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理论,最早用于工业企业,推动了世界工业的系统化发展。随后产生的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学科对提高其领域的管理水平也起规范与指导的作用。“社会管理”源于现代管理学理念,它是一门临界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之间的边沿科学。作为更加宏观的领域,社会的范围之广、结构之复杂,对管理的规律性要求更强,难度显然更大。
由于人们对“社会”的理解有大有小,因此对于社会管理的理解也有宽有窄。很多时候,人们所谈论的社会管理并不在一个层面上,所指也并非同一个对象。在政府部门,一般把社会管理理解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之一。虽然社会管理本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
社会管理理念先后经历了控制思想、社会规管思想和社会管理论的演变过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震荡期,社会发展同时进入利益矛盾“凸显期”和突发事件“频发期”。整个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等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现实要求。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理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构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既是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民众关心的现实问题。
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发展中大国,发生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必须从源头上主动解决问题、减少矛盾,把社会管理的关口前移,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许多社会矛盾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要靠改革发展去解决。一个社会诸多问题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不同步导致的一种客观存在。2005年,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提出“社会管理”的概念和要求。2011年,中央党校主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一致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社会管理就是创造存在。社会管理既可以创造体现社会发展进步、公正合理、文明理性的存在,也可以使社会表现为非合理非理性、矛盾积累冲突对抗的存在。创造怎样的存在,取决于社会管理者们集体的价值认同取向和行为规范。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其第一要义和首要前提应是立足公平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普遍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这是社会管理的应有之义,也是良好社会管理的最高追求。
理论的创建在于它的前瞻性,以指导实践为目的。社会管理的理论来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理论不能只是对实际的描述,还应研究社会管理的发展规律和理想状态,从而制定一个标准,这种标准和实际之间通常有差距,过大的差距之中就隐藏着问题,找出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就意味着社会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
社会管理理论的意义就在于,首先使社会管理者、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社会管理者们能够具备明确的社会管理意识。进而在这一前提下,选择符合时代性要求的社会管理目的、符合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社会管理理念,才能普遍性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措施、公共政策、运作模式等,从而能够形成合理的、科学的社会管理体制。
由于社会管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容易被误认为太“泛”、太“杂”。其实社会管理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综合性和系统性。若是只重视各领域的管理规律,不重视社会总体的规律与现状,则难以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系统而深入地促进各领域、各地区协调的发展。
基于此,针对当前“社会管理”的新热点,编写了“新时期社会管理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有五个单册,主要介绍社会管理的一般理论、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透析中国目前基层社会管理的现状、综合中国当前的一些经典案例与启示、借鉴境外国家和地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公共政策。
《社会管理概述》
社会管理是管理学的范畴。社会管理学既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社会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新兴学科,又是一门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社会科学。要想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首先需要掌握的是其相关的基础知识。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水平、优化生产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些理论是在管理实践中,人们用很简练的方式总结出很多深刻的原理和定律。
《社会管理学概述》从简明与实用出发,扼要地介绍了社会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针对当代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也给予了归纳剖析。
《新时期社会管理总论》
创新社会管理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管理内容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厘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
《中国基层社会管理改革与实践》
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所以,社会管理一定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基层老百姓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如何,决定着整体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基层社会管理是整体社会管理的基础。
当前,我国大量社会需求来源于基层、大量社会问题产生在基层、大量社会矛盾根源在基层,这对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说社会管理的基层工作是“下”,而社会管理的顶层设计是“上”,那么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就应该“上下配合、整体联动”。只有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基层,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才能从源头上化解各种矛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基层稳定,整个社会才能稳定。基层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发展。只有搞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社会管理的大厦才具有扎实的根基。
本册从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历史与现状、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法、基层社会组织及人民团体几个领域展开,深入而细致地透析基层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
《我国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实例与启示》
社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推陈出新。以往管理科学只注重正面的理论及方法的阐述,对于如何防范和解决问题则论及甚少。
本册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八个必须为线索,结合新中国60多年来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遴选最新的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先进典型,展现、交流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经验,研究和探索省市县社会管理创新规律,从而推进我国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在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社会发展,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他们的社会管理往往以“社会行政”或“社会政策”的名称出现。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建设市场经济方面,吸收借鉴了不少国外成果,而在社会管理方面,借鉴之处却相对较少。因此,汲取国外社会管理的成果和经验,完善我国现行社会管理方式,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不可或缺的课题。
本册以部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将其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政策等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其管理模,以有助于我国社会管理加强与创新。当然,西方国家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探索,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情为主,我国仅能吸收其中某些共性的规律。
借鉴国外成果,并非特指某些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就此,本册还列举了传统的“金砖四国”在社会管理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
总结推广我国社会管理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当前所有参与社会管理的管理者必修之课。
本套丛书试图将社会管理一般理论规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视野力图涵盖社会管理上上下下。以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交流,但由于编写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谬误之处,还冀各界贤达匡扶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