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战”拉开序幕(3)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听到这个刺杀消息后,立刻结束在挪威的航海度假,返回国内。他这样做,更多的是因为斐迪南大公是他的好朋友,而不是他预见到了什么紧急情况。

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他的游艇“史丹达号”上宣布为期3周的哀悼,此举是为了向被杀的大公表示敬意。

这一刺杀消息却没有引起英国和法国的兴趣。这两个国家都在集中精力对付其他问题,这些问题要比刺杀事件重要得多。

对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人来说,斐迪南大公不过是一位没有听说过的人,他在一个没有听说过的地点被刺杀的新闻,对美国根本没有重要意义。

但是,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事件,却被企图发起战争的军事集团所利用。此时,奥匈的军国主义者们大声叫嚣,要“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要彻底摧毁其称霸巴尔干的障碍。奥匈帝国的高层都认为,“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到了,要求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对塞尔维亚宣战。但他们担心俄国会干预,于是请求威廉二世帮助。

德国也一直在寻找战机。这一年发生的两件事促使德国力求与法俄两国速战:一是4月份英国开始同俄国进行海军谈判,小毛奇获知此事后,大为不安;二是6月间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其新造的“无畏舰”能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入波罗的海,这就加速了军队调动的灵活性。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面积8.8万平方千米,与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自20世纪初起,塞尔维亚便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其首都贝尔格莱德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坐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脉的延伸舒马迪亚丘陵,是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

1914年6月1日,小毛奇对曾出使英国多年的埃克哈德施泰因说:“我们已准备就绪,战争对我们是愈快愈好。”因为德国深知,如果战争拖至1917年,俄法两国新的扩军计划完成,实力对比就会发生变化,对自己不利。

6月28日星期日下午,威廉二世被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们说动,像下了赌注的赌徒一样不停地狂叫:“1914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7月5日,奥匈驻德大使卓基夷奉命把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亲笔信呈交给威廉二世。信上说,奥皇储遇刺“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国同盟,分裂我的帝国……如果我们容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意味着我的朝廷和我的领土将长期遭受危险……最近在波斯尼亚发生的可怕事件,你一定也认为奥塞之间的敌对状态要想求得友好的解决已是不可能的了,只要贝尔格莱德这种罪恶的煽动根源不受到惩罚,则所有欧洲君主国家的和平政策将受到威胁”。信中所谓惩罚塞尔维亚,就是指发动侵略战争。弗兰茨·约瑟夫恳求威廉二世表态支持他的战争行动。

威廉二世当场表示,奥匈帝国“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为它的后盾”、“德国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认为,“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的机会,将是可惜的”。

1914年7月5日和7月6日,威廉二世接连召集高级将领和政府大臣,在波茨坦宫举行会议,把可能发动战争的事告诉自己的宠臣。将军们回答皇帝说,一切战争准备已经就绪,就这样,德国作出发动战争的决策。

德总参谋长于7月5日谒见奥皇,转达了德国的答复。这位82岁的奥匈老皇帝喃喃地说:“1914年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奥匈帝国立即着手准备发动战争。

在德奥准备发动战争的同时,俄法两国也开始积极备战。7月20日,法国总统彭加勒和总理维维安尼访问俄国。两国相互保证,一旦对德国开战,两国一定履行自己作为盟国的义务。

英国也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并且认为迟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将对自己的国家不利。因为英国看到德国的生产能力日益强大,在海军造舰竞赛中会很快赶上来,其必须在1914年还保持海军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战争击败危险的对手。不过在萨拉热窝事件后,英国并没有参战的意向,英国议会和内阁中有12名内阁成员不赞成参战,整个民众和大部分自由党人也反对参战。

所以,当时在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的压力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国驻英大使说,英国同俄法两国没有任何同盟关系,不受任何义务的约束,并一再申明英国的态度是“尽一切可能防止大国之间发生战争”。

七月最后通牒,“一战”爆发

奥匈帝国政府终于在1914年7月23日,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

在最后通牒中,奥匈要求塞尔维亚政府采取以下行动:

(1)查封任何引起对奥地利皇室憎恨和藐视的刊物;

(2)马上取缔民族自卫组织,并取缔其他反奥匈宣传的组织;

(3)即刻从教育团体及教学方法中,删除任何会或可能会煽动反奥匈之宣传的教学内容;

(4)革除军部或行政部门中被指进行反奥匈宣传的官员,而此等官员的名单由奥匈政府提供;

(5)接受与奥匈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在塞尔维亚镇压企图颠覆奥匈帝国领土完整的活动;

(6)在奥国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之协助与指示下,采取法律行动以惩罚策划和执行6月28日刺杀事件且现在还在塞尔维亚领土内的人士;

(7)即刻逮捕奥匈初步调查所认定的两名刺杀人士;

(8)保持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内的军火走私;

(9)向奥匈解释对其怀有敌意、在塞尔维亚境内或境外的塞尔维亚高级官员之言论;

(10)马上采取以上措施,并告知奥匈帝国。

这份所谓的最后通牒,实际上是奥匈帝国惩罚塞尔维亚的开战理由。奥匈帝国在最后通牒中开出的10个条件,塞尔维亚只接受其中8个,不接受第5条和第6条。

因此,奥匈帝国在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最终,“一战”全面爆发。

在奥匈帝国发出最后通牒后,俄国通知奥匈帝国,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战争总动员,并表示俄国不容许奥匈帝国打垮塞尔维亚,而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霸主。于是,奥塞战争爆发后,俄法两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站在了塞尔维亚一边,它们立即进行了战争总动员。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和法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们立即停止总动员,但遭到俄法两国的严词拒绝,于是德国一怒之下于7月31日向俄国宣战,8月3日对法国宣战。

8月2日,德国总参谋部为了实行施利芬计划,向比利时送交最后通牒,要求允许德军借道比利时对法军作战,并限其在24小时内答复。700万人口的比利时勇敢地拒绝了德国的无理要求。

8月4日,德国悍然破坏1839年保证比利时永久中立的条约,发动四路德军侵入比利时。英国获知德国有入侵比利时的意图后,于8月4日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无条件尊重比利时中立。但德国宰相贝特曼对英国驻德大使声称:“国际条约不过是一张废纸。”

这样一来,英国就以德国破坏比利时的中立地位为由,对德宣战。于是在短短一周之内,在一片战争叫嚣声中,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纷纷亮相,卷入到一场为期四年的世界大战中。

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1859年出生于柏林,是威廉一世的长孙,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皇后的长子。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他患上了臂丛神经产伤,以至左臂萎缩。为弥补这一生理缺陷,威廉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尤其擅长于马术。1877年,他以皇长孙的身份进入著名学府波恩大学,专攻法律与国家学。1881年获学士学位。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后,他父亲被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99天后死于咽喉癌,同年6月威廉继位成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