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附1 杜威讲演(11)

很难找一个哲学家再比罗素与詹姆斯、柏格森互相之间的差别更大的了。詹姆斯与柏格森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而罗素在理论哲学上与他们竟没有一点相同。詹姆斯与柏格森的哲学,都以心理学为起点,而从伦理学方面有意识的生活入手。罗素则从科学方面最抽象最近形式的数学入手,对心理学采取不信任态度,以为与哲学无关;不仅无关,而且有害,因为会扰乱整齐的哲学。

1.知识必须具备普遍性

罗素以为知识应该普遍,不关个人,把人类心理的一部分介绍到哲学上来,一定损害知识的普遍性。从前哲学不能完全以数学为根据,因为数学还没有达到高级学科的地位,不配做哲学的根据。现在,按照罗素的看法,数学已发达到做哲学的基础方法的地步了。

2.知识多元论

罗素哲学中有一点不甚重要,可以说与詹姆斯相同。从前讲过,詹姆斯是多元论的哲学家。多元论者不相信宇宙万物最后归于一元,一元论者恰恰相反。詹姆斯注重个体,主张以各方面的无数个体为中心,是多元论;罗素这层主张,与詹姆斯相近,也是多元论的哲学家。

3.逻辑原子论

所以他在著作中说:我要主张的哲学是“逻辑的原子论”,或曰“绝对的多元论”。我主张多元,又主张多元不能成为一个宇宙。一个宇宙的观念,是天文学没有发达以前的见解。地在当中,日月星辰在外面环绕。但是从哥白尼打破这个见解以后,天文学更新了这个观念,同时这个统一宇宙的观念也就不存在了。

我要先声明:罗素的哲学,完全根据数理,内容太专门,不容易在这两次的时间有一个通俗的讲演。今晚只说罗素对哲学的意见和批评,以表明他的哲学的大概。

罗素说,从前的哲学有两个根本错误:

(一)想找统一的宇宙,相信“实在”总是一个;

(二)受宗教和伦理的影响,把宇宙用宗教和伦理的见解来说明,以为宇宙总是好的,善的,都是“实在”的一部分。

有许多信仰宗教的哲学家,把宗教的观念硬加到实在的宇宙上去,以为宇宙是好的,是值得生活的;反对宗教的哲学家,也不知不觉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如进化论学者把宇宙的演进硬拿道德观念来解说,以为进化就是从不好至好,从好至更好。罗素批评斯宾塞和柏格森等硬拉道德观念来讲进化,以人心中希望更好的一部分愿望,拿来解释实在,的确是错误的。

近代天文学进步,不但打破从前统一宇宙的观念,就是以伦理解说宇宙的观念,也打破了。从前的人以为宇宙的中心是地,而地上又以人为最重要;人生以宗教和伦理为中心,宗教和伦理在宇宙的进行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是以人生为标准,适用到宇宙上去。但是天文学进步以后,知道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小点,人在世界中占一个极不重要的位置;那么人生的宗教伦理,怎能在宇宙中再占据重要的位置呢?

罗素于欧战发生以后,对世界文化很失望,在他的文章中有一段讲到人生在宇宙中不重要:

银河在天体中不过一小片;在这一小片当中,太阳系是极微细的黑点,在这极微细的黑点中,地球真是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在这小点上,有许多气和水构成的污浊东西,在那里跑来跑去忙个不停,想在这很短的时间中延长他们自己的生命,努力杀害别人的生命;在太阳生命中,人的生命固然很短,但还有一个希望,就是互相残杀,也许灭亡得更快,从地球以外看我们地上人类的生活,就是这样。

照罗素讲,人必须把世俗方面的成见、私见去掉,才可讲哲学。哲学纯粹无所为,属于静想的关于宇宙真际的知识。科学中只有数学最不近俗,最近于静想而无为,能做哲学的基础。

4.只有数学和逻辑学才是哲学的基础

照他讲,哲学决不能从科学的结果入手,应从科学的方法入手。科学中只有数学最纯粹正确,数学的方法就是哲学的方法。心理、物理等科学面对的对象,就是世间万物万象: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的存在,各种心理现象;物理的对象是外部世界的事物以及运动。数学的对象与这些存在完全无关。数学所讲,只是最抽象最普遍的形式,把存在完全踢开。所以,数学的方法,就是哲学的方法。

心理、物理等科学,讲得都是存在的个体,与普遍的抽象的共相无关。数学则只有最普遍最抽象的形式,应用到各方面去,不受这一个体、那一个体的限制。只有用最普遍的最抽象的共相,才可以讲知识的真相。

这些共相,都关于真的存在,但自己却没有存在。哲学是应用于普遍方面的,哲学的定理不能以经验的证据来证实,也不能以经验的证据来反证,经验是客观方面的,哲学定理则带有一定的永久性。世界无论如何变迁,哲学定理永远存在,故只有数学的定理和逻辑学的定理配做哲学的基础。

5.理论上的贵族态度和实用上的民主态度

罗素这个主张,的确极端。他甚至把人生哲学最相反的“爱”与“恨”看作可以相比的东西。他的意思,即在经验上无论有多么重要区别的东西,一到逻辑上、哲学上,就可以相比相类,而不会相反。

罗素哲学很怪:他的社会伦理思想很激烈,很近于民主;而理论方面,却很有贵族的意味——他崇拜理性,轻视感觉;注重共相,藐视个体,以为理性比经验高得多,近于理性派的主张。哲学家中再找不出第二个人,理论方面有这样贵族的态度,而实用方面趋向民主。

这个态度,我们叫他贵族的态度,是什么缘故呢?

有些人不耐烦人事方面琐碎的事实,想跳出这凡庸的生活,达到更纯粹清洁的境界。这种态度,由于艺术的天性,叫作贵族的态度。罗素在他的理论方面,这种态度很明显。

他在一篇赞美纯粹数学好处的文章里,讲到人的实际生活与理想生活的不同之处:

人的现实生活不过是调和理想与可能;但是纯粹理性的世界没有调和,没有限制,对人的创造活动和高尚希望没有障碍。离人的欲望很远,离自然的种种可怜的事实很远,在理想世界中造成有条理的宇宙,纯洁的思想可以在此安住,而且至少人类一部分的自由可以离开实在生活之悲惨的罪难。

在罗素稍为通俗一点的著作中,我们常常看见悲观理想。他说:

人的生活如一次远途夜行,四周都是看不见的仇敌;长途中辛苦又疲倦;向一个目的走,希望渺茫;就是达到了,也不能住得长久。

这种悲观论调,在哲学上并不稀罕,凡是注重共相世界的,自然要超出个体的经验。

我从前引过詹姆斯的一句话:个体事实最宝贵,何以许多哲学家都趋于注重共相?罗素的脾气恰恰相反。他说:共相是安身之所,是我们最高贵的目的。同时他也承认神秘派说的时间是真实的。他说:“神秘派觉着时间不重要,这是实在不重要的和表面的特性,而当这不重要为真实,就是入智之门”。

罗素哲学的自身,此刻不能详讲,以上不过是他对旁的哲学的态度和批评的大致。有人说,世界上真能够懂得数学的哲学的人,至多不过二十人。我既不是二十人之一,我也不能懂得。但有一点可以提出来讲的。这些物质科学,联合各别的个体和普遍的共相两部分,共相的部分是科学的定理、法则、律令,全是抽象的普遍的;科学的对象是具体的、各别的、个体的事实。物质科学怎样把这两部分联合起来,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是近代的唯心论所以发生的原因,也是有别于古代唯心论的地方。近代爱尔兰人贝克莱讲唯心论,以为一切外面世界的真知识,都不过根于知觉,知觉所包含的,不过是感觉。譬如烛,看去是白的光,黑的烛芯儿;摸去是柔软的,油腻的;合起这许多感觉来,成就我对烛的知识。此外也许还有真的本体,但是不可知,知道了也没有关系。种种感觉之和就是知识,本体不本体则是没有问题的。

物质科学的进步,能解释这种讲法。原子、分子的运动,都是物质的真实,而我们懂得的一切性质,不过是动作的效果。但是唯心论者否认物质的存在,以为原子、分子也不过是我们心理假设的效果,也是主观的。

我讲这一段话,并不是要提到唯心、唯物的问题,不过想讲明白辩论之点在什么地方。罗素也解说,数学家提出原子、分子来,与个体事物的存在,有什么关系——怎样可以使用算式表示原子、分子与感觉中直接见到的材料有关系。

6.从“单子”到“逻辑原子”

罗素承认知识的起点是感觉的材料,但他并不是唯心论者。他解决问题的基本观念,很像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单子”的观念。人的感觉,代表不同的观点,有个体真实存在。每个“单子”都有他的观点,每个人都有他的宇宙。

罗素以为感觉的材料都是个体的观点,个人观点不同,知觉也不同。但是罗素的知觉有实际的存在,例如桌子,我从上面看下来是一个样子,而诸君从下面看上来又各有一个样子,没有两个人的知觉相同。罗素的主张,以为桌子并不只有一张,这样知觉有这样的桌子,那样知觉又有那样的桌子,各人有各人的桌子。

莱布尼茨的“单子”,讲的就是每个人各有各的观点,即各有各的世界。数学科学给他们沟通一下,也许你的桌子与他的桌子是一样的东西,组成有系统的宇宙。其实各人都有各人的宇宙,其所以能沟通者,都是逻辑、科学和数学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