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弯新月水如天(2)

他仿佛是从一个童话般古老的国度里走出。不,是飞出来!他是一只飞鸟,舒张开洁白的羽翼,从那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飞来,沿途如同降了一场雨,宇宙万物被荡涤一新。他一定有一颗不沾染尘俗的心灵,才能写出那样自然而又充满梦幻般气息的诗句。他的诗歌是上帝赐予人间最好的礼物。

林徽因手捧一束鲜花站在那里,望着在徐志摩的陪伴下越来越近的印度诗哲,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迈着纤纤细步走上前,仿佛自己正在贴近一个美好的幻境,正在轻轻地抵达一片诗意的光辉。泰戈尔接过林徽因双手捧上的红得如火般热烈的鲜花,展颜一笑的瞬间,仿佛世间万物都熠熠生辉。

在徐志摩、郑振铎和王统照一行人的陪同下,泰戈尔一路饱览古中国的文化和民俗风情,从十里洋场的上海到古典与现代气息交融的杭州城,又游览了济南、天津等地的名胜,徐志摩非常高兴能将祖国的大好河山介绍给这位仰慕已久的印度诗哲。一路行来,泰戈尔的一袭浅棕色印度长袍轻轻飘舞着,如同一阵上古的风轻轻拂过大地。

和泰戈尔相处的日子里,徐志摩和林徽因格外受到一种诗意的熏陶,他们不由得陶醉在泰戈尔营造出的那片特有的氛围里。似乎快乐的时候,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十天过去了,对于徐志摩和林徽因而言,这一切仿佛只是一瞬间。直到北平的风貌已经展露眼前,他们才确信这不是梦。

当徐志摩和泰戈尔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抵达北平时,梁启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梁漱溟、辜鸿铭、熊希龄等文化名流早已等候多时。中国文化界对这位来自印度大诗人的殷切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幼嫩的小草已经为地面铺上了一片绿茵茵的地毯,浅紫色半开的丁香,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幽香。这里是日坛公园,欢迎泰戈尔先生的集会正在此地拉开帷幕。

在众人期待已久的目光中,林徽因搀扶着泰戈尔慢慢走上了主讲台,泰戈尔银色的头发在微风里飘忽着,如同一面纯洁的旗帜。而更令人沉醉的是林徽因恬淡的笑靥,如同凌波恍绽的碧莲,让人不由得一阵心驰神往。望着盛情而来的人们,泰戈尔心中十分感动,做了一场即兴式的演讲,由徐志摩在一旁负责翻译。

对于这天的盛况,北平的各大报纸都做了详细的描述。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很多人仍然记得当年那段令人惊艳的文字——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东方与西方形成了相吸相斥的两种文化系统,如同并蒂双生的两朵奇葩,而泰戈尔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无疑是其中最为明艳的一瓣。这位有着大海般宽阔博大的胸怀、孩童般纯真自然心境的诗人,他的诗歌几乎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为之感动。

早在1915年,泰戈尔的诗歌便被翻译成中文传到中国,在他的双脚踏上这片土地之前,他的灵魂杰作已经在这里被口耳相传了许多年。对于许多仰慕他的人而言,他已经超越了肉体的存在,而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他整个人便是一篇哲学与诗性共存的华章,吸引人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近、拜读。

而泰戈尔本人也已对这片古老的国度神往已久,如今,这只来自印度的白色的飞鸟终于轻轻飞抵这片土地。演讲到高潮,泰戈尔的双眸越发变得明亮而温润起来。站在一旁的林徽因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也不由得一阵心潮澎湃。泰戈尔的演讲如同一股清泉,从山涧里淙淙流出,而徐志摩声情并茂的翻译更使其充满了诗意般的美感。

淡金色的阳光铺洒下来,使整个日坛公园笼罩在一片柔和的光晕里,人们静静地听着这位印度诗哲的演讲,自由、和平、高尚、正义……这些字眼儿随着他清泉般流畅的演讲,缓缓地漫过每一个人的心田,人们不由得为之沉醉了,脸上带着平和的神情,静静地、静静地聆听着。

在这个春日晴好的下午,林徽因站在泰戈尔身边,看到他银白色的胡须在阳光下幻化出五光十色的华彩。她忽然觉得那熠熠闪光的还有他整个人,他整个灵魂。

除此之外,她还觉得今天徐志摩发挥得特别好,虽然这一老一少在年龄上有很大差距,但双方之间却有种难以言说的默契,他们就像大海和溪流一样,一旦相遇,完美地融汇在一起,便再难分清彼此。

这位印度诗哲的出现,唤醒了徐志摩心中暂时沉睡了的灵感,他重新焕发出光彩,展露出自己才华横溢、生机勃发的一面。林徽因看在眼里,心中忽然有种难以言传的喜悦,有什么比看到他高兴更让人高兴的事情呢?想到此,她的唇角绽放出一抹温雅的笑容,蝶翼般的睫毛微微剪动,抑制住内心汹涌的情绪,抑制住就要流出来的感动而快乐的泪水。

在林徽因心中,他的生命永远都是那样充满了激情和诗意。

这样多好!忘了吧,那不可能开花和果实的爱情!只要记得我们曾经播撒过一粒爱的种子,记得那曾经的美好。为什么你却在原地苦苦地守着它发芽,等着它长大?

【恋望新月】

生命不是一场偶然,而是值得敬畏和歌唱的奇迹。每一个有幸降临于世的生命,都应该为此感到欢喜。

一转眼,泰戈尔来华已经将近一个月。5月8日这天,这位印度诗哲迎来了自己六十四岁生日。一种前所未有的喜庆和热闹气氛,在新月社慢慢弥散、升腾起来。喜气挂上了徐志摩的眉梢,他欢欢喜喜地忙碌着。林徽因远山般的眉黛也格外增添了一抹春色,在和徐志摩商议之后,他们决定一定要给这位老诗人过一个特别而难忘的生日,给他一个惊喜。

在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精心策划下,泰戈尔的生日宴会办得格外热闹。在北京大学协和礼堂里,六十四支红烛轻轻摇动着红色的光影,像是在跳一曲舞蹈,红色的火苗将老诗人慈祥的面庞映照得格外祥和。宴会上,上百名来宾一起朗诵起泰戈尔的诗歌。

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深深感到,文化是没有国界的,而泰戈尔的诗歌是献给全人类的礼物。

令泰戈尔高兴的是,他收到了很多件礼物,有中国的字画,还有精美的陶瓷。在接过梁启超赠送的鸡血石印章时,泰戈尔高兴得银白色的胡子都抖动了起来。

为了使泰戈尔尽兴,新月社还煞费苦心地排练了一场抒情诗剧《齐德拉公主》,这部诗剧是根据泰戈尔的《摩诃婆罗多》改编而来。

这是林徽因非常喜欢的一部诗剧,剧中的女主角齐德拉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令她十分钦佩。在诗剧中,林徽因得以如愿以偿地饰演齐德拉公主,徐志摩饰演爱神玛达那,饰演王子阿顺那的是张歆海,一向思想开明自由的林长民,也装扮了一番,在剧中饰演春神伐森塔。

古老而经典的印度音乐响起,如流水般慢慢弥散了礼堂。

众人的目光一起向投向舞台,伴随着天鹅绒的帷幕缓缓拉开,人们看到了那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幕:身姿袅娜而优雅的林徽因,身穿一袭剪裁得体的古装,这一少女恋望新月的造型,不禁让在场的所有人受到极强烈的美的震撼。

在这世间,有多少美可以定格为永恒?对于当年那些参加了这次生日宴会的人,这一幕一定永远铭刻在了他们的记忆里。时至今日,这绝美的一幕仍然令很多人浮想联翩。

舞台之上,饰演爱神的徐志摩和饰演齐德拉的林徽因,配合得十分默契。两人说着流畅的英语,四目相接时,双方眼波流转,于不经意间,透露了彼此之间欲说还休的一段心事。

没有人知道,在那美好而温馨的笑容背后,她的心事像丁香,悄悄弥散着充满愁郁的芬芳。三月的燕子早已飞来,呢喃着在梁间筑下爱巢,而挂在她心扉上的春闱,却再无可能为他轻轻卷起。

那三千情思又岂是那么轻易就能剪断的?康桥上的点点滴滴曾经如此灌注了两人的记忆,丰盈了那段青涩的岁月。

那仿佛是只能在康桥发生的幻梦,后来,两人先后离开康桥,转换了时空和地点,仿佛那段记忆也渐行渐远,一切逐渐如镜中的明月,水中随微波而潋滟的花朵,越发变得模糊而看不分明。

唯有在这一刻,两人之间似乎通了灵犀之感,往事纷至沓来,如潮水一般,渐次迭起,迅速涨满了两人的心扉。舞台上,扮相儒雅的徐志摩,凝望着心中的女神,眼里流露出无尽的深情。那是自然而然的爱的流露,充满了眷恋、痴迷……完全不同于他之前望向她时眼神里的痛楚和忧伤。

此时的林徽因,沐浴在舞台上柔和的光晕里,越发显得如同新月般姣美动人。而他的柔情蜜意仿佛织成了千万条无形的情思,慢慢将她包裹在其中。身处于那几乎无处不在的爱意里,任何一个女子都不可能丝毫不为之动心动容吧。

是他们入戏太深,还是看客太清醒?

坐在台下的梁启超,自然垂放在腿上的双手,不知从何时微微收紧了骨节,手背上淡青色的血脉如同远处的山峦般蜿蜒起伏,平和的笑容里有了微微的愠怒。在梁启超的心中,林徽因和梁思成一直是一对佳儿佳妇,如今这样的场面,让他情何以堪?

一旁的梁思成大概也正在独自啜饮一杯爱情的苦酿吧!

想起一年前的“五七国耻日”,他也是游行队伍中的一员,却不幸被一辆轿车刮倒,并造成腿骨骨折。他昏迷在床上的日子,她几乎日日夜夜衣不解带地守护在他旁边。那是他既疼痛而又无比幸福的日子,因为在此期间,他们的感情终于打破以往平缓的趋势,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在双方家长的默许下结为秦晋之好。在此期间,他们一起探讨建筑,谈论人生,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他们之间虽然没有明确地向彼此表露心迹,没有木石前盟的誓言,但他们倾心于彼此已是不争的事实,日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更是瓜熟蒂落般自然而然的结果。

徐志摩爱她如火,而梁思成则爱她如水。他的爱,进可攻,退可守,让她身处其中时,始终得以婉转自如。他的爱柔肠百结而又不过分炽烈。

而此时的林徽因,对梁氏家族成员们微微愠怒的眼光,对周围的一切,竟无知无觉。

身在舞台,她早已忘记自己,她已经和齐德拉公主融为一体,她的身是她的貌,她的灵是她的魂。

内心深处,她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个马尼浦王的女儿齐德拉,英勇、果敢……

不知不觉间,诗剧发展到高潮,又由高潮滑向尾声。

古老而悠扬的乐声慢慢止息,红色的帷幕缓缓拉上,诗剧结束了,台下响起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如此浪漫的剧情,如此华丽而优美的台词,众人沉浸在他们营造出的那片诗意而美好的世界里,久久不愿醒来。身穿浅棕色长袍的泰戈尔走上舞台,径直走到林徽因面前,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这是现代文学史上富有纪念性的一天,林徽因一口流畅的英语和俊美的扮相令人叹为观止。

演出结束后,这位来自印度的飞鸟,便要飞回去了。徐志摩心中涌起无限伤感,和泰戈尔朝夕相处的这段日子,他们之间已经结下深厚的友谊。就在他为之感伤不已时,又一个残酷的消息传来。得知林徽因即将随梁思成赴美留学,徐志摩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这位多情的诗人,如何能禁受得起这么多离别的忧愁?

望着无情的火车载着林徽因渐行渐远,徐志摩觉得自己的心就要碎了。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在他心中,她是那彼岸花,红得太无瑕,那鲜艳明媚的一点红最终成为他心头的一点朱砂。本以为这次从海外归来,可以为那梦里的伊人涉江采芙蓉,却不想一转眼,与她又隔了蓬山千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