接用药,多耐心也救不了你。所以你不要把任何人当作心理医生。你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你不要通过以上各种“猎奇”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或问题。

请你直面自己,直面问题,直面痛苦,坦白内心。快乐才会有空间居住。也会释放出让他人快乐,而不是负担的能量。

你得搞得定你自己,别寄望于他人,一定记住通过科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