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患得患失,人生最难舍与得(7)
- 有舍才有得:菜根谭的心理平衡术
- 阮芳编著
- 3855字
- 2016-05-24 19:21:04
所以说,事情本身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和观点。消极的态度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积极的态度才可能让事情变得好起来。我们能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态度,而从来都不可能改变事情本身。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看的人心境不同,领悟出来的东西就不相同。改变了态度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奋发向上的斗志,有了奋发向上的斗志结果就会变化。
私欲如水,须早提防
人在婴儿的时候,没有欲望,也从来就没有取舍的概念,只是单纯地吃了睡,睡醒后就吃,仅仅是一个生命生存的原始状态。后来随着年经的增长渐渐地有了欲望,开始追求越来越多的东西。一路上,欲望不断地膨胀并极度地占有,一味地要求,一味地索取,不懂得舍,不懂得放弃,好像只有不断地索取,不断地膨胀自己的欲望,人生才不会虚度。在现实生活中,攀比、忌妒等都会增加我们内心的欲望。当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中时,那么它就是一份动力;当欲望超出了这个范围时,它便成了一份压力。压力就像蓄水池里的水,只懂得蓄不懂得放,迟早会泛滥成灾。
《菜根谭》上说:
人欲从初起处剪除,便似新刍遽斩,其功夫极易。
天理自乍明时充拓,便如尘镜复磨,其光彩更新。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的欲望如果能在刚刚产生时断除,就好像拔除新生的小草一样,是最容易成功的。天理道义,要从刚刚有所觉悟的时候扩充拓展,就好像拂去镜子上的尘土,再加以磨制,光彩更加明亮清新。
这就犹如一个小孩,没有吃过糖不知道甜味的时候,就不会想着要去吃糖,但一旦吃过之后,就会要吃糖而且是不停止地吃,这就是很多父母不让小孩接触甜味的原因。
事实的确是这样,欲望只要开了头,就会如脱缰的马,再也难以控制。人世间的患得患失、不愿舍弃,大都是因为欲望而产生的。所以,《菜根谭》在很多地方都不停地告诉人们要控制欲望,而不要被欲望控制。
自古以来,很多贪官并不是从最开始就是坏的,而是在当官的过程中,渐渐地忘记了为官之本。贪欲膨胀,视钱如命,唯利是图,从量变到质变,一步一步地滑向深渊,最后丢了官位,成为阶下囚,自毁前程。有些人还是无意中开始走上了贪赃枉法的道路。所以说,私欲如洪水,只要一不留神,留点缝隙,那么就可能会钻成大窟窿,酿成大祸。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副市长,上任之初非常廉洁,使得上门找关系送礼的人一直找不到借口,这个副市长为自己的廉洁而沾沾自喜。就在这个时候,市里的一家大公司因为项目发展需要一笔资金,副市长觉得是应该扶持的,就为此奔波忙碌,市长得知情况后也立即批了这批借款。很快,这家公司就提前还了借款,而且还给了银行高达10%的利息,副市长没放在心上,认为这笔钱和自己没关系。可是没过多久,这笔钱就跑到了他的账户上。
副市长本来想要问个清楚,但他的妻子说:“这还不好理解,你答应了贷款,使得企业转危为安,他们纯粹就是为了报答而已。”副市长想想,觉得妻子说的有道理,就心安理得地收下了钱。岂料,从此到副市长这里请求贷款的公司就多了起来,而且都是按时归还,且都有特别高的利息,当然这些利息也都被转到了副市长的个人账户上。
慢慢地,副市长开始比较,看谁家还的利息更多,他甚至没有察觉到自己正一步步走上了贪腐之路。最终东窗事发,他被判处了有期徒刑15年。
没有欲望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但是对自己的欲望不加以管控的话,也一定不会让事情成功。我们应该让欲望充满弹性,把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切不可见利忘义,任凭私欲膨胀。私欲如野马,一旦脱缰就会奔腾不羁;私欲如洪水,一旦失控就会使道德堤坝轰然坍塌。
释迦牟尼在讲经的时候,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深秋的一个夜里,寒风渐起,一个人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四周到处是飘零的落叶,显得特别颓败,起初这个人并没有在意,可是忽然之间,他发现自己的脚底下散落的并不是落叶,而是白色的人骨。这个人吓坏了,这个路上怎么会有人的骨头,而且犹如树叶一样到处飘落。虽然很恐怖,但他还是继续往前走,想着只要快步回家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结果他向前走了不远,就听见一声咆哮。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头猛虎迎面扑来。这个人吓坏了,同时也明白,路边的骨头一定就是老虎吃剩下的,于是掉转头赶紧跑。
跑着跑着,他似乎迷路了,居然跑到了一个悬崖边。悬崖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后面是老虎,进退两难之中,这个人无奈地爬到了一棵长在悬崖峭壁边的松树上。已经赶过来的老虎,看到这个人爬树,于是也张着可怕的大嘴开始往树上爬。
这下真的完了,老虎迟早也会爬上来的。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发现树上居然垂下一根藤条,这个人喜出望外,爬到藤条上,老虎应该是没有办法的。于是这个人顺着藤条爬过去,爬到一半的时候,这个人抬头往上一看,发现藤条的上面盘踞着一条大蛇,这个人吓坏了,不敢动。上有蟒蛇,下有猛虎,这可怎么办?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藤条中间忽然出现了两只老鼠,这两只老鼠似乎饿坏了,正在啃吃藤条,这个人怎么出声赶也赶不走。就在他急得大叫的时候,嘴巴里忽然尝到了甜味,原来树上有一个蜜蜂窝啊,这个人居然十分陶醉地享受起来。
释迦牟尼说:“这就是人类的贪欲,为了眼前的那一点点甜蜜,置生死于不顾。即使被逼得走投无路,仍然忍不住舔舐蜂蜜。”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听到这个故事后惊叹道:“没有比这更形象地表达人类欲望之深的了。”确实,没有比这更真切地表达人类的生活态度或者人类的欲望了。
怎样克制欲望,才能将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呢?《菜根谭》上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是八个大字:有识有力,魔鬼无踪。怎么来理解呢?我们先来看下原文是怎么说的: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
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大意是说:在控制个人私欲方面,有些人说不能及早看清私欲的害处,而且缺乏战胜它的意志;有些人说虽然能看清私欲的害处,却又忍受不了私欲的引诱。从这些来看,要控制私欲,首先必须具有智慧,即能看清楚私欲的害处,其次还必须具有坚定的意志。它们是照见魔鬼的明珠和斩杀魔鬼的利剑,在战胜私欲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
草原上住着一群羊,他们本来一直过着非常好的生活,但是不幸来临了,草原上来了几个凶猛的动物,有狼,有老虎,居然还有狡猾的狐狸,羊群自此就备受欺凌。短短的几天时间,羊群就损失了几十只羊。这样的情况使得羊群非常害怕,他们知道,照这样的速度,羊群很快就会成为虎狼的晚餐。大家都纷纷开始想办法。
一只年轻的羊说他能解决这些凶猛的动物,但前提是,必须让自己当上羊族的族长。羊群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了这个羊的要求。但是这个羊很让大家失望,因为他刚当上族长,就对外宣布说,自己愿意和虎、狼以及狐狸成为好朋友,为了表示诚意,愿意将自己的族长之位让给他们其中的一个。
羊群愤怒了,老虎、狼和狐狸却高兴了。但是老虎、狼和狐狸为谁去继承族长一位而争执不下。他们三个开始争吵。狐狸说:“我是最聪明的,所以应该让我当羊族的族长!”老虎说:“我本来就是万兽之王,我应该当羊族的族长才对!”这个时候,狼忍耐不住说了:“每次袭击羊群,我是一马当先跑在最前面,没有我根本不可能让羊群感觉到害怕,所以应该让我当羊族的族长才对,你们有什么资格!”
他们三个从吵架升级到打架。狐狸最聪明,让狼和老虎两两相争,大打出手,最后他们两个都体力不支,被狐狸引诱到了猎人的陷阱里。就在狐狸在陷阱边得意地笑的时候,老虎拼尽力气把狐狸拉下了陷阱。
这样的结局,让羊群才明白族长的深谋远虑。原来,这只年轻的羊就是用族长的位置引诱强大的对手,让他们自相残杀。故事还没有结束,这只年轻的羊解决了羊群的危机之后,就辞去族长之位,继续做一只普通的羊。
年轻的羊,能拒绝诱惑,抵抗欲望,将自己回归到最开始的样子,是值得我们人类好好学习的。
有一位正直善良的老锁匠,因为年纪大了,所以他必须选出一个徒弟来继承自己的手艺。他选中了两个不错的年轻人,一段时间过后,两个徒弟都学到了不少本领,手艺也都很不错,他一时无法决定选谁做自己的传人。于是,老锁匠为他们设计了一场考试,他在两个房间分别放了两个上了锁的保险柜,让两个徒弟打开,大徒弟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而二徒弟却花了半个小时,显然是大徒弟胜利了。
但是,考试并没有结束。老锁匠等到二徒弟满脸大汗地开完锁后,才慢悠悠地问:“你们刚才开锁的时候,看到保险柜里有什么了?”
大徒弟十分兴奋地回答:“保险柜里有很多钞票!全是一百一百的。”
二徒弟这个时候更加窘迫,满脸通红,半天后才摸着脑袋说:“对不起师父,我只知道开锁,根本没注意里面有什么。”
老锁匠微笑点头,然后宣布自己的接班人。
结果出乎意料,大徒弟并没有如愿以偿地继承老锁匠的事业,继承事业的居然是开锁又慢反应又迟钝的二徒弟。大家很不理解。
老锁匠解释说:“因为二徒弟的心中只有锁,此外别无其他。”
大家还是不理解,老锁匠说:“不管干什么,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更要把‘信’字放在第一位。要做一位高超的锁匠,必须要做到心中有锁而无其他;否则,心有私念,心有贪念,登门入室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所以更加要注意。”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不由得佩服老锁匠选人的独特之处。
是啊!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做人做事不怕迷糊。一个人出生之后,一开始难免混沌,经常都是稀里糊涂地过日子,都是经过日复一日的生活历练,才在某一天突然想明白了。就像开锁的二徒弟一样,迷迷糊糊慢慢吞吞地开锁,只因为锁住了自己心中的那把欲望之锁,才只看到锁而看不到钱。
如果给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装上一把锁,用来锁住我们的贪欲和私念,那我们的人生将会纯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