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给孩子温暖的关怀(4)
- 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 李建芳
- 3266字
- 2016-06-03 15:11:27
“能不能等你在教会的学校毕业后再去彼得堡读大学呢?”父亲以商量的口吻和巴甫洛夫说。
“爸爸,我不能再这样耽误下去了,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去学习。”巴甫洛夫坚定地和父亲说。
“你那么着急究竟想知道什么呢?”
“现在我最想知道的就是人体的构造。”
“难道你想当医生吗?”
“不,我不想当医生!”巴甫洛夫连忙摇头说。
“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一定要学习人体知识呢?”
“因为我想让人类不再承受那么多的病痛,我想让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巴甫洛夫的回答显得激情饱满。
“好吧,儿子,你有自己的想法我感到很高兴,可是你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吗?你真的考虑好了吗?”父亲有些疑惑地问道。
“是的,爸爸,我已经决定了,我会努力的!”
“那好吧,我支持你。不过,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祝你成功!”
当教区的主教得知巴甫洛夫要离开神学院去学习自然科学的时候,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巴甫洛夫的父亲。但是巴甫洛夫的父亲为了孩子的理想顶住了来自主教的压力,义无反顾地支持孩子的选择。
后来,巴甫洛夫果然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成为著名的生理学家,并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
巴甫洛夫的父亲没有强迫孩子完成教会的学业,而是尊重了孩子的想法和选择,支持他去学生理学,这是值得很多父母学习的。因为,孩子也有思想,也有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当他们感知到来自父母的尊重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为孩子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父母要想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父母要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父母经常会有意无意地用一些命令式的语言与孩子说话,但是却很少用那些霸道的话来和自己的朋友沟通。这是因为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是“统治者”。因此,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孩子说话,而不是把孩子当做平等的对象来对待。而当一个人以一种命令的口吻说话时,代表的就是对对方能力的不信任,当然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因此,父母要做到尊重孩子,首先就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进行交流。
2.尊重孩子的意愿
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对朋友和活动的选择,父母可以向孩子提供意见,但不要强迫孩子接受,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且父母要告诉孩子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自己决定的事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应该努力克服,不能随随便便就放弃。
3.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我意识
父母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认为他们什么做不好。要知道,大部分孩子在三岁时就会萌发自我意识,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借助他人的帮助完成一些事情。可是很多父母却剥夺了孩子的这种权利,使孩子的行动能力变差。父母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4.尊重孩子的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
不能父母“常有理”,也不要简单地否定,尽量用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中平等的一员。同时,遇到事情多征求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且在发表意见时,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谁也不应该将意见强加给对方。
总之,父母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这不仅能体现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爱,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及健康的自我意识,这对于孩子一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随着孩子的逐步成长,孩子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这时父母千万不可实行高压政策,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要给予孩子尊重。
跟孩子讲理,不如跟孩子讲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总是希望能尽快地把人生的道理、自己的经验都灌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也不管孩子是否能接受,是否愿意接受。要知道,大多数孩子对于道理是心知肚明的,但还是会犯错误。可见,父母们的讲理教育法并不成功。
李女士30岁时才有了儿子小哲,对他百般宠爱。真是放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虽然李女士宠爱孩子,但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李女士就给孩子灌输了很多道理。每当李女士给小哲讲道理时,小哲总会不时地点点头,李女士心里就会感到莫大的安慰,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
小哲一天天长大了,今年已经10岁的小哲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爱黏着妈妈,也不愿意和父母多讲话。有时,李女士问一句,小哲才答一句,不问便什么都不说。
一天,李女士见孩子心情很好,便试着与孩子沟通:“你怎么不愿意和妈妈聊天了,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还没等李女士说完,小哲就极其不耐烦地说:“你那叫聊天吗?每次都对我讲一大堆道理,我已经听腻了,我不是小孩子了,那些道理我都懂。”
说完,便回到自己的房间,房门被重重地关上。李女士看着儿子的背影,很是伤心。
其实,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小哲这样的心理,一旦他们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便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足够的处理事情的能力了,不需要父母再用大道理教导自己怎么做。父母的长篇大论反而会使孩子心生厌烦,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可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仅靠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事理,这时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加上父母的爱,学会用爱去感动孩子、教育孩子。
那么,具体来说,父母怎样做才能既可以教育孩子又能够展示对孩子的爱呢?
1.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
有一次,阳阳出口骂了一个小朋友,恰巧被妈妈听见了。妈妈严厉地训斥了阳阳,但是阳阳很不服气地说:“为什么只允许你们大人骂人,不让我们小孩骂人呢?”妈妈很生气地说:“我什么时候骂人了?”阳阳大声地说:“你跟爸爸吵架的时候就骂人了。”这时,妈妈反而觉得很尴尬。
在孩子面前要避免滔滔不绝地说教,应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做出表率。例如,如果要教导孩子尊老爱幼,父母就一定要孝敬、尊敬家里的老人以及接触到的所有老人,更要爱护晚辈;要教导孩子诚实,父母首先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要教导孩子有爱心,在社会捐款时,就要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它比说教来得更生动、更真实。
2.寓爱于严格的要求之中
中国古语有云:“爱之深,责之切。”在教育孩子时要将爱与严相统一。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还不成熟,尤其是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往往因为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更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特别是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有时父母的道理孩子并不见得心甘情愿地接受,相反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对孩子讲道理的同时,不要忘记对其提出严格要求。真正的严格必须严而有则,严而有理,让孩子心服口服。有时父母寓爱于严,表面看似无情,但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却有很大的意义。
3.用行动展示对孩子的爱
一个男孩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竟流下了泪。原来,他的家在偏远的山区,小时候村里还没有小学,他要走一个多小时到邻村上学。那时他很贪玩,甚至想退学。父母都没文化,也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只知道必须让孩子学习知识。他上五年级时,一次意外,他的腿骨折了,父亲就背着他上下学。每天一个多小时的土路,天热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就这样,父亲背了他大半年。每次趴在父亲背上,他都会问:“爸爸,累不累?”爸爸总是笑着说:“你只要能好好学习,爸爸做什么都不觉得累。”他深深感受到了父亲的爱,开始发愤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了父母的爱。
故事中孩子的爸爸在孩子腿骨折时,不间断地背孩子上学,以切实的行动展示了对孩子的爱,孩子也感受到了这份沉甸甸的爱,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了父母的爱。
可见,父母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孩子的爱,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并且孩子会把这份无比的爱作为前进的动力,以成功来回报这份爱。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孩子犯错时,需要的不是父母的大道理,而是父母的宽容、理解和爱。父母的爱会滋润着孩子,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那么,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不要一味说教,用行动引导孩子;
(2)适可为止,不做唠叨型的父母;
(3)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用爱浇灌孩子脆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