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的诡计经济学的诡计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
- 赵广娜 欧俊
- 847字
- 2020-06-25 05:58:45
第六章 借力打力,坐收渔利
找对自己的位置,近“朱”远“墨”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之类似,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酒与污水定律。
“你应该强化正面,消除负面,抓住肯定,别跟中间人先生搅在一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歌手约翰尼·默塞尔这样唱道。虽然很简短,但它深刻地告诉我们,一定要找对自己的位置,近“朱”而远“墨”。
许多令人尊敬的哲学大师都表达过这样一种思想:“一旦你控制了你的意识与感情,你就控制了你的生活。”这样,就将减少外部环境对你的负面影响。
NBA伟大球星迈克尔·乔丹小时候很喜欢打篮球,但是因为个子矮,他并没有进入校队。于是,他就自暴自弃,与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成日待在一起。慢慢地,他和那些人学会了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进入萎靡状态。
后来,在哥哥积极的鼓励与帮助下,乔丹迷途知返,离开了那些所谓的“朋友”,终使他在事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人作为社会的产物,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当人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会接触到“朱”与“墨”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也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你也许会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秉性,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人从母体出生时,天性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受到的教育却是不一样的。随着年纪的增长,这些不同的差异导致每个人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如同一个大冶炉,会将形形色色的人同化于其中。一个人处在进取、正气的环境中,会受到身边人言行思想的影响,自觉地约束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相反,一个人处在颓废、不思进取的环境中,他将会受到身边消极观念的影响,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曾经有名高中生叫江力。他住的院子里有个待业青年叫马旭,去年当了烤羊肉串的个体户,赚了不少钱。一天,马旭在卖肉串时与一个青年发生口角,江力走上去劝开了那位青年。马旭见江力替自己说了话,送了串羊肉串给他吃。后来,他俩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密切。
有时,马旭还不停地送给江力好吃的东西。时间长了,马旭就慢慢向江力灌输他的人生哲学:钱越多越好,人无外财不富。江力这个涉世不深的学生,渐渐地对金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又在马旭的“教导”下,不断地偷钱,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们常说“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木匠会拉锯”。跟快乐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跟热心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得富有热心;跟有爱心的人在一起,也会产生爱心;跟成功的人在一起,也会去追求成功。这就像练习书法一样,手边备有许多真正的好碑好帖,时时观赏、练习,必能练出一手好字。
假如你想找到一条容易成功的道路,那就从现在开始,去寻找那些表现杰出的人,观察他们的行动,倾听他们的言语,并尽量多和他们交往,向他们学习。如果发现某人表现突出,你心里要立刻跳出这么一句话:“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时你也会产生追求卓越的希望,从你所见所闻的每件事里挖掘出成功的“金矿”。假如你现在想找一个积极的朋友,一时又难以找到,那在伟人的自传或中外名著里找一个好朋友虽然你和书里的朋友没有见过面,但你可以在书里和他面对面地谈心、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汲取智慧。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这样跟一群年轻人说:“远离那些要减少你成功的人。”他还说:“那些真正伟大的人会使自己觉得你也可以变得伟大。如果你要成功,少接触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所以,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上,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遇到“墨”式的人物,要保持警惕与距离。若因某些原因必须来往时,采用敷衍的形式即可,不宜深交;遇到“朱”式的人物,要尽力地学习与交往,因为他们很可能在你的人生旅途中助你一臂之力。
积极主动地“攀龙附凤”,让贵人扶你平步青云
常言道:“七分靠努力,三分靠机运。”很多时候,机运对我们的成功来说太重要了。它可以缩短我们的奋斗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你一定想知道这些机运来自何方?其实,想得到这些机运,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攀附身边的贵人——那些能够提携、帮助我们的人。
这些贵人,由于与众不同,一般都有着很强的个性,特别是一些地位比你低的贵人,他们不会轻易屈尊人下。因此,要想得到贵人的帮助,你必须放下身份和面子,用真情感动贵人。
戴维·史华兹年轻的时候和一个朋友合伙,用7500美元开办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公司。史华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家服装公司,在他的出色经营下,公司发展得很快,生意相当不错。
但不久,史华兹发现了问题。他认为,公司老是做与别人一样的衣服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要有一位优秀的设计师,能设计出别人没有的新产品,才能在服装业中出人头地。然而,这样的设计师到哪儿去找呢?
一天,他外出办事,发现一位少妇身上的蓝色时装十分新颖别致。经历了一些周折,史华兹了解到这套衣服是她丈夫杜敏夫设计的。于是,他有了聘请杜敏夫当自己公司设计师的念头。
然而,当史华兹登门拜访时,杜敏夫却闭门不见,这令史华兹十分难堪。但他知道,一般有才华的人难免会有些傲气,只有用诚心,才能去感化他。所以他并不气馁,接二连三地走访杜敏夫的家,三番五次地要求见面。他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终于使杜敏夫为之动容,接受了史华兹的聘请。
杜敏夫果然身手不凡,他向史华兹建议采用当时最新的衣料——人造丝来制作服装,并且设计出了好几种颇受欢迎的款式。
史华兹是第一个采用人造丝来做衣料的人。由于造价低,而且抢先别人一步,尽占风光,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就成为了服装行业的“大哥大”。
杜敏夫就是史华兹的贵人,如果没有他的帮忙,史华兹公司的发展就要大打折扣了。但是,在他们的合作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史华兹的真诚和耐心。他面对拒绝毫不气馁,敢于放下面子,以堂堂老板的身份三番五次地请求接见,这样才得以获得贵人的帮助,取得事业的成功。
为了引起贵人对你的兴趣,你还要花费心思去了解贵人的喜好,发掘他们关心的事物。学会主动攀龙附凤就要主动寻找与“龙”和“凤”相关的事物,并以此为突破口,拉近与贵人的距离,从而达到为自己办事的目的。
不过,攀附关系不是生拉硬套,要循循善诱、顺理成章、委婉自如,让他们感受到虽是不经意地提起,却一语中的,牵动着贵人的旧情,甚至让他们沉湎于旧情旧事之中。如果能把与贵人的关系攀附到这种状态,还何愁贵人对你托办的事情冷眼旁观呢?
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情关系网,贵人也一样。与他攀附关系,必须先暗地里多关注和记录他的身世和社会关系网,包括他的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掌握了这些,鉴于直接与某上级建立关系多有不便,则可见机行事、另辟蹊径,设法同一两位与对方关系甚笃的人建立关系。这样,在必要时,便可以借助这些关系的力量拿住贵人的面子,使对方碍于某些关系的面子不好拒绝,不能拒绝,不便拒绝。
此外,在众目睽睽之下是不便与别人攀附关系的,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情愿公开自己的身世和社会关系。所以,与贵人拉关系最好是在背后与其扯家常、聊天的时候,或者在酒桌上小酌,在茶余饭后散步的时候,或者在贵人情绪好而且还具有拉关系兴头的时候,这样最容易切中贵人的心意,让他买你的账。
主动结交成功的人,可以少走弯路
懂得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的人,具有长远眼光的智慧,这种智慧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主动结交成功的人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可以少走些弯路。
事业成功的人,有赖于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不断刺激自己力争上游。因为优秀的人就是一个更高的平台,帮助你一步步登上事业的顶峰。主动结交成功者,可让你少走弯路。
要和优秀的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象得那么困难,即使要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如此。尤其是年轻人更需要具备未来意识,把握能与地位较高的人亲近的机会。
美国少年亚当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亚当来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房子里,亚当立刻认出了面前的那个人就是自己所要拜访的人。亚斯达开始时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时,他的表情便柔和并微笑起来,两人竟谈了一个小时。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亚当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过了两年,亚当成为他当学徒时所在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是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
亚当活跃在事业界多年,总结出了自己成功的一个信条就是多与优秀的人结交,建功立业的前辈能带给你一个改变命运的机遇。
杰克是美国印第安纳州小乡镇上的铁道电信事务所的新雇员。16岁时他便决心要独树一帜。27岁时他当了管理所所长。后来,成为俄亥俄州铁路局局长。
他给刚进校门读书的儿子的忠告是:“在学校要主动和一流人物结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
萨加烈也说了同样的话:“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你时常与比你优秀的人一起行动。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是最有益的。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尊敬他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不少人总是乐于和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可以得到自慰。因为,在与这些人交际时,能产生优越感。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
结交朋友虽然出于偶然的机会认识,但朋友对个人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因此,在交朋友时,要善于考虑并选择比你更优秀的人,这种意识可以使你离成功更近一步。
具体到怎么结交成功人士,就要我们主动一些,因为成功的人不可能跟你主动联系。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主动和成功者联系,大胆亮出你自己吧。可能当你亮出自己时,贵人就会赏识并重用你了。
银行业是非常注重资历和经验的,所以在银行中担任要职的往往是老成持重的人。但一个年轻人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登上了“金字塔尖”,他的成功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一位作家打算揭开这个谜底,他去拜访这个年轻的银行家时问过这样的问题:“很少有年纪这么轻就能在银行界得到这么高职位的人。可以告诉我你是如何奋斗的吗?”
“这需要花许多工夫并勇于奉献,”年轻的银行家解释,“但真正的秘诀是,我选择了一位良师。”
“一位良师,这是什么意思?”作家问。
银行家说:“在我大学快毕业时,听了一位退休的银行家的讲座。他当时已经70多岁了。他的临别赠言是:‘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打电话给我。’听起来好像他只是客套一番,但他的话却引起了我的兴趣。我需要他给我些建议,告诉我在我想进入银行业时该走哪一步才是正确的。可我又很怕碰钉子,毕竟他是个富有而杰出的人,而我只不过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已。但是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打电话给他了。”
“结果怎么样?”
年轻的银行家这么回答:“他非常友善,甚至邀请我与他见面谈谈。我去了,得到许多意见满载而归。他给我一些非常好的指导,告诉我应该选择在哪家银行做事,又告诉我如何将自己推荐给别人而获得一份工作。他甚至提议:‘如果你需要我的话,我可以当你的指导老师。' ”
“我的指导老师和我后来有着非常好的关系。”银行家继续说,“我每周打电话给他,而且每个月至少一起吃顿午餐。他从来没有出面帮我解决问题,不过他使我了解要解决银行的问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而且有趣的是,我的指导老师还衷心地感谢我,他说我们的交往使他的思想保持年轻。”
如果我们去主动寻找的话,成功者的帮助就在那里。
在生活中,各行各业有许多非常成功的人,他们随时准备着帮助那些订立成功目标的人。如果我们要求他们帮助的话,他们一定会帮助的。
再忙也要结交的十种人
你是否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跟任何人打交道?
你是否每天都加班到深夜,根本没有时间跟朋友打个电话或者一起聚聚,到餐厅里喝杯咖啡?
是的,你确实很忙。每个人都很忙。然而,问一下自己——你真的忙得连跟朋友打声招呼的时间都没有吗?
人脉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你一定要懂得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联系朋友。否则,长此以往,你的身边恐怕只剩下你养的宠物了!
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怠慢人脉。然而,即使认识了人脉的重要性也是急不得的。我们必须在平时就让自己为人脉添柴加炭,只有不动声色地微火慢炖,人脉才会成熟起来,朋友才会纷至沓来,这个时候,人脉的回报率将会是惊人的。
在我们投资人脉的过程中,并不能仅仅限于本领域、本专业。有这么几种人是我们必须与之相交相通、时时联络的。哪怕你再忙、再紧张、再疲于应对,也得让自己腾出精力和时间来,将这几种力量纳入手中。
1.关键时刻能为你提供门票类票据的人。
你正在求助的某个人或者你人脉中的某个重要角色,无意间提起他急欲观看某场重要的比赛,可是偏偏票却售完了,问过所有的票务公司都说没票可售了。此刻,你应当急人之所急,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了!”你的朋友一定大为高兴。
但是,前提是你答应的事一定能办成。假如你正好认识票务公司的某某人,而且弄两张票对他来说只是小意思,你的这个人情算是做到了。然而,你首先得认识能为你提供门票类票据的人。这样,关键时刻才能胸有成竹,事事不惧。
2.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
在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社会,银行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你的工资发放,你的投资理财,你的税款缴纳,你的奖金福利等,都可能要跟银行扯上关系。所以,认识几个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是极其必要的。这样当你的资金出现了任何问题,你就知道该向谁咨询,该向谁求助了。
3.猎头公司的人虽然不受欢迎,但不妨认识一下。
可能你常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而且频繁得令你感到厌烦。这时,你不应冷言冷语地拒绝,不妨随便聊聊,记一下联系方式。要知道,你现在不需要不代表你将来不需要。如果你哪一天不幸落马了,猎头公司便能帮助你。永远记得这条真理:在口渴前挖井,什么时候都是有水喝的。
4.多与旅行社打交道。
身在职场,免不了会出差办事。出差离不了远行工具,你可能需要搭乘飞机。同一架飞机,10名旅客就可能会有10种不同的价格。如果你认识旅行社里的人,也许你的机票价格将是这10种价格中较为低廉的。一张本值400美元的机票,别人花了500美元才能买到,你仅花了300美元就买到了,是不是很得意?这就得益于你认识的这个旅行社里的朋友。
5.当地的警务人员你避无可避。
也许你见了警务人员,心里会冷不丁地犯怵。其实,只要你没做犯法的事,完全没有必要。要知道,警务人员的作用是很大的,例如,子女就学、户口迁移、家庭安全、突遇盗窃等事,都会有警务人员的涉入。所以,跟几个警务人员搞好关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6.名人、大腕尽量多结交。
人人都知道,大树底下好乘凉,应尽量多地去认识那些名人、大腕。也许你会想,他们怎会放下架子来结交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其实,你要知道,高处之人往往不胜其寒,很多名人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容易接近得多。关键在于你要开动脑筋,多想方法去靠近他们,用你独有的魅力去引起他们的关注。另外,你还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例如,你可以专门去访问那些名人常光顾的律师、医生、会计师等;你还可以去他们常去的餐厅、舞会、展览会等,创造一些与名人、大腕相遇并相识的机会。
7.多向金融和理财专家请教。
金融、理财,两个貌似高深的词语,现在却与每一个人都丝丝缕缕地扯上了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这方面的事务需要处理。但是,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两方面的专家。这时,我们就可以向这方面的专家请教,向他们请教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引导我们的生活和事业。
8.律师。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的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很简单的问题也许有太多的因素变得扑朔迷离,甚至有人抱怨,就算是两袖清风地走在大街上,都有可能灾祸上身。因此,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采取法律手段,按照法律程序来解决。这时,我们免不了会跟律师打交道。
律师一般都是法律通,他们熟识法律知识,通晓法律技巧。有律师的帮助,你的麻烦就会减少很多。
9.维修人员。
日常生活中的麻烦实在太多,家里的锁锈得打不开了,煤气罐漏气,下水道堵塞,半旧的汽车突然罢工……诸如此类的麻烦实在让人心情很糟。这时,如果你突然想起某个精通维修的朋友,一个电话过去,你的朋友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帮你将这些烦心事解决得彻彻底底,而你需要付出的费用也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这样的朋友,真的会让人心情很好。
10.媒体工作者。
你的公司新研发了一种产品,这时,自然少不了宣传。要宣传自然就要跟媒体工作者打交道。所以,无论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还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不论你对记者等媒体工作者持怎样的态度,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你还是要处理好。
媒体往往有这样的作用,它能使你绯闻缠身,也能使你在短时间内人气大涨。如果你处理得好,媒体真的能成为你最好的宣传助手。
不管你属于哪个领域、哪个专业,都很有必要结识上面这十种人,让他们作为我们急需时的“秘密武器”。这些人就好比我们日常出行必须用到的交通工具一样,没有他们我们可能很难完成最基本的事情。结识他们虽然看似平常,有时作用也不是很突出,但是如果能运用得当、巧妙安排,他们就能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于“攀亲拉故”,赢得好人缘和人脉
有“心计”的人,善于用“攀亲拉故”的方法加深彼此间的关系,会给自己的拜访抹上一层浓郁而亲切的乡情。
科·阿基诺总统访问中国时,首先抵达的不是北京,而是沿着带有中国血统的菲律宾人当年曾经走过的足迹,直奔祖籍福建省龙海县鸿渐村。在那里,拜访叔叔、祭祀祖宗,与乡亲攀谈。她深情地说:“我来中国不仅是为了国事,也是为了个人的家事。因为我既是一国首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这个村庄的女儿。”女儿回娘家,娘家自然待以百倍的热情。科·阿基诺的重访故里,为其成功访问北京,拉近了感情距离。
清朝末期有一个赵某人,参加科举屡试未中,费尽气力最后总算得了一个秀才头衔。在偏僻的小山沟里当一个私塾先生,教村里几个儿童以换取日常之粮食与衣物。
赵某虽说不能金榜题名,但博学精深,非常重视对自己的学生的教育。虽说山村偏僻,但在那里,西方的知识也有所传来,赵某异常欣赏,遂经常给学生教这些知识。
有一次,为了给学生建一间动植物标本保存室,他想方设法地去筹钱,村里借了,去邻村,邻村借了就到乡里……最后,在实无出路的情况下,他到了城里,希望找几个老乡想想办法。
当听说有一个老乡现已家财万贯时,他欣喜若狂,满怀希望地前去借钱,却不料这位老乡异常吝啬,一个子儿也不给就把赵某赶了出来。
赵某遇到这种屈辱,叫他如何咽得下。不过,冷静之后,赵某想到这个老乡对村里特别是儿童教育还非常有用,跟他关系搞好了,以后的教育经费就好办了。于是,他想出了一计去见这位老乡。
那时不比现在,现在亲属辈分之间乱了套,大家也不会太在意。那时亲属辈分非常严格。爷是爷、叔是叔,即使你比人家大了十几岁甚至更大,但人家辈分比你高,你也得叫人家爷。
赵某找来族谱,经过认真查找,他发现自己比这位老乡高了一辈。严格上来说,这位老乡应叫赵某“表叔”。尽管赵某年龄只有31岁,而那位老乡年龄却有58岁了。
最后,在族谱的面前,这位老乡再也不敢如此嚣张了。在自己的长辈面前,他只有遵循那几千年来的“礼”,而赵某这时说什么话都响多了,最后轻松地借到了所需的经费。
赵某在这里可以说出奇制胜,耍了一个花招,钻了一个空子。从根本上说,是他找到了与这位老乡的裙带关系,续上了血缘关系,在两重力量的压迫下,那位老乡的吝啬之心也不得不低头了。攀亲结交的技巧并不复杂,首先应当在与人初次见面时,运用各种方法拉近与对方的感情距离。感情拉近了,陌生自然会变得渐渐熟悉起来。
大钢琴家肖邦说,他出国时携带的唯一贵重物品是家乡的泥土。但凡海外游子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也要归国探亲访友,有的千古后还要落叶归根……人们对故乡怀有特殊的亲切感。拜访中的攀亲拉故,就是用这种美好的意愿,去创造有利于达到目的的心理环境。
有一位采访陈景润的湖北记者就善于攀亲拉故。他们与陈景润的夫人由昆寒暄的第一句话是:“听说你是我们湖北人,怎么普通话说得这么好啊?”(话语既含赞扬又拉近了彼此的关系,一举两得,更具魅力。)由昆喜悦地回答:“是吗?我跟湖北人还是讲湖北话的!”于是,双方都沉浸在“老乡”相识的愉快之中,话语自然多起来,气氛也轻松得多,这正是采访者所需要的。倘若语言生硬,由昆女士保持缄默,采访者怎么可能了解科学家的家庭生活呢?
攀亲拉故,在一定场合和情景下,可使陌生变成熟悉,疏远变成亲近,冷淡变成亲热,拒绝变成悦纳,阻挠变成支持。善于攀亲拉故的人,容易与人产生共鸣,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也更容易得到帮助,它与互话家常同样起着缩短心理距离的作用。
亲者,近也;故者,旧也。亲与故,往往给人一种美好的回忆和情绪体验。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地点很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而环境影响往往是制约情感和情绪的重要因素。攀亲拉故,正是在不同环境里选择了相同的“亲”、“故”之景,自然也就缩短了你和别人的心理距离。这也是一种赢得好人缘的艺术。
要想让自己成为富人,就先让自己像个富人
富人、贵人所能给予的帮助自然会比普通人大许多,主动和这些人建立关系,可以对自己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人脉中的关键一环。
哈里森来到丹佛市,住在第2大道的一套小公寓里,他想在这里开始创业生涯。
初来乍到,人们并不认识哈里森。因此他必须计划好为自己的房地产事业铺平道路的每一个步骤。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加入该市的“快乐俱乐部”,去结识那些出入该俱乐部的社会名流和百万富翁。对哈里森这样一个无名小辈来说,要想进这样高档的俱乐部,实在是很不容易,但他还是决定去大胆尝试一番。
哈里森第一次打电话给“快乐俱乐部”,刚说完自己的姓名,随着一声斥责电话就被对方挂了。哈里森仍不死心,又打了两次,结果仍遭到对方的嘲弄和拒绝。
“这样坚持下去,将会毫无结果。”哈里森望着电话机喃喃自语。突然,他心生一计,又拿起了电话。这次他声称将有东西给俱乐部董事长。对方以为他来头不小,连忙将董事长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了他。
哈里森立即打电话给“快乐俱乐部”的董事长,告诉他他想加入俱乐部的要求。董事长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却让哈里森来陪他喝酒聊天。
通过喝酒聊天,哈里森逐渐与这位董事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几个月后,在董事长的特殊关照下,他如愿以偿,成为了“快乐俱乐部”的一员。
在俱乐部里,哈里森结识了许多富商巨贾,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网。
1972年,丹佛市的房地产业陷入萧条,大量的坏消息使这座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们严重受挫,丹佛人都在为这个城市的命运担忧。然而在哈里森看来,丹佛市的困境对他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从前那些对他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好地皮,现在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任意挑选收购了。
就在这时,哈里森从朋友处得到一个消息:丹佛市中央铁路公司委托维克多·米尔莉出售西岸河滨50号、40号废弃的铁路站场。
哈里森凭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经验判断出:房地产萧条是暂时性的,赚大钱的好机会终于降临了。为此,他把自己所拥有的几个小公司合并起来,改称为“哈里森集团”,以使自己更具实力。
第二天一早,哈里森便打电话给米尔莉,表示愿意买下这些铁路站场。
他们很快便达成协议:“哈里森集团”以2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西岸河滨的那两块地皮。不久,房地产升温,哈里森手中的两块地皮涨到了700万美元。他见价格可观,便将地皮脱手了。经过许多人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哈里森终于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00万美元。此后,他在美国开始了辉煌的经商生涯。
要想让自己成为富人,就先让自己像个富人,和富人有某种接触。即使得不到直接的帮助,这种接触在其他人面前也是一种能提升自己身价的“背景”。
谦逊地请教师长,让他引领你成功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曾说过:“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些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其实,这一招儿也是赢得师长帮助的最有效的途径。
很多时候,师长的一次提携,一个经验的分享,或者画龙点睛,临门一脚的提醒,可以让我们的路走得更加顺利。
所以,主动、谦逊地向师长请教会给事业的成功带来莫大的帮助,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在山高水长的成功之路上有所作为。
苏姗和玛丽是新进入公司的两名高学历工程师,公司安排他们头6个月早上听课,下午完成工作任务。
苏姗每天下午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阅读技术文件,学习一些日后工作中可能用得着的软件程序。她认为,自己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并向同事及老板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是如何出色。
而玛丽除了每天下午花2个小时看资料外,她把剩余的时间都花在向老员工询问并学习与自己项目有关的问题上。当老员工遇到问题或忙不过来时,她就主动帮忙。大家见她如此热心,而且人也很虚心,都对她产生了好感,很愿意为她介绍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方法。
5个月后,苏姗和玛丽都完成了工作安排。她们的两个项目从技术上讲完成得都不错,苏姗还稍显优势。但是经理却认为玛丽表现得更出色,并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会议上表扬了玛丽。苏姗听说后,一时想不开,就去经理办公室问经理,为什么受到表扬的是玛丽而不是自己?
经理说:“因为玛丽是一个很虚心求教、有主动性的工程师,善于向别人请教,也愿意为别人提供帮助。虽然你们的成绩相当,但她的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从长远看,比你更有发展潜力。”苏姗禁不住红了脸,低下了头。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能靠傲慢和等待去完成。只有躬身自省,主动做事,才有成功的可能。事实上,每个人与师长之间的帮助都是相互的,师长也会从对你提供的帮助中找到成就感和扶持之乐。
对于年长的人而言,他看到了年轻的朋友,就好像在沙漠中发现了绿洲,觉得自己枯萎的生命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当他看到你热烈诚恳的态度时,他也会产生一种开朗而乐于接受对方的心态。
所以,想要与师长融洽相处,想让他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倾囊相授,就必须再主动一点,再谦逊一点,这样就一定会赢得他们的心。
与同学多联络感情,为成功铺就更宽的路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人都难逃“情”字。同学之间的交往在利益关系以外多了一层相知与沟通,可以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关照。哪怕遇到了不顺利的情况,也要互相体谅,正如俗话所说:“生意不成人情在。”
同学关系有的时候常常会在关键时刻帮你一个大忙。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平常要注意与同学培养感情。只有平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会疏远,同学才能甘心情愿地帮助你。
若你和同学分开以后从来都没有联络过,去求同学办事的时候,一些十分重要的关乎同学利益的事情,他自然不会帮助你。
许多人说:“同学之情就那么几年,若缘尽则情也尽了,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
不管从实用主义,还是从情感价值角度去衡量,同学之谊都值得你保持与维系。
三国时代蜀国君主刘备的一段经历就告诉了人们这个道理。
刘备读私塾的时候,因为他讲义气、聪明,所以成为同学中的首领。在这几年里,刘备常常帮助其他同学,和同学的关系处得很好。后来刘备长大了,同学们都有各自的道路要走,刘备和要好的同学便各奔东西了。
尽管同学们分开了,但刘备却非常注重和同学保持联系。有一个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的时候最谈得来的朋友。石全读完书以后,回家供奉老母亲,以尽孝道,以打柴卖字画为生。
刘备没有嫌石全清贫,常常邀请石全到家里做客,共同探讨时事,这样的聚会每次都非常成功。刘备和石全的关系不断地加强,情同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理想,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参与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开始的时候,刘备军事实力非常小,只好依附于其他人。在一次战斗中,刘备率领的兵马被全部歼灭,只有他一人逃了出来,被同学石全给藏了起来,逃过了一死。
看来,同学关系有的时候在危急时刻能帮上大忙,能够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可是,要记住的是,这中间的好处来自于你的努力。若在你和同学分开以后没有交往,那么关系之好又从何处谈起呢?从中受益更是一纸空文了。因此,只要你拥有这份情,真诚地维持分开以后的同学关系,那么你的人际面就会更加广泛,路子会比别人多出几条来。
小人物也能有大用
营造人脉,不可忽视身边“小人物”的作用,有“心计”的人深谙此理。在许多领导身边的“小人物”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按察使王士俊被派到河东做官。正要离开京城时,大学士张廷玉把一个很强壮的属下推荐给他。到任后,此人办事很老练,又谨慎。时间一长,王士俊很看重他,把他当做心腹使用。
王士俊任期满了准备回到京城,这名属下忽然要求告辞离去。王士俊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我是皇上的侍卫某某。皇上叫我跟着你,你几年来做官,没有什么大差错。我先行一步回京城去禀报皇上,替你先说几句好话。”王士俊听后吓坏了,此后一想到这件事就两腿发软。幸亏自己没有亏待过这人,多吓人哪!要是对他有不善之举,可能命就保不住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千万不可轻视身边的那些“小人物”,跟他们搞好关系非常重要。这些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说不定就会成为左右大局、决定生死的“重磅炸弹”。
历史上许多老于世故的政客都深谙此理,即使在公事公办之际,也不忘了与这样的人拉上关系。一旦交情确立,他就能够从中得到源源不断的好处。
所以,平常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一定要记住:把鲜花送给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不要总是时时处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要知道,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不可能一个人赢得整场比赛。在经营管理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了人,才会有事业,有情义,同时也会带来效益。俗话说:“不走的路走三回,不用的人用三次。”说不定,有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成为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的“大人物”。
可见,“小人物”的力量汇在了一起,足以推翻任何一个“大人物”。所以一般不要轻易得罪小人物,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以免留下后患。要学会与“小人物”交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不要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去处理与“小人物”的关系,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到“有事才登三宝殿”时就晚了。所以应记住:你平时花在“小人物”身上的精力、时间都是具有长远效益和潜在优势的。在不远的一天,也许就在明天,你将得到加倍的报答。
上面列举的例子,绝不是说要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干一些收买、拉拢、腐蚀的勾当,但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所以,要想说好话、办好事,还应对“宰相家奴七品官”这句话给予新的理解,即不要轻视你身边的任何人。有道是“深山藏虎豹,田野隐麒麟”,更何况一百个朋友不算多,冤家一个就不少,越是小河沟子越可能翻大船。在芸芸众生之中,有着无数能够在关键时刻大显神通助你成功的“贵人”,或置你于死地的“小人”。所以,要营造广阔的人脉,就要随时随地广泛交往,重视身边的“小人物”,多结善缘。
善于维系中间人,迅速扩充你的人脉
此刻,请你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算算你现在一共有多少位朋友?回想这些朋友你都是通过何种渠道或方式认识的?
思考后,你一定会发现,原来自己现在的很多朋友最初都是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一些朋友作为“中间人”又认识了很多朋友。其实,要想扩大人脉圈,就要善于发挥“中间人”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客观而言,成就比尔·盖茨辉煌事业的,除了他的智慧、眼光和执著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借助中间人的帮助拥有了相当丰富的人脉资源。
假如把营销比喻成钓鱼的话,是钓大鲸鱼,还是钓小鱼呢?回答肯定是大鲸鱼。因为钓到一条大鲸鱼可以吃一年,但钓小鱼就得天天去钓。比尔·盖茨在创业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一点,于是一开始就钓了一条大鲸鱼。
你一定想知道,他是如何钓大鲸鱼的吧?
第一,利用自己的亲人做中间人。
比尔·盖茨20岁时签到了跟IBM的第一份合约。当时,他还是位在校读书的大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他怎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很多人都想知道。原来,比尔·盖茨之所以能签到这份合约,中间有一个中介人——他的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MB的董事会董事,妈妈介绍儿子认识董事长,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单,我想他今天的成功可能就要划上一个问号了。
第二,利用合作伙伴做中间人。
比尔·盖茨重要的合伙人——保罗·艾伦及史蒂夫·鲍默尔,不仅为微软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贡献他们的人脉资源。1973年,盖茨考进哈佛大学,与现在微软的CEO史蒂夫·鲍默尔结为好朋友,并与艾伦合作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第一个版本。大三时,盖茨离开哈佛,加入到和孩提时的好友保罗·艾伦创建的微软,开发个人计算机软件。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使微软能够找到更多的技术精英和大客户。1998年7月,史蒂夫·鲍默尔出任微软总裁,随即亲往美国硅谷约见自己熟知的10个公司的CEO,劝说他们与微软成为盟友。这一行动为微软扩大市场扫除了许多障碍。
可见,在我们不停地羡慕比尔·盖茨的成功时,也要向他好好学习一下利用中间人拓展人脉的方法。
谁都知道,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人不会主动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别人,尤其是在大家非常忙的时候。所以,想认识谁就要主动找熟人,请他给予介绍。比如,当朋友与别人交谈时,你可以主动走上前去同朋友打声招呼,说几句客套话。在一般情况下,他会主动将他说话的人介绍给你。如果他不介绍,你可随便问一句:“这位是……”他告诉你后,你乘机与对方说点什么,但不要聊太长时间,这样做不但会耽误朋友的事情,对方也会认为你是个不礼貌的人。简单地说两句之后,你应主动告辞,或者再加上一句:“回头我们再聊,你俩先聊着吧。”
如果你去的场合是某单位或某人举办的活动,你可以主动请东道主给你介绍几位朋友。如果人不太多,你甚至可以让东道主把你介绍给大家,然后你就可以与任何一位新朋友谈话了。其他人以为你与东道主关系亲密,也会很高兴认识你。如果你与东道主关系一般,而他既然把你请来了,也就会对你的要求予以满足。但你必须主动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你开口请人介绍认识他人之后,必须对“中间人”表示谢意。这样中间人才会更加乐于帮助你,乐于介绍更多的新朋友给你。
以静制动,让诤友充当自己的镜子
你是否发现,朋友中总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不给你甜如蜜般的奉承,也从不给你不切实际的打击,但又总是实话实说,直陈你的过失。他们,就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朋友——诤友。
拥有诤友是生命的幸运和福气,因为他们能像镜子一样帮你认清自我。他们对我们直言不讳、肝胆相照,既给予我们真诚的关心,又会直言指出我们的盲区和瑕疵,帮助我们获得快乐、成功。
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里,只有乐于结交诤友的人,才能改正错误、避免失误,不断取得进步。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一位以善于纳谏而闻名的帝王,他在结交诤友方面有许多有趣的逸事。
传说有一次,唐太宗闲暇无事,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却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架炮跳马,把唐太宗打了个落花流水。
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不甘休,又找了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我要借他而诫百官。不过现在尚无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的这种做法太过分,所以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不肯回答,反而说:“请陛下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
唐太宗气极了,把手中的玉笏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赐尉迟恭绸缎千匹。”
唐太宗能够拥有尉迟恭、魏征这样的谏友是作为一位帝王最大的荣幸,他也确实依靠这些诤友的力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盛世局面。
要知道,缺点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而诤友的作用,就在于指出缺点,引起你的警觉。如果不能善待诤友的批评,那你的缺点错误就永远无法改正。
不要把诤友的善意批评,想象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切忌把诤友的意见,误会为给自己难堪。善意的批评是人生中不能缺少的,它是我们增长见识必须付出的代价。
请不要怀着敌意来看待批评,因为忠言逆耳,你要仔细聆听,了解诤友的批评是否具有建设性。它能让你变得足智多谋、沉稳成熟。若懂得冷静聆听批评,既能保持情面,又对加深友谊具有积极的效益。即使有些批评是尖酸刻薄的,你也要淡化处理,这样诤友才会越来越喜欢给你以忠言和卓见。
其实,在诤友的批评面前,反击、争辩或是无礼都无济于事,对这样的批评进行无关紧要的纠正,只会演化成严重的问题。要学会把诤友的批评当成宝,乐于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并且遵照执行。
以下这些方法将指导你更好地对待批评:
1.想一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
先把利己主义抛到一边,如果朋友批评得有道理,就要客观地倾听他们的看法,并切实了解清楚,接下来应该想想如何解决问题。
2.不要寻找替罪羊。
不要试图争辩、迁怒他人或是矢口否认,以为事情能就此淡化。解释往往会被看成借口或否认。
3.要合作,不要对抗。
即使因为并不相干的事情受到了批评,也不一定非要选择对抗性的做法,不要给人留下“小家子气”的印象,多一些容人之量,和对方一起找到真正的问题,才是解决之道。
把朋友分等级:认清真正的朋友
给朋友分类是必要的。首先,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必然和一些朋友亲近一些,和另一些朋友疏远一些。其次,每个人性情不同,有的人能为朋友两肋插刀,有的人只有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才会帮助朋友,有的人甚至会为了自身利益而背叛朋友。再次,朋友不仅是精神交往的伙伴,而且许多时候有朋友好办事。因此,要分清不同种类的朋友。
《一个半朋友》这个小故事,正说明了朋友是有分别的。
从前有一个仗义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意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毫不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在这个并不相识的朋友的儿子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朋友的儿子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作你的一个朋友。
他又到了父亲的那“半个”朋友家里,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这里,请予以搭救!”此人听了忙说:“孩子啊,我这里也不保险,你还是赶快跑吧。这里是一些盘缠,足够路上吃用。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原来,在你最危急的时候,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但以不损害自己为前提的人,是可以称作半个朋友的。
某地有个很成功的商人,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曾逢人就自夸,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后来有人问他:“你朋友这么多,谁都同等对待了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能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他说虽然自己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都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二意的朋友也不少。“对方有恶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商人说,“那只会害了我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嘻嘻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他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亲密度。
“我过去就是因为把人人都当做好朋友,受到了不少伤害,不仅有物质上的伤害,还有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很明显,“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和“可商大事级”的朋友,是可以交往的好朋友。
具体说来,朋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知己。
他们是我们人生中很难找到的极少数朋友,他们可以诚意地接纳我们的优点,也会接纳我们的缺点,处处忠诚地为我们着想。他们像面镜子,能给予我们劝勉和鼓励;又像影子,永远对我们信任、支持,是维持我们精神健康的支柱。
不过,对于知己我们也有义务不断地付出,同样舍己地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去接纳、支持、聆听和帮助,是知己的责任。需要切记的是不要滥用知己的权利——知心朋友不等于“黏身”朋友,更不能要求对方完全同意自己、迁就自己。
2.死党。
他们多是一些来往密切,与自己的生活圈子很接近的朋友。彼此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遭遇,故而很容易谈得来。在行动上有默契地成为一伙,组成小圈子活动。
“死党”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好伙伴,可驱除孤单感,增加自信心,为生活添加色彩和热闹,是有需要时最好的支柱。
但若要整个“死党”能相处愉快,就需要大家彼此迁就,不执意独行,有合群的性格,才能发挥联合的力量。“死党”有事求助我们时,要挺身给予援手,常加鼓励,看做是自己的事情。不过,可不要仅陶醉在这个“小圈子”里,完全排斥外界的朋友;否则,可能会失去很多宝贵的友谊。
3.老友。
他们是与我们很熟悉、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如老同学、一起长大的玩伴等。虽然大家见面的机会未必很多,但彼此熟悉,每次相逢都能天南地北地亲切交谈。他们不是知己,有困难时未必会想到我们;大家的性格也未必接近,不过友谊倒是经得起考验的,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主动自然地表示关心。不要因为彼此来往少而让友谊中断。
4.来往密切的朋友。
因为活动圈子相同,我们可能交到一些接触密切的朋友,如上司、同事、老师、同学等。他们很熟悉我们的生活细节,但未必是那些互相了解,可倾诉心事的人。
对于这些朋友,虽然大家每日共事,但不能对他要求太高,因为彼此都没有什么承诺和默契。但起码相处应不忘礼貌,言行一致,态度真诚,因为他们正是最能看透我们言行、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人,不要老摆出外交式的笑容和虚假的态度。
5.单方面投入的朋友。
有些人可能对我们很着迷和信任,常把心事向我们倾诉,但我们没有那种共同推心置腹的感觉。也有些时候,我们对某人特别崇拜倾慕,而对方却未必有热烈的反应。这种不平衡的关系多产生在一些不同身份的朋友之间,如老师与学生、班长与同学、偶像与追星族等。不过,有时普通朋友间也有这种不平衡的现象。
当受人仰慕的时候,可不要轻看和玩弄别人的友情,或表示讨厌和高傲的态度,应该尽力去助人成长,给予中肯意见,鼓励他发展独立精神,认识其他朋友。
当我们倾慕别人的时候,也不要成为他人的累赘,不要对别人盲目崇拜,过分倚赖他人,而应该积极地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
6.普通朋友。
这类朋友占了我们朋友圈子的大部分。他们可以和我们扯东扯西,谈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不过交情上可是谁也不欠谁,不会令彼此牵肠挂肚。虽说是普通朋友,也可成为游乐时的好玩伴;有难事,也可向有专门知识的个别朋友请教。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能充实我们的知识,令我们感受到“相识遍天下”的温暖感觉。
7.泛泛之交。
大家的友谊仅止于认识的阶段,是点头之交,连普通话题也未必有机会聊上。大家若能做到见面时打打招呼,保持礼貌距离,已是很不错的了。千万别对人随便过分信任,否则误交朋友,后悔时就太迟了。
给朋友分类,也要选对时机。如果你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么不必太急于把朋友分等级,因为你这时的朋友不会太多,还能维持感情的朋友应该不会太差。但当你有成就了,手上握有权和钱时,那时你的朋友就非分等级不可了,因为你这时的朋友有很多是另有所图的,不是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