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艺术论(4)
- 鲁迅全集(第十七卷)
- 鲁迅
- 4207字
- 2016-07-26 14:04:34
斯条亚德王家的复位,在英国暂时恢复了旧贵族阶级的统治的时候,这贵族阶级不但毫不表示什么冲动,要模仿革命底小有产者的极端的代表者的那清教徒而已,却显现了趋向于和清教徒底生活信条正反对的习惯和趣味的最强的倾向。道德的清教徒底切实,将地位让给最不可信的颓废了。将那时清教徒之所禁止的,来爱好,来实行的事——成了美俗。清教徒是极为宗教底的,复位时代的社交界的人们,则以自己的无信仰自负。清教徒压迫了剧场和文学,他们的没落,则成了趋向剧场和文学之所致的新而且强的诱惑去的信号。清教徒是短头发,非难服饰的华美的,复位之后,则长的假发和华丽的美服都登场了。清教徒是禁玩纸牌的,复位之后,则打纸牌成为情热了,等等,等等。[19]用一句话来说,则在这里并不是模仿,这分明也是伸根于人类底本性的诸特质之中的矛盾,动弹了起来。但是,为什么伸根于人类底本性的诸特质之中的矛盾,以这般的力量,出现于十七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相互关系里面的呢?就因为那正是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更精细地说——全“第三阶级”之间的斗争,最为强烈的紧张的时代的缘故。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人类,虽说有着向模仿的强有力的冲动无疑,然而这冲动的显现,却惟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上。例如,在十七世纪的法国,曾经存在过的关系,便是这,在那时,资产阶级很喜欢模仿贵族阶级,虽然不能说是非常地成功底的。记起摩理埃尔的《市人底贵族》来罢。但在别的社会关系上,则向模仿的冲动,将地位让给反对的冲动而消灭了,我姑且称这为向矛盾的冲动罢。
但是,不,我用着很含胡的表现了。向模仿的冲动,在十七世纪的英吉利人之间,是也未尝消灭的,这确以向来的力量,在同一阶级内的人们的相互关系之中出现。培勒及谟就那时的上流社会的英吉利人,这样说,“这些人们,连无信仰也并不是,他们是a priori(先天底)地,为了不令人看作圆头的人们,又为了不使自己有思索的劳苦,而否定了的。”[20]关于这些人们,我们可以没有犯错误之惧地,说,他们,是因为模仿,所以否定了的。但是,模仿着较为认真的否定论者,他们正因为这样做,所以和清教徒矛盾了的。模仿者,所以便是矛盾的源泉。然而,我们倘以为属于英国贵族阶级的较弱的人们,模仿了在无信仰之点是较强的人们,便知道那是因为无信仰是美俗的缘故,而其所以如此者,仅仅是由于矛盾,仅仅是作为对于清教徒主义的反动,——反动,那不外是作为上述的阶级斗争的结果而出现的东西。就是,在心理现象的一切这复杂的辩证法的基底上,横着社会底秩序的诸事实。从这事看来,由达尔文的几个命题我在上面所下的结论,到什么程度和在怎样意义上是对的呢,就明明白白了,就是,人类底本性,使一定的概念(以及趣味,以及倾向)之存在,于人成为可能,但从这可能向现实的推移,则系于环绕着他的诸条件之如何,这些诸条件,便使正是一种特定的这,而非这以外的东西的概念(以及倾向,以及趣味),在他里面显现。假使我并不错,则这和在我以前,一个俄国的唯物史观的支持者所已曾说过者,是全然同一的。
“胃被供给到一定量的食物的时候,它便照着胃的消化的一般底的法则,开始活动。然而,借了这些法则之助,能够解决为什么诸君的胃里,每天送到可口而富于滋养的食物,在我,那却是少有的客人这个问题么?这些法则,会说明为什么有些人们吃得太多,别的人们却在饿死么?说明,大约应该在什么别的领域里,求之于别种法则的作用的。关于人类的智能,也一样。这被放在一定的状态里,周围的环境给以一定的印象的时候,这便依着一定的一般底法则,将它们结合起来。当此之际,在这里,结果也是依着所收受的印象的多样,而至于极端地多样化。然而,将它们放在这般的状态里的,是什么呢?新的印象的丰富和性质,是被什么所限定的呢?惟这个,乃是靠了思想的怎样的法则,也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
“其次,试来设想一个有弹力的球,正从高塔落下之际罢。那运动,是依着周知而且极其单纯的力学底法则而行的。但是,球现在冲突着了斜面,它的运动,便照着别的同样地极其单纯而又周知的力学底法则而变形。那结果,在我们这里,可以得到运动的曲线。关于这,可以说,也应该说,那发生,是出于上述的二法则的结合了的作用的。然而,我们的球所冲突的斜面,是从那里出现的呢?第一法则,第二法则,两者的结合了的作用,都没有说明那个。在人类的思想,也完全一样的。使那运动依着这样这样以及这样的法则的结合了的作用的那事情,是从那里出现的呢?那各个的法则,法则的综合底作用,都没有将它说明。”
我确信,观念形态的历史,只有将这简单明了的真理,完全地作为我有者,才能够懂得。
往前去罢。我一面讲着模仿,一面将和这正反对的冲动,我所名为向矛盾的冲动的事述说了。
还应该很注意地将这加以研究。
我们知道,达尔文之所谓“对立(antithesis)的根原”,在人类和动物的感觉的表现时,是演着多么大的脚色的。“或一种的心理状态……当那最初的发现,虽在今日,也还唤起属于有益的动动之一的,一定的习惯底的运动来……。在全然相反的精神状态之际,有强有力的无意识底的冲动存在,那是想要实行全是自发底的性质的运动的,即使那后者并未曾带来怎样的利益。”[21]达尔文还举着许多最切实地显示着依“对立的根原”,许多东西委实能在感觉表现上得到说明的类例。我问,——这作用,在习惯的起源和发达之中,不能也被发见的么?
狗在主人面前仰翻的时候,形成着对于一切近似抵抗的东西,看来无不反对的全局的它的姿态,是作为最完全的从顺的表现之用的。当此之际,即刻惹眼的,是对立的根原的作用。但我想,在旅行家巴敦所报告的如次之际,也一样地惹眼。瓦仰安提族的黑人们,经过敌对他们的种族所住的部落旁边时,为要不因自己的模样,激动他们,便不携带武器。但在自己的家里,他们却全都常常,至少,是带着棍子,武装起来的。[22]倘如达尔文的观察,狗仰翻着,一面就象因此在向人们或别的狗说,“看哪!我是你的奴隶!”则在正是决非武装不可那时候,却解去武装的瓦仰安提的黑人,便是借此在向自己的敌人这样说,“我远离了关于自卫的一切思想,我完全相信你的宽仁。”
无论在那一际会——都有一样的意味和一样的这的表现,就是,假使敌意替换了从顺,即不免有出于和那时该有的〔动作〕正相反对的动作的表现。
在用于悲哀的表现的习惯上,也一样地以值得惊叹的明白,看出对立的根原的作用来。大辟特和理文斯敦说过,尼格罗女子除了她服丧之际以外,决没有不加装饰而外出的事。[23]
在粘粘族的黑人那里,近亲的谁一死,他立刻将他自己和他的妻子们都用过许多注意和关心于那装饰上的自己的头发剪去,作为哀愁的表征。[24]据条·沙留的话,则在非洲,在那所属的种族内占着重要位置的人的死后,许多的黑人种族即都穿不洁的衣服[[25]婆罗洲的一种土人,为了表现自己的悲哀,则将他们现在通行的棉织的衣服脱掉,而穿起他们先前所用的树皮的衣服来。[26]一种的蒙古种族,则以同一的目的,将自己的衣服翻转。[27]当一切这些之际,作为感情的表现,而对于在生活的常态底的进行时认为自然的,必要的,有益的,而且快适的事物,〔恰相〕反对的动作便中用了。
就是,在生活的常态底的进行上,用洁净的来换不洁的衣服,是被认为有益的。然而,当悲哀之际,则洁净的衣服因为对立的根原,将地位让给了不洁的衣服。在婆罗洲的上述的居民,用棉织的衣服来替换自己的树皮的衣服,是快适的。但对立的根原的作用,却使他们当他们想要表现自己的悲哀之际,穿起树皮的衣服来。在蒙古人,如在一切别的人们亦复如此一样,不翻转自己的衣服,而将表面穿在外向,是自然的事。但正因为在生活的常态底的进行上,这算是自然,所以生活的常态底的进行一被什么可悲的事件所扰乱的时候,他们便将这翻转了。然而在这里,还有更其分明的例。锡瓦因孚德说,很多的非洲的黑人们,为了悲哀的表现,将绳子缠在头上。[28]在这里,悲哀是用了和自己保存的本能所暗中嘱咐的事,恰恰相反的感情来表现的。而且还能够非常之多地举出这样的事来。
所以我相信,习惯的最显著的部分,那起源是出于对立的根原的作用的。
倘若我的确信是有根据的,——但我却以为那是极有根据的,——那么,便可以假定,我们的美底趣味的发达,一部分也行于它的影响之下。这样的假定,可以由事实来确证么?我想,是可以的。
在绥内更毗,富裕的尼格罗女人,脚上穿着不能全穿进去那样的小的靴子,所以这些女人们,因为很拘束的步行,显得特别。然而这步行,是被算作极其媚惑底的。[29]
那为什么会成为那样了的呢?
为要懂得这个,必须先知道贫穷的,因而从事劳动的尼格罗女人,不穿上述那样的靴子,所以也走着普通的走相。她们不能象富裕的妖姬们的走着那样地走,为什么呢,因为那是将致时间的大大的浪费的缘故。然而那些人们,是无关于劳动的必要的,在那些人们,时间是并不贵重的,正因为这缘故,富裕的女人们的拘束的步行,便也被当作媚惑底的东西了。这样的步行,在它本身,是什么意义也没有的,只因为和被劳动所苦的(也因而贫穷的)女人们的走相反对,这才获得意义。
“对立的根原”的作用,当此之际,是分明的。但这由于社会底原因,由于绥内更毗的黑人之间有财产的不平等存在,才被惹起的事,请你注意罢。
将上述的关于斯条亚德王家复位时代的英国的宫廷贵族阶级的道德的事,也来一想之后,我想,你对于显现于他们之中的向矛盾的冲动,乃是成为在社会心理上的达尔文的对立的根原的作用的一部分的事,大约便容易首肯的罢。但是,这之际还有注意于下文的事的必要。
如恪勤,忍耐,谨严,戒慎,家庭道德的切实,等等的美德,于正在蓦进以冀获得更高的社会底地位的英国的有产阶级,是极其有益的。但和有产者美德相反的恶德,至少,于英国的贵族阶级,在为自己的存在而和有产阶级的斗争上,却无益。那并非将为这斗争的新手段供给了他们,而不过是这斗争的心理底结果。于英国的贵族阶级有益的,并非向和有产者美德相反的恶德去的他们的冲动,乃是因此而唤起了这冲动的那感情,就是对于那一阶级的憎恶,以为那完全的胜利,意义便是贵族阶级一切特权的全然和这事同一程度的完全的破坏。向恶德的冲动,只不过作为相关变化(倘若当此之际,可以用我从达尔文借来的这术语)而出现了而已。在社会心理的领域里,很常起和这同样的相关变化。注意于这,是必要的。但这之际,记得那些〔变化〕究竟也由社会底原因所唤起,也完全同样地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