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东征:弘安之役

元军被“神风”掉了,还没能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的镰仓幕府不禁松了一口气。“神佑之国”之说顿时喧嚣尘上,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造神社寺庙的高潮。日本自大和国时代开始起源了一种“日本神国观”。在白江口惨败于大唐后,朝鲜人又趁机从海上袭扰,日本无法对抗,只能求神拜佛,因此又产生了一种“神风观”。借着这次胜利,这两种观念从上至下在日本国内蔓延并确立开来。镰仓幕府的威望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日本人在从“元寇入侵”的巨大精神压力下解脱出来之后,萌生了这样的一个狂妄的想法:

“吾国乃神国!尔等蒙古人再强大,也强不过我们天照大神!”

广桥兼仲『勘仲记』文永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条「廿九日、辛未、土成、大岁前、厌对、阴、异国贼徒责来之间、兴盛之由风闻、武家边(关东)骚动云云、或说云、北条六郎(时定)并式部大夫时辅等打上云云、是非未决、怖畏无极者也、」

日莲曼荼罗本尊(立本寺藏)

わが日本の朝は所謂神明の国也。神明の護り賜わば何の兵寇が近く来るべきや

(日本は神の国であり、神の守護によって敵国の船は攻め寄せない)

日本是神明之国,有神明守护,与神国为敌,皆会受到神罚。

因此,当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元朝的第七次使节团到达日本。日本人却将使团看做了神明送过来的祭品。至于“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则被日本人认为那是人的规矩,跟他们“神国人”无关。于是在团长留下辞世诗后,这批使节被拉到镰仓的刑场,全部处死了。

忽必烈没能等到使节团回来,十月,新一轮的造船命令抵达高丽。然而,疲惫不堪的高丽根本无法短时间完成这项命令。而且主力军队仍在南宋的蒙古人,短时间也抽不出太多兵力和物资。于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一月,造舰计划暂停。

《圣福寺古图》中所描绘的元寇防垒(圣福寺藏)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又向日本派出了第八次使节团。不过考虑到上次的蒙古的使节一去不复返,忽必烈就想用跟日本贸易了上百年的南宋人去试试。于是忽必烈让南宋降将范文虎,派出周福、乐宗为首的第八次使节团,带着日本在南宋的留学僧晓房灵杲,翻译陈光,再一次去到日本。

然而,留学僧也没能保住使节团的命,这次的使节团,比第七次还惨,他们连镰仓都没能去成,直接就在博多被全部处死了。

八月,逃回高丽的水手,带回了两次使节团被处死的消息。狂怒之下,原征东元帅忻都和洪茶丘,上奏要求自行讨伐日本,为使节团报仇。经过讨论,元朝政府认为在兵员、物质均不充分的情况下远征日本,又会是一次闹剧。于是,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忽必烈正式成立征东行省。蒙古人的战争机器,终于开始正眼打量日本这个化外蛮夷之国。

早在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镰仓政权在处死了第七次蒙古使节团之后,决定在“神明庇佑”之下,打算讨伐高丽,以报复前一年的蒙古东征。三月,少贰经资在博多湾征集水手船只。然而,不说中日两国之间国力对比了,此时的日本的国力比之高丽还更加不堪。在船只水手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幕府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野望。但借着这次征集,幕府上下也多少知道了,能在短时间内投送数万军队来跨海远征的敌人,背后究竟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国力。于是,后世著名的“元寇防垒”,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动工了。

今津地区残留的元寇防垒

这条沿着整个博多湾,长约20公里,高两米,厚度等同的石制堤坝,经过四五年的建设,终于在日本弘安四年(1281年)完工了。按总工程量计算,这道举当时日本全国之力的重要防御工事,其实一年不过1.6~2万方的石方量。换算成每天不过区区四、五十方。由此可见,日本国力当时是何等低下。如事先做好准备,蒙古人其实完全可以轻易地摧毁这个堪称羸弱的政权。然而,忽必烈并无多少吸取上次经验的念头。从设置征东行省到大都召集武将战前演说,不过区区一年时间,半年后就开始东征,前后不到一年半。而从高丽出发的东路军规模却扩大了一倍,也就是说,此时的所谓准备,只能说第一次相比略好,依旧是非常仓促。而江南军范文虎方则更为凄惨,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月,才被命令组建军队规模高达十万,战舰3500艘的江南军。

相比而言,高丽经过1275年、1279年两次前期动员准备,加之其规模较小,虽然准备依旧很仓促,但是多少要比1274年的那次要好。但江南军不同,其准备地域在几年前刚被蒙古征服,其被战火所破坏的生产能力根本不可能这么快恢复。在短时间几个月时间组建如此空前规模的船队,其庞大数量之下的质量,基本可想而知。

在元寇防垒上布防的御家人(《蒙古袭来绘詞》后卷 绘12 第7)

河口木桩(元寇史料馆藏)

忽必烈毕竟是蒙古人,对船最多只能有个外观和数量上的宏观感受,对船只建造、船型选择、材料要求不可能有多高深的了解。而作为征服者和皇帝,他要的只会是结果。于是,比之第一次更加儿戏的第二次东征,日本人所称的“弘安之役”,就这么爆发了。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五月三日,征都元帥忻都、洪茶丘,率领三万蒙、汉军队,金方庆率领约一万高丽军队,从合浦沿着上一次的进攻路线,再一次出发了。对马跟壹岐在激烈抵抗后再一次被占领。东路军沿着老路,到达博多湾。但是这一次的博多湾,已经不是第一次的博多湾了。长达20公里的石堤封锁了整个港湾,可登陆地域也插满了木桩以阻挡船只靠近。

无法在博多湾登陆的东路军,只能将目标转移周边。六月六日,东路军攻占志贺岛,将其作为东路军的船只集结地。当晚开始,日本军队数次夜袭志贺岛,均被蒙古军队击退。这战也暴露了洪茶丘的战争才能,他被数量不多的日军突入中军,逼到弃马而逃。东路军摊上了这么的一个指挥官,以凌驾日军的水师和军队战力,却蹉跎两个月而不得寸进,也就不足为奇了。

吓破胆的洪茶丘不敢在志贺岛继续待了。就这样,连战连败的日本人收复了志贺。打了胜仗的东路军却丢了阵地回到壹岐岛。指望洪茶丘这种人整顿军务不太现实,于是东路军就开始坐等江南军到来。到了约定集合时间的六月十五日,江南军还是没出现,东路军里却因为疫病流行而死亡三千余人。忻都跟洪茶丘就此萌生了逃跑的念头,但被众将所阻。过了十来天,东路军还是没能看到江南军的影子。忻都跟洪茶丘再次提出逃跑,被金方庆用忽必烈所命令的备粮三个月,即是合军为三月之期所挡。虽然东路军没能就这么直接溜回去,但是也没可能有多积极的态度了。于是,全军就这么蹲在海岛默默地消耗粮食。

志贺岛出战的日军(《蒙古袭来绘詞》后卷 绘14 第17)

江南军出航(《蒙古袭来绘詞》后卷·绘19 第33、34)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江南军还没来得及出发,因为第二次东征的总司令官阿剌罕病死了。在那个没有电报等现代通讯手段时代,江南军自然没办法去通知早已出发的东路军了。于是拖到六月十八日,江南军才硬着头皮出航,而三天前东路军差点就回家了。

七天后,江南军终于到达日本平户。但是整个东征军已经没了总司令,谁来协调指挥东路军和江南军?茫茫大海,指望现在回去找忽必烈也不现实,一来一回,等人来了,粮食早就吃干净了。失去了总指挥官,军中有才能的如东路军高丽将领金方庆,江南军的张禧等人因官职较低,无法节制长官。而两路军的指挥官却均不习水战,忻都跟洪茶丘的军事才能已经在志贺岛的独败中体现出来。当年以“日携美妾,走马击球军中为乐”闻名的范文虎就更加不能指望。好在东路军因船队水手均为高丽人,多少能受到金方庆影响,不至于船都停不好。张禧也只能顾着他手下的船队,间距五十步一条停泊,以防受到风涛相撞。至于其他人的舰船就毫无章法了。

江御厨海战(《蒙古袭来绘詞》后卷·绘16 第26、27)

鹰岛海底出土的铁制元军炸弹(松浦鹰岛历史民俗资料馆藏)

六月二十九日和七月二日,日军两次反攻壹岐岛,均大败而还。前镇西奉行少贰资能受伤,日军指挥官少贰景资侄子少贰资时战死,战况堪称激烈,因此日军也放弃了继续反攻壹岐岛。但还是如同志贺岛一般,没什么战心的元军指挥官不想提心吊胆的等着日军来攻,于是东路军就这么丢了壹岐岛,去平户岛找江南军了。结果因为元军指挥官怯战,日军虽然两次连战连败,却依然夺岛成功。

直到七月二十七日,没有协调者的东路军和江南军终于磨磨蹭蹭的集结完了。二十八日东征军攻灭鹰岛守军,将主力往鹰岛转移。此后忻都、洪茶丘和范文虎等人终于开始在平户和鹰岛修筑工事作为前进据点。只可惜已经太晚了。七月三十日夜晚,“神风”来了。

江南军所辖船只除了平户岛上的张禧部,其他全部被风摧毁,而东路军的高丽人船只损失则相当轻微。虽然总体上,元军船只损失相当惨重,但是毕竟元军已经修筑完成工事,在鹰岛上依旧有超过十万军队。不过吓破胆子的范文虎力排众议,要求逃跑。虽说范文虎此人几乎一无是处,不过其逃跑之时到是豪气干云,表示如有责罚将一人承担。长官如此,部下无言以对。于是指挥官们丢下了鹰岛的十来万军队,就这么溜了。

被遗弃的鹰岛军队在断粮之后很快覆灭了。除了工匠和农民出身的部分俘虏外,其他人均被日本人所屠戮,鹰岛也从此改名白骨山。如此空前绝后的巨大胜利又一次挽救了镰仓幕府,“蓦直去”这个留学僧无学祖元开解北条时宗的偈语,也借此成了日本的成语。

这样强弱对比悬殊的战争都赢了。日本人自认为神佑之国的心理暗示就又加深了。然而,就算是再暗示自己是神国之人,但不吃饭还是活不下去的。抵抗蒙古入侵所带来的沉重军役严重打击了御家人的庄园经济。而对元寇的战争,镰仓又不能从中得到一分钱好处,有的只是付出。付出财产乃至生命的御家人在大胜之后要求回报,镰仓却无法支付这项巨额的报酬。于是大胜之后,日本方面就发生了御家人的恩赏问题。

没钱可赏的镰仓幕府想到一个好主意:何不学当年的对马国跟松浦党,趁着神佑出去抢国力凋敝的高丽人?镰仓幕府的想法跟当初忽必烈东征日本的出发点很类似:远征成功,所获财务和土地能用来赏赐;远征失败,自然也没人来要赏赐了。于是镰仓任命少贰经资和大友赖康为总大将,动员九州的御家人,顺便把大和、山城这等京畿重地里,在传教和祈祷神国之时,变得更加庞大的寺庙恶徒(僧兵)们,也都统统送上船去。虽然,镰仓幕府的算计很好,但御家人和和尚们也不蠢。于是前几个月反击元寇之时,还能运送几万兵去壹岐岛的船跟水手全都原地消失了,没钱拿的御家人罢工了。

这边镰仓幕府还在苦恼赏赐的问题,那边得到惨败消息的忽必烈已经暴跳如雷了。偏执发作起来的元世祖又开始下令高丽江南各地建造3000条船只,准备第三次东征。可江南各地刚刚结束战乱,不久之前就为了第二次东征已经被大规模征发过一次船只和军队,这次又是短时间更大规模的强征,自然无所可征了。于是忽必烈下令江南各地砍伐树木造船,连寺庙金额坟墓的树木都没放过,更直接扣留民船、商船。结果逼得不堪其苦的江南烽烟四起,于是导致第三次东征计划就此夭折了。

可这时,忽必烈还想东征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日本。御家人的恩赏问题随着元寇再次来袭的消息被按捺下去,拿不到钱的御家人和没钱的幕府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加强九州防御。然而,这次的元寇却再也没有到来。忽必烈曾于1283年、1284年、1292年三次启动东征计划,但最终都因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忽必烈没能等到船队再次出发,就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撒手人寰了。当然他的“对手”,镰仓幕府将军的北条時宗比他去的更早。就在日本听闻元寇第三次袭来的日本弘安七年(1284年)四月,巨大的精神压力让这位第八代镰仓幕府执政在34岁的时候就早亡了,死因据说是心脏病。由此可见,虽然日本人后来用“神风”麻痹和暗示自己,但蒙古入侵确实给当时日本国带来了从上到下的巨大恐惧感。

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可以作为验证。元至大二年(1309年)镰仓幕府的商船在中国明州,与当地官府起了冲突,船上的硫磺被焚毁。第二年消息传回国内,惧怕“元寇袭来”的日本上下立刻来了一次风声鹤唳。御家人自然又是一轮长时间的军役和工事休整。草木皆兵的日本人,则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来了新一轮大规模翻新扩建神社寺庙的运动,以进行“神佑之国,异国来贼神明降服”的祈祷,给自己打气。不过日本人的这种恐惧感,也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镰仓幕府开始努力压制倭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