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适时地语言表达(1)

明确表达目的 把握表达要领

谈话的目的,不只是一种社交上的需要,也不只是互相认识和了解一下。

例如,你找一位朋友,请他参加一个团体;请一位名人接受你的采访;请一位医生解决一个医疗问题;请一个律师为你辩护;买卖双方谈论生意上的事情等等,这一类谈话究竟和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有什么区别呢?应该说在某些方面,两者是一样的。例如,你要具有一般的谈话能力,你要能够适应对方,尽可能了解对方的特点,你要有兴趣,态度要友好而又真诚等等。但更多的地方是不同的,这类谈话,每次都有一个特殊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就更需要谈话的技巧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谈话的目的。

一般来说,人们说话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五种:

1.传递给别人信息或知识。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现场报道、产品介绍、展览解说等一类的说话。

2.引起别人的注意或兴趣。多是出于社交目的,或为了与人接触,或为了与人沟通,或为了表明自身的存在,或为了取悦于人,如打招呼、应酬、寒暄、提问、拜访、导游、介绍、主持人讲话等。

3.争取得到别人的了解和信任。如人们交谈、叙旧、拉家常、谈恋爱等,往往旨在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密切关系。

4.激励或鼓动别人去做一件事。旨在加强人们现有的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有时也要求得到行动上的反应,如赞美、广告宣传、洽谈、请求、就职演说、鼓动性演讲以及聚会、毕业典礼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活动中的讲话等。

5.说服或劝告别人。诸如谈判、论辩、批评、法庭辩护、竞选演说、改革性建议等此类说话,大多力图改变对方的某种观念或信念,阻止对方采取某种行动。

坚持话由旨遣的原则,明确说话目的,是说话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目的明确,谈话、社交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能够使说话人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失言是不可避免的。失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缺乏清醒的目的意识。只有明确了目的,才知道应准备什么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语体风格,运用哪些技巧,从而能够有的放矢、临场应变。若目的不明,不顾场合地信口开河、东拉西扯,对方就会不知所云,无所适从。这样的谈话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使对方产生厌烦感,所以谈话的目的非常重要。

因此,每次说话之前,不妨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说?”或者:“人家为什么要我说?”预先想一想可能产生的效果,并把预期的效果当做目标并为之努力。

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言语技巧是指驾驭语言的巧妙技能。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想成功地传递正确讯息,就少不了言语技巧的运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讲究技巧最主要的是选择最适当的形式把真意表达出来。”可见,言语技巧的关键点,在于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期能更好地表意传情。

言语技巧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长久的生活历练和思想、文化修养。

(2)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掌握。

(3)对当时场合、情境的洞察。

在实际运用语言时,只有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境,实现表达内容与其形式的完美统一。

生活的经历和思想文化修养的培养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我们前面所举的例子,晏子、苏秦、张仪、诸葛亮、鲁肃、周恩来、杨虎城等等,主人公基本上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素养的人。长期的生活经历和高深的文化知识,增长了他们的见识,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为他们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提供了基础。

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其实也来源于运营者的文化修养,但这并不是仅仅有文化就可以做到的,它更需要人的能力,是人学以致用的一种体现。这一点和下面的谈话要对应场合情景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显然,所谓的言语技巧,一方面不能把它看成是无往不利的妙招,但另一方面又应该看到凡称得上成功运用言语技巧的例子,必然都是随情应景、恰到好处运用语言的结果。

长期的经验积累告诉我们,言语技巧之所以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并大加推崇,是由于其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表达方式,只要随情应景地加以恰当运用,你的人缘魅力、沟通能力,将大有提升。

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苦工夫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双方身份或处境的不同,可能会使其中一方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碰到势力强大的一方故意发难时,势力较弱方倘若用硬碰硬的办法与之争斗必定要吃亏。这时,要想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获得胜利,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软击硬、绵里藏针、含而不露,这就要求我们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苦工夫。

在“十年动乱”时,一次,中央文革小组召开扩大会议,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少将列席会议。会间,江青拿着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单,阴阳怪气地问道:“哪位是田维新同志?”“是我。”田维新答。“你是哪儿的人?”“山东东阿(e)”。“明明是东阿(a)嘛!你想糊弄我,我可是山东人。”江青说后非常得意。

田维新镇定地说:“我们那里祖祖辈辈都这么叫,我这是尊祖随俗之称。您虽为山东人,但因出外谋事早,所以对山东的民情风俗不一定都了解。”

这种争辩可谓绵里藏针,江青十分恼火,但又不好发作。她满脸通红地说:“哼!那是地方方言。”然后,她抖了抖手上的名单,又节外生枝地说道:“你这名字可不好啊。维新者,维新派也,是属于康有为一伙嘛!你得改一改。依我看,就叫维华吧。”

田维新略加思索后说:“我的名字是父母起的。他们不知道什么维新派;再说了,我这个维新还有一番新意呢,那就是支持新事物,维护新事物。”

田维新的话使众人暗暗称赞,江青气得脸色铁青,她眼见自己无法占上风,就不再吱声。

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地位相对较低的田维新,能够将目空一切、高高在上的江青挫败。既针锋相对,维持了正义,又有节有度,让对方抓不到把柄,可见他在遣词造句上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这样良好的应变口才对人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平实通俗的语言最具感染力

越是朴实的东西就越具有生命力。语言的魅力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工具,可以让人实现交流的目的。说话要有魅力,要有说服力,平实通俗的语言最有效,辞藻越是华丽,音韵越是复杂,让人接受起来就越困难。因为多数人并不是很喜欢华丽的辞藻,他们更接受实事求是、简洁明了的叙事方法。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常常说一些华而不实的语言,大量运用形容词、描绘性词语,大量地堆砌辞藻,过度的夸饰等等,轻者会让人有卖弄、浮夸的感觉,严重的话,就会让人感到虚假、不真诚。然而,“诚”又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一旦让人感到你缺乏诚意,那么你所说的话就很难让人信服。如此一来,你说话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就无法实现,这就是表达的失败。

但是,平实通俗并不等同于贫乏、单调、呆板,也不是因此就要忽略表达上的生动和活泼。恰恰相反,语言越平实,就越需要给它注入生动活泼的养料,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概念平实通俗,才会更接近听众,更接近生活,更接近你自己的风格。

由于构成生动活泼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受到整体风格的制约。真正意义上的生动活泼,应该是角度的多样性和说话者的创造性,仅仅凭借语言的繁缛、华丽,甚至凭借咬文嚼字来表达,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说,要想让自己用平实通俗的语言达到强有力的说服效果,就必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平实的语言并不是粗俗、低级、浅薄,因此,千万不要走入使用平实通俗语言的误区,一张口就让人认为你是一个没有内涵、没有文化底蕴的人。

学会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法

社交场合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类人,他们大大咧咧、漫不经心,讲起话来啰啰嗦嗦,无法让人听出所说话里的逻辑关系。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些,更不知道遇到与人交谈的场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人,虽然心地善良,毫无恶意,却也无法受到欢迎。

说话啰嗦可以说是一个弱点。它让人神经紧张、心情厌烦,却又不好意思粗暴地将其话头打断。于是一个颇具幽默性的设想被提出来了。建议这种人在说话的时候想象自己是在打国际长途电话,说话的每一分钟你都得付给人家很多钱。这种想象很合理,因为你在浪费别人的时间。而一旦你真正这样想的话,你就肯定会知道自己到底要说些什么了,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些了。从任何角度来讲,谁都不愿意为自己的一堆废话去付钱。因此,这条建议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面,给出几个步骤,作为交谈时清晰表达你的意图的参考:

首先,听清别人说的话,然后用心记住。有时候,聆听比说话还重要。试想,如果你正在说话的时候,总是有人问你:“不好意思,打断一下,你刚才说的什么?我没有听清楚(我没有记住),能不能再说一遍?”不觉得很扫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