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到底在为谁工作

忙忙碌碌的你,是否在闲下来时扪心自问过:我到底在为谁工作?为公司、老板?为家人?还是为自己?这是每一位职场员工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不同的答案,代表了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又决定了不同的高度。

如果把公司比成一艘船,你就应当像船长那样。如果把公司比成一个家,那么你就应当像一家之主那样!

如果你能抱着这样的思想去工作,那你离卓越员工一定不会太远了。

●为公司工作,更是为自己工作

工作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可是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呢?有些人会说“工作是为了公司,为了老板”,有些人则认为工作是“为了自己”。“为公司,为老板”工作的人注定一辈子只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而“为自己”工作的人则很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甚至走上不平凡的道路。

一位著名经理人就曾说过:“我们公司不招聘打工的人。如果一个人在应聘时说自己是来打工的,这样的人我们坚决不要。一个满脑子想的是为别人打工的人必定缺乏积极性,没有责任感,不懂得感恩,也必定缺乏激情,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好的发展呢?”

的确,一个总想着为别人工作的人对待工作是不会有太大热情的,甚至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倦怠情绪,消极应付工作。这样的人不仅做不好工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拖企业“后腿”,这样的员工也无法受到企业的青睐与重用。

在日本,有一个留学生应聘了一份工作。老板要求他一个人在厨房里,把每个盘子刷8遍。老板给的薪水不低,这些薪水付完学费和房租后,还可以有些剩余的钱寄回老家孝敬父母。留学生很高兴,他认真地把每一个盘子刷了8遍,老板对他的工作也十分满意。

有一天,他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情:“我给老板打工,这个饭馆不是我的,他又看不见我干活儿,我怎么那么傻?我干嘛非要把盘子刷8遍呢?我觉得盘子刷4遍也挺干净的,干脆减一半的工序,还拿原来的薪水,这不等于拿了2倍的薪水吗?”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减少了一半的工序,每一个盘子只刷了4遍。老板没有发现,继续发给他原来的薪水,留学生更得意了。

有一天,他又想:“我干嘛要刷4遍盘子?刷两遍不也行吗?我们家的盘子刷两遍也挺干净的,再减一半的工序,还拿原来的薪水,这不等于4倍的收入了吗?”于是,他将刷盘子的次数减为两遍。

这一次,盘子有些不干净,老板发现了,一调查,原来是他偷偷地减少了许多工序。于是,老板把这个留学生开除了,同时告诉大家:“这样的人是不能被雇用的,因为他只是认为在为别人工作,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出色。”

为老板工作,更是在为自己工作。要知道,地球离了谁都会照样转,但假如你不在这个岗位上,也总会有别人来代替你的工作。虽然工作是为了公司的效益和老板的利益,但其实最终的受益人却是你自己。因为我们不仅要从工作中获得报酬,还要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奠定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不应把自己只当成公司的一名员工——而应该把自己当成是公司的老板。”这是英特尔公司前董事长安德鲁·格鲁夫的肺腑之言。

李伟高中毕业后随哥哥到南方打工。

刚开始,他们俩在一个大型仓库做杂工,主要的工作是缝补篷布。李伟很能干,做的活也精细。同时,他对单位的财产也非常珍惜,就连被人丢弃的线头碎布也会随手拾起来,留作备用。

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李伟拿起手电筒就冲到大雨中去。哥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大傻瓜。

在露天仓库里,李伟察看了一个又一个货堆,加固被掀起的篷布。这时候老板正好开车过来,看到李伟已经成了一只落汤鸡。

当老板看到货物完好无损时,当场表示要给李伟加薪。李伟说:“不用了,我只是看看我缝补的篷布结不结实,再说,我就住在仓库旁,顺便看看货物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老板见他如此有责任心,就提拔他当了仓管。李伟在仓管的位置上干得兢兢业业,把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两年后,老板将李伟提拔为公司总部的后勤部经理。

李伟离开仓库去总部报到的那天,还在当杂工的哥哥高兴地来送他。哥哥逢人便夸李伟命好。其实,这并不是李伟命好,而是他努力工作的结果。

一个以老板心态对待自己工作并处处为公司利益着想的人,无论他的职位如何卑微,也无论他所从事的工作如何微不足道,他都会以超强的热情和敬业的态度去捍卫公司的利益。能够这样做的人,终有一天会脱颖而出。

●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对工作有着雄心和热情的员工来说,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固有的工作范围之内。因为他们知道,要想在工作上有一番成就,就必须不断寻找学习的机会,扩大自己对公司的贡献度。

王晓是沃尔玛中国区的总商品经理。1995年,刚从上海大学毕业的王晓正好碰上了沃尔玛企业开始在中国筹备分区,她也荣耀地加入了这家企业。由于没有采购工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刚开始时,王晓工作进行得极其艰难,但是,她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随时都要为企业争取最大利益。

正是抱着这种老板的心态,她在工作中迅速积累经验,掌握了谈判的要诀和技巧,同时注意把握一种双赢原则,考虑到供货商的利益,很快就打开了采购工作的局面。就这样,她从一个普通的采购员升任到采购经理助理,再到采购经理,到现在已经成为总商品经理。

如今王晓已经被列入沃尔玛的TMAP计划培训名单了,这个培训计划的目标就是培养企业的接班人,可能是上一级主管,也可能是更高的管理层。在同事眼里,王晓还有无可限量的升职空间。

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样才能以主人翁的心态,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这样的员工才能在工作中时刻以企业的利益为重,并想方设法为企业谋利益,时刻关注企业的发展。这样的员工才是真正有责任心,并让老板放心的好员工。

在福海油脂公司,有一名老员工——修配车间主任郑述平。在公司,他负责修配车间的维修工作,凭着自己熟练的维修技术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员工的好评。而这只是一方面,他出色的另一面,是他视公司如家的精神,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对待,千方百计为公司着想,为公司谋利,甚至一点小细节也不放过。

在福海油脂公司办公室的后面西侧,有一大堆拆卸的废旧设备和废旧配件,更确切地说,那是一堆“废铁”。可是,郑述平好像对它特别感兴趣,他不顾烈日暴晒,不怕蚊虫叮咬,经常光顾这堆“废铁”。他手中还时常拿着钢卷尺,量量这,看看那,在废铁堆上挑挑拣拣,当发现有用的钢轴、尺带轮、铁板、三角铁、铁管等,就用气割把它割下来,拉回修配车间作备用。当车间急用时,经车床一加工就能用,既节约了时间又省下了采购费用,既方便,又经济,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数万元资金。

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拥有像郑述平这样的员工吗?我想没有一个管理者不想要这样的员工。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的员工一定也是个热爱公司的人。热爱公司不只是一种想法、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动,体现在你工作的点点滴滴上。

要知道,付出总有回报,即使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也应该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大家同在一条船上,企业的生死存亡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有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企业的未来就是自己的未来,才能做到兢兢业业,才能真正与企业一起成长与腾飞。

●工作不只是为了薪水

不可否认,薪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保障。但是我们要从工作中得到的报酬不仅仅是薪水,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一个人只把眼睛盯在薪水上的话,那他的发展前途是极其有限的。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我的员工中最可悲也是最可怜的一种人,就是那些只想获得薪水,而对其他一无所知的人。”

有一次,一位年轻有为的日本报社记者去采访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为了这次来之不易的采访机会,年轻人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与松下先生谈得很愉快、很投机。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他:“年轻人,你现在每个月的薪水是多少?”“薪水很少,一个月才一万日元。”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很好!虽然你现在薪水只有一万日元,但其实,你的薪水远远不止一万日元。”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

年轻的记者听后,心里感到很奇怪:不对呀,我每个月的薪水明明只有一万日元,松下先生为什么会说不止一万日元呢?

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说道:“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也就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你就能获得比现在高得多的薪水,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公司是提升自己、施展我们才华的舞台。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平台,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表演得更出色、更淋漓尽致。钱是永远赚不够的,因此不要再把金钱当成目标。领薪水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你在工作上获得的满足感应该超越金钱上的报酬。

一切都是为了薪水,薪水的高低成了许多职场员工的工作动力。然而,我们要明白: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薪水,应有更多的意义和内容。如果我们将大部分精力都盯在薪水上,反而会让自己失去更多获取高薪和良好发展的机会。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只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的员工,才能获得更高的薪水。

当工作不仅仅为了薪水,而是为了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一种人生的需要时,工作本身就变成了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要进皇家科学院,知情人告诉他,在那里工作很累,报酬却相当少。法拉第毫不在乎地说:“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法拉第并没有把薪水当成工作的全部,而是把工作本身当成了最大的乐趣。当然,他的成果也必将换来财富和荣誉。

有个美国记者到墨西哥的一个部落去采访。这天是个集市日,当地土著人都拿着自己的物产到集市上交易。这位美国记者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卖柠檬,5美分一个。

老太太的生意显然不太好,一上午也没卖出去几个。这位记者动了恻隐之心,打算把老太太的柠檬全部买下来,这样,老太太就可以早点回家了。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太太的时候,她的话却让他大吃一惊:“都卖给你,那我下午卖什么?”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薪水,工作还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只有积极地工作,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才能体会到成就带给你的快乐。只为了薪水工作,就像活着是为了吃饭一样,虽然活着就必须吃饭,但吃饭却并不是活着的全部意义。只为了薪水工作,不仅会让你在工作上失去很多,同时也会让你的生命失去很多。只为了薪水工作,只会让你渐渐远离卓越的高地,一步一步堕入平庸的烂泥潭。

●工作不是做给领导看的

很多员工在工作的时候,眼睛不是盯着自己的工作,而是看老板或领导在不在,有没有在监督我。如果有,工作是一种状态;如果没有,工作又是另外一种状态。在这种工作态度的支配下,这些员工往往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从而失去自己的职场声誉。如果他们能够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就会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等着他们,使他们不断获得更高的声誉和绩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一个年轻人独自来到一处游人罕至的花园,老园丁打开沉重的大门请他进去,并带他参观花园。

“你住在这里多久了?”年轻人问。

“24年。”

“在这段时间里,主人经常回来吗?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12年前。”

“主人时常写信给你吗?”

“他从来不写信。”

“那么谁付给你工资呢?”

“他的代理人。”

“代理人常来这里吗?”

“他也没来过,我每个月去他那里取工资。”

“那么谁会来呢?”

“我几乎都是独自一人生活,即使陌生人也很难得见到。”

“你把花园整理得井然有序,好像等候主人明天驾临的样子。”

“先生,应该是今天!我每天都认为主人会在今天莅临。”老人如此回答。

“是的,老人家,主人今天就在你面前。”年轻人说完,拿出了父亲的遗嘱,告诉他代表父亲接管这个花园,同时为了表达对老园丁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花园的谢意,将花园赠送给了老园丁。

每一位员工,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心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中自觉地工作。并且认识到,不管在哪里,不管有没人监督,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为自己。我们多花一分心思做出的工作与少花一分心思做出的工作是会有很大的差别的。在工作中,应该把自己看成企业的主人,这样不管老板在不在或是公司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你都愿意全力以赴,都愿意帮助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是主人翁该有的心态。

●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在职场中,总是不乏这样一些人:每天上班的时候踩着点来,下班的时候踩着点走,连一秒钟都不愿意在公司耽搁;在工作上,老板吩咐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没吩咐的绝对不做。在他们看来,公司是老板开的,工作再出色、业绩再好,受益人永远是老板,跟他们这些人没什么关系。不得不说,抱有上述想法和做法的人,完全就是在虚度自己的年华,甚至是在自毁前程。

师傅吩咐新来的小和尚在寺院撞钟。按照寺院的规定,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一次钟。一开始,小和尚觉得撞钟蛮好玩。一个月后,小和尚逐渐感觉撞钟索然无味。但基于师傅的吩咐以及职责所在,就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应付了事。

一天,师傅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不服气地问师傅:“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师傅告诉他:“你的钟撞得固然准时,也很响亮,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一个人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

小和尚听后,面有愧色,无话可说,只好去劈柴挑水。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是大家熟知的一句歇后语。现在,你是否也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呢?

Intel总裁安迪·葛洛夫曾说过:“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只把自己当员工—应该把公司看成是自己开的一样。”这番话的真正用意就是希望身为公司一员的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高工作主动性。试想,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你的员工,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你会作何感想?

那些得过且过之人,固然对企业和老板是一种损害。但长此以往对自己的损害才是最大的。当一个员工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他就会不求上进,能力不会提升,知识也得不到增长,无异于将自己一步步推向平庸。最后想“撞钟”也没机会了。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经营

有些人喜欢狭隘地定义事业,认为只有创业当老板才算得上经营事业。实际上,工作也是一份事业。

盛夏的一天,一群工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一节特制且带有空调的车厢里下来一个人,这人友好地跟这群工人的主管大卫·安德森打招呼:“大卫,是你吗?”

大卫·安德森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

于是,大卫·安德森和这个叫吉姆的人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下属们就问大卫·安德森:“刚才那个人是谁啊?”

大卫·安德森说:“墨菲铁路公司的总裁吉姆·墨菲!”

下属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公司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他们就奇怪地问:“你怎么跟他认识,而且那么熟悉?”

大卫·安德森解释说,20多年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下属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大卫·安德森:“为什么你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

大卫·安德森非常惆怅地说:“20年前,我是为这份有薪水的差事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铁路事业而工作的。”

安德森的话引人深思。同样的人同一天入职,做同样的工作,不同的是:一个将工作当成差事,一个将工作当成事业。而当一个人把工作当成每天必须做的事,就会觉得工作是一件无奈又无趣的事;当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工作联系起来,就会觉得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体会到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彻底改变浑浑噩噩的工作态度。

企业作为一个平台,让我们有了发展空间,有了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同时让我们的知识、经验、技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我们不仅要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更要把它当成一种事业。把工作当成事业,则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如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你就会因此而迸发出无尽的热情与活力,自己的潜能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你会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让业绩不断攀升,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会收获不小的成就。继而信心越来越足,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完美,又会取得更大的突破,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也随之提升。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人,即使是平凡的工作,也能干得卓越、出色。

在一个小镇上,路人问三个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叹了口气,说:“我每天都在枯燥无味地搬石头砌墙。”第二个石匠神色凝重地说:“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得把墙垒好,这样房子才结实牢固,住起来才舒适安全。”第三个石匠则目光炯炯,自豪地说:“我的责任十分重大,这是镇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将它建成百年的标志。”

10年后,第一个石匠仍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石匠却坐在办公室里画着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石匠则穿梭于全国各大城市,他成了国内有名的建筑师。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不论你现在所从事的是怎样一种工作,你都应当以一种职业人的精神去对待。其实,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心态很重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就是最好的心态,它会促使你不断取得成功。

世界首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如果只把工作当成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同一件事,对于工作就等于事业者来说,意味着执着追求力求完美;而对于工作不等于事业者而言,意味着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在后者眼里,找工作、谋职业不过是为了糊口、混日子而已。

当今社会,轰轰烈烈干大事、创大业者不乏其人,而能把普通工作当成事业来干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把工作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你会容忍工作中的压力和单调,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体会到使命感和成就感。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对于工作的描述,常常能听到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员工会说“我要做什么”;另一种员工则会说“要我做什么”。虽然两种说法的结果都一样,但却表达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主动与被动。

有位心理学家说:“绝大多数失败者的生活都是建立在‘不得不做’的基础上的。”“领导要我做”的那个员工,他自己可能没有想到要去做这件事,而是他的老板或者上司安排他去做,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那个“我要做”的员工,则是自己想到要去做,是主动选择的。“我要做”,有了这种积极性,就能产生热情,有了热情,工作自然就能做得好。一个人主动去做没人强迫自己做的事,才会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其实,世上许多做得好的工作,都是在积极性的推动下完成的。

美国有个布鲁金斯学会,它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实习。

20世纪70年代曾有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当时的总统尼克松,获得了该学会的“金靴子”奖。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道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在这8年间,有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终都失败了。小布什上台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由于“金靴子”奖已经空置了28年,对此类实习题许多学员失去了信心,知难而退。他们都认为总统什么都不缺,他根本没有必要去买一把斧子。

然而,有个叫乔治·赫伯特的学员自愿报名,去向总统推销斧子。他的亲友都劝他别做梦了,可他认为,只要自己想干,总会有希望。他有了“我要做”的强烈想法,就产生了热情,热情促使他去思考,去调查研究,然后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一次,我参观您的农场,发现树上有许多枯树枝需要砍去。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砍伐枯树枝的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子,假如您有兴趣,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

2001年5月20日,乔治·赫伯特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奖颁给了他。据说乔治·赫伯特的能力在这次实习的学员中并不是最好的,他能获得“金靴子”奖,凭的就是“我要做”的热情。

不少人失败的原因,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缺少主动性。一个人一旦变得被动,惰性就会乘虚而入,人会变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这样的人纵有天大的本事,他的才华也施展不出来,人就会像断了油的灯、像缺少了燃料的飞机、轮船一样。有这样一种说法:钢琴的琴弦要保持在正确的音符上,就必须反复“调正”。一个人要把自己身上的热情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样也需要有意识地去“调正”。如果你整天为单调、重复、琐碎的事情所困扰,失去了积极性,那你就打开热情的启动器,把“要我做”的事,调正为“我要做”的事,调动起全身的积极性和热情来。

当一个员工拥有“我要做”的热情,就有了积极主动的心态,就会发自内心地敬业、爱业,就会达到不是让我做,而是我要做的境界。也就是说,不再是只等着上级下命令、派任务,干完了事的心态,而是主动要求去完成更多的工作,承担更多的责任。

●以公司发展为己任

企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命运关系着个人的命运。然而,总是有些人将企业与自己分得清清楚楚。认为企业如何发展,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就算哪一天企业走向衰落,自己无非换个企业而已。持这种观念的人是很可悲的,他们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老板,也有利于自己。

每个员工都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有企业成功了,你才能够成功。企业与你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意味着这是老板的成功,更意味着是每个员工的成功。

你要时刻记住自己的使命是帮助老板实现企业的目标,事实上也是帮助你自己实现目标。然而,这些目标有时看来十分清晰,但有时却又不那么明朗,你必须去做深一层的挖掘。曾有一位著名的企业管理人士说过,企业就像一艘船,每个员工就是船上的成员,大船的沉浮与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无论哪个公司,与员工之间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他们之间共谋发展,同时也共享利益。

有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有一天早上,他到一家电器城去购买电器。正当他在挑选的时候,无意中听到有人抱怨他所服务的公司服务差劲极了。那个人越说越起劲,结果有八九个人都围过来听他讲。

这位年轻的工程师当时正在休假,他大可以置若罔闻,只管自己的事。可是工程师却走上前去说道:“先生,很抱歉,我听到了您对这些人说的话,我就在这个公司工作。您愿不愿意给我一个机会来改善这个状况?我向您保证,我们公司一定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那些人都非常惊讶。工程师当时并没有穿公司的制服,他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回公司。公司立即派出修理人员到那位顾客家中去等他,帮他把问题解决到他心满意足为止。后来,工程师回去上班后,还打了个电话给那位顾客,核实了他的问题是否得到彻底的解决。事后,工程师受到了公司负责人的高度赞扬,并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向他学习。

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共生体,员工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凡是优秀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特质:清楚地知道公司是个人发展的载体。在工作中,他们能够将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处处为公司着想,为公司寻找更合适的发展道路与方向。因为他们知道,为公司付出才能带给自己相应的收益。任何一个员工在职场生存,都应意识到个人发展的前提就是公司的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员工应把工作看成一个自身生存和个人发展的平台。这样,企业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自然也就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付出终会有回报

鲁迅先生曾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没有辛勤的播种,就没有收获的希望。在职场里,一个人太计较自己的付出,总想着回报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常听到有人抱怨工资待遇低之类问题。但是,这些人自己又为公司做出过多大的贡献呢?所以,一个人不能一味地想着别人对自己有多少回报,我们首先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到底为别人付出了多少?

付出了,终究会回报给你。而之所以“没有回报”,有时是由于当事人对回报的期望值太高。不是没有回报,也不是回报太少,而是他要得太多。此外,对于回报,千万不可太性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职场上的回报,经常是长远的。有时,上级甚至故意给你一些难题来锻炼你的能力,用一些“不公平”来考验你的品行。另外,还有一些隐性的回报,是你所没有看到的,比如领导内心的好感、周围同事的认可等。

有时,你的付出与回报从表面上看并不对等,但你不必感到愤愤不平。职场上,员工的付出就像一颗慢慢成长的树,只有历经岁月,从那一圈圈的年轮里才可以看出自己的成长。把每一次付出都看成一次储蓄,把每一份工作都看成一个希望。如果你对工作有一份期待,坚持每天好好工作,那么把工作做得漂亮也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