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先秦学术概论(18)

古有所谓仁义之师者,非尽虚语也。盖系虏之多,残杀之酷,攘夺之烈,皆后世始然。此等皆社会之病态有以致之。社会病态,亦积渐而致,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古所谓大同小康之世,国内皆较安和。讲信修睦之风,亦未尽废坠。偶或不谅,至于兵争,必无流血成渠,所过为墟之惨矣。即吊民伐罪,亦理所可有。后世土司,暴虐过甚,或兵争不息,政府固常易置其酋长,或代以流官也。其行军用师,诚不能如古所谓仁义之师者之纯粹;然议论总较事实稍过,太史公所为叹《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者也。然则设使社会内部,更较古所谓三代者为安和,则其用兵,亦必能较古所谓三代者为更合乎仁义。不得执社会之病态,为人性之本然,而疑其康健时之情形为夸诞之辞也。义兵之说,《吕览》而外(参看第五章。《淮南·兵略》,略同《吕览》),又见孟、荀二子。荀子曰:孙吴上势利而贵变诈。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故可诈也。仁人在上,为下所仰;犹子弟之卫父兄,手足之扞头目。邻国望我,欢若亲戚,芬若椒兰。顾视其上,犹焚灼仇雠。人情岂肯为其所恶,攻其所好哉?故以桀攻桀,犹有巧拙。以桀诈尧,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见《议兵》篇)此则制胜之术,初不在抗兵相加之时,而其用兵之意,亦全不在于为利,可谓倜乎远矣。

第十三章 农家

农家之学,分为二派:一言种树之事。如《管子·地员》,《吕览》之《任地》《辨土》《审时》诸篇是也。一则关涉政治。《汉志》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君臣并耕,乃《孟子》所载。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之说。神农二字,乃农业之义,非指有天下之炎帝其人。“为神农之言”,犹言治农家之学耳。《汉志》著录,首《神农》二十篇。注曰:“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今《管子·揆度》篇,实引《神农之教》。《揆度》为《管子·轻重》之一。《轻重》诸篇,有及越梁事者,正六国时书。则《轻重》诸篇,皆农家言也。又有《宰氏》十七篇。注曰:“不知何世。”案《史记·货殖列传集解》引《范子》曰:“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而《元和姓纂》十五,海宰氏下引《范蠡传》曰:“陶朱公师计然,姓宰氏,字文子,葵丘濮上人”,近人谓据此则唐人所见《集解》,辛氏本作宰氏。案宰氏果即计然,刘班无缘不知。或后人正因《汉志》之书,附会计然之姓。然必计然事迹学说,本与农家有关乃启后人附会之端。则《史记·货殖列传》所载生计学说,又多农家言矣。

盖交易之行,本在农业肇兴之世。农业社会,虽一切多能自给,而分工稍密,交易已不能无。又其时交易,率由农民兼营,尚未成为专业,故食货两字,古人往往连言。至东周而后,商业日盛,“谷不足而货有余”(《汉书·货殖列传》语),附庸已蔚为大国,而农商二业,犹视为一家之学也。

《管子·轻重》诸篇,所言不外三事:(一)制民之产;(二)盐铁山泽;(三)蓄藏敛散。制民之产,为农业社会制治之原。然东周以后之政治,有不能以此尽者。盖人民生活程度日高,社会分工合作益密。则日常生活,有待于交易者日多,而兼并因之而起。兼并之大者,一由山泽之地,渐为私家所占。二则工官之职,渐归私家所营。三则“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于是“蓄贾游于市,乘民之急,百倍其本”,遂使“知者有十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管子·国蓄》)矣,土地任人私占;一切事业,皆任人私营;交易赢绌,亦听其自然,官不过问。此在后世,习以为常。在古代则视为反常之事。故言社会生计者,欲将盐铁等业,收归官营,人民之借贷,由官主之,物价之轻重,亦由官制之也。此为农家言之本义。以此富国而倾敌,则其副作用耳。汉世深通此术者为桑弘羊,读《盐铁论》可知。惜其持论虽高,及其行之,则仅为筹款之策。王莽六筧及公司市泉府,所行亦此派学说。惜乎亦未有以善其后也。

此派学说。必深观百物之盈虚消息,故用其术亦可以富家。《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计然、范蠡、白圭之徒是也。计然之说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此盖深观市情,以求制驭之之术。其观察所得,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故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予”也。其行之之术,重于“择人而任时”。故“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鸷鸟猛兽之发”。白圭又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其术则可谓善矣。然徒以之富家,终非治道术者之本意也。

轻重一派,深知社会生计之进化,出于自然,无可违逆。《史记·货殖列传》曰:“老子曰:郅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誇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此极言日趋繁盛之社会,断不能以人力挽之,使返于榛狉之世也。社会改革,当从组织加之意。至于生利之术之进步,人民对天然知识之增加,暨其享用之饶足,与风气之薄恶,了不相干。恶来世之浇漓,遂欲举一切物质文明,悉加毁弃,正医家所谓诛伐无过;不徒事不可行,本亦药不对证也。此义论道家时已详言之。观《史记》之言,则古人久知之矣。

轻重一派,近乎今之国家社会主义。许行之言,则几于无政府主义矣。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其徒陈相则曰:“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价相若”,云云。此等说,今人无不闻而骇。而无庸骇也。郅治之极,必也荡荡平平,毫无阶级。而阶级之兴,首由生计。政治既成职业,从事于此者,势必视为衣食之图,其利害遂与民相反,政治总无由臻于极轨,论墨学时已言之。许行必欲返诸并耕,盖由于此。其于物价,欲专论多寡,不计精粗,亦欲率天下而返于平等。孟子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巨屦小屦同价,人岂为之哉?”谓精粗同价,必无肯为其精者。而不知许子之意,正欲汰其精而存其粗也。此似举社会之文明而破坏之者。然至全社会之生计皆进步时,物之精者将自出。若大多数人,皆不能自给,而糜人工物力,造精巧之物,以供少数人之用,则衡以大同郅治之义,本属不能相容。许子之言,自有其理。特习于小康若乱世之俗者,不免视为河汉耳。

第十四章 阴阳数术

《汉志》阴阳,为诸子十家之一,数术则别为一略,盖由校书者之异其人,说已见前。论其学,二家实无甚区别。盖数术家陈其数,而阴阳家明其义耳。故今并论之。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曰:“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汉志》亦曰:“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盖所长者在其数,所短者在其义矣。然阴阳家者流,亦非皆拘牵禁忌之徒也。

阴阳家大师,当首推邹衍。《史记》述其学云:“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为,《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囗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此二十一字,疑当在“大并世盛衰”下。大当作及)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史事地理,均以意推测言之,由今日观之,未免可骇。然宇宙广大无边,决非实验所能尽。实验所不及,势不能不有所据以为推,此则极崇实验者所不能免。邹衍之所据,庸或未必可据;其所推得者,亦未必可信。然先验细物,推而大之,其法固不误也。

庄周有言:“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多闻且当阙疑,何乃驰思太古之初,矫首八荒之外,专腐心于睹记所不及乎?不亦徒劳而无益哉?邹子之意,盖病恒人之所根据,失之于隘也。原理寓于事物。事务繁多,必能博观而深考之,籀其异同,立为公例,所言乃为可信。否则凭狭隘之见闻,立隅曲之陋说,不免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之诮矣。此邹子所以骛心闳远,于睹记之所不及者,必欲有所据以为推也。《盐铁论·论邹》篇谓:“邹子疾晚世儒墨,守一隅而欲知万方”,其意可见。夫于睹记之所不及者,且欲有所据以为推,岂有于共见共闻者,反置而不讲之理?故邹子之学,谓其骛心闳远可,谓其徒骛心于闳远,则不可也。

邹子之学,非徒穷理,其意亦欲以致治也。《汉志》著录衍书,有《邹子》四十九篇,又有《邹子终始》五十六篇。其终始之说,见《文选·齐安陆昭王碑注》。谓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从所不胜。秦人以周为火德,自以为水德,汉初又自以为土德,皆行其说也。《汉书·严安传》:安上书引邹子曰:“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则五德终始之说,原以明政教变易之宜,实犹儒家之通三统,其说必有可观矣。《史记》谓邹奭“颇采邹衍之术”;又谓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则邹奭似更定有实行之方案者。岂本衍之理论为之邪?《汉志》载《邹奭子》十二篇。又有《公梼生终始》十四篇,注曰:“传邹奭终始。”岂即传其所定实行之方案者邪?虽不可知,然其说必非汉之方士经生,徒求之服饰械器之末者可比矣。而惜乎其无传也。

《史记·项羽本纪》载范增说项梁,引楚南公之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汉志》阴阳家,有《南公》三十一篇。注曰:“六国时。”《史记正义》曰:“服虔云:三户,漳水津也。孟康云: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南公辨阴阳,识废兴之数,知秦亡必于三户,故出此言。后项羽果渡三户津,破章邯军,降章邯,秦遂亡。”说近附会。(果如所言,虽字何解?况上文曰:“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仅为亡国怨愤之词,绝未涉及预言之义邪?)然《汉志》谓南公在六国时,而《集解》引徐广亦谓其善言阴阳,则必为一人可知。岂范增引南公此言,虽无以为预言之意,而楚人之重南公之言而传之,则实以其为阴阳家有前识故邪?若然,则当时之阴阳家,不独能如邹衍之顺以臧往,并能逆以知来矣。或不免泥于小数之讥也?

《汉志》天文家,有《图书秘记》十七篇。此未必即后世之谶纬。(《后汉书·张衡传》载衡之言曰:“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则《七略》中不得有谶)然谶纬之作,有取于天文家者必多,则可断言也。历谱家有《帝王诸侯世谱》二十卷,《古来帝王年谱》五卷。使其书亦如《史记》世表、年表之类,安得入之数术?(当入之春秋家矣)疑亦必有如《春秋纬》所谓“自开辟至于获麟,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等怪迂之说矣。此说如确,则其所用之术,颇与邹衍相类。故知学术思想,无孑然独立者,并时之人,必或与之相出入也。

《洪范》五行,汉人多以之言灾异,殊不足取。然亦自为当时一种哲学。若更读《白虎通义·五行》篇,则其网罗周遍,尤有可惊者。此篇于一切现象,几无不以五行生克释之。其说亦间有可采。犹蓍龟本所以“决嫌疑,定犹豫”,而《易》亦成为哲学也。

诸家中思想特异者,当推形法。《汉志》曰:“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宫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征其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然,成也)此今哲学所谓唯物论也。《汉志》又曰:“然形与气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无其气,有其气而无其形,此精微之独异也。”则驳唯物之说者也。中国哲学,多偏于玄想,惟此派独立物质为本。使能发达,科学或且由是而生,惜其未能耳。