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看盘过程中的要素介绍

股价指数

看盘关键要点:

上市公司经常会有增资和拆股、派息等行为,使股票价格产生除权、除息效应,失去连续性,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此在计算股价指数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变化,及时对指数进行校正,以免股价指数失真。

股价指数又称股票价格指数,是股市中反映各种股票价格变动水平的一种指标。它是根据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综合编制而成。股价指数通常以某一段时间或某年某月某日的具体日期为基期,基期的股价指数为一常数,以后各期的股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各期的股价指数=计算期股价平均值÷基期股价平均值×常数

通常,股票价格指数有以下四个编制步骤:

1.选择样本股。

选择部分或全部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股票价格指数的样本股,以较准确地反映市场股价总趋势。

2.选定某基期。

通常选择某一有代表性或股价相对稳定的日期为基期,并以此计算平均股价。

3.计算计算期平均股价并作必要的修正。

常用的方法是,收集样本股在计算期的收盘平均价并按选定的方法计算平均价格。

4.指数化。

将基期平均股价定为某一常数,并据此计算计算期内股价的指数值。

计算股票价格指数,还要考虑三个因素:

1.抽样。

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2.加权。

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

3.计算程序。

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在目前的中国股市中,只有沪深两个指数系列,即上证指数系列和深证指数系列。投资者应该通过掌握指数的构成、意义,以便运用沪深指数作为我们判断行情走势的指导,在实战中灵活参考,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上证指数和上证180指数

看盘关键要点:

1.上证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指数系列,主要包括上证综合指数、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等。

2.上证综合指数是以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上证指数系列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权威统计指标。该指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以现有所有上市的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编制并发布。

上证指数系列包括很多类别的指数。主要有: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基金指数等指数系列。下面简要介绍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数:

1.上证综合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是上交所最早编制的指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证指数。它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上证指数系列均以样本股报告期的股本数为权数计算总市值进行加权计算。即: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股总市值÷基期总市值)×100,其中上证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的股本数取样本股的发行股数,总市值取市价总值。

2.上证180指数。

为推动证券市场基础建设的长远发展和规范化进程,2002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原上证30指数进行了调整并更名为上证成份股指数,简称上证180指数。

上证180指数的编制方案,是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在原上证30指数编制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完善后形成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样本股票,建立一个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上证指数系列简况如表1-1所示)。

表1-1:上证指数系列简况

续表

续表

深证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

看盘关键要点:

1.深证指数是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价指数,该股票指数的计算样本为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是投资者研判深圳股市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2.深证成份股指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从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计算对象,用以综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价走势。

深证指数是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价指数,该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上与上证指数相同,其样本为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权数为股票的总股本。由于以所有挂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代表性非常广泛,且它与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发布,是投资者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深圳股市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现深圳证券交易所并存着两套股票指数,分别是老指数深圳综合指数和现在的深圳成份股指数。老深证综合指数,即“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于1991年4月4日开始编制和公布,后被修订的深圳成份股指数取代。1995年2月20日开始实施发布的深圳成份股指数的基准日定为1994年7月20日,基数为1000点。但由于样本股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圳成份股指数已不能完全反映股市的实际情况,所以有人仍然依据老深综指来分析深市行情。

1.指数种类。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有:

(1)综合指数:深证综合指数、深证A股指数、深证B股指数。

(2)成份股指数:包括深证成份股指数、成份股A股指数、成份股B股指数、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金融类指数、地产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企业类指数。

(3)行业指数:深证农业指数、深证采掘业指数、深证制造业指数、深证交通运输指数等众多行业指数。

(4)深证基金指数。

2.基日与基日指数。

(1)深证综合指数以1991年4月3日为基日,1991年4月4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定为100。

(2)深证A股指数以1991年4月3日为基日,1992年1O月4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定为100。

(3)深证B股指数以1992年2月28日为基日,1992年10月6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定为100。

(4)成份股指数类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日,1995年1月23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定为1000。

(5)深证基金指数以2000年6月30日为基日,2000年7月3日开始发布。基日指数定为1000。

3.计算范围。

(1)综合指数类的指数股(即采样股)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全部股票均用于计算深证综合指数,其中的A股用于计算深证A股指数;B股用于计算深证B股指数。

(2)成份股指数类的指数股(即成份股)是从上市公司中挑选出来的40家成份股。成份股中A股和B股全部用于计算深证成份股指数,其中的A股用于计算成份股A股指数, B股用于计算成份股B股指数。成份股按其行业归类,其A股用于计算行业分类指数。

沪深300指数

看盘关键要点:

1.沪深300指数的编制能够综合反映股票价格变动的概貌和运行状况,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投资者全面把握我国股票市场的总体运行状况。

2.沪深300指数的样本股集中了两市中大量优质股票,因此,可以成为反映沪深两个市场整体走势的“晴雨表”。

前面我们提到的市场中的股票指数,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深证指数,只是分别表征了两个市场各自的行情走势。为了能够全面地反映整个股票市场的走势,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联合发布的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编制目标是反映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和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指数样本选自沪深两个证券市场,覆盖了大部分流通市值。其成份股是市场代表性好、流动性高,交易活跃的主流投资股票,能够反映市场主流投资的收益情况。

沪深300指数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三大特点:

1.与大家熟悉的上证综指以总股本为权重的做法不同,沪深300指数以自由流通量作为权重计算的依据,增强了指数的抗操纵性。

在编制沪深300指数时,先确定样本股的自由流通股本,然后对其实行分级靠档以获得调整股本,最后以调整股本作为计算指数的权重。以调整后的自由流通股本而非总股本为权重,沪深300指数更能真实反映市场中实际可供交易股份的股价变动情况,从而有效避免通过大盘股操纵指数的情况发生。

2.采用分级靠档技术,确保样本公司用于指数计算的股本数相对稳定,以有效降低股本频繁变动带来的跟踪成本。

上市公司自由流通股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频繁地变动,为了适度保持指数的稳定性,在计算沪深300指数时,采用了分级靠档的方法,即根据自由流通股本所占A股总股本的比例(即自由流通比例)赋予A股总股本一定的加权比例,以使用于计算指数的股本相对稳定。

3.沪深300指数样本调整时设置缓冲区。

为有效降低指数样本股的周转率,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定期调整时采用了缓冲区规则,即排名在前240名的新样本优先进入指数,排名在360名之前的老样本优先保留。缓冲区技术使每次调整的幅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指数能够保持良好的连续性。样本股调整幅度的降低也可以减小投资者跟踪指数的成本。

沪深300指数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60%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和可投资性,有利于投资者全面把握我国股票市场总体运行状况。

沪深300指数的诞生,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创立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反映整个A股市场全貌的指数。毋庸置疑,衡量沪深300指数成功与否的标志,是看其是否能够涵盖沪深两个A股市场,客观真实地反映A股市场的运行状况。在这一方面,不少业内人士对沪深300指数给予了积极评价和充分看好,他们认为,沪深300指数的市值覆盖率高、与上证180指数及深证100指数等现有市场指数相关性高、样本股集中了两市中大量优质股票,因此,可以成为反映沪深两个市场整体走势的“晴雨表”。

中国股市中的主力

看盘关键要点:

1.股市中的主力指的是股市中的“大资金”,它们对股市的涨跌起着主导的作用,如果你能把握主力的动向,利润成倍增长将不再是难事。

2.股市中的主力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指的是基金、保险、私募、游资和社保五种。

股市升升跌跌,时而发高烧,一下子涨停,时而冒汗发冷,一跌至停,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主导呢?股市的涨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主力在指导着,主力会选择不同的个股去炒作,并不是大盘跌,所有的个股都会下跌。如果可以把握主力的动向,你可以很容易就获得成倍的利润。

股市中的主力指的是股市中的“大资金”,主要包括基金、保险、私募、游资和社保五大类。现在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五类“大资金”。

1.基金。

中国股市注入的资金中约有一大部分的资金来自基金,是中国股市主力之一。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一般通过银行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期间基金规模固定,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

(2)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

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

(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

2.保险。

所谓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的商业保险行为。作为A股市场上最重要的主力之一,保险资金一直被寄予成为长期投资资金,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而保险公司将保费用于商业投资以期增值,股市也恰逢其时地提供了一个更为便利的途径。

由于保险资金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股市的长期稳定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保险资金作为股市的稳定因素具有如下几点优势:

(1)保险资金是一种长线资金。

保险资金同进入股市的其他资金都不同,它到股市里来,是为着做长线投资的,它的来源是投保人的钱,最重要的是怎么保证为投保人保值增值,而首要的是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如何防范风险成为优先的选项,这一特性决定了它与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的“玩法”不同。在投资理念上是定位在谋求稳定长期的收益。因此,它不会轻易跟主力,而更加侧重于选股,选业绩稳健的大蓝筹、行业龙头股。长线投资的操作既可保护自己,又可带动大批中小投资人保持稳定,加上保险资金入市资金数额较大,对市场起到支撑作用。

(2)保险资金入市从制度、规章建设上,以及从心理准备上,都做得较为充分,比较好地解决了同国际接轨问题,防范风险的机制比较完善,例如在交易所拥有独立席位,排除了券商操作的风险。从制度设计上看,也拥有投资基金制度设计上全部的优势,入市时机也比较好。在股市经历了长期低迷,原本的水分被挤掉后入市,长期看实现稳定增值的机会很大。

3.私募。

私募是与“公募”相对应的,公募基金即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开放式或封闭式基金,面对大众公开募集资金,国内的入门起点一般是1000元或1万元不等。而私募属于“富人”基金,入门的起点都比较高,国内的起点一般为50万、100万甚至更高,基金持有人通常不超过200人,一般投资者很难加入其中。

精准、暴利、神秘是私募的代名词,其作为市场上嗅觉最灵敏的资金集团之一,私募在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近年来,中国已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为看好的市场之一,发展潜力巨大。

私募基金具有以下五大优势:

(1)私募基金一般是封闭的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

在基金封闭期间,合伙投资人不能随意抽资,封闭期间一般为5~10年,故运作期间稳定,无资金赎回压力。

(2)私募基金的投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投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做投资服务产品,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资需求。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除投资全球股市外,还大量投资外汇、期货等,创造了很高的特殊性收益。

(3)私募基金的投资具有隐蔽性、专业性,收益回报高。

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相比,私募基金在这方面的要求低很多,加之政府监管比较宽松,故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有隐蔽性、专业性,收益回报通常较高。

(4)私募基金道德风险出现的几率很小。

私募基金运作的成功与否与基金管理人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故基金经理人的敬业心极强,并可用其独特有效的操作理念吸引到特定的投资者,双方的合作基于一种信任和契约,故很少出现道德风险。

(5)私募基金的组织机构简单,经营机制灵活,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自由度高。

相对于组织机构复杂的官僚体制,在机会稍纵即逝的关键时刻,私募基金竞争优势明显。

4.游资。

如果要评选股市最大的赢家,游资绝对是最有力的竞争者。游资,又称热钱,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它流动迅速,目标便是以最低的风险换来最高的报酬。

一般来说,游资所青睐的国家和地区,有如下四个重要特征:

(1)该国经济持续多年增长。

以泰国为例,在1990年至1995年,其GDP平均增长率高达9%,而且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泰国国民经济已经连续15年保持高速增长。

(2)该国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迅速上涨。

泰国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大量外资投入到房地产上,房地产贷款比例高达25%,但是房屋空置现象却很严重。泰国股市、楼市都出现了过度繁荣的现象。

(3)该国货币普遍被高估。

墨西哥在危机前实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比索被高估。然而,一旦热钱危机爆发,货币“内需”隐患立即发作,汇率一泻千里。

(4)外部资金大量流入该国国内,造成普遍投资过热现象。

在1995年,韩国的投资总额占GDP的比例高达34%,1996年便超过了40%,由此导致电子、汽车等一些关键工业及房地产出现生产能力过剩。

5.社保。

社保即社会保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险一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社保基金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为此,探寻提高社保基金运作效率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成了摆在社会保险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资本市场就为社保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通道。而社保进入资本市场也会为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社保基金入市在资金量上更为积极的影响是为资本市场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国外社保基金数额巨大,可利用期长,养老基金占到整个资本市场资金的25%~45%,成为国际基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市场的主要资金源泉之一。我国目前社保基金数额不大,但随着它的多渠道筹集到位,数额将是巨大的。据世界银行预测,至2030年,中国社保基金总额将达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养老基金。另据有关方面估计,5年之内,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总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若以其10%投资股票市场,将使股市机构投资者规模新增300亿,若以其20%投资股票市场,将使股市投资者规模新增600亿,比目前所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总规模还要大。

社保基金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社保基金对绩优蓝筹股和高成长性股的追捧,有利于刺激上市公司质量的不断改善;社保基金收支的社会化,可使上市公司从相应的收支和管理压力中解脱出来,有利于解除包括上市公司在内国企战略调整和结构调整的后顾之忧;又比如,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例过大且不可流通,社保基金引入将有助于股权比例适当分散和法人股逐步流通,有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社保基金入市后对资本市场的稳定、规范产生深远影响,进而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而规范的投资场所。比如,社保基金入市为资本市场提供了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有利机构投资者队伍建设;社保基金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纯粹的投资者,它不想“混水摸鱼”,更不愿“乱中取胜”,因此它特别强调市场环境的“健康性”,这一特性非常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同时,社保基金以安全为重的投资风格,有利于资本市场理性投资理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